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式的生活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8803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1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虹吸式的生活污水处理用沉淀池,涉及环保领域,主要为了解决传统的沉淀池在清水排出时需持续进行电力输入的问题;该沉淀池包括池体、用于向池体内加入污水的进水管、用于排出沉淀物的排泥管和用于排出清水的清水管,所述排泥管连接于池体的底部;所述清水管沿竖直方向穿设在池体中且可以上下移动,清水管的上部管体一体成型有倒U型管,清水管上安装有触发泵;所述倒U型管的外壁上通过连接架连接有浮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清水管竖直设置并在清水管的上部管体上一体成型倒U型管,使得进水管整体构成了虹吸管,使用时只需通过触发泵将清水填充至清水管中触发虹吸效应既能够完成清水的排出,无需持续的动力输入,更加节能环保。

A Siphon Sedimentation Tank for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iphon sedimentation tank for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inly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sedimentation tank needs continuous electric power input when discharging clean water; the sedimentation tank includes a pond body, an inlet pipe for adding sewage into the pond body, a sludge discharge pipe for discharging sediment and a water purification pipe for discharging clean water. The bottom of the pool body; the water pipes are arranged in the pool body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nd can move up and down. The upper pipe body of the water pipes is integrally shaped with an inverted U-shaped pipe, and a trigger pump is installed on the water pipes;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verted U-shaped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floating plate through a connecting frame. By erecting the water pipes vertically and forming inverted U-shaped pipes on the upper pipe body of the water pipes, the water intake pipes constitute a siphon as a whole. When used, the siphon effect can be triggered by filling the water into the water pipes through a trigger pump, which can discharge the water without continuous power input and is more 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虹吸式的生活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领域,具体是一种虹吸式的生活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技术介绍
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如住宅、机关、学校、医院、商店、公共场所及工业企业卫生间等。生活污水所含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尿素、氨氮等)和大量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道传染病毒等)。存在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极不稳定,容易腐化而产生恶臭。细菌和病原体以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为营养而大量繁殖,可导致传染病蔓延流行。因此,生活污水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沉淀池是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设备,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传统的沉淀池在后期抽取清水的时需要利用泵机对清水进行吸取,此过程中泵机保持持续运行状态,需损耗较多的电能;且随着水位的下降,需不断地调整清水管的深度,操作起来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吸式的生活污水处理用沉淀池,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虹吸式的生活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池体、用于向池体内加入污水的进水管、用于排出沉淀物的排泥管和用于排出清水的清水管,所述排泥管连接于池体的底部;所述清水管沿竖直方向穿设在池体中且可以上下移动,清水管的下部管体伸出池体并与池体密封连接,清水管的上部管体一体成型有倒U型管,清水管上安装有触发泵;所述倒U型管的外壁上通过连接架连接有浮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池体的底部呈倒圆锥状。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浮板上还安装有气囊。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清水管的中部管体外壁上还固定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沿周向等距布设,支撑杆的末端固定有滑座;所述池体的内壁上安装有与滑座相配合的滑轨,滑座滑动卡设在滑轨上。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支撑杆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在一种可选方案中:还包括刮泥板,所述刮泥板的底部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池体,刮泥板设置在池体的内腔底部且与池体的内壁相贴合。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驱动轴为中空结构,驱动轴内开设有集水腔,所述清水管的下端伸入到集水腔中;所述驱动轴的末端两侧对称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开设有出水孔,两侧所述出水管上的出水孔的朝向相反。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上述的虹吸式的生活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清水管竖直设置并在清水管的上部管体上一体成型倒U型管,使得进水管整体构成了虹吸管,使用时只需通过触发泵将清水填充至清水管中触发虹吸效应既能够完成清水的排出,无需持续的动力输入,更加节能环保;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清水管上连接浮板,使得清水管能够跟随着液面进行升降,从而在使用时无需多次调整清水管的深度,操作起来更加便捷;3、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清水管与驱动轴相结合,能够利用水力实现刮泥板的驱动,无需为刮泥板另外配制电力输入设备,进一步贯彻了节能环保的思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出水管与驱动轴俯视视角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撑杆在清水管上的分布示意图。附图标记注释:1-池体、11-排泥管、12-进水管、13-滑轨、2-清水管、21-倒U型管、22-触发泵、3-连接架、4-浮板、41-气囊、5-支撑杆、51-滑座、6-刮泥板、61-穿孔、7-驱动轴、71-集水腔、8-出水管、81-出水孔、9-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专利技术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虹吸式的生活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池体1、用于池体1内加入污水的进水管11、用于排出沉淀物的排泥管12和用于排出清水的清水管2,所述排泥管12连接于池体1的底部;为使得沉淀物更利于向池体1的底部集中,优选地,所述池体1的底部呈倒圆锥状;所述清水管2沿竖直方向穿设在池体1中且可以上下移动,清水管2的下部管体伸出池体1并与池体1密封连接,防止清水外溢,清水管2的上部管体一体成型有倒U型管21,从而使得清水管2整体构成了虹吸管,对应的,清水管2上安装有触发泵22,需要抽出清水时,启动触发泵22使得清水管2内被填充,从而触发虹吸,触发虹吸后再关闭触发泵22,无需触发泵22的持续运行,更加节能;所述倒U型管21的外壁上通过连接架3连接有浮板4,从而使得清水管2能够随着液面的下降进行移动,无需多次调解清水管2的深度,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浮板4上还安装有气囊41,提升浮板4的浮力,保证浮板4与液面的同步升降;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水管2的中部管体外壁上还固定有多个支撑杆5,多个所述支撑杆5沿周向等距布设,支撑杆5的末端固定有滑座51;所述池体1的内壁上安装有与滑座51相配合的滑轨13,滑座51滑动卡设在滑轨13上,由滑座61和滑轨13相配合,对清水管2的移动进行导向;为使得清水管2移动的更加平稳,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5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可选地,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刮泥板6,所述刮泥板6的底部连接有驱动轴7,驱动轴7通过轴承9转动连接池体1,刮泥板6设置在池体1的内腔底部且与池体1的内壁相贴合,由驱动轴7带动刮泥板6转动,从而将附着在池体1内壁上的沉淀物刮除下来,避免出现挂壁现象;一般来说,刮泥板6是需要通过电力进行驱动的,但这样同样会造成能源的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7为中空结构,驱动轴7内开设有集水腔71,所述清水管2的下端伸入到集水腔71中,从而使得清水能够流入集水腔71中,同时驱动轴7也可以作为清水管2与池体1之间的密封件;所述驱动轴7的末端两侧对称连接有出水管8;所述出水管8上开设有出水孔81,两侧所述出水管8上的出水孔81的朝向相反;这样当清水从两侧的出水孔81流出时,驱动轴7会在两股相反液流的作用下产生转动,从而带动刮泥板6转动,实现了水力驱动。综上,本实施例在工作的过程中,污水经由排泥管11进入到池体1中完成沉淀,当需要进行清水的排出时,启动触发泵22,将清水填充至清水管2中,从而触发虹吸效应,此后关闭触发泵22,无需进行持续的电力输入,节能环保;清水经由清水管2进入到集水腔71中,然后经由出水孔81排出,随着清水的不断排出,池体1中液面下降,而清水管2则会在浮板4的作用下同步进行移动,从而保证虹吸的持续进行,无需多次调整清水管2的深度,操作起来更加便于;同时在清水从出水孔81排出的过程中,驱动轴7会在两股相反液流的作用下产生转动,从而带动刮泥板6转动,将附着在池体1内壁上的沉淀物刮除下来,避免出现挂壁现象,由水力进行驱动,无需为刮泥板6另外配制电力输入设备,进一步贯彻了节能环保的思想。实施例2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上述的虹吸式的生活污水处理用沉淀池。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虹吸式的生活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池体(1)、用于向池体(1)内加入污水的进水管(11)、用于排出沉淀物的排泥管(12)和用于排出清水的清水管(2),所述排泥管(12)连接于池体(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管(2)沿竖直方向穿设在池体(1)中且可以上下移动,清水管(2)的下部管体伸出池体(1)并与池体(1)密封连接,清水管(2)的上部管体一体成型有倒U型管(21),清水管(2)上安装有触发泵(22);所述倒U型管(21)的外壁上通过连接架(3)连接有浮板(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虹吸式的生活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池体(1)、用于向池体(1)内加入污水的进水管(11)、用于排出沉淀物的排泥管(12)和用于排出清水的清水管(2),所述排泥管(12)连接于池体(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管(2)沿竖直方向穿设在池体(1)中且可以上下移动,清水管(2)的下部管体伸出池体(1)并与池体(1)密封连接,清水管(2)的上部管体一体成型有倒U型管(21),清水管(2)上安装有触发泵(22);所述倒U型管(21)的外壁上通过连接架(3)连接有浮板(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的生活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底部呈倒圆锥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的生活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4)上还安装有气囊(4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的生活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管(2)的中部管体外壁上还固定有多个支撑杆(5),多个所述支撑杆(5)沿周向等距布设,支撑杆(5)的末端固定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宏伟石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世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