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复合按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5512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机械复合按键,包括壳体、按键、位于壳体内的按键支架和触发开关,所述按键部分凸出所述壳体且位于按键支架上方,在按键支架和按键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按键包括至少2个依次排列的用于施力的按压部,沿按键支架长度方向至少设置有2个触发部,与触发部位置对应处设置有触发开关,在壳体底端设置有PCB板,触发开关与PCB板电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按键功能采用软件驱动式复合按键存在的无手感,操作反应时长的问题。

A Mechanical Compound Ke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echanical composite key,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key, a key bracket and a trigger switch located in the shell. The key part protrudes the shell and is located above the key bracket. An elastic reset par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key bracket and the key. The key includes at least two pressing parts arranged in sequence for applying force, and at least two pressing parts are arrang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key bracket. Two trigger parts are equipped with trigger switch corresponding to the trigger position, PCB board is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and trigger switch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PCB board.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s of no touch and long operation response time when the composite key function in the prior art adopts the software-driven composite ke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复合按键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复合按键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目前单个按键通常只有独立的一个功能,通常VR、AR等穿戴产品上都会有音量+、音量-、进入、返回等按键,大多是通过多个按键去实现不同的功能,会导致使用按键数量较多,当实现多个功能为实现结构的简化大都是只能通过软件控制触发时长去实现,但是采用此种软件控制的这种实现方式有较大弊端。软件驱动多功能按键用户很难准确判断出按键的驱动时间,导致功能实现困难,软件驱动多功能按键除了第一个瞬时触发功能普遍伴随Click手感之外,其他的功能无任何手感,体验差,软件驱动多功能按键通过触发开关的触发时长控制功能严重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械复合按键,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按键功能采用软件驱动式复合按键存在的无手感,操作反应时长的问题。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技术所提出的机械复合按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机械复合按键,包括壳体、按键、位于壳体内的按键支架和触发开关,所述按键部分凸出所述壳体且位于按键支架上方,在按键支架和按键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按键包括至少2个依次排列的用于施力的按压部,沿按键支架长度方向至少设置有2个触发部,与触发部位置对应处设置有触发开关,在壳体底端设置有PCB板,触发开关与PCB板电连接。本技术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进一步的,所述按键包括有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第一按压部靠近按键支架其中一端的触发部设置,第二按压部靠近按键支架另一端的触发部设置。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五按压部,所述第五按压部位于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分别为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嵌装孔,第一按键插装在所述嵌装孔内,所述第一按键底端的周圈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一按键从壳体中脱离的限位挡边,所述限位挡边的外部最大轮廓值大于所述嵌装孔的孔径值,所述第二按键结构与第一按键相同。进一步的,所述按键包括按键本体,按压部设置有2个,其为第三按压部和第四按压部,第三按压部和第四按压部分别位于按键本体的两端,位于第三按压部和第四按压部之间的按键本体上设置有转轴,所述按键通过所述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壳体上。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扣设在所述后壳上且与所述后壳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按键支架为长条支撑架,所述触发部为设置在所述按键支架上的凸起部。进一步的,按键支架与按键相对侧设置有安装凸起,弹性件套设在安装凸起上且抵靠在按键的底面上。进一步的,所述触发开关为触发型电触发开关。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安装筋,安装筋上设置开口向下的开口槽,所述按键支架嵌装在所述开口槽内,按键支架与开口槽两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本技术存在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技术提出一种机械复合按键,包括壳体、按键、位于壳体内的按键支架和触发开关,所述按键部分凸出所述壳体且位于按键支架上方,在按键支架和按键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按键包括至少2个依次排列的用于施力的按压部,沿按键支架长度方向至少设置有2个触发部,与触发部位置对应处设置有触发开关,在壳体底端设置有PCB板,触发开关与PCB板电连接。通过本技术中的机械复合按键,首先可通过按压同一按压部,施加不同的力,分别实现位于下方的触发开关单独触发或依次全部触发,实现了多功能的控制,同时通过至少2个按压部的按压使用,还可对应触发位于其下方的触发开关或使所有触发开关依次被触发,可实现多种不同功能,由于本技术属于机械式触发,有手感,操作反应快,解决目前通过按键触发实现复合多种功能时存在无手感、反应慢、触发困难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机械复合按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机械复合按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机械复合按键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机械复合按键的结构示意图四;图5为本技术机械复合按键的作用力在第一按压部受力分析的结构原理图;图6为本技术机械复合按键的作用力在第二按压部受力分析的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本技术提出一种机械复合按键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6所示,包括壳体100、按键400、位于壳体100内的按键支架200和触发开关300,所述按键400部分凸出所述壳体100且位于按键支架200上方,沿按键支架200长度方向至少设置有2个触发部210,与触发部210位置对应处设置有触发开关300,在壳体底端设置有PCB板,触发开关300与PCB板600电连接。触发开关300触发后会传递信号到PCB板600,PCB板600传递信号到相应设备,实现相应的功能。在按压按键400时,可使其作用力直接作用到按键支架200上,通过按键支架200作用到位于下方的触发开关300上,在按键支架200和按键400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500,弹性复位件500,一方面可确保按键400在按压后可通过弹性复位件500的弹性力作用使其复位,另一方面可以抵靠在按键400上,确保按键400在不被按压时也不会发生松动的现象;本实施例中的按键400包括至少2个依次排列的用于施力的按压部410,按压部410为主要按压施加作用力的点,其设置时依次排列,可确保施加作用力的点不在一个位置,在按压不同的按压部410时,位于按键支架200上的触发部210所接受的作用力不同,可用以实现对不同触发部210的触发作用,或者可通过依次增加按压部410的作用力,实现触发部210对应的触发开关300的依次触发。作为本实施例中的按键400的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按键400包括有第一按压部411和第二按压部412,第一按压部411靠近按键支架200其中一端的触发部210设置,第二按压部412靠近按键支架200另一端的触发部210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按压部411和第二按压部412分别为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在所述壳体100上设置有嵌装孔110,第一按键插装在所述嵌装孔110内,所述第一按键底端的周圈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一按键从壳体中脱离的限位挡边,所述限位挡边的外部最大轮廓值大于所述嵌装孔110的孔径值,所述第二按键结构与第一按键相同。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可在嵌装孔110内被来回按压,但通过限位挡边的作用,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均不会从嵌装孔110中脱离出来。本实施例中的按键的作用原理解析以第一按压部411和第二按压部412分别为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按键对应的触发开关300为触发开关1,第二按键对应的触发开关为触发开关2,设触发开关1和触发开关2的触发力相同均为F,具体原理图如图3所示,根据力矩的平衡原理,同时根据通过触发触发开关300的固定力瞬时触发及触发后行程不变的特性,设作用到第一按键的作用力为F0,将F0可分解成触发开关1的按压力F1、触发开关2的作用力F2,然后整个受力系统存在以下力矩平衡式:F0=F1+F2,F1*x=F2*2x,则F1=2F2,通过原理可分析得出,按压部410距离触发开关300的距离,可决定触发开关300的触发顺序,距离越近,会先触发。当第一按键通过与按键支架200与触发开关1的接触点给触发开关1触发力F1=F时,触发开关1触发,此时F2=1/2F,触发开关2压力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复合按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按键、位于壳体内的按键支架和触发开关,所述按键部分凸出所述壳体且位于按键支架上方,在按键支架和按键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按键包括至少2个依次排列的用于施力的按压部,沿按键支架长度方向至少设置有2个触发部,与触发部位置对应处设置有触发开关,在壳体底端设置有PCB板,触发开关与PCB板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复合按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按键、位于壳体内的按键支架和触发开关,所述按键部分凸出所述壳体且位于按键支架上方,在按键支架和按键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按键包括至少2个依次排列的用于施力的按压部,沿按键支架长度方向至少设置有2个触发部,与触发部位置对应处设置有触发开关,在壳体底端设置有PCB板,触发开关与PCB板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复合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有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第一按压部靠近按键支架其中一端的触发部设置,第二按压部靠近按键支架另一端的触发部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复合按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按压部,所述第五按压部位于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复合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分别为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嵌装孔,第一按键插装在所述嵌装孔内,所述第一按键底端的周圈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一按键从壳体中脱离的限位挡边,所述限位挡边的外部最大轮廓值大于所述嵌装孔的孔径值,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向东李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