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绕线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580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圈绕线设备,包括控制主机、驱动电机、绕线鱼骨架和进线导引机构,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机,所述控制主机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绕线鱼骨架装设于所述控制主机上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所述进线导引机构设于所述控制主机的一侧,用于进线导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之间组装配合,且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以便于拆卸取出线圈及取线前各股线圈之间的固定,且通过控制主机控制实现自动绕线计数,进而提高了绕线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圈绕线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线圈绕线设备。
技术介绍
小型的手摇发动机在线圈绕线时需要对多股线圈分别绕制后将每一股线圈的两侧进行单独固定,现有的绕线机结构复杂,且在分别完成绕线后不方便将线圈取出和将各股线圈固定,造成工作效率低。同时,现有的绕线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因此,急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且便于取线和分线的绕线机构来提高绕线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绕线设备,其通过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之间组装配合,且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以便于拆卸取出线圈及取线前各股线圈之间的固定,且通过控制主机控制实现自动绕线计数,进而提高了绕线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圈绕线设备,包括控制主机、驱动电机、绕线鱼骨架和进线导引机构,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机,所述控制主机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绕线鱼骨架装设于所述控制主机上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所述进线导引机构设于所述控制主机的一侧,用于进线导引;所述绕线鱼骨架包括端部绕线骨架、中部绕线骨架和安装轴,所述中部绕线骨架为多个且相互组装并通过端部绕线骨架固定于中部绕线骨架的两端,且所述中部绕线骨架和端部绕线骨架固定装设于所述安装轴上;所述进线导引机构包括基板基板,基板基板的一端设有多个进线导筒,另一端设有压线结构,所述压线结构包括压板、上海绵板、下海绵板和固定螺栓,所述压板的两端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可拆卸的装设于所述基板基板的端部,且所述上海绵板和下海绵板依次设于所述基板基板和压板之间固定。优选的,所述控制主机内设有旋转轴,且旋转轴与所述驱动电机平行设置,所述旋转轴的一端通过皮带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轴固定连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旋转轴和安装轴的旋转;所述控制主机通过控制系统控制,且控制主机上前侧设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上设有绕组显示屏、匝数显示屏、参数设置区域和控制按钮,且控制按钮包括复零按钮和开关按钮,所述参数设置区域用于绕组和匝数设定,并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控制驱动电机的旋转圈数,然后通过匝数显示屏显示匝数。优选的,所述端部绕线骨架包括第一绕线盘,第一绕线盘的中部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绕线盘的同一侧面上还设有第一凸块和限位连接轴;所述中部绕线骨架包括第二绕线盘,且第二绕线盘上对应所述端部绕线骨架分别于第二绕线盘的上下两侧面设置有第二凸块、第二通孔和连接孔;其中,所述中部绕线骨架依次装设于所述端部绕线骨架上,所述端部绕线骨架的限位连接轴穿过所述中部绕线骨架的连接孔连接,且端部绕线骨架的第一凸块和中部绕线骨架的第二凸块配合使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两两之间形成绕线槽,且所述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优选的,所述端部绕线骨架的第一通孔对应所述安装轴开设,所述第一绕线盘上的第一凸块为半圆形结构,且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孔径相同的圆孔,且圆孔的内壁与第一通孔内壁平齐;所述中部绕线骨架的第二通孔对应所述安装轴开设,所述中部绕线骨架上第二绕线盘上下两侧面设置的第二凸块为半圆形结构,且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孔径相同的圆孔,且圆孔的内壁与第二通孔内壁平齐。优选的,所述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的两侧开设的凹槽继续向内于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上开设有勾线槽。优选的,所述端部绕线骨架的第一绕线盘和中部绕线骨架的第二绕线盘外侧缘设有换线槽,且换线槽呈倾斜设置。优选的,所述基板基板上于进线导筒的安装一端设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下端固定有固定套,该固定套固定套设于所述基板基板上,所述安装板上贯穿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进线导筒固定装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安装板上装设有四个进线导筒,且进线导筒的两端凸伸出安装孔外,所述进线导筒采用塑胶材料,且可拆卸的装设于所述安装板的安装孔内。优选的,所述基板基板的端部两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压板的两侧对应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向一侧延伸贯穿,所述基板基板和压板之间还设有垫片,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压板的安装槽、垫片和基板基板的螺纹孔固定,且所述上海绵板和下海绵板依次设置基板基板和压板之间并通过压板压紧固定,所述上海绵板和下海绵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凸伸于所述压板的前后两侧。优选的,所述下海绵板位于所述基板基板的上表面,且两端抵顶于所述垫片上,所述上海绵板设于所述下海绵板上,且上海绵板的宽度小于下海绵板的宽度,上海绵板的两端与所述垫片之间形成避让空间。优选的,所述基板基板的中部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上可拆卸的装设有合线导筒。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主机的参数设置区域进行绕组和匝数设定,并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控制驱动电机的旋转圈数,然后通过匝数显示屏显示匝数,进而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自动计数绕制,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绕线效率和绕向精度。2、本专利技术的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之间相互配合连接在一起用于实现绕线,且绕线完成后只需取下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即可取出线圈,因此该结构具有简单,绕线和取线方便的优点,提高了绕线效率。3、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的两侧开设的凹槽继续向内于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322上开设有勾线槽,在取线前对线圈进行打结固定时,可穿过勾线槽进行每股线圈的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绕线机不方便在取线钱将各股线圈进行固定的情况,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4、所述中部绕线骨架上第二绕线盘上下两侧面设置的第二凸块于竖直方向呈对立方向设置,在各个中部绕线骨架组装时,该结构设计可使各个中部绕线骨架交叉受力固定,提高了其稳定性。5、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进线导引机构基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多个进线导筒和出线压线结构,且压板的两端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可拆卸的装设于所述基板的端部,且所述上海绵板和下海绵板依次设于所述基板和压板之间固定,当绕线时,进线可穿过进线导筒然后穿过上海绵板和下海绵板之间进入绕线机实现绕线,有效避免了在绕线过程中进线摆动和缠绕的问题,提高了绕线效率。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端部绕线骨架和中部绕线骨架的立体图;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4是图2所示的端部绕线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的中部绕线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所示的中部绕线骨架的侧视图。图7是图1所示的进线导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进线导筒处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所示压线结构处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所示进线导引机构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控制主机1、控制面板11、绕组显示屏111、匝数显示屏112、参数设置区域113、控制按钮114、复零按钮115、开关按钮116、旋转轴12、驱动电机2、绕线鱼骨架3、端部绕线骨架31、第一绕线盘311、第一通孔312、第一凸块313、限位连接轴314、中部绕线骨架32、第二绕线盘321、第二凸块322、第二通孔323、连接孔324、绕线槽33、凹槽34、勾线槽341、换线槽35、安装轴36、安装部361、螺母362、进线导引机构4、基板41、螺纹孔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主机(1)、驱动电机(2)、绕线鱼骨架(3)和进线导引机构(4),所述驱动电机(2)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机(1),所述控制主机(1)上设有控制面板(11),所述绕线鱼骨架(3)装设于所述控制主机(1)上并通过驱动电机(2)驱动旋转;所述进线导引机构(4)设于所述控制主机(1)的一侧,用于进线导引;所述绕线鱼骨架(3)包括端部绕线骨架(31)、中部绕线骨架(32)和安装轴(36),所述中部绕线骨架(32)为多个且相互组装并通过端部绕线骨架(31)固定于中部绕线骨架(32)的两端,且所述中部绕线骨架(32)和端部绕线骨架(31)固定装设于所述安装轴(36)上;所述进线导引机构(4)包括基板(41)基板(41),基板(41)基板(41)的一端设有多个进线导筒(42),另一端设有压线结构(43),所述压线结构(43)包括压板(431)、上海绵板(432)、下海绵板(433)和固定螺栓(434),所述压板(431)的两端通过所述固定螺栓(434)可拆卸的装设于所述基板(41)基板(41)的端部,且所述上海绵板(432)和下海绵板(433)依次设于所述基板(41)基板(41)和压板(431)之间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主机(1)、驱动电机(2)、绕线鱼骨架(3)和进线导引机构(4),所述驱动电机(2)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机(1),所述控制主机(1)上设有控制面板(11),所述绕线鱼骨架(3)装设于所述控制主机(1)上并通过驱动电机(2)驱动旋转;所述进线导引机构(4)设于所述控制主机(1)的一侧,用于进线导引;所述绕线鱼骨架(3)包括端部绕线骨架(31)、中部绕线骨架(32)和安装轴(36),所述中部绕线骨架(32)为多个且相互组装并通过端部绕线骨架(31)固定于中部绕线骨架(32)的两端,且所述中部绕线骨架(32)和端部绕线骨架(31)固定装设于所述安装轴(36)上;所述进线导引机构(4)包括基板(41)基板(41),基板(41)基板(41)的一端设有多个进线导筒(42),另一端设有压线结构(43),所述压线结构(43)包括压板(431)、上海绵板(432)、下海绵板(433)和固定螺栓(434),所述压板(431)的两端通过所述固定螺栓(434)可拆卸的装设于所述基板(41)基板(41)的端部,且所述上海绵板(432)和下海绵板(433)依次设于所述基板(41)基板(41)和压板(431)之间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主机(1)内设有旋转轴(12),且旋转轴(12)与所述驱动电机(2)平行设置,所述旋转轴(12)的一端通过皮带(5)与所述驱动电机(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轴(36)固定连接,通过驱动电机(2)驱动旋转轴(12)和安装轴(36)的旋转;所述控制主机(1)通过控制系统控制,且控制主机(1)上前侧设有控制面板(11),且控制面板(11)上设有绕组显示屏(111)、匝数显示屏(112)、参数设置区域(113)和控制按钮(114),且控制按钮(114)包括复零按钮(115)和开关按钮(116),所述参数设置区域(113)用于绕组和匝数设定,并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控制驱动电机(2)的旋转圈数,然后通过匝数显示屏(112)显示匝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绕线骨架(31)包括第一绕线盘(311),第一绕线盘(311)的中部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312),且第一绕线盘(311)的同一侧面上还设有第一凸块(313)和限位连接轴(314);所述中部绕线骨架(32)包括第二绕线盘(321),且第二绕线盘(321)上对应所述端部绕线骨架(31)分别于第二绕线盘(321)的上下两侧面设置有第二凸块(322)、第二通孔(323)和连接孔(324);其中,所述中部绕线骨架(32)依次装设于所述端部绕线骨架(31)上,所述端部绕线骨架(31)的限位连接轴(314)穿过所述中部绕线骨架(32)的连接孔(324)连接,且端部绕线骨架(31)的第一凸块(313)和中部绕线骨架(32)的第二凸块(322)配合使端部绕线骨架(31)和中部绕线骨架(32)两两之间形成绕线槽(33),且所述端部绕线骨架(31)和中部绕线骨架(32)的两侧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华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斯科彼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