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ARM内核物联网数据协议的异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5141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ARM内核物联网数据协议的异构系统,包括系统供电电路、因特网通讯电路、以太网通讯电路、CAN通讯电路、USB通讯电路、RS485通讯电路、RS232通讯电路、调试接口电路和ARM内核核心子系统;所述系统供电电路分别与以太网通讯电路、CAN通讯电路、USB通讯电路、RS485通讯电路、RS232通讯电路、调试接口电路、ARM内核核心子系统电连接;所述ARM内核核心子系统分别与因特网通讯电路、以太网通讯电路、CAN通讯电路、USB通讯电路、RS485通讯电路、RS232通讯电路、调试接口电路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方便实现工业现场各种不同通讯接口的设备互联互通,同时通过软件系统的各项通讯纠错方式等措施保障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A Heterogeneous System Based on ARM Kernel Internet of Things Data Protoc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ARM内核物联网数据协议的异构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现场数据通讯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RM内核物联网数据协议的异构系统,主要用于工业现场各种自动化及半自动化设备监控。
技术介绍
工业现场数据采集监控一般采用成熟的工控组态软件,例如WinCC(视窗控制中心)等与PLC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构架使用内部通讯协议进行通讯,因需要购买软件授权而成本较高,且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不同的生产设备按自身的功能特点实现相应的功能,但因无法实现各种设备数据的统一而相对对立,导致不能共享各种设备的数据资源和对各种设备实现统一、协调的控制和管理。因此若能将各种生产设备、网络设施等和统一的物联网监控平台构成一个机器对机器的数据采集监控系统,实现对工业现场所有设备的远程监控、控制和管理,这将为实现工业现场智能化奠基良好基础。现有的工业现场数据采集按自身的功能特点实现相应的功能,但因无法实现各种设备数据的统一而相对对立,导致不能共享各种设备的数据资源和对各种设备实现统一、协调的控制和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ARM内核物联网数据协议的异构系统。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基于ARM内核物联网数据协议的异构系统,包括系统供电电路、因特网通讯电路、以太网通讯电路、CAN通讯电路、USB通讯电路、RS485通讯电路、RS232通讯电路、调试接口电路和ARM内核核心子系统;所述系统供电电路分别与以太网通讯电路、CAN通讯电路、USB通讯电路、RS485通讯电路、RS232通讯电路、调试接口电路、ARM内核核心子系统电连接;所述ARM内核核心子系统分别与因特网通讯电路、以太网通讯电路、CAN通讯电路、USB通讯电路、RS485通讯电路、RS232通讯电路、调试接口电路电连接;所述系统供电电路用于给系统提供供电电源;所述ARM内核核心子系统用于各种数据综合处理;所述因特网通讯电路用于系统通过因特网进行数据传输;所述以太网通讯电路用于系统通过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所述CAN通讯电路用于系统通过CAN总线进行数据传输;所述USB通讯电路用于系统通过USB进行数据传输;所述RS485通讯电路用于系统通过RS485进行数据传输;所述RS232通讯电路用于系统通过RS232进行数据传输;所述调试接口电路用于系统进行软件调试。进一步地,RS485通讯电路包括芯片U7、电容C40、电容C41、电容C42、瞬变二极管D2、瞬变二极管D3、可插拔连接器CN9、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和电阻R21;芯片U7的型号为ADM2483;芯片U7的脚1分别连接电源+3.3V、电容C40的一端,芯片U7的脚2连接电容C40的另一端,芯片U7的脚2接地,芯片U7的脚3连接ARM内核核心子系统,芯片U7的脚4连接脚5并且连接ARM内核核心子系统,芯片U7的脚6连接ARM内核核心子系统,芯片U7的脚7分别连接电阻R20的一端、电容C42的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电源-3.3V,芯片U7的脚8连接电容C42的另一端,芯片U7的脚8接地,芯片U7的脚16分别连接电源+5V、电容C41的一端,芯片U7的脚15连接电容C41的另一端,芯片U7的脚15接地,芯片U7的脚13分别连接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9的一端、瞬变二极管D2的一端、可插拔连接器CN9的脚1,电阻R18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7的脚12分别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瞬变二极管D3的一端、可插拔连接器CN9的脚2,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地电源-5V,芯片U7的脚9接地,瞬变二极管D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瞬变二极管D3的另一端、可插拔连接器CN9的脚3,可插拔连接器CN9的脚3接地;RS485通讯电路还包括芯片U8、电容C43、电容C44、电容C45、瞬变二极管D4、瞬变二极管D5、可插拔连接器CN10、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和电阻R25;芯片U8的型号为ADM2483;芯片U8的脚1分别连接电源+3.3V、电容C43的一端,芯片U8的脚2连接电容C43的另一端,芯片U8的脚2接地,芯片U8的脚3连接ARM内核核心子系统,芯片U8的脚4连接脚5并且连接ARM内核核心子系统,芯片U8的脚6连接ARM内核核心子系统,芯片U8的脚7分别连接电阻R24的一端、电容C45的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3.3V,芯片U8的脚8连接电容C45的另一端,芯片U8的脚8接地,芯片U8的脚16分别连接电源+5V、电容C44的一端,芯片U8的脚15连接电容C44的另一端,芯片U8的脚15接地,芯片U8的脚13分别连接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3的一端、瞬变二极管D4的一端、可插拔连接器CN10的脚1,电阻R22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8的脚12分别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电阻R25的一端、瞬变二极管D5的一端、可插拔连接器CN10的脚2,电阻R25的另一端连接地电源-5V,芯片U8的脚9接地,瞬变二极管D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瞬变二极管D5的另一端、可插拔连接器CN10的脚3,可插拔连接器CN10的脚3接地;RS485通讯电路还包括芯片U9、电容C46、电容C47、电容C48、瞬变二极管D6、瞬变二极管D7、可插拔连接器CN11、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和电阻R29;芯片U9的型号为ADM2483;芯片U9的脚1分别连接电源+3.3V、电容C46的一端,芯片U9的脚2连接电容C46的另一端,芯片U9的脚2接地,芯片U9的脚3连接ARM内核核心子系统,芯片U9的脚4连接脚5并且连接ARM内核核心子系统,芯片U9的脚6连接ARM内核核心子系统,芯片U9的脚7分别连接电阻R28的一端、电容C48的一端,电阻R28的另一端连接电源-3.3V,芯片U9的脚8连接电容C48的另一端,芯片U9的脚8接地,芯片U9的脚16分别连接电源+5V、电容C47的一端,芯片U9的脚15连接电容C47的另一端,芯片U9的脚15接地,芯片U9的脚13分别连接电阻R26的一端、电阻R27的一端、瞬变二极管D6的一端、可插拔连接器CN11的脚1,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9的脚12分别连接电阻R27的另一端、电阻R29的一端、瞬变二极管D7的一端、可插拔连接器CN11的脚2,电阻R29的另一端连接地电源-5V,芯片U9的脚9接地,瞬变二极管D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瞬变二极管D7的另一端、可插拔连接器CN11的脚3,可插拔连接器CN11的脚3接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工业现场的数据采集监控系统,实现了工业现场各种工控设备的通讯互联,利用检测装置系统获取需要监控的设备参数并通过系统将数据同其他设备包括服务器进行数据分享,实现工业现场数据的一体化。本专利技术采用以太网通讯网络、CAN通讯网络、RS485通讯网络、RS232通讯网络、RS422通讯网络、USB通讯网络,可方便实现工业现场各种不同通讯接口的设备互联互通,同时通过软件系统的各项通讯纠错方式等措施保障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ARM内核物联网数据协议的异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供电电路、因特网通讯电路、以太网通讯电路、CAN通讯电路、USB通讯电路、RS485通讯电路、RS232通讯电路、调试接口电路和ARM内核核心子系统;所述系统供电电路分别与以太网通讯电路、CAN通讯电路、USB通讯电路、RS485通讯电路、RS232通讯电路、调试接口电路、ARM内核核心子系统电连接;所述ARM内核核心子系统分别与因特网通讯电路、以太网通讯电路、CAN通讯电路、USB通讯电路、RS485通讯电路、RS232通讯电路、调试接口电路电连接;所述系统供电电路用于给系统提供供电电源;所述ARM内核核心子系统用于各种数据综合处理;所述因特网通讯电路用于系统通过因特网进行数据传输;所述以太网通讯电路用于系统通过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所述CAN通讯电路用于系统通过CAN总线进行数据传输;所述USB通讯电路用于系统通过USB进行数据传输;所述RS485通讯电路用于系统通过RS485进行数据传输;所述RS232通讯电路用于系统通过RS232进行数据传输;所述调试接口电路用于系统进行软件调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ARM内核物联网数据协议的异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供电电路、因特网通讯电路、以太网通讯电路、CAN通讯电路、USB通讯电路、RS485通讯电路、RS232通讯电路、调试接口电路和ARM内核核心子系统;所述系统供电电路分别与以太网通讯电路、CAN通讯电路、USB通讯电路、RS485通讯电路、RS232通讯电路、调试接口电路、ARM内核核心子系统电连接;所述ARM内核核心子系统分别与因特网通讯电路、以太网通讯电路、CAN通讯电路、USB通讯电路、RS485通讯电路、RS232通讯电路、调试接口电路电连接;所述系统供电电路用于给系统提供供电电源;所述ARM内核核心子系统用于各种数据综合处理;所述因特网通讯电路用于系统通过因特网进行数据传输;所述以太网通讯电路用于系统通过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所述CAN通讯电路用于系统通过CAN总线进行数据传输;所述USB通讯电路用于系统通过USB进行数据传输;所述RS485通讯电路用于系统通过RS485进行数据传输;所述RS232通讯电路用于系统通过RS232进行数据传输;所述调试接口电路用于系统进行软件调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RM内核物联网数据协议的异构系统,其特征在于,RS485通讯电路包括芯片U7、电容C40、电容C41、电容C42、瞬变二极管D2、瞬变二极管D3、可插拔连接器CN9、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和电阻R21;芯片U7的型号为ADM2483;芯片U7的脚1分别连接电源+3.3V、电容C40的一端,芯片U7的脚2连接电容C40的另一端,芯片U7的脚2接地,芯片U7的脚3连接ARM内核核心子系统,芯片U7的脚4连接脚5并且连接ARM内核核心子系统,芯片U7的脚6连接ARM内核核心子系统,芯片U7的脚7分别连接电阻R20的一端、电容C42的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电源-3.3V,芯片U7的脚8连接电容C42的另一端,芯片U7的脚8接地,芯片U7的脚16分别连接电源+5V、电容C41的一端,芯片U7的脚15连接电容C41的另一端,芯片U7的脚15接地,芯片U7的脚13分别连接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9的一端、瞬变二极管D2的一端、可插拔连接器CN9的脚1,电阻R18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7的脚12分别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瞬变二极管D3的一端、可插拔连接器CN9的脚2,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地电源-5V,芯片U7的脚9接地,瞬变二极管D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瞬变二极管D3的另一端、可插拔连接器CN9的脚3,可插拔连接器CN9的脚3接地;RS485通讯电路还包括芯片U8、电容C43、电容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智秦昊张东波凌翔林利彬张昱魏千洲杨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