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偏除尘机构及向锂离子电池负极片持续补锂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554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纠偏除尘机构及向锂离子电池负极片持续补锂的装置,纠偏除尘机构包括:纠偏框架,其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传送负极片纠偏辊,负极片具有在至少两个纠偏辊之间传送的第一方向;设置在负极片的至少一侧并用于检测其与负极片之间夹角的纠偏传感器;与纠偏框架相连接的电机,其与纠偏传感器信号连接;电机在纠偏传感器检测到其与负极片之间的夹角不为0度时驱动纠偏框架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内旋转;设置在负极片的至少一侧且用于清洁负极片表面的除尘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的防止负极片发生走偏,并能对负极片的表面进行清洁处理,保证补锂效果。

Deviation correction and dust removal mechanism and device for continuous lithium replenishment to negative plates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eviation rectifying and dust removing mechanism and a device for continuously replenishing lithium to negative plates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The deviation rectifying and dust remov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deviation rectifying fram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deviation rectifying rollers for transmitting negative plates, a negative plate having a first direction of transmission between at least two deviation rectifying rollers, and at least one side of the negative plates for detecting the angle between the negative plates and the negative plates. Deviation correction sensor; a motor connected to the rectification frame, which is connected to the signal of the rectification sensor; a motor drives the rectification frame to rotate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first direction when the angle between the rectification sensor and the negative plate is not 0 degrees; a dust removal component set on at least one side of the negative plate and used to clean the surface of the negative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deviation of the negative plate, clean the surface of the negative plate and ensure the effect of lithium suppl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纠偏除尘机构及向锂离子电池负极片持续补锂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纠偏除尘
,尤其涉及一种纠偏除尘机构。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向锂离子电池负极片持续补锂的装置。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技术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其成本之高有目共睹,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研究的主流方向是提高电极材料本身的性能,而已知大部分负极材料都存在一个重要现象:在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有机电解液会在绝大多数负极材料表面发生还原、分解,形成一层电子绝缘、锂离子可导的固体电解质膜(SEI膜),从而导致首次不可逆容量大即首次库仑效率低,大部分材料低于80%。目前除了商业化的石墨负极材料,其他的多孔碳材料、纳米材料、柔性电极材料等都存在这种现象,造成电极材料尤其是正极材料的极大浪费,降低电池能量和功率密度,严重限制了这些材料的推广使用。针对首次不可逆库仑效率低的问题,一般对锂离子电池负极片进行补锂,以弥补首次充放电过程中消耗的用于形成SEI膜的大量锂离子及不可逆容量损失。如公告号为CN107591517A的技术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向锂离子电池负极片连续补锂的装置及方法》,该已知实施例可以较佳的实现对负极片的两面进行均匀且持续的补锂,负极片通过卷绕在多个辊子之间以实现补锂的持续进行。然而,该已知实施例存在负极片易走偏以及负极片表面不清洁的而导致补锂效果不佳的问题。具体的,由于负极片卷绕在多个辊子之间,一旦多个辊子的转速不一致,或者,负极片放卷方向不准时,均有可能导致负极片在进入补锂机构的两个压制辊之间时走偏。此外,负极片进入补锂机构的两个压制辊之间时,表面未进行清洁处理。上述两种情况不仅会导致补锂效果不佳,而会导致补锂可能溢出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因此,负极片进入补锂机构前,对其进行走带方向矫正和表面除尘是很有必要性的。然而,现有技术却缺乏能够有效地应对负极片在补锂操作前的纠偏和除尘方面的解决方案。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纠偏除尘机构及向锂离子电池负极片持续补锂的装置,其能够在负极片进行补锂操作前,对负极片进行走带方向矫正和表面除尘处理,从而有效地防止负极片发生走偏,使得负极片表面清洁,保证补锂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纠偏除尘机构,包括:纠偏框架,所述纠偏框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纠偏辊,至少两个所述纠偏辊用于传送待补锂的负极片,所述负极片具有在至少两个所述纠偏辊之间传送的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负极片的一侧的纠偏传感器,所述纠偏传感器用于检测其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纠偏框架相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纠偏传感器信号连接;所述电机在所述纠偏传感器检测到其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夹角不为0度时驱动所述纠偏框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内旋转;设置在所述负极片的一侧的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用于清洁所述负极片表面。优选地,所述纠偏框架包括底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壁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底壁连接,所述纠偏辊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侧壁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除尘组件包括:多个位于所述负极片的上方的吸嘴,多个所述吸嘴的开口指向所述负极片的表面;与多个所述吸嘴通过管线相连接的除尘风机。优选地,还包括:两个张力控制辊,两个所述张力控制辊沿所述第一方向负极片位于所述纠偏框架的两侧,所述张力控制辊低于所述纠偏辊,从而所述负极片具有在所述纠偏辊和所述张力控制辊之间传送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平行。优选地,所述纠偏传感器位于所述纠偏辊和所述张力控制辊之间,且所述纠偏传感器位于所述纠偏框架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范围内。一种向锂离子电池负极片持续补锂的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纠偏除尘机构,所述纠偏除尘机构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纠偏除尘机构和第二纠偏除尘机构;两个补锂机构,分别为第一补锂机构和第二补锂机构;放卷辊、翻转辊和收卷辊;所述放卷辊、第一纠偏除尘机构、第一补锂机构、翻转辊、第二纠偏除尘机构、第二补锂机构和收卷辊沿负极片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负极片具有相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负极片传送至所述翻转辊之前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之上,所述翻转辊用于对所述负极片进行翻转,从而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负极片传送至所述翻转辊之后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之上;所述第一补锂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表面进行补锂操作,所述第二补锂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二表面进行补锂操作。优选地,所述补锂机构包括:第一压延辊和位于所述第一压延辊下方的第二压延辊,所述第一压延辊和第二压延辊之间形成有供所述负极片穿过的间隙;用于储存锂粉及布洒锂粉的布洒容器,所述布洒容器位于所述第一压延辊的上方;位于所述第一压延辊斜上方的刮扫辊,所述刮扫辊沿所述第一压延辊的旋转方向位于所述布洒容器的下游,所述刮扫辊能沿其轴向振动。优选地,所述补锂机构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压延辊、第二压延辊、布洒容器和刮扫辊收容在其内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靠近所述刮扫辊的一侧转动设置有导板,所述导板沿所述第一压延辊的旋转方向位于所述间隙的上游;所述壳体的下端背离刮扫辊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用于收集锂粉的回收室,所述回收室沿所述第一压延辊的旋转方向位于所述间隙的下游。优选地,所述第一补锂机构与所述翻转辊之间设置有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一贴标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与所述第一贴标机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与所述第一贴标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上方,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表面上的锂粉是否均匀,所述第一贴标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第一表面的锂粉不均匀时对所述第一表面进行贴标。优选地,所述第二补锂机构与所述收卷辊之间设置有第二检测机构和第二贴标机构,所述第二检测机构与所述第二贴标机构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检测机构与所述第二贴标机构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上方,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表面上的锂粉是否均匀,所述第二贴标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二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第二表面的锂粉不均匀时对所述第二表面进行贴标。本技术实施例的纠偏除尘机构以及配置该纠偏除尘机构的向锂离子电池负极片持续补锂的装置,不仅改善了负极片双面补锂的一致性,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时锂粉可能溢出的安全性,且降低动力锂电池的生产成本。并且,本技术实施例的纠偏除尘机构以及配置该纠偏除尘机构的向锂离子电池负极片持续补锂的装置还可以实现对负极片的双面均匀且持续的补锂,工艺简单,安全可靠,降低了生产成本。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例,指明了本技术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例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例中使用,与其它实施例中的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纠偏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纠偏框架,所述纠偏框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纠偏辊,至少两个所述纠偏辊用于传送待补锂的负极片,所述负极片具有在至少两个所述纠偏辊之间传送的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负极片的一侧的纠偏传感器,所述纠偏传感器用于检测其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纠偏框架相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纠偏传感器信号连接;所述电机在所述纠偏传感器检测到其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夹角不为0度时驱动所述纠偏框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内旋转;设置在所述负极片的一侧的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用于清洁所述负极片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纠偏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纠偏框架,所述纠偏框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纠偏辊,至少两个所述纠偏辊用于传送待补锂的负极片,所述负极片具有在至少两个所述纠偏辊之间传送的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负极片的一侧的纠偏传感器,所述纠偏传感器用于检测其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纠偏框架相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纠偏传感器信号连接;所述电机在所述纠偏传感器检测到其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夹角不为0度时驱动所述纠偏框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内旋转;设置在所述负极片的一侧的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用于清洁所述负极片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纠偏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框架包括底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壁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底壁连接,所述纠偏辊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侧壁转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纠偏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组件包括:多个位于所述负极片的上方的吸嘴,多个所述吸嘴的开口指向所述负极片的表面;与多个所述吸嘴通过管线相连接的除尘风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纠偏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张力控制辊,两个所述张力控制辊沿所述第一方向负极片位于所述纠偏框架的两侧,所述张力控制辊低于所述纠偏辊,从而所述负极片具有在所述纠偏辊和所述张力控制辊之间传送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平行。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纠偏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传感器位于所述纠偏辊和所述张力控制辊之间,且所述纠偏传感器位于所述纠偏框架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范围内。6.一种向锂离子电池负极片持续补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纠偏除尘机构,所述纠偏除尘机构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纠偏除尘机构和第二纠偏除尘机构;两个补锂机构,分别为第一补锂机构和第二补锂机构;放卷辊、翻转辊和收卷辊;所述放卷辊、第一纠偏除尘机构、第一补锂机构、翻转辊、第二纠偏除尘机构、第二补锂机构和收卷辊沿负极片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负极片具有相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负极片传送至所述翻转辊之前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之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帮治王晨旭程辉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