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052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导风管,车辆本体具有前保险杠和前轮罩挡泥板,前保险杠上设置有进气窗,前轮罩挡泥板内具有前轮胎;导风管的进风端与进气窗相连,导风管的出风端朝向前轮胎。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辆,通过在前保险杠对应前轮胎特定位置设置进气扰流结构,能够有效减小风阻,降低胎噪。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vehicle body and a wind guide pipe. The vehicle body has a front bumper and a front wheel shield fender, an air inlet window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bumper, and a front tire is arranged in the front wheel shield fender; the air inlet end of the air guid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inlet window, and the air outlet end of the air guide pipe is facing the front tire. According to the utility model, by setting the intake spoiler structure at the specific position of the front bumper corresponding to the front tire, the wind resistance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and the tire noise can be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在汽车节能方面,努力降低风阻是汽车工程始终不懈努力的方向,为最大程度降低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各种新型的局部扰流、导风结构不断的被开发应用。但传统的导风结构为开放式的,对进风无风向约束,因此降低风阻的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较好的降低风阻及胎噪的作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辆本体,所述车辆本体具有前保险杠和前轮罩挡泥板,所述前保险杠上设置有进气窗,所述前轮罩挡泥板内具有前轮胎;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进风端与所述进气窗相连,所述导风管的出风端朝向所述前轮胎的受流区域。根据本技术的车辆,通过在前保险杠的两侧设置进气窗,并在进气窗的后侧连接导风管,使从导风管的出风端吹出的风吹向前轮胎的特定位置区域,从而与前轮胎前方迎风汇合,形成紊流,实现降低风阻和胎噪的目的。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所述受流区域位于所述前轮胎外周面的中上部位。可选地,所述前轮罩挡泥板上设置有挡泥板通孔,所述出风端从所述挡泥板通孔伸进所述前轮罩挡泥板内侧。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管从车辆的前方向后方逐渐向所述车辆本体的外侧倾斜。可选地,所述导风管为软管。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管为扁管且所述导风管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导风管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管为变截面管。可选地,所述进风端的外周边缘设置有焊接翻边,所述导风管与所述前保险杠通过所述焊接翻边焊接固定。可选地,所述导风管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块,自攻螺钉通过所述固定块以将所述导风管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进行固定。可选地,所述进气窗构造为格栅状,且所述进气窗设置在所述前保险杠的左侧和/或右侧。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气窗在前保险杠上的布置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管在前保险杠内侧的延伸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管与前保险杠的安装固定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管与前保险杠和前轮罩挡泥板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前保险杠1,前轮罩挡泥板2,进气窗3,导风管4,进风端41,出风端42,焊接翻边43,预紧固件44,固定块45,安装孔45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导风管4。如图1和图4所示,车辆本体具有前保险杠1和前轮罩挡泥板2,前保险杠1上设置有进气窗3,前轮罩挡泥板2内具有前轮胎,进气窗3的后侧连接有导风管4,其中导风管4的进风端41与进气窗3相连,导风管4的出风端42朝向前轮胎的受流区域,这样,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迎风空气通过进气窗3集中进入导风管4后再从导风管4吹出,使进气集中吹向前轮胎的特定位置区域(受流区域),与前轮胎前方迎风汇合,形成紊流,从而降低了整车的风阻系数,降低了胎噪。本技术实施例的受流区域位于前轮胎外周面的中上部位,也就是说,从导风管4出风端42吹出的气流主要吹向前轮胎的中间区域偏上的位置,这一样可更好的与前轮胎的正向迎风形成紊流,起到降低风阻和胎噪的作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轮罩挡泥板2上可以设置有挡泥板通孔,导风管4的出风端42可从挡泥板通孔伸出,并伸进前轮罩挡泥板2内侧,由此可将出风最大程度地引向前轮胎,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导风管4从车辆的前方向后方逐渐向车辆本体的外侧倾斜,即导风管4从前向后逐渐向外倾斜延伸,这样,一方面可使机舱内排布紧凑,避免导风管4与机舱内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另一方面又能较好地使导风管4延伸至前轮胎处。可选地,导风管4可以为软管,这样可增加导风管4在前保险杠1内侧排布的灵活性,使得导风管4具有较大的空间排布自由度。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导风管4可以为扁管,即导风管4的截面大体为椭圆形,且导风管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导风管4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这样,一方面可满足导风管4与进气窗3的装配要求,提高适配度,另一方面,导风管4的这种布置方式可使前轮胎在高度方向上被气流覆盖的面积增大,提升进气与前方迎风的紊流效果,进一步起到降低风阻的目的。可选地,导风管4可以为变截面管,也就是说,在设计过程中,根据每一处的风向、风速及每一截面处的流量设计导风管4在每处的截面形状及尺寸,由此可明显提高导风管4内的气体流量,改善整车的降低风阻系数的效果。可选地,如图3所示,进风端41的外周边缘可以设置有焊接翻边43,导风管4与前保险杠1通过焊接翻边43焊接固定,具体地,导风管4的进风端41与前保险杠1可采用超声波铆焊固定,通过三点焊接固定,同时在焊接区域设置预紧固件44,由此,通过焊接固定可提高导风管4与前保险杠1的连接强度,使得二者连接牢固。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导风管4的外周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多个固定块45,多个固定块45中其中一部分固定块45靠近进风端41设置,另一部分固定块45靠近出风端42设置,每个固定块45上设置有安装孔451,自攻螺钉穿过安装孔451后固定在前保险杠1上,从而将导风管4与前保险杠1本体进行固定,固定方便,连接牢靠。可选地,如图1所示,进气窗3可以构造为格栅状,由此,有益于满足前保险杠1及进气窗3的造型要求,且进气窗3可设置在前保险杠1的左侧和/或右侧,也就是说,进气窗3可设置在前保险杠1的左侧,也可设置在前保险杠1的右侧,或者在前保险杠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进气窗3,每个进气窗3后侧连接一根导风管4,由此可使整车的风阻降低明显。综上所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在不改变生产工艺、成本增加较小的条件下,通过在前保险杠1的两侧设置进气窗3,并在进气窗3的后侧连接导风管4,使从导风管4的出风端42吹出的风吹向前轮胎的特定位置区域,从而与前轮胎前方迎风汇合,形成紊流,起到降低整车风阻系数和胎噪的双重作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例如前保险杠1和前轮罩挡泥板2等的具体结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本体,所述车辆本体具有前保险杠和前轮罩挡泥板,所述前保险杠上设置有进气窗,所述前轮罩挡泥板内具有前轮胎;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进风端与所述进气窗相连,所述导风管的出风端朝向所述前轮胎的受流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本体,所述车辆本体具有前保险杠和前轮罩挡泥板,所述前保险杠上设置有进气窗,所述前轮罩挡泥板内具有前轮胎;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进风端与所述进气窗相连,所述导风管的出风端朝向所述前轮胎的受流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流区域位于所述前轮胎外周面的中上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罩挡泥板上设置有挡泥板通孔,所述出风端从所述挡泥板通孔伸进所述前轮罩挡泥板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从车辆的前方向后方逐渐向所述车辆本体的外侧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星周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