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碰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068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率碰焊装置,包括碰焊机本体以及在竖直方向上安装在所述碰焊机本体上的机头,所述机头包括上焊接组件和与所述上焊接组件配合使用的下焊接组件;所述上焊接组件包括上连接杆和与所述上连接杆连接的铜质的上焊头,所述上连接杆呈圆柱形并安装于所述上焊头顶端的中部;所述下焊接组件包括下连接杆和与所述下连接杆连接的铜质的下焊头,所述下连接杆呈圆柱形并安装于所述下焊头底端的中部,所述下焊头为长方体结构且其上端面靠左侧沿所述下焊头纵向开设有向其内部凹进的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直接将网片与扣子放置在改进后的机头,一次碰焊完成,效率是原来的四倍,使用非常简便。

A High Efficiency Butt Wel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igh efficiency bump weld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ump welding machine body and a head mounted on the bump welding machine body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The head comprises an upper welding component and a lower welding component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upper welding component. The upper weld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n upper connecting rod and a copper upper welding joint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connecting rod. The lower welding assembly comprises a lower connecting rod and a copper lower welding head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connecting rod, the lower connecting rod is cylindrical and installed in the middle of the bottom end of the lower welding head, the lower welding head is rectangular structure, and the upper end face is longitudinally provided with a slot in the inner direction along the lower welding head on the left side.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reasonable, and the mesh and button are directly placed in the improved machine head, which is completed by one touch welding. The efficiency is four times as high as the original one, and the use is very sim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率碰焊装置
本技术涉及碰焊机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率碰焊装置。
技术介绍
碰焊技术作为焊接技术的一个分支,以其优异性应用于各个领域,碰焊的原理是利用焊接区本身的电阻热和大量塑性变形能量,使两个分离表现的金属原子之间接近到晶格距离形成金属键,在结合面上产生足够量的共同晶粒而得到焊点、焊缝或对接接头,在宠物笼子的焊接中,原有的碰焊机是将网片与扣子放入夹具内碰焊四点,即要焊接四次,此种方式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工作效率提高四倍的高效率碰焊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率碰焊装置,包括碰焊机本体以及在竖直方向上安装在所述碰焊机本体上的机头,所述机头包括上焊接组件和与所述上焊接组件配合使用的下焊接组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焊接组件包括上连接杆和与所述上连接杆连接的铜质的上焊头,所述上连接杆呈圆柱形并安装于所述上焊头顶端的中部,所述上焊头为长方体结构且其下端面靠左侧沿所述上焊头纵向开设有向其内部凹进的凹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焊接组件包括下连接杆和与所述下连接杆连接的铜质的下焊头,所述下连接杆呈圆柱形并安装于所述下焊头底端的中部,所述下焊头为长方体结构且其上端面靠左侧沿所述下焊头纵向开设有向其内部凹进的卡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凹槽的槽口和槽底大小一致,所述卡槽的槽口和槽底大小一致;所述卡槽内设置有与其形状相适配的长方体卡条,所述长方体卡条的前后两端均延伸出所述卡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焊头顶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上焊头底面的面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凹槽与所述卡槽上下对应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碰焊装置结构合理,由原来将网片与扣子放入夹具内碰焊四点改为不需要夹具,直接将网片与扣子放置在改进的碰焊装置的专用机头内,一次碰焊完成,效率是原来的四倍,使用非常简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高效率碰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高效率碰焊装置,包括碰焊机本体以及在竖直方向上安装在所述碰焊机本体上的机头,所述机头包括上焊接组件10和与所述上焊接组件10配合使用的下焊接组件20。具体地,所述上焊接组件10包括上连接杆101和与所述上连接杆101连接的铜质的上焊头102,所述上连接杆101呈圆柱形并安装于所述上焊头102顶端的中部,所述上焊头102为长方体结构且其下端面靠左侧沿所述上焊头纵向开设有向其内部凹进的凹槽103。所述下焊接组件20包括下连接杆201和与所述下连接杆连接的铜质的下焊头202,所述下连接杆201呈圆柱形并安装于所述下焊头205底端的中部,所述下焊头202为长方体结构且其上端面靠左侧沿所述下焊头纵向开设有向其内部凹进的卡槽203。其中,上连接杆101与上焊头102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或焊接方式连接,当为螺纹连接方式时,具体是在上焊头102上开设有与上连接杆101形状相同的槽口并在槽口内壁设置螺纹,通过上连接杆101旋入槽口内将上连接杆101与上焊头102螺纹连接;同理,下连接杆201和下焊头202亦可采用焊接或者螺纹连接,当采用螺纹连接时,同上连接杆与上焊头螺纹连接方式相同。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03的槽口和槽底大小一致,所述卡槽203的槽口和槽底大小一致;所述卡槽203内设置有与其形状相适配的长方体卡条204,所述长方体卡条204的前后两端均延伸出所述卡槽203。其中,所述下焊头202顶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上焊头102底面的面积。所述凹槽103与所述卡槽203上下对应设置。下面结合上述结构描述,参照图1对在本技术的高效率碰焊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简单地描述。可将下焊接组件镶嵌于操作平台内,并在操作平台上开设有一通孔用于下焊头嵌入并将下焊头与操作平台置于同一水平面上,直接将网片与扣子叠放在操作平台上的下焊头上端,通过碰焊机本体带动上焊头向下运动并压紧网片与扣子,然后对网片与扣子进行焊接,该碰焊装置结构合理,一次碰焊完成,效率是原来的四倍,使用非常简便。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动,这些改进和变动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率碰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碰焊机本体以及在竖直方向上安装在所述碰焊机本体上的机头,所述机头包括上焊接组件和与所述上焊接组件配合使用的下焊接组件;所述上焊接组件包括上连接杆和与所述上连接杆连接的铜质的上焊头,所述上连接杆呈圆柱形并安装于所述上焊头顶端的中部,所述上焊头为长方体结构且其下端面靠左侧沿所述上焊头纵向开设有向其内部凹进的凹槽;所述下焊接组件包括下连接杆和与所述下连接杆连接的铜质的下焊头,所述下连接杆呈圆柱形并安装于所述下焊头底端的中部,所述下焊头为长方体结构且其上端面靠左侧沿所述下焊头纵向开设有向其内部凹进的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碰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碰焊机本体以及在竖直方向上安装在所述碰焊机本体上的机头,所述机头包括上焊接组件和与所述上焊接组件配合使用的下焊接组件;所述上焊接组件包括上连接杆和与所述上连接杆连接的铜质的上焊头,所述上连接杆呈圆柱形并安装于所述上焊头顶端的中部,所述上焊头为长方体结构且其下端面靠左侧沿所述上焊头纵向开设有向其内部凹进的凹槽;所述下焊接组件包括下连接杆和与所述下连接杆连接的铜质的下焊头,所述下连接杆呈圆柱形并安装于所述下焊头底端的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世丰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东国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