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车辆过载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5344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程车辆过载检测装置,有效解决工程车辆过载检测不方便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竖杆,竖杆的下端安装有抱箍,竖杆的上端套装有能上下移动并向上复位的套筒,套筒的上端安装有球状体;套筒的左侧面上设有通槽,套筒的左侧面设有能上下滑动的竖杆,竖杆上安装有压紧螺钉,旋转压紧螺钉能使竖杆与套筒不相对滑动,竖杆上安装有能左右移动并向右复位的销钉;销钉的右端设有触头,竖杆的外侧面上设有电极片;竖杆的下端安装有蜂鸣器;触头与电极片接触后,蜂鸣器会发出声响;蜂鸣器的上端面上安装有水平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方便,结构巧妙,成本低廉,制造方便,安全有效,大大提高了检测的便捷性。

An Overload Detection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Vehicle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overload detection device for engineering vehicles, which effectively solves the inconvenient problem of overload detection for engineering vehicles; the technical solution includes a vertical bar, a hoop is install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vertical bar, a sleeve capable of moving up and down and resetting upward is install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vertical bar, and a sphere is install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sleeve; a through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sleeve,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sleeve is install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sleeve. There are vertical bars that can slide up and down, compression screw installed on the vertical bar, rotating compression screw can make the vertical bar and sleeve not slide opposite, and pins which can move left and right and reset to right are installed on the vertical bar; contacts are arranged at the right end of the pin, and electrodes are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vertical bar; buzzers are install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vertical bar; buzzers will sound when contacts with electrodes;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sonar is equipped with a level met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operation, ingenious structure, low cost, convenient manufactur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convenience of de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车辆过载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程车辆安全
,特别是一种工程车辆过载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大型工程车辆运输时,往往需要过地磅,从而测量出所承载货物的重量,随着社会安全意识的加强,目前企业和有关部分已经严禁货车超载;因此现在货车在装货时,需要多次的装卸测量,直到货物的重量等于或者小于标准载重;然而为了达到此标准,车辆便需要多次的在地磅和仓库之间跑动,大大降低了效率;因此目前需要一种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工程车辆过载检测装置,可有效解决工程车辆过载检测不方便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竖杆,竖杆的下端安装有抱箍,竖杆的上端套装有能上下移动并向上复位的套筒,套筒的上端安装有球状体;套筒的左侧面上设有通槽,套筒的左侧面设有能上下滑动的竖杆,竖杆上安装有压紧螺钉,旋转压紧螺钉能使竖杆与套筒不相对滑动,竖杆上安装有能左右移动并向右复位的销钉;销钉的右端设有触头,竖杆的外侧面上设有电极片;竖杆的下端安装有蜂鸣器;触头与电极片接触后,蜂鸣器会发出声响;蜂鸣器的上端面上安装有水平仪。本技术操作方便,结构巧妙,成本低廉,制造方便,安全有效,大大提高了检测的便捷性,提高了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安装后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整体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多个蜂鸣器并联时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5给出,本技术包括竖杆1,竖杆1的下端安装有抱箍2,竖杆的上端套装有能上下移动并向上复位的套筒3,套筒3的上端安装有球状体4;套筒3的左侧面上设有通槽5,套筒3的左侧面设有能上下滑动的竖杆1,竖杆1上安装有压紧螺钉7,旋转压紧螺钉7能使竖杆1与套筒3不相对滑动,竖杆上安装有能左右移动并向右复位的销钉8;销钉8的右端设有触头9,竖杆的外侧面上设有电极片10;竖杆的下端安装有蜂鸣器11;触头9与电极片10接触后,蜂鸣器11会发出声响;蜂鸣器11的上端面上安装有水平仪12。为了实现套筒3和上下移动和上下移动,所述的套筒3的上端封口,同时套筒3的上端和竖杆的上端之间连接有压簧13。为了实现抱紧,以及抱箍2与竖杆之间的连接,所述的包括由上下两个弧形板组成,同时弧形板上设有直边,上下两个弧形板的直边之间安装有螺栓;竖杆1的下端与抱箍2中位于上方的弧形板固定连接。为了节省成本,所述的水平仪12为圆柱水平仪12。为了实现销钉8的左右移动和向右复位,所述的销钉8贯穿竖杆1并能沿竖杆1左右移动,销钉8的左端安装有凸起,销钉8上套装有两端分别固定在竖杆1和凸起之间的拉簧14。为了实现竖杆1的上下移动,所述的套筒3的左侧面安装有两个T型槽,竖杆1上的有侧面上设有置于T型槽内的T型块。为了便于固定竖杆1,所述的压紧螺钉7的内侧面能与套筒3的左侧面接触。为了实现触头9与电极片10接触后,蜂鸣器11会发生声响,所述的蜂鸣器11连接有电源,电源上设有开关,开关的两端分别经导线15与触头9和电极片10连接。为了更好实现电源的布置,所述的竖杆和销钉8的中心均开设有安装孔,导线15可穿插在安装孔内。为了更好的使用,所述的当本装置安装为多个时,多个装置上蜂鸣器11以及蜂鸣器11上的开关均与同一个电源并联;电源采用安装有电池的电池盒,电池盒上设有电源开关。本技术在安装前,首先将工程车辆装货,并利用地磅,使工程车辆达到标注的载重,此时便可以将本装置进行安装和调试。在安装时,通过抱箍2将装置固定在车轴上,当车辆有多个车轴时,应在每个轴承的左右两端均安装一个该装置;同时每个装置在安装时,需要通过观察蜂鸣器11上方的水平仪12,使竖杆保持竖直的状态,而后将球状体4定在车底盘或者车厢的下端面上,此时便可以上下移动竖杆1,使竖杆1带动销钉8上下移动,在销钉8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使销钉8端部的触头9与竖杆侧面上的电极片10刚开始接触,此时蜂鸣器11会响;以此状态将竖杆1上的压紧螺钉7拧紧,使竖杆1与套筒3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同时由于底盘或者车厢底板的高度不一,因此每一个装置上的竖杆1的位置均需要进行逐一调节。当所有的装置均安装好以后,此时可以关闭电源开关,使蜂鸣器11停止响。直到下次开始装货时,首先打开电源开关,由于车辆空载,此时底板和车轴之间的距离增加,因此套筒3会向上移动,并带动竖杆1和销钉8向上移动,因此销钉8端部的触头9不会接触竖杆上的电极片10,此时蜂鸣器11不会发生警报。在装货的过程中,车辆底板或者车厢的底部会逐渐的下降,此时会带动套筒3逐渐的向下移动,同时也会使销钉8也向下移动,使触头9逐渐的向电极片10靠近。当货物装到额定的载重后,此时多个蜂鸣器11便会同时发出警报,此时车辆的载重便达到了额定的载重。同时由于车辆的多个车轴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本装置,因此当货物装的不平稳,或者发生倾斜时,此时单侧的蜂鸣器11便会警报,由此也能快速进行调整,防止后续的事故发生。当货物装在完成后,便可以关闭电源的开关,防止后期在过减速带或者上坡时的不必要警报。本装置通过将竖杆1固定在车轴上,而后在竖杆上套装能上下移动的套筒3,通过利用车辆底板或者车厢底部与车轴之间的距离的变化,从而驱动套筒3上下移动,而后利用上下移动的距离也控制蜂鸣器11;从而达到了实时和快速检测车辆货物状态的目的。由于本装置成本低廉,实用和安装方便,同时只需要调节一次,而后便不在需要调节,直接使用;同时在多个车轴的左右两侧均进行安装,可以同步检测货物安装时发生的偏移,便于及时的修正,提高了安全性。本装置中,能与触头以及电极片接触的部分,材料均采用硬质塑料制成,或者其他不导电的材质,提高安全性。本技术操作方便,结构巧妙,成本低廉,制造方便,安全有效,大大提高了检测的便捷性,提高了速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程车辆过载检测装置,包括竖杆(1),其特征在于,竖杆(1)的下端安装有抱箍(2),竖杆的上端套装有能上下移动并向上复位的套筒(3),套筒(3)的上端安装有球状体(4);套筒(3)的左侧面上设有通槽(5),套筒(3)的左侧面设有能上下滑动的竖杆(1),竖杆(1)上安装有压紧螺钉(7),旋转压紧螺钉(7)能使竖杆(1)与套筒(3)不相对滑动,竖杆上安装有能左右移动并向右复位的销钉(8);销钉(8)的右端设有触头(9),竖杆的外侧面上设有电极片(10);竖杆的下端安装有蜂鸣器(11);触头(9)与电极片(10)接触后,蜂鸣器(11)会发出声响;蜂鸣器(11)的上端面上安装有水平仪(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车辆过载检测装置,包括竖杆(1),其特征在于,竖杆(1)的下端安装有抱箍(2),竖杆的上端套装有能上下移动并向上复位的套筒(3),套筒(3)的上端安装有球状体(4);套筒(3)的左侧面上设有通槽(5),套筒(3)的左侧面设有能上下滑动的竖杆(1),竖杆(1)上安装有压紧螺钉(7),旋转压紧螺钉(7)能使竖杆(1)与套筒(3)不相对滑动,竖杆上安装有能左右移动并向右复位的销钉(8);销钉(8)的右端设有触头(9),竖杆的外侧面上设有电极片(10);竖杆的下端安装有蜂鸣器(11);触头(9)与电极片(10)接触后,蜂鸣器(11)会发出声响;蜂鸣器(11)的上端面上安装有水平仪(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车辆过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实现套筒(3)和上下移动和上下移动,所述的套筒(3)的上端封口,同时套筒(3)的上端和竖杆的上端之间连接有压簧(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车辆过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括由上下两个弧形板组成,同时弧形板上设有直边,上下两个弧形板的直边之间安装有螺栓;竖杆(1)的下端与抱箍(2)中位于上方的弧形板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车辆过载检测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锡刚李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英倍思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