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关节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020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膝关节支具,包括上固定架、下固定架、转动连接机构、伸缩杆和绑带;所述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通过转动连接机构连接,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上均设有绑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包括助力部件和矫正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所有患者的疼痛和膝关节的活动水平均有改善,矫正部件、助力部件减少了平均13%的膝关节的净内翻力矩和平均11%的膝关节内侧间室负荷,增加矫正部件可调范围、增加绑带张力、对膝关节的内侧间室负荷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的减少膝关节的内侧间室负荷并因此减轻疼痛,同时也改善了一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A knee bra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knee joint support,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fixator, a lower fixator, a rotating connecting mechanism, a telescopic rod and a tie belt; the upper fixator and the lower fixator are connected by a rotating connecting mechanism, and the upper fixator and the lower fixator are both provided with a tie belt; the utility model also includes a power-assisting component and a correction component.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pain of all patients and the activity level of the knee joint, reduces the net varus moment of the knee joint by an average of 13% and the medial compartment load of the knee joint by an average of 11%, increases the adjustable range of the correction component, increases the tension of the bandage, and has better effect on the medial compartment load of the knee joint;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knee joint load. The medial and lateral compartment load reduces pain and improves knee function in a group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膝关节支具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膝关节支具。
技术介绍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人群日趋庞大,为了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对其引起的症状进行控制,目前主要达到在无痛状态下行走,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所有活动,常用的方法即佩戴膝关节的支具,帮助患者完成日常活动,但现有的膝关节支具还存在一个缺陷,就是在患者下蹲至起身的过程中需要自己用力,膝关节支具不能给予辅助力,存在对膝关节产生损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在患者下蹲至起身过程中能够给予辅助力的膝关节支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膝关节支具,包括上固定架、下固定架、转动连接机构、伸缩杆和绑带;所述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通过转动连接机构连接,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上均设有绑带;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包括上齿轮、下齿轮、前固定片和后固定片;所述前固定片上固定有2个螺柱,上固定架的底端设有上齿轮,下固定架的顶端设有下齿轮,上齿轮和下齿轮分别套在2个螺柱上,且上齿轮与下齿轮相互啮合,后固定片上设有2个通孔,通孔分别套在穿出上齿轮和下齿轮部分的螺柱上,并通过螺母固定。进一步地,还包括助力部件,该助力部件包括弹簧、弹簧轴和弹簧挡块,弹簧套装在弹簧轴上,弹簧轴固设于所述后固定片,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弹簧挡块抵接,弹簧挡块为两个分别设于上齿轮和下齿轮的侧齿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203)、上齿轮(17)、下齿轮(18)设置于同一水平面。进一步地,还包括矫正部件,该矫正部件包括锁孔、蜗轮蜗杆机构、矫正轴、矫正轮、盘齿轮、行星齿轮和太阳轮,矫正轴一端通过蜗轮蜗杆机构连接锁孔,矫正轴另一端连接矫正轮,矫正轮与盘齿轮啮合,盘齿轮通过齿轮架连接行星齿轮,行星齿轮与太阳轮相啮合,行星齿轮的中心轴与太阳轮的中心轴相互垂直设置,太阳轮为两个,两个太阳轮的中心轴分别连接前固定片、后固定片。进一步地,所述上固定架的底端设有上连接部,上齿轮通过上连接部与上固定架连接,下固定架的顶端连接有下连接部,下齿轮通过下连接部与下固定架连接。进一步地,上固定架的中上部和下固定架的中上部还通过伸缩杆连接,且伸缩杆控制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所述伸缩杆包括实心的上杆和空心的下杆,上杆套设在下杆的空心腔体内,且上杆的底端通过弹簧与下杆的空心腔体的底部连接,上杆的顶端与上固定架连接,下杆的底端与下固定架连接,下杆的侧壁上设有与空心腔体相通的狭缝,上杆的侧壁下部设有推杆,推杆穿出狭缝。进一步地,所述后固定片上还设有可拆卸的缓冲棉。进一步地,所述上杆的顶端设有上连接件,下杆的底端设有下连接件,伸缩杆分别通过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与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铰接。进一步地,所述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上均设有卡扣,绑带上设有与卡扣配合使用的卡块。进一步,所述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的内表面均设有可拆卸的弹性垫片。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膝关节支具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膝关节支具设有伸缩杆,在患者下蹲至起身的过程中能提供辅助力,帮助患者站起来,避免对膝关节产生损伤。该伸缩杆结构简单,当蹲下时,手动推动推杆,上杆压缩弹簧,便于患者下蹲,当起身时,松开推杆,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上杆向上运动,对起身起到助力作用。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膝关节支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伸缩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伸缩杆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转动连接机构、助力部件、矫正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转动连接机构的前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转动连接机构的后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转动连接机构的上连接件和上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助力部件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助力部件屈膝时弹簧受力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固定架;2-下固定架;3-转动连接机构;4-伸缩杆;5-绑带;6-卡扣;7-卡块;8-上杆;9-下杆;10-推杆;11-第二弹簧;12-上连接件;13-下连接件;14-狭缝;15-上连接部;16-下连接部;17-上齿轮;18-下齿轮;19-后固定片;20-缓冲棉;21-螺柱;22-通孔;23-前固定片;201-弹簧挡块;202-弹簧轴;203-第一弹簧;204-蜗轮蜗杆机构;205-锁孔;206-矫正轴;207-矫正轮;208-齿轮架;209-行星齿轮;210-太阳轮;211-盘齿轮。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膝关节支具,包括上固定架1、下固定架2、转动连接机构3、伸缩杆4和绑带5;所述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通过转动连接机构3连接,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上均设有绑带5和卡扣6,绑带5上设有与卡扣6配合使用的卡块7;上固定架1的中上部和下固定架2的中上部还通过伸缩杆4连接,且伸缩杆4控制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所述伸缩杆4包括实心的上杆8和空心的下杆9,上杆8套设在下杆9的空心腔体内,且上杆8的底端通过第二弹簧11与下杆9的空心腔体的底部连接,所述上杆8的顶端设有上连接件12,下杆9的底端设有下连接件13,上杆8通过上连接件12与上固定架1铰接,下杆9通过下连接件13与下固定架2铰接,下杆9的侧壁上设有与空心腔体相通的狭缝14,上杆8的侧壁下部设有推杆10,推杆10穿出狭缝14。如图5、图6、图7、图8所示,所述转动连接机构3包括上齿轮17、下齿轮18、前固定片23和后固定片19;所述前固定片23上固定有2个螺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膝关节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固定架(1)、下固定架(2)、转动连接机构(3)、伸缩杆(4)和绑带(5);所述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通过转动连接机构(3)连接,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上均设有绑带(5);所述转动连接机构(3)包括上齿轮(17)、下齿轮(18)、前固定片(23)和后固定片(19);所述前固定片(23)上固定有2个螺柱(21),上固定架(1)的底端设有上齿轮(17),下固定架(2)的顶端设有下齿轮(18),上齿轮(17)和下齿轮(18)分别套在2个螺柱(21)上,且上齿轮(17)与下齿轮(18)相互啮合,后固定片(19)上设有2个通孔(22),通孔(22)分别套在穿出上齿轮(17)和下齿轮(18)部分的螺柱(21)上,并通过螺母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膝关节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固定架(1)、下固定架(2)、转动连接机构(3)、伸缩杆(4)和绑带(5);所述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通过转动连接机构(3)连接,上固定架(1)和下固定架(2)上均设有绑带(5);所述转动连接机构(3)包括上齿轮(17)、下齿轮(18)、前固定片(23)和后固定片(19);所述前固定片(23)上固定有2个螺柱(21),上固定架(1)的底端设有上齿轮(17),下固定架(2)的顶端设有下齿轮(18),上齿轮(17)和下齿轮(18)分别套在2个螺柱(21)上,且上齿轮(17)与下齿轮(18)相互啮合,后固定片(19)上设有2个通孔(22),通孔(22)分别套在穿出上齿轮(17)和下齿轮(18)部分的螺柱(21)上,并通过螺母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助力部件,该助力部件包括第一弹簧(203)、弹簧轴(202)和弹簧挡块(201),第一弹簧(203)套装在弹簧轴(202)上,弹簧轴(202)固设于所述后固定片(19),第一弹簧(203)的两端分别与弹簧挡块(201)抵接,弹簧挡块(201)为两个分别设于上齿轮(17)和下齿轮(18)的侧齿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关节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203)、上齿轮(17)、下齿轮(18)设置于同一水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矫正部件,该矫正部件包括锁孔(205)、蜗轮蜗杆机构(204)、矫正轴(206)、矫正轮(207)、盘齿轮(211)、行星齿轮(209)和太阳轮(210),矫正轴(206)一端通过蜗轮蜗杆机构(204)连接锁孔(205),矫正轴(206)另一端连接矫正轮(207),矫正轮(207)与盘齿轮(211)啮合,盘齿轮(211)通过齿轮架(208)连接行星齿轮(209),行星齿轮(209)与太阳轮(210)相啮合,行星齿轮(20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永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仁爱康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