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水泵进水池的可移动式消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139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水泵进水池的可移动式消涡装置,包括进水管路和通过法兰连接在进水管路端部的喇叭口,还包括消涡底板,所述消涡底板与喇叭口对立布置,并通过螺杆和螺母与法兰连接,所述消涡底板上与喇叭口对立面设置有若干消涡条板,所述消涡条板一端抵接另一端在下盖板上向外整体呈发散状,所述抵接处在进水管路的轴线上。该装置装配简单,用于消除水泵进水池中附底旋涡。

A Movable Vortex Elimination Device for Pump Intake Poo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ovable vortex eliminating device applied to a pump intake pool, which comprises a water intake pipeline and a bell mouth connected at the end of the water intake pipeline through a flange, and also a vortex eliminating bottom plate, which is arranged opposite to the bell mouth, and is connected with a flange through a screw and nut. The vortex eliminating bottom plate is provided with several vortex eliminating strips opposite to the bell mouth, and the vortex eliminating bottom plate is provided with several vortex eliminating strips opposite to the bell mouth. One end of the scroll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croll plate is distributed outward as a whole. The connection is located on the axis of the intake pipeline. The device is simple to assemble and is used to eliminate the bottom eddy in the pump intake p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水泵进水池的可移动式消涡装置
本技术涉及泵站进水池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移动的用于消除水泵进水池中附底漩涡的消涡装置。
技术介绍
进水池是水泵直接吸水的构筑物,进水池中水流的流态直接影响水泵的工作状态。大量研究和工程应用表明,在水泵吸水管淹没深度小于临界淹没深度时,喇叭管管口进水流态混乱,进水池吸水管附近易产生附底漩涡等不良流态,导致水泵运行效率下降、产生巨大的噪音与振动。针对于消除水泵进水池中的附底漩涡,国内外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消涡措施。如申请号为201611015754.X的专利“可移动式泵站进水池消涡装置”,该专利在水泵进水路上设置上盖板和下盖板能够有效地消除表面漩涡,抑制附底漩涡的生成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附底漩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可以通过简单的装配方式安装于进水池中,用于消除水泵进水池中附底漩涡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应用于水泵进水池的可移动式消涡装置,包括进水管路和通过法兰连接在进水管路端部的喇叭口,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消涡底板,所述消涡底板与喇叭口对立布置,并通过螺杆和螺母与法兰连接,所述消涡底板上与喇叭口对立面设置有若干消涡条板,所述消涡条板一端抵接另一端在下盖板上向外整体呈发散状,所述抵接处在进水管路的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消涡底板为圆形,且与法兰盘外径相等,均大于喇叭口口径,方便安装。进一步地,所述消涡条板整体呈十字型。既能保证消除附底旋涡,又使得加工方便,安装便捷。进一步地,,所述消涡条板的高度为0.05-0.3倍喇叭口直径,厚度为0.125-0.5倍的喇叭口直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装置结构简单,合理科学,是经过流体力学等理论知识分析及大量模型试验验证设计得出的。在存在附底涡的进水池中,通过添加本专利技术消涡装置,能够有效的改变位于水泵进水管路附近的水流流态,破坏附底涡产生的条件;另一方面从物理上阻断了附底涡的形成,有效地防止附底涡的产生。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可随水泵进水管路的移动而移动,可适应不同的工程条件及多种进水池水位,安装方便可调节,施工时间短,资金投入少,且消涡效果显著,有较大的市场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水泵进水池消涡装置立面图。图2是实施例1中十字型消涡锥三维示意图。图中:进水管路1,喇叭口2,进水池后墙3,进水池池深4,进水池底板5,消涡条板6,消涡底板7,螺母8,螺杆9,法兰10,进水池11,螺孔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中所示的应用于水泵进水池的可移动式消涡装置,包括设置在进水池11内的进水管路1和通过法兰10连接在进水管路1端部的喇叭口2,还包括消涡底板7,所述消涡底板7与喇叭口2对立布置,并通过螺杆9和螺母8与法兰10连接,法兰即实现了喇叭口与进水管路的连接,又实现了对消涡底板的固定,一举两得。消涡底板7上与喇叭口2对立面设置有若干消涡条板6,消涡条板6一端抵接另一端向外整体呈发散状,所述抵接处在进水管路的轴线上。图中还标示了进水池后墙3、进水池池深4和进水池底板5方便对整个进水池11进行了解。优选地,为方便加工和装配,消涡条板6整体呈十字型。方便加工和装配。十字型条板6与消涡底板7材料为有机玻璃,消涡底板7上开设螺孔12,螺杆9穿过底板7上的螺孔12连接法兰,通过螺母8进行固定,为保证对附底旋涡的消除,消涡条板的高度为0.05-0.3倍喇叭口直径,厚度为0.125-0.5倍的喇叭口直径。为了方便安装,消涡底板7为圆形,且与法兰盘外径相等,均大于喇叭口2口径。本设计中法兰盘与消涡底板的外径也可以不相等,但为了安装方便,都必须大于喇叭口。本设计采用了多组实验进行验证,具体过程如下:实验1本实验中,消涡底板7直径为1.2倍的喇叭口2的直径,底板7距离喇叭口2底部距离为0.1-0.3倍喇叭口直径,十字型条板6的高度为0.05-0.3倍的喇叭口直径,厚度为0.125-0.5倍的喇叭口直径。经过多次控制变量的重复试验,实验观察发现进水管底部安装该消涡措施之后进水池中无附底涡产生。实验2本实验中:喇叭口2的直径为235mm,十字型消涡锥底板与喇叭口距离为80mm,十字型条板6的厚度为117.5mm,高度为70.5mm,消涡装置安装与实施例1一致。试验时采取控制变量的原则,与进水管底部不设置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实验形成对照,其他的条件都保持一致:流量为64m3/s,每次运行时间为2h,水位控制在305mm;每组试验重复3次。经过多次控制变量的重复试验,实验观察发现进水管底部安装该消涡措施之后进水池中无附底涡产生。实验3本实验中:喇叭口2的直径为235mm,十字型消涡锥底板与喇叭口距离为80mm,十字型条板6的厚度为117.5mm,高度为47mm,消涡装置安装与实施例1一致。试验时采取控制变量的原则,与进水管底部不设置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实验形成对照,其他的条件都保持一致:流量为64m3/s,每次运行时间为2h,水位控制在305mm;每组试验重复3次。经过多次控制变量的重复试验,实验观察发现进水管底部安装该消涡措施之后进水池中无附底涡产生。实验4本实验中:喇叭口2的直径为235mm,十字型消涡锥底板与喇叭口距离为80mm,十字型条板6的厚度为117.5mm,高度为23.5mm,消涡装置安装与实施例1一致。试验时采取控制变量的原则,与进水管底部不设置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实验形成对照,其他的条件都保持一致:流量为64m3/s,每次运行时间为2h,水位控制在305mm;每组试验重复3次。经过多次控制变量的重复试验,实验观察发现进水管底部安装该消涡措施之后进水池中无附底涡产生。实验5本实验中:喇叭口2的直径为235mm,十字型消涡锥底板与喇叭口距离为80mm,十字型条板6的宽度为117.5mm,高度为11.75mm,消涡装置安装与实施例1一致。试验时采取控制变量的原则,与进水管底部不设置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实验形成对照,其他的条件都保持一致:流量为64m3/s,每次运行时间为2h,水位控制在305mm;每组试验重复3次。经过多次控制变量的重复试验,实验观察发现进水管底部安装该消涡措施之后进水池中无附底涡产生。实验6本实验中:喇叭口2的直径为235mm,十字型消涡锥底板与喇叭口距离为80mm,十字型条板6的厚度为88.13mm,高度为23.5mm,消涡装置安装与实施例1一致。试验时采取控制变量的原则,与进水管底部不设置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实验形成对照,其他的条件都保持一致:流量为64m3/s,每次运行时间为2h,水位控制在305mm;每组试验重复3次。经过多次控制变量的重复试验,实验观察发现进水管底部安装该消涡措施之后进水池中无附底涡产生。实验7本实验中:喇叭口2的直径为235mm,十字型消涡锥底板与喇叭口距离为80mm,十字型条板6的宽度为58.75mm,高度为23.5mm,消涡装置安装与实施例1一致。试验时采取控制变量的原则,与进水管底部不设置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实验形成对照,其他的条件都保持一致:流量为64m3/s,每次运行时间为2h,水位控制在305mm;每组试验重复3次。经过多次控制变量的重复试验,实验观察发现进水管底部安装该消涡措施之后进水池中无附底涡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水泵进水池的可移动式消涡装置,包括进水管路(1)和通过法兰(10)连接在进水管路(1)端部的喇叭口(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消涡底板(7),所述消涡底板(7)与喇叭口(2)对立布置,并通过螺杆(9)和螺母(8)与法兰(10)连接,所述消涡底板(7)上与喇叭口(2)对立面设置有若干消涡条板(6),所述消涡条板(6)一端抵接另一端向外整体呈发散状,所述抵接处在进水管路的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水泵进水池的可移动式消涡装置,包括进水管路(1)和通过法兰(10)连接在进水管路(1)端部的喇叭口(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消涡底板(7),所述消涡底板(7)与喇叭口(2)对立布置,并通过螺杆(9)和螺母(8)与法兰(10)连接,所述消涡底板(7)上与喇叭口(2)对立面设置有若干消涡条板(6),所述消涡条板(6)一端抵接另一端向外整体呈发散状,所述抵接处在进水管路的轴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水泵进水池的可移动式消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忠东赵子龙郭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