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缆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299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放缆盘,包括放缆盘、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缆线管道、连接管道、底盘、转轴、螺纹连接口、螺纹对接口、外接管、转换头、轨道、盘盖、第一对接柱和第二对接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效果是:螺纹对接口的直径大于螺纹连接口,且螺纹对接口和螺纹连接口均由一种高纯度的铜材料制而成的用于对接连接的构件,防止日后对连接管道的更换过程繁琐,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外接管为一种不锈钢钢管弯曲制作而成的导线连接管道,且其表面和内部均涂抹有一层防腐漆,保证外接管足够的经久耐用,轨道呈突起式将放缆盘均分成内外两个圆,且该轨道为一种热熔塑性材料浇筑在放缆盘上,使缆线有序的分布放置在放缆盘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缆盘
本技术涉及一种放缆装置,具体为一种放缆盘,属于通讯及电力放缆

技术介绍
放缆盘是电线电缆专用的一种盘具,目前电缆线盘分为大型和小型两种。大型戴线盘直径超过1米,有的甚至达到5米以上,典型代表多为木质大型运输、物流用线盘。小型电缆线盘直径只有30cm-100cm,典型代表为ABS阻燃材料、耐高温材料的电缆线盘,当前,普通的放线器都是每轴线一字放开,再根据长短来截裁使用的长度,或放开缆线,一端接上电源另一头接设备。但我们要讲的是在同盘电缆轴上,缆线是满轴(盘)一头接设备另一头接操作平台的同时放缆线,缆线的一端不会放线过程中扭断,导致缆线不通,影响正常工作。目前现有的放缆盘款式多种多样,但是却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一,现有的放缆盘只设置有一个对接柱,导致放缆盘在连接放缆盘时常常由于对接不紧固而导致缆线的外露从而造成缆线的损坏,其二、现有的放缆盘的管道内部没有贴附防水橡胶垫,导致外界的水蒸气常常会通过管道进入内部对缆线造成锈蚀,造成缆线的损坏,其三、现有的放缆盘没有设置螺纹式对接装置,而是采用一体式结构,导致日后对连接管道的更换过程繁琐,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放缆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放缆盘,包括放缆盘、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缆线管道、连接管道、底盘、转轴、螺纹连接口、螺纹对接口、外接管、转换头、轨道、盘盖、第一对接柱和第二对接柱;由塑料材料制作而成的圆饼形所述放缆盘位于该放缆盘的最上侧,所述第一连接柱呈对称式热熔冷却连接在放缆盘上,所述第二连接柱呈前后左右对称式热熔塑性连接在第一连接柱内侧,所述连接管道位于放缆盘和底盘之间并分别与放缆盘和底盘热熔塑性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缆线管道贯穿连接管道并位于连接管道中间,所述底盘位于该放缆盘的底部,所述转轴通过其内部转杆焊接在连接管道底部与连接管道呈转动连接,所述螺纹连接口焊接在转轴底部,所述螺纹对接口焊接设置在外接管的左侧端点,所述转换头通过螺纹相互旋转拧接固定在外接管的右侧端点,所述轨道呈凸起式设置在放缆盘上,所述盘盖通过紧固螺丝螺旋紧固在放缆盘的上方,所述第一对接柱和第二对接柱分别呈前后左右对称式通过热熔塑性凝结在盘盖上。优选的,为了防止放缆盘在连接放缆盘时常常由于对接不紧固而导致缆线的外露从而造成缆线的损坏,所述第一连接柱的直径和高度均大于第二连接柱,且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均为一种高分子塑胶材料制作而成的用于连接的柱体。优选的,为了防止外界的水蒸气常常会通过管道进入内部对缆线造成锈蚀,造成缆线的损坏,所述缆线管道为“T”型管道,且从内部中间位置连接外部的管道内部设置有一层用于防水的橡胶垫。优选的,为了防止日后对连接管道的更换过程繁琐,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述螺纹对接口的直径大于螺纹连接口,且螺纹对接口和螺纹连接口均由一种高纯度的铜材料制而成的用于对接连接的构件。优选的,为了保证外接管足够的经久耐用,所述外接管为一种不锈钢钢管弯曲制作而成的导线连接管道,且其表面和内部均涂抹有一层防腐漆。优选的,为了使缆线有序的分布放置在放缆盘内,所述轨道呈突起式将放缆盘均分成内外两个圆,且该轨道为一种热熔塑性材料浇筑在放缆盘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放缆盘设计合理,第一连接柱的直径和高度均大于第二连接柱,且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均为一种高分子塑胶材料制作而成的用于连接的柱体,防止放缆盘在连接放缆盘时常常由于对接不紧固而导致缆线的外露从而造成缆线的损坏,缆线管道为“T”型管道,且从内部中间位置连接外部的管道内部设置有一层用于防水的橡胶垫,防止外界的水蒸气常常会通过管道进入内部对缆线造成锈蚀,造成缆线的损坏,螺纹对接口的直径大于螺纹连接口,且螺纹对接口和螺纹连接口均由一种高纯度的铜材料制而成的用于对接连接的构件,防止日后对连接管道的更换过程繁琐,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外接管为一种不锈钢钢管弯曲制作而成的导线连接管道,且其表面和内部均涂抹有一层防腐漆,保证外接管足够的经久耐用,轨道呈突起式将放缆盘均分成内外两个圆,且该轨道为一种热熔塑性材料浇筑在放缆盘上,使缆线有序的分布放置在放缆盘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细部示意图。图中:1、放缆盘,2、第一连接柱,3、第二连接柱,4、缆线管道,5、连接管道,6、底盘,7、转轴,8、螺纹连接口,9、螺纹对接口,10、外接管,11、转换头,12、轨道,13、盘盖,14、第一对接柱和15、第二对接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放缆盘,包括放缆盘1、第一连接柱2、第二连接柱3、缆线管道4、连接管道5、底盘6、转轴7、螺纹连接口8、螺纹对接口9、外接管10、转换头11、轨道12、盘盖13、第一对接柱14和第二对接柱15;由塑料材料制作而成的圆饼形所述放缆盘1位于该放缆盘的最上侧,所述第一连接柱2呈对称式热熔冷却连接在放缆盘1上,所述第二连接柱3呈前后左右对称式热熔塑性连接在第一连接柱2内侧,所述连接管道5位于放缆盘1和底盘6之间并分别与放缆盘1和底盘6热熔塑性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缆线管道4贯穿连接管道5并位于连接管道5中间,所述底盘6位于该放缆盘的底部,所述转轴7通过其内部转杆焊接在连接管道5底部与连接管道5呈转动连接,所述螺纹连接口8焊接在转轴7底部,所述螺纹对接口9焊接设置在外接管10的左侧端点,所述转换头11通过螺纹相互旋转拧接固定在外接管10的右侧端点,所述轨道12呈凸起式设置在放缆盘1上,所述盘盖13通过紧固螺丝螺旋紧固在放缆盘1的上方,所述第一对接柱14和第二对接柱15分别呈前后左右对称式通过热熔塑性凝结在盘盖13上。所述第一连接柱2的直径和高度均大于第二连接柱3,且第一连接柱2和第二连接柱3均为一种高分子塑胶材料制作而成的用于连接的柱体,防止所述放缆盘1在连接放缆盖13时常常由于对接不紧固而导致缆线的外露从而造成缆线的损坏,所述缆线管道4为“T”型管道,且从内部中间位置连接外部的管道内部设置有一层用于防水的橡胶垫,防止外界的水蒸气常常会通过管道进入内部对缆线造成锈蚀,造成缆线的损坏,所述螺纹对接口9的直径大于螺纹连接口8,且螺纹对接口9和螺纹连接口8均由一种高纯度的铜材料制而成的用于对接连接的构件,防止日后对连接管道的更换过程繁琐,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述外接管10为一种不锈钢钢管弯曲制作而成的导线连接管道,且其表面和内部均涂抹有一层防腐漆,保证外接管足够的经久耐用,所述轨道13呈突起式将放缆盘1均分成内外两个圆,且该轨道为一种热熔塑性材料浇筑在放缆盘1上,使缆线有序的分布放置在放缆盘1内。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放缆盘时,先将缆线与放缆盘内部的连接端进行相应的连接操作,然后将缆线根据轨道12有序的放置在放缆盘1内,使缆线有序的分布放置在放缆盘1内,以防缆线缠绕,然后将放缆盘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缆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缆盘(1)、第一连接柱(2)、第二连接柱(3)、缆线管道(4)、连接管道(5)、底盘(6)、转轴(7)、螺纹连接口(8)、螺纹对接口(9)、外接管(10)、转换头(11)、轨道(12)、盘盖(13)、第一对接柱(14)和第二对接柱(15);由塑料材料制作而成的圆饼形所述放缆盘(1)位于该放缆盘的最上侧,所述第一连接柱(2)呈对称式热熔冷却连接在放缆盘(1)上,所述第二连接柱(3)呈前后左右对称式热熔塑性连接在第一连接柱(2)内侧,所述连接管道(5)位于放缆盘(1)和底盘(6)之间并分别与放缆盘(1)和底盘(6)热熔塑性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缆线管道(4)贯穿连接管道(5)并位于连接管道(5)中间,所述底盘(6)位于该放缆盘的底部,所述转轴(7)通过其内部转杆焊接在连接管道(5)底部与连接管道(5)呈转动连接,所述螺纹连接口(8)焊接在转轴(7)底部,所述螺纹对接口(9)焊接设置在外接管(10)的左侧端点,所述转换头(11)通过螺纹相互旋转拧接固定在外接管(10)的右侧端点,所述轨道(12)呈凸起式设置在放缆盘(1)上,所述盘盖(13)通过紧固螺丝螺旋紧固在放缆盘(1)的上方,所述第一对接柱(14)和第二对接柱(15)分别呈前后左右对称式通过热熔塑性凝结在盘盖(1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缆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缆盘(1)、第一连接柱(2)、第二连接柱(3)、缆线管道(4)、连接管道(5)、底盘(6)、转轴(7)、螺纹连接口(8)、螺纹对接口(9)、外接管(10)、转换头(11)、轨道(12)、盘盖(13)、第一对接柱(14)和第二对接柱(15);由塑料材料制作而成的圆饼形所述放缆盘(1)位于该放缆盘的最上侧,所述第一连接柱(2)呈对称式热熔冷却连接在放缆盘(1)上,所述第二连接柱(3)呈前后左右对称式热熔塑性连接在第一连接柱(2)内侧,所述连接管道(5)位于放缆盘(1)和底盘(6)之间并分别与放缆盘(1)和底盘(6)热熔塑性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缆线管道(4)贯穿连接管道(5)并位于连接管道(5)中间,所述底盘(6)位于该放缆盘的底部,所述转轴(7)通过其内部转杆焊接在连接管道(5)底部与连接管道(5)呈转动连接,所述螺纹连接口(8)焊接在转轴(7)底部,所述螺纹对接口(9)焊接设置在外接管(10)的左侧端点,所述转换头(11)通过螺纹相互旋转拧接固定在外接管(10)的右侧端点,所述轨道(12)呈凸起式设置在放缆盘(1)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山郭东旭赵庆红刘俊涛刘海英张国栋李英军李建波李泽荣赵欣陈圣泰王丛帅缪鹏飞赵鑫李光霞王伟李智勇吴玉良刘新发牛宏展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市尚泉供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