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玉旭专利>正文

一种冬季生产刺嫩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286233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1 22:32
一种冬季生产刺嫩芽的方法,方法内容如下:S1、刺嫩芽枝条的收割;S2、刺嫩芽枝条的捆扎;S3、促休眠处理;S4、消毒处理;S5、栽植处理;S6、喷促芽剂处理;S7、刺嫩芽采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温度控制,实现反季节生产刺嫩芽,满足了市场需求;采用低温方式,促进刺嫩芽休眠,缩短刺嫩芽的休眠时间,保证了刺嫩芽的出芽率和芽叶品质;采用多菌灵杀菌剂溶液对刺嫩芽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细菌滋生污染枝条切口,造成刺嫩芽腐烂;采用活水栽植,减小灰霉病和软腐病的发生概率。

A Method of Producing Tenderly Prickly Buds in Winter

A method for producing spiny buds in winter is as follows: S1, harvesting of spiny buds; S2, bundling of spiny buds; S3, dormancy-promoting treatment; S4, disinfection treatment; S5, planting treatment; S6, spraying Bud-promoting agent treatment; S7, picking of spiny buds.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production of tender thorn buds out of season by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meets the market demand; promotes the dormancy of tender thorn buds, shortens the dormancy time of tender thorn buds, guarantees the germination rate and quality of tender thorn buds; disinfects tender thorn buds with carbendazim bactericide solution, avoids bacteria breeding, pollutes the cut of branches, and causes the rot of tender thorn buds; Water planting reduced the probability of gray mould and soft r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冬季生产刺嫩芽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栽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冬季生产刺嫩芽的方法。
技术介绍
刺嫩芽,又称刺老芽、刺老鸦、龙牙楤木,刺嫩芽生于林缘、灌丝、林中空地,适宜生长在海拔400-1200的地区,春季采嫩芽、嫩叶,鲜用、盐渍、罐装保鲜,将刺嫩芽用沸水焯一下,换清水浸泡2小时,食用方法多样,可以生食、炒食、酱食、做汤、做馅,或加工成不同风味的小咸菜,它味美香甜,清嫩醇厚,野味浓郁,是著名的上等山野菜,被誉为“山野菜之王”,多年来,一直是出口的主要野菜品种之一,而且供不应求,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称赞,可称得上是“美味山珍”。由于季节限制,一年中只有春节期间才能采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亟需研究反季节刺嫩芽生产方法,来满足市场需求以达到预期的经济价值。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冬季生产刺嫩芽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冬季生产刺嫩芽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温度控制,实现反季节生产刺嫩芽,满足了市场需求;采用低温方式,促进刺嫩芽休眠,缩短刺嫩芽的休眠时间,保证了刺嫩芽的出芽率和芽叶品质;采用多菌灵杀菌剂溶液对刺嫩芽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细菌滋生污染枝条切口,造成刺嫩芽腐烂;采用活水栽植,减小灰霉病和软腐病的发生概率。(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冬季生产刺嫩芽的方法,包括如下生产步骤:S1、刺嫩芽枝条的收割;以落叶完全的刺嫩芽植株为生产原料,截取带有芽苞的,长度为30cm-40cm的刺嫩芽枝条;S2、刺嫩芽枝条的捆扎;将截取的刺嫩芽枝条以每40根-50根扎一捆,捆扎时所有刺嫩芽枝条的芽苞端朝统一方向对齐码放,另一端的尾部通过捆绳扎紧,构成上松下紧的捆扎结构;S3、促休眠处理;将成捆的刺嫩芽枝条堆放在5℃以下的环境中,捆堆周围放置冰块,捆堆上设置覆盖物,并始终保持刺嫩芽枝条的湿润,处理时间为14-16天;S4、消毒处理;将完成休眠的成捆刺嫩芽枝条放置于消毒液中,浸泡30min-40min,消毒后捞出刺嫩芽枝并通风处晾干,其中消毒液为多菌灵杀菌剂溶液,多菌灵杀菌剂与水的配比为1:500-1:1000;S5、栽植处理;在温室大棚内设置水槽,其中水槽深15cm-20cm,底部平整并铺设有塑料膜,将经过消毒处理的刺嫩芽枝条放入水槽中,栽植密度为900根-1000根/m2,向水槽中加清水至水深为6cm-10cm,活水栽植;S6、喷促芽剂处理;将配比为1:1000-1:1200的芸苔素促芽溶液喷至刺嫩芽芽苞表面至芽包湿透;S7、刺嫩芽采摘;将大棚内温度维持在8℃-13℃,约40天后采摘食用。优选的,在S1中,截取的刺嫩芽枝条直径需大于2cm。优选的,在S2中,刺嫩芽枝条的捆扎端需切割平整。优选的,在S3中,覆盖物为稻草或玉米秸秆。优选的,在S5中,温室大棚内设置有与水槽连接的换水设备,每4-5天换水一次。优选的,在S5中,刺嫩芽枝条的捆扎端朝下,竖直或倾斜放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一、本专利技术通过温度控制,实现反季节生产刺嫩芽,满足了市场需求。二、休眠是指任何植物的分生组织可见生长的暂时停止,只是相对现象,并不是绝对停止一切生命活动,是植物发育中的周期性过程,若不解除休眠,植物将表现出不萌芽、不开花或萌芽不整齐、叶片小等生长异常现象,本专利技术采用低温方式,促进刺嫩芽休眠,缩短刺嫩芽的休眠时间,保证了刺嫩芽的出芽率和芽叶品质。三、本专利技术采用多菌灵杀菌剂溶液对刺嫩芽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细菌滋生污染枝条切口,造成刺嫩芽腐烂。四、本专利技术采用活水栽植,减小灰霉病和软腐病的发生概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冬季生产刺嫩芽的方法,包括如下生产步骤:S1、刺嫩芽枝条的收割;以落叶完全的刺嫩芽植株为生产原料,截取带有芽苞的,长度为30cm-40cm的刺嫩芽枝条;S2、刺嫩芽枝条的捆扎;将截取的刺嫩芽枝条以每40根-50根扎一捆,捆扎时所有刺嫩芽枝条的芽苞端朝统一方向对齐码放,另一端的尾部通过捆绳扎紧,构成上松下紧的捆扎结构;S3、促休眠处理;将成捆的刺嫩芽枝条堆放在5℃以下的环境中,捆堆周围放置冰块,捆堆上设置覆盖物,并始终保持刺嫩芽枝条的湿润,处理时间为14-16天;S4、消毒处理;将完成休眠的成捆刺嫩芽枝条放置于消毒液中,浸泡30min-40min,消毒后捞出刺嫩芽枝并通风处晾干,其中消毒液为多菌灵杀菌剂溶液,多菌灵杀菌剂与水的配比为1:500-1:1000;S5、栽植处理;在温室大棚内设置水槽,其中水槽深15cm-20cm,底部平整并铺设有塑料膜,将经过消毒处理的刺嫩芽枝条放入水槽中,栽植密度为900根-1000根/m2,向水槽中加清水至水深为6cm-10cm,活水栽植;S6、喷促芽剂处理;将配比为1:1000-1:1200的芸苔素促芽溶液喷至刺嫩芽芽苞表面至芽包湿透;S7、刺嫩芽采摘;将大棚内温度维持在8℃-13℃,约40天后采摘食用。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S1中,截取的刺嫩芽枝条直径需大于2cm。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S2中,刺嫩芽枝条的捆扎端需切割平整。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S3中,覆盖物为稻草或玉米秸秆。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S5中,温室大棚内设置有与水槽连接的换水设备,每4-5天换水一次。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S5中,刺嫩芽枝条的捆扎端朝下,竖直或倾斜放置。本专利技术中刺嫩芽发芽情况如下:时间(天)发芽长度,单位CM5芽包裂口,开始发芽100.5154-6208301040散芽完毕,可采摘由上表可知,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冬季生产刺嫩芽的方法得到刺嫩芽的速度快,出芽率可达到100%,因此本方法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又提出一种冬季生产刺嫩芽的方法,包括如下生产步骤:S1、刺嫩芽枝条的收割;以落叶完全的刺嫩芽植株为生产原料,截取带有芽苞的,长度为30cm-40cm的刺嫩芽枝条;S2、刺嫩芽枝条的捆扎;将截取的刺嫩芽枝条以每40根-50根扎一捆,捆扎时所有刺嫩芽枝条的芽苞端朝统一方向对齐码放,另一端的尾部通过捆绳扎紧,构成上松下紧的捆扎结构;S3、消毒处理;将成捆刺嫩芽枝条放置于消毒液中,浸泡30min-40min,消毒后捞出刺嫩芽枝并通风处晾干,其中消毒液为多菌灵杀菌剂溶液,多菌灵杀菌剂与水的配比为1:500-1:1000;S4、栽植处理;在温室大棚内设置水槽,其中水槽深15cm-20cm,底部平整并铺设有塑料膜,将经过消毒处理的刺嫩芽枝条放入水槽中,栽植密度为900根-1000根/m2,向水槽中加清水至水深为6cm-10cm,活水栽植;S5、喷促芽剂处理;将配比为1:1000-1:1200的芸苔素促芽溶液喷至刺嫩芽芽苞表面至芽包湿透;S6、刺嫩芽采摘;将大棚内温度维持在8℃-13℃,约40天后采摘食用。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S1中,截取的刺嫩芽枝条直径需大于2cm。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S2中,刺嫩芽枝条的捆扎端需切割平整。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S4中,温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冬季生产刺嫩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生产步骤:S1、刺嫩芽枝条的收割;以落叶完全的刺嫩芽植株为生产原料,截取带有芽苞的,长度为30cm‑40cm的刺嫩芽枝条;S2、刺嫩芽枝条的捆扎;将截取的刺嫩芽枝条以每40根‑50根扎一捆,捆扎时所有刺嫩芽枝条的芽苞端朝统一方向对齐码放,另一端的尾部通过捆绳扎紧,构成上松下紧的捆扎结构;S3、促休眠处理;将成捆的刺嫩芽枝条堆放在5℃以下的环境中,捆堆周围放置冰块,捆堆上设置覆盖物,并始终保持刺嫩芽枝条的湿润,处理时间为14‑16天;S4、消毒处理;将完成休眠的成捆刺嫩芽枝条放置于消毒液中,浸泡30min‑40min,消毒后捞出刺嫩芽枝并通风处晾干,其中消毒液为多菌灵杀菌剂溶液,多菌灵杀菌剂与水的配比为1:500‑1:1000;S5、栽植处理;在温室大棚内设置水槽,其中水槽深15cm‑20cm,底部平整并铺设有塑料膜,将经过消毒处理的刺嫩芽枝条放入水槽中,栽植密度为900根‑1000根/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冬季生产刺嫩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生产步骤:S1、刺嫩芽枝条的收割;以落叶完全的刺嫩芽植株为生产原料,截取带有芽苞的,长度为30cm-40cm的刺嫩芽枝条;S2、刺嫩芽枝条的捆扎;将截取的刺嫩芽枝条以每40根-50根扎一捆,捆扎时所有刺嫩芽枝条的芽苞端朝统一方向对齐码放,另一端的尾部通过捆绳扎紧,构成上松下紧的捆扎结构;S3、促休眠处理;将成捆的刺嫩芽枝条堆放在5℃以下的环境中,捆堆周围放置冰块,捆堆上设置覆盖物,并始终保持刺嫩芽枝条的湿润,处理时间为14-16天;S4、消毒处理;将完成休眠的成捆刺嫩芽枝条放置于消毒液中,浸泡30min-40min,消毒后捞出刺嫩芽枝并通风处晾干,其中消毒液为多菌灵杀菌剂溶液,多菌灵杀菌剂与水的配比为1:500-1:1000;S5、栽植处理;在温室大棚内设置水槽,其中水槽深15cm-20cm,底部平整并铺设有塑料膜,将经过消毒处理的刺嫩芽枝条放入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玉旭
申请(专利权)人:董玉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