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经编仿割绒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0927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经编仿割绒面料,依次包括经编起毛布层、第一粘接层和毛圈拉毛布层。所述的经编起毛布层使用的是50D/24F与75D/72F,所这的毛圈拉毛布使用的是100D涤纶DTY和100D涤纶FDY;第一粘接层为PU树脂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新型经编仿割绒面料,使用了经编起毛布层和毛圈拉毛布层,并结过染色等处理,使得该仿割绒面料表面具有类似割绒的手感和外观,减少了割绒面料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A New Warp Knitted Fabric for Fabric Imitation Cutt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warp knitted imitation cut wool fabric, which comprises warp knitted wool layer, first bonding layer and loop pulled wool layer in turn. The warp knitted wool layers are 50D/24F and 75D/72F. The Terry wool layers are 100D polyester DTY and 100D polyester FDY. The first bonding layer is PU resin adhesive. The new warp knitted imitation wool fabric of the utility model uses warp knitted wool layer and loop pulled wool layer, and knots and dyes, so that the surface of the imitation wool fabric has the feel and appearanc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utting wool, reduces the cost of the cutting wool fabric, and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经编仿割绒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尤其是一种新型经编仿割绒面料。
技术介绍
割绒布作为面料的当中的高档面料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可以说这是纺织面料的经典。但是传统的割绒面料生产设备非常昂贵,而且生产的产量非常低,造成了割绒面料只有少数的群体能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经编仿割绒面料,使用了经编起毛布和毛圈拉毛布,可以用来代替割绒面料。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新型经编仿割绒面料,依次包括经编起毛布层、第一粘接层和毛圈拉毛布层,经编起毛布通过第一粘接层与毛圈拉毛布层相粘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经编起毛布层使用的是50D/24F与75D/72F,所这的毛圈拉毛布层使用的是100D涤纶DTY和100D涤纶FDY。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经编起毛布层的克重为290克每平方米,所述的毛圈拉毛布层的克重190克每平方米。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经编起毛布层通过第二粘接层与一水刺无纺布层相粘接,所述的水刺无纺布层与第一粘接层相粘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第一粘接层与毛圈拉毛布之间设置有加强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涉及的新型经编仿割绒面料,使用了经编起毛布层和毛圈拉毛布层,并结过染色等处理,使得该仿割绒面料表面具有类似割绒的手感和外观,减少了割绒面料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经编起毛布层;2-毛圈拉毛布层;3-第一粘接层;4-第二粘接层;5-水刺无纺布层;6-加强层;7-贯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新型经编仿割绒面料,依次包括经编起毛布层1、第一粘接层3和毛圈拉毛布层2。经编起毛层1的光面一侧与毛圈拉毛布2的绒面一侧通过第一粘接层3相复合。经编起毛布层1使用的是50D/24F与75D/72F,所这的毛圈拉毛布层使用的是100D涤纶DTY和100D涤纶FDY。经编起毛布层1的克重为290克每平方米,所述的毛圈拉毛布层2的克重190克每平方米。经编起毛布层1的编织及后处理工艺如下:S1.1、采用电子送经电子横移经编机,使用50D/24F、75D/72F的涤纶FDY作为原料,织造克重为290克每平方米的经编坯布。按照如下穿纱方法:L1:50D/24F涤纶FDY满穿,L2:50D/24F涤纶FDY满穿,L3:75D/72F涤纶FDY满穿;S1.2、高温定型:将步骤S1.1所强行的经编坯布在210-220℃的条件下进行高温定型,定型速度为25-30米每分钟;S1.3、拉毛:拉毛速度为25-30米每分钟。S1.4、染色:染色温度为125℃。S1.5、成品定型:在温度为165-170℃的条件下对染色后经编面料进行定型,定型速度为25-30米每分钟。所制得的表面面料为290克每平方米,门幅为190cm。毛圈拉毛布的编织及后处理工艺如下:S2.1、织造:利用18针30英寸毛圈大圆机,采用100DTY和100FDY,织造密度为20密/cm。S2.2、染色:使用分散染料,在125-130℃条件下染色3.5-4小时。S2.3、定型:定型温度165℃、速度40-45℃。S2.4、拉毛:采用拉毛设备对S2.3定型后面料,拉毛三遍,拉毛速度为35-40米每分钟。拉毛后的面料克重为190克每平方米,门幅为160cm。经编起毛布层1和毛圈拉毛布层2采用油胶复合,油胶复合的温度为100-110℃,复合速度为30米每分钟。油胶复合中所使用的胶水为膜量为45的PU树脂胶。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新型经编仿割绒面料,依次包括经编起毛布层1、第二粘接层4、水刺无纺布层5、第一粘胶层3、加强层6和毛圈拉毛布层2。所涉及的经编起毛布层1、第一粘胶层3和毛圈拉毛布层2与实施例一相同。所使用的水刺无纺布层5为40-60克每平方米的涤纶水刺布。第二粘接层4为PU树脂层。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经编仿割绒面料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经编仿割绒面料上阵列排布有贯穿孔7,贯穿孔7的直径不小于1mm,本实施例中为1.2mm。相邻贯穿孔的中心距为3-8mm,本实施例为5mm。而且本实施例中经编起毛布层1与毛圈拉毛布层2具有不同颜色。通过经编起毛布层1与毛圈拉毛布层2颜色的对比差异,并在成品后增加一贯穿孔7,可在贯穿孔7中透出毛圈拉毛布层3的颜色,未经打孔的部分显示的为经编起毛布层1的颜色,由于两个颜色的反差,可形成一种视觉上双色效应。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经编仿割绒面料,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经编起毛布层、第一粘接层和毛圈拉毛布层,经编起毛布通过第一粘接层与毛圈拉毛布层相粘接;所述的经编起毛布层通过第二粘接层与一水刺无纺布层相粘接,所述的水刺无纺布层与第一粘接层相粘接;所述的第一粘接层与毛圈拉毛布之间设置有加强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经编仿割绒面料,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经编起毛布层、第一粘接层和毛圈拉毛布层,经编起毛布通过第一粘接层与毛圈拉毛布层相粘接;所述的经编起毛布层通过第二粘接层与一水刺无纺布层相粘接,所述的水刺无纺布层与第一粘接层相粘接;所述的第一粘接层与毛圈拉毛布之间设置有加强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编仿割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龙潘明沈美华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龙翔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