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0434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涉及反应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反应容器、电机、转轴以及叶片;叶片包括设置于转轴侧壁的连接杆、设置于连接杆端部上的搅拌叶;连接杆包括固定连接于转轴侧壁上的套杆、滑移连接于套杆内部的滑移杆;滑移杆一端与搅拌叶固定相连,滑移杆另一端上粘设有抵触套杆内壁的橡胶块;转轴上设置有气道,气道一端为出气端,且出气端连通于套杆内腔,气道另一端为进气端,进气端贯穿于转轴凸出于反应容器的侧壁,且进气端通过气管与外部气源相连。在使用该反应釜的过程中,滑移杆能够带动搅拌叶横移,这样转动的搅拌叶能够对反应容器内部的物料整体进行较为充分的搅拌,使得反应容器内部的物料能够充分反应。

Reaction kett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action kettl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eaction equipment, and its technical scheme points are as follows: reaction vessel, motor, rotating shaft and blade; blade includes connecting rod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rotating shaft and agitating blade arranged on the end of connecting rod; connecting rod includes sleeve rod fixed on the side wall of rotating shaft and sliding rod connected inside sleeve rod; One end of the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tirring blad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liding rod is bonded with a rubber block that contradicts the inner wall of the sleeve rod; the rotating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n airway, one end of the airway is an outflow end, and the outflow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leeve rod; the other end of the airway is an intake end, which runs through the rotating shaft protruding from the side wall of the reaction vessel, and the intake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external air source through the air pipe.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the reactor, the sliding rod can drive the agitator blade to move transversely, so that the rotating agitator blade can agitate the whole material inside the reactor vessel more fully, so that the material inside the reactor vessel can react adequat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反应釜。
技术介绍
目前,公告号为CN20388654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包括反应容器,所述反应容器上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反应容器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反应容器顶部上设置有电机,且所述电机输出轴朝向所述反应容器一侧,所述电机输出轴的转动轴线重合于所述反应容器的中心轴线;所述电机输出轴的端部上同轴连接有转轴,且所述转轴远离所述电机的端部伸入所述反应容器,所述转轴远离所述电机的端部上设置有叶片。在使用该反应釜时,首先将待搅拌的物料放入到反应容器内部,接着将电机开启,电机输出轴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过程中,设置于转轴上叶片随之转动并对反应容器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不过在此过程中,由于叶片的形状固定,所以叶片仅能够对附近的物料进行较为充分的搅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其具有反应容器内部的物料均能够得到充分搅拌的优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反应釜,包括反应容器、设置于反应容器顶部的电机、转动连接于所述反应容器并与所述电机输出轴相连的转轴、设置于所述转轴侧壁并位于所述反应容器内部的叶片;所述叶片包括设置于所述转轴侧壁的连接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端部上的搅拌叶;所述连接杆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侧壁上的套杆、滑移连接于所述套杆内部的滑移杆;所述滑移杆一端与所述搅拌叶固定相连,所述滑移杆另一端上粘设有抵触所述套杆内壁的橡胶块;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气道,所述气道一端为出气端,且所述出气端连通于所述套杆内腔,所述气道另一端为进气端,所述进气端贯穿于所述转轴凸出于所述反应容器的侧壁,且所述进气端通过气管与外部气源相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该反应釜的过程中,首先将待搅拌的物料投入到反应容器内部,其次将电机开启,电机输出轴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搅拌叶转动,搅拌叶在转动过程中对反应容器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与此同时,控制外部气源周期性进气以及出气。在外部气源将气体注入到气道内部时,气体经由气道流至套杆内部,且气体推动滑移杆带动搅拌叶向着远离转轴一侧移动。在外部气源将套杆内部的空气经由气道吸出时,滑移杆带动搅拌叶向着转轴一侧移动。在搅拌叶在绕转轴中心轴线转动的同时,搅拌叶的横移能够对反应容器内部的物料整体进行较为充分的搅拌,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反应釜的搅拌效率。优选的,所述套杆内壁上设置有滑移槽,且所述滑移槽沿所述套杆轴向延伸;所述滑移杆外侧壁上凸设有滑移块,且所述滑移块伸入至所述滑移槽内部并与所述滑移槽滑移相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滑移杆沿套杆轴向进行移动的过程中,设置于滑移杆侧壁上的滑移块于套杆内壁上的滑移槽中滑移,且在此过程中,滑移块的侧壁贴合于滑移槽的内壁,使得滑移杆在移动过程中不易发生周向转动。这样滑移杆在横移过程中,动能损失较少,使得滑移杆的移动变得更为顺畅、快捷。优选的,所述反应容器顶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转动相连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内壁上同轴开设有连通所述气道的环形通气槽,所述连接环外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环形通气槽的通孔,且所述通孔通过气管与外部气源相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若需要控制滑移杆带动搅拌叶向着远离转轴一侧移动时,外部气源将气体通过气管注入到通孔处,接着气体经由通孔进入到环形通气槽内部,之后环形通气槽内部的气体进入到气道内部并最终运动至套杆内部。在需要控制滑移杆带动搅拌叶向着转轴一侧移动时,外部气源开始吸气,使得套杆内部的气体进入到气道内部,之后气道内部的气体经由通孔进入到气管内部并最终经由气管进入到外部气源内部。优选的,所述套杆远离所述转轴的端部上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抵触于所述滑移杆外壁且用于将所述滑移杆外壁上附着的物料刮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滑移杆沿套杆轴向进行滑移的过程中,设置于套杆端部上的橡胶圈能够将滑移杆侧壁上附着的物料刮下,这样物料不易进入到套杆内部并对滑移杆的移动起到阻碍作用,使得滑移杆的滑移变得更为顺畅。优选的,所述反应容器顶部上还开设有蒸汽入口,所述蒸汽入口通过气管与外部蒸汽源相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该反应釜的过程中,外部蒸汽源产生的蒸汽经由蒸汽入口进入到反应容器内部。蒸汽进入到反应容器内部之后能够对反应容器进行加热,使得反应容器内部的反应速度加快。优选的,所述反应容器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反应容器顶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蒸汽入口处设置有电磁阀,且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反应容器内部的温度并对控制器发送电信号,控制器在接收到电信号之后对电信号进行分离并向电磁阀发送电信号,用以控制电磁阀的启闭。在反应容器内部的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控制器能够控制电磁阀关闭,当反应容器内部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控制器能够控制电磁阀开启。优选的,所述反应容器顶部上设置有与外部水源相连通的水泵,且所述水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反应容器内壁处嵌设有水冷管,所述水冷管一端贯穿于所述反应容器并与所述水泵出水口的相连,所述水冷管另一端贯穿于所述反应容器侧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反应容器内部温度过高时,控制器控制水泵开启,水泵将冷却水注入到水冷管道内部。当冷却水于水冷管道中流动时能够将反应容器内部的热量带走,使得反应容器内部的温度下降,以保证反应容器内部的物料能够在适宜的温度下反应且反应速度较快。优选的,所述反应容器底部固定连接有扰动块,且所述扰动块横截面面积向着所述反应容器顶部逐渐减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物料于反应容器内部转动的过程中,位于反应瑞容器底部的物料能沿着扰动块侧壁向上移动,这样物料不易沉积于反应容器底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物料的搅拌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在使用该反应釜的过程中,滑移杆能够带动搅拌叶横移,这样转动的搅拌叶能够对反应容器内部的物料整体进行较为充分的搅拌,使得反应容器内部的物料能够充分反应;2.在使用过程中,向反应容器中注入蒸汽,蒸汽能够对反应容器进行加热,使得反应容器内部的物料以更快的速度反应;3.在使用过程中,温度传感器能够对反应容器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向控制器发送电信号,控制器可以根据电信号控制电磁阀的启闭,以此保证反应容器内部的物料能够在一个较为适宜的温度下反应。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的外形结构;图2为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的组成情况;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图4为图2的B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反应容器;2、电机;3、转轴;4、叶片;41、连接杆;411、套杆;412、滑移杆;42、搅拌叶;5、橡胶块;6、气道;61、出气端;62、进气端;7、滑移槽;8、滑移块;9、连接环;10、环形通气槽;11、通孔;12、橡胶圈;13、蒸汽入口;14、温度传感器;15、控制器;16、电磁阀;17、水泵;18、水冷管;19、扰动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反应釜,如图1、图2所示,包括反应容器1,反应容器1底部设置有扰动块19,且扰动块19的横截面面积向着反应容器1顶部逐渐减小。扰动块19的数目为若干,且若干扰动块19以反应容器1中心轴线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釜,包括反应容器(1)、设置于反应容器(1)顶部的电机(2)、转动连接于所述反应容器(1)并与所述电机(2)输出轴相连的转轴(3)、设置于所述转轴(3)侧壁并位于所述反应容器(1)内部的叶片(4);其特征是:所述叶片(4)包括设置于所述转轴(3)侧壁的连接杆(41)、设置于所述连接杆(41)端部上的搅拌叶(42);所述连接杆(41)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3)侧壁上的套杆(411)、滑移连接于所述套杆(411)内部的滑移杆(412);所述滑移杆(412)一端与所述搅拌叶(42)固定相连,所述滑移杆(412)另一端上粘设有抵触所述套杆(411)内壁的橡胶块(5);所述转轴(3)上设置有气道(6),所述气道(6)一端为出气端(61),且所述出气端(61)连通于所述套杆(411)内腔,所述气道(6)另一端为进气端(62),所述进气端(62)贯穿于所述转轴(3)凸出于所述反应容器(1)的侧壁,且所述进气端(62)通过气管与外部气源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包括反应容器(1)、设置于反应容器(1)顶部的电机(2)、转动连接于所述反应容器(1)并与所述电机(2)输出轴相连的转轴(3)、设置于所述转轴(3)侧壁并位于所述反应容器(1)内部的叶片(4);其特征是:所述叶片(4)包括设置于所述转轴(3)侧壁的连接杆(41)、设置于所述连接杆(41)端部上的搅拌叶(42);所述连接杆(41)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3)侧壁上的套杆(411)、滑移连接于所述套杆(411)内部的滑移杆(412);所述滑移杆(412)一端与所述搅拌叶(42)固定相连,所述滑移杆(412)另一端上粘设有抵触所述套杆(411)内壁的橡胶块(5);所述转轴(3)上设置有气道(6),所述气道(6)一端为出气端(61),且所述出气端(61)连通于所述套杆(411)内腔,所述气道(6)另一端为进气端(62),所述进气端(62)贯穿于所述转轴(3)凸出于所述反应容器(1)的侧壁,且所述进气端(62)通过气管与外部气源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是:所述套杆(411)内壁上设置有滑移槽(7),且所述滑移槽(7)沿所述套杆(411)轴向延伸;所述滑移杆(412)外侧壁上凸设有滑移块(8),且所述滑移块(8)伸入至所述滑移槽(7)内部并与所述滑移槽(7)滑移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是:所述反应容器(1)顶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3)转动相连的连接环(9),所述连接环(9)内壁上同轴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