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杆衬套孔的加工工艺及专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8907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杆衬套孔的加工工艺及专用夹具,涉及连杆加工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衬套安装进连杆体的大端孔和小端孔内;2)将连杆安装在夹具上,露出大端孔和小端孔;3)采用镗刀对大端孔和小端孔内的衬套进行镗铣;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实现了采用常用金属切削设备和加工工艺对珩磨高精度铜衬套孔加工工艺的替代,节省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

A Machining Technology and Special Fixture for Connecting Rod Bushing Hol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a special fixture for connecting rod bushing hole,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onnecting rod processing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 steps: 1) installing the bushing into the big end hole and the small end hole of the connecting rod body; 2) installing the connecting rod on the fixture to expose the big end hole and the small end hole; 3) boring and milling the bushing in the big end hole and the small end hole by using a boring cutter; and the process of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mining. Common metal cutting equipment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re used to replace honing high precision copper bushing hole processing technology, which saves cost and improves process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杆衬套孔的加工工艺及专用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杆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杆衬套孔的加工工艺及专用夹具。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镗削+珩磨的连杆铜衬套孔加工工艺,如德国MTU公司的956和1163等型号柴油机连杆,该工艺使镗床或加工中心,通过标准可调精密镗刀,对镶入活塞销锡青铜衬套的连杆进行衬套孔精镗后补充珩磨加工的工艺。该工艺技术存在的问题:1、珩磨工艺作为专用工艺需要定置珩磨专机来加工,设备投入较大;2、衬套孔精镗后换装到珩磨机工位需要进行第二次装夹,存在主轴孔与铜衬套孔平行度超差而报废的风险;3、铜衬套孔加工用时较多,单件制造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杆衬套孔的加工工艺及专用夹具,可以节省成本,提高加工效率。一种连杆衬套孔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衬套安装进连杆体的大端孔和小端孔内;2)将连杆安装在夹具上,露出大端孔和小端孔;3)采用镗刀对大端孔和小端孔内的衬套进行镗铣。进一步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装夹连杆大头端的第一夹具部和用于装夹连杆小头端的第二夹具部;所述第一夹具部包括第一垫块、第一压板、第一螺杆和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垫块设有六个,以连杆大头端轴线为轴线环绕分布设置,第一垫块用于支撑连杆的大头端下端面,所述第一压板通过第一螺杆连接在底座上,第一压板上还设有压紧螺母,第一压板和第一螺杆设有三对,且以连杆大头端轴线为轴线均匀环绕分布设置,用于压紧连杆大头端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定位销的外环面与连杆的大头端内环面相切,用于定位连杆的大头端;所述第二夹具部包括第二垫块、第二压板、第二螺杆第二定位销和小端孔压板,所述第二垫块设有六个,以连杆小头端轴线为轴线环绕分布设置,第二垫块用于支撑连杆的小头端下端面,所述小端孔压板通过第二定位销连接在底座上,小端孔压板和第二定位销螺纹配合,小端孔压板的外环面与连杆的小端孔内环面面接触,所述第二压板通过第二螺杆连接在底座上,第二压板和第二螺杆设有一对,第二压板上还设有压紧螺母,第二压板用于压紧连杆小头端的上端面。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无需投入专用加工设备,可利用现有设备,从而节省大量成本;2、加工质量稳定性和尺寸控制一致性高,经过批量生产发现铜衬套孔的尺寸和形位公差带,可控制在0.002mm以内;3、加工效率高实现1min/件的加工节拍,比传统精镗+珩磨工艺减少了120min,有效的减少了加工成本提高了设备产能;4、从根本上杜绝了珩磨加工时二次装夹带来的形位公差超差现象,不会造成材料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连杆衬套孔的加工工艺标准;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专用夹具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附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连杆衬套孔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衬套安装进连杆体的大端孔和小端孔内;2)将连杆安装在夹具上,露出大端孔和小端孔;3)采用镗刀对大端孔和小端孔内的衬套进行镗铣。进一步的,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设有用于装夹连杆大头端的第一夹具部和用于装夹连杆小头端的第二夹具部;所述第一夹具部包括第一垫块31、第一压板32、第一螺杆33和第一定位销34,所述第一垫块31设有六个,以连杆大头端轴线为轴线环绕分布设置,第一垫块31用于支撑连杆的大头端下端面,所述第一压板32通过第一螺杆33连接在底座上,第一压板32上还设有压紧螺母,第一压板32和第一螺杆33设有三对,且以连杆大头端轴线为轴线均匀环绕分布设置,用于压紧连杆大头端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定位销34的外环面与连杆的大头端内环面相切,用于定位连杆的大头端;所述第二夹具部包括第二垫块41、第二压板42、第二螺杆43第二定位销44和小端孔压板45,所述第二垫块41设有六个,以连杆小头端轴线为轴线环绕分布设置,第二垫块41用于支撑连杆的小头端下端面,所述小端孔压板45通过第二定位销44连接在底座10上,小端孔压板45和第二定位销44螺纹配合,小端孔压板45的外环面与连杆的小端孔内环面面接触,所述第二压板42通过第二螺杆43连接在底座10上,第二压板42和第二螺杆43设有一对,第二压板42上还设有压紧螺母,第二压板42用于压紧连杆小头端的上端面。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无需投入专用加工设备,可利用现有设备,从而节省大量成本;2、加工质量稳定性和尺寸控制一致性高,经过批量生产发现铜衬套孔的尺寸和形位公差带,可控制在0.002mm以内;3、加工效率高实现1min/件的加工节拍,比传统精镗+珩磨工艺减少了120min,有效的减少了加工成本提高了设备产能;4、从根本上杜绝了珩磨加工时二次装夹带来的形位公差超差现象,不会造成材料损失。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杆衬套孔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衬套安装进连杆体的大端孔和小端孔内;2)将连杆安装在夹具上,露出大端孔和小端孔;3)采用镗刀对大端孔和小端孔内的衬套进行镗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杆衬套孔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衬套安装进连杆体的大端孔和小端孔内;2)将连杆安装在夹具上,露出大端孔和小端孔;3)采用镗刀对大端孔和小端孔内的衬套进行镗铣。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杆衬套孔的加工工艺的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设有用于装夹连杆大头端的第一夹具部和用于装夹连杆小头端的第二夹具部;所述第一夹具部包括第一垫块(31)、第一压板(32)、第一螺杆(33)和第一定位销(34),所述第一垫块(31)设有六个,以连杆大头端轴线为轴线环绕分布设置,第一垫块(31)用于支撑连杆的大头端下端面,所述第一压板(32)通过第一螺杆(33)连接在底座上,第一压板(32)上还设有压紧螺母,第一压板(32)和第一螺杆(33)设有三对,且以连杆大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泽平荣斌鲍万松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中船动力配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