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的自动雨水收集及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942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4:41
一种建筑物的自动雨水收集及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可由水泵控制单元操作的至少一个水泵、至少一个雨水储存槽和互连管、管件及电气控制。槽沟的一端被切除以容纳包括水泵控制单元及雨水贮器的主单元。雨水储存槽设置在建筑物的屋顶下。入口导管将主单元连接至雨水储存槽。始于雨水储存槽的出口导管允许雨水较佳可使用于非饮用的用途。在雨水贮器中的雨水被抽取至雨水储存槽。仅当雨水贮器中的雨水充足且雨水储存槽未满溢时,水泵在段延时的后开始抽水。当雨水贮器中的雨水不足或雨水储存槽满溢时,水泵停止抽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的自动雨水收集及回收利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于一种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特别是一种建筑物的自动雨水收集及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专利技术实质上允许雨水从槽沟由重力落至下方的储存水槽。此传统槽沟收集系统的主要的缺点是储存水槽允许的压力水头受到限制。需要泵以将雨水从储存水槽中加以分配。再者,水槽明显地大,据此影响建筑物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物的自动雨水收集及回收利用系统。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物的自动雨水收集及回收利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水泵,遮阳布。槽沟的一段被切除以容置主单元;该主单元的深度大于该槽沟的深度,其中,额外的深度形成用于雨水贮器的空间且形成该雨水贮器上方的槽沟段;至少一个雨水储存槽设置在建筑物的屋顶下;借此,该系统的操作包括:由该水泵,将该雨水贮器中的雨水抽取至该雨水储存槽中;仅当该雨水贮器中的雨水充足且该雨水储存槽未满溢时,该水泵在抽水启动延时的后启动抽水;而当该雨水贮器中的雨水不足或该雨水储存槽满溢时,该水泵停止抽水;该等操作为全自动;入口导管、管件及电气控制将该主单元与该雨水储存槽连接;且始于该雨水储存槽的出口导管及管件允许雨水用于该建筑物的其他部分,用于非饮用的用途;以及该水泵可由水泵控制单元操作;该水泵控制单元实质上为具有二个倾斜端的梯形的形状且实质上在其顶部及底部为开放;且该水泵控制单元设置在该主单元一侧上并从该雨水贮器延伸至该槽沟段上方;借此,该倾斜端允许该槽沟中的雨水能以最小阻塞而流过,且杂质将不会收集于其中。作为进一步改进,该主单元包括该水泵控制单元及该雨水贮器;该水泵设置在该雨水贮器内;且该主单元与该槽沟的切除段形成直列配置。作为进一步改进,该主单元包括该水泵控制单元及该雨水贮器;该水泵设置在该雨水贮器内;且该主单元与该槽沟的切除段形成直列配置。作为进一步改进,该主单元设置成邻近连至开放排水沟的直下管。作为进一步改进,至少一个带有穿孔洞的过滤板遮盖该主单元的该雨水贮器的开口。作为进一步改进,旁通管从该主单元的基底连接至弯管并最终连接至该直下管;借此,该抽水启动延时由雨水从该槽沟进入该雨水贮器的速率与来自该雨水贮器通过该旁通管的流出率的间的差异所控制。作为进一步改进,旁通管的直径影响来自该雨水贮器的流出率。作为进一步改进,该水泵控制单元沉浸在该主单元的该雨水贮器中;该水泵控制单元包括从该雨水贮器延伸至该槽沟段的腔室;借此,若累积足够的雨水时,该雨水贮器中的雨水可在该腔室中缓慢地上升。作为进一步改进,该腔室复并入有第一浮动手段及第一架空限位开关;该第一浮动手段体地安装有第一顶杆及底杆且被限制成在该腔室内作上下移动;而当雨水在该腔室中上升时,该第一顶杆啮合该第一架空限位开关;且该底杆啮合跷跷板杠杆臂;借此,该腔室提供抽水启动延时。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遮阳布包括遮阳布卷收机构、遮阳布拉放机构和两个绳索,该遮阳布卷收机构在外沿上;该遮阳布拉放机构设置在另一外沿上,遮阳布的一端与遮阳布卷收机构连接,遮阳布的另一端通过两个绳索与遮阳布拉放机构连接。本专利技术涉及于一种建筑物的自动雨水收集及回收利用系统。该系统具有至少一个水泵、至少一个雨水储存槽和互连管、管件及电气控制的自动雨水收集及分配系统所达成,其复包括至少一含有水泵控制单元及雨水贮器的主单元。该主单元系与沿着建筑物的屋顶的底边的槽沟的切除段形成直列配置且邻近连至开放排水沟之直下管。该雨水储存槽系设置在该建筑物的该屋顶下。入口导管将该主单元连接至该雨水储存槽。该雨水贮器中的雨水接着可透过该入口导管而被抽至该雨水储存槽。始于该雨水储存槽的出口导管允许收集的雨水用在该建筑物的其他部分的非饮用的用途。该水泵较佳可由包括至少一个具有该电气控制协助的浮动手段的该水泵控制单元来操作,借此,当该雨水贮器中的雨水充足且该雨水储存槽未满溢时,该水泵在抽水启动延时之后开始抽水,且当该雨水贮器中之雨水不足或该雨水储存槽满溢时,该水泵停止抽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侧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前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为与槽沟的切除段形成直列配置并通过弯管而邻近直下管的本专利技术的主单元且主单元以水平旁通管与弯管连接的放大图;图4是为如图3所示包括水泵控制单元的主单元的局部末端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装载有二个过滤板及具有顶盖的水泵控制单元的主单元俯视图;图6是为移除过滤板后的不具有顶盖的水泵控制单元及水泵的位置俯视图;图7是为图6所示的水泵控制单元的具有处在抬起位置的跷跷板杠杆臂的第一实施例透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为水泵控制单元的具有处在抬起位置的跷跷板杠杆臂的第一实施例剖视图;图9是图6的水泵控制单元的具有处在关闭位置的跷跷板杠杆臂的第一实施例透视图;图10是为水泵控制单元的具有处在关闭位置的跷跷板杠杆臂的第一实施例剖视图;图11为水泵控制单元的具有处在抬起位置的跷跷板杠杆臂的第二实施例透视图;图12为雨水储存槽连接至局部显示的现有自来水储存槽且随着电气控制而令本专利技术为全自动化的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个详细的说明。建筑物可具有超过一个沿着屋顶的底边的槽沟20。雨水收集及分配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水泵11、至少一个雨水储存槽30、以及互连管、管件和电气控制。依据本专利技术,邻近连至开放排水沟70的直下管50的一段槽沟20被切成容纳与槽沟形成直列配置的主单元10。主单元10包括水泵控制单元12及雨水贮器13。接着从屋顶的边缘收集雨水。重要的是,只要收集无杂质的干净雨水。因此由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提供抽水启动延时,以确保收集的雨水无杂质。水泵11可设置在主单元10的内部或外部。当在雨水贮器13中有足够的雨水且雨水储存槽30尚未充满时,在延时的后,启动水泵11以将雨水贮器13中的雨水进行抽水至雨水储存槽30中。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二个主单元10与位在双层建筑物的二个屋顶底边下的槽沟20形成直列配置。依据本专利技术,某些雨水被抽至雨水储存槽30中。本专利技术的雨水储存槽30与设置在建筑物的屋顶下的现有自来水储存槽40互补。过剩的雨水从槽沟20沿着直下管50流至开放排水沟70中。始于二个储存槽30、40的出口导管32、42系连接至建筑物中的盥洗室及水龙头。如图2所示,邻近连至开放排水沟70的直下管50的一段槽沟20被切成容纳与槽沟形成直列配置的主单元10。主单元10的深度大于槽沟20的深度。此额外的深度形成用于雨水贮器13的空间。在雨水贮器13上方的空间则构成槽沟段。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主单元10与槽沟20的切除段形成直列配置且邻近直下管50。水平设置的旁通管52系透过设置在主单元10基底的开口与弯管51连接。在降雨冲刷的后,大部份的雨水会以第一流率沿着槽沟20行进。某些雨水会由重力落下并进入雨水贮器13中。在雨水贮器13中的雨水以第二流率透过旁通管52排出至弯管51中并最终排至直下管50。第二流率来自雨水贮器13的流出率。旁通管52的直径也决定了此流出率。抽水启动延时因而被雨水进入雨水贮器13的流入率与来自雨水贮器13的流出率的间的差异所控制。若第一流率大于第二流率,雨水最终将会累积在雨水贮器13中。此上升的雨水水位将会启动电气控制以开通水泵11。此延时的一目的要让具有杂质的初始雨水在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物的自动雨水收集及回收利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水泵,遮阳布。其特征在于:槽沟的一段被切除以容置主单元;该主单元的深度大于该槽沟的深度,其中,额外的深度形成用于雨水贮器的空间且形成该雨水贮器上方的槽沟段;至少一个雨水储存槽设置在建筑物的屋顶下;借此,该系统的操作包括:由该水泵,将该雨水贮器中的雨水抽取至该雨水储存槽中;仅当该雨水贮器中的雨水充足且该雨水储存槽未满溢时,该水泵在抽水启动延时的后启动抽水;而当该雨水贮器中的雨水不足或该雨水储存槽满溢时,该水泵停止抽水;该等操作为全自动;入口导管、管件及电气控制将该主单元与该雨水储存槽连接;且始于该雨水储存槽的出口导管及管件允许雨水用于该建筑物的其他部分,用于非饮用的用途;以及该水泵可由水泵控制单元操作;该水泵控制单元实质上为具有二个倾斜端的梯形的形状且实质上在其顶部及底部为开放;且该水泵控制单元设置在该主单元一侧上并从该雨水贮器延伸至该槽沟段上方;借此,该倾斜端允许该槽沟中的雨水能以最小阻塞而流过,且杂质将不会收集于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的自动雨水收集及回收利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水泵,遮阳布。其特征在于:槽沟的一段被切除以容置主单元;该主单元的深度大于该槽沟的深度,其中,额外的深度形成用于雨水贮器的空间且形成该雨水贮器上方的槽沟段;至少一个雨水储存槽设置在建筑物的屋顶下;借此,该系统的操作包括:由该水泵,将该雨水贮器中的雨水抽取至该雨水储存槽中;仅当该雨水贮器中的雨水充足且该雨水储存槽未满溢时,该水泵在抽水启动延时的后启动抽水;而当该雨水贮器中的雨水不足或该雨水储存槽满溢时,该水泵停止抽水;该等操作为全自动;入口导管、管件及电气控制将该主单元与该雨水储存槽连接;且始于该雨水储存槽的出口导管及管件允许雨水用于该建筑物的其他部分,用于非饮用的用途;以及该水泵可由水泵控制单元操作;该水泵控制单元实质上为具有二个倾斜端的梯形的形状且实质上在其顶部及底部为开放;且该水泵控制单元设置在该主单元一侧上并从该雨水贮器延伸至该槽沟段上方;借此,该倾斜端允许该槽沟中的雨水能以最小阻塞而流过,且杂质将不会收集于其中。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的自动雨水收集及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主单元包括该水泵控制单元及该雨水贮器;该水泵设置在该雨水贮器内;且该主单元与该槽沟的切除段形成直列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的自动雨水收集及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主单元包括该水泵控制单元及该雨水贮器;该水泵设置在该主单元外;且该主单元与该槽沟的切除段形成直列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书2或3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的自动雨水收集及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主单元设置成邻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启明吴哲李永康郭剑平郭华杰顾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筑臣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