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ybrid ship backup and replenishment device, which can always keep the same motion attitude as the receiving ship in replenishment work, minimize possible collisions, and make the placement of replenishment materials more precise. At the same time, video and laser devices are used to make the distance more accurate and timely during operation. In order to deal with emergencies, improve secur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联式船舶靠帮补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补给设备,涉及一种混联式船舶靠帮补给装置。
技术介绍
海上船舶间靠帮补给时,两艘船之间的相对运动是必然存在的,船舶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各种位置变化都会导致集装箱或吊装机构和船体及船上物资的碰撞,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解决补给的安全性问题。船舶海上靠帮补给复杂的工作环境,要求所使用的机械能够有效的应对船体在海浪作用下产生的横荡、纵荡、升沉和横摇、纵摇、艏摇六自由度运动。目前普遍使用的集装箱运输装置都是以起重机为主,这类装置一般不具备随动功能,船舶靠帮时的相对运动会对起重机的正常作业带来重大的影响,两艘船在波浪下的相对运动可能造成在补给时货物与接收船甲板产生剧烈碰撞,在补给时带来巨大的风险;并且两舰船的相对运动还会使集装箱无法吊装到指定位置,影响补给效率;而由于环境引起的补给货物的摆动如果过于剧烈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联式船舶靠帮补给装置,该装置在进行补给工作时始终能够与接收船的运动姿态保持一致,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可能发生的碰撞,补给物资的摆放位置也更加精确。技术方案:本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联式船舶靠帮补给装置,包括三关节主承力臂(1)、连接转盘(2)和集装箱旋锁机构(3),三关节主承力臂(1)为串联式结构,包括支撑臂(11)、回转台一(12)和回转台二(13)、支撑立柱(14)、吊臂(15);回转台一(12)固定安装在补给船甲板上,回转台一(12)上端与支撑臂(11)的一端相连,支撑臂(11)另一端上侧安装回转台二(13),支撑立柱(14)安装在回转台二(13)的上端,支撑立柱(14)上端安装有双工位起重机(4),吊臂(15)尾端与支撑立柱(14)下端铰接,双工位起重机(4)通过钢绳穿过吊臂(15)上端设有的定滑轮(5),并且钢绳回到起重机,起重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联式船舶靠帮补给装置,包括三关节主承力臂(1)、连接转盘(2)和集装箱旋锁机构(3),三关节主承力臂(1)为串联式结构,包括支撑臂(11)、回转台一(12)和回转台二(13)、支撑立柱(14)、吊臂(15);回转台一(12)固定安装在补给船甲板上,回转台一(12)上端与支撑臂(11)的一端相连,支撑臂(11)另一端上侧安装回转台二(13),支撑立柱(14)安装在回转台二(13)的上端,支撑立柱(14)上端安装有双工位起重机(4),吊臂(15)尾端与支撑立柱(14)下端铰接,双工位起重机(4)通过钢绳穿过吊臂(15)上端设有的定滑轮(5),并且钢绳回到起重机,起重机驱动吊臂(15)绕着支撑立柱(14)转动,吊臂(15)前端设置有连接转盘(2);其特征在于连接转盘(2)的底部设置有并联位姿误差补偿机构(6),并联位姿误差补偿机构(6)和集装箱旋锁机构(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联式船舶靠帮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并联位姿误差补偿机构(6)为以液压缸(63)为主动机构的液压式并联位姿误差补偿机构(6);液压式并联位姿误差补偿机构(6)从上至下分别为上平台(61)、万向铰(62)、液压缸(63)以及下平台(64),上平台(61)包括三个支架,相邻两支架之间夹角为120°,上平台(61)和液压缸(63)之间、液压缸(63)和下平台(64)之间均通过万向铰(62)连接,上平台(61)与万向铰(62)的铰点在上平台(61)支架上,每个支架有两个铰点,下平台(64)与万向铰(62)的铰点分布在下平台(64)的圆环上,下平台(64)上的铰点每两个为一组,相邻两组铰点的夹角为120°,下平台(64)的圆环下设置有矩形框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联式船舶靠帮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并联位姿误差补偿机构(6)为以起重机配合钢丝绳为主动机构的钢丝绳式并联位姿误差补偿机构(6);钢丝绳式并联位姿误差补偿机构(6)在结构上为上平台(61)、钢丝绳(62)、起重机(63)和下平台(64);上平台(61)有四个支架,每相邻两个支架之间的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强,郭世健,王佳,何家骏,顾献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