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虹吸作用进行引流的管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4748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虹吸作用进行引流的管道系统,包括水源池、调节水池,所述水源池和调节水池通过管道连通,管道设置为向下弯曲的弧形,水源池与管道连接处设置进口电动闸阀,弧形的管道上半段设置有上段自动补排气阀,弧形的管道平缓段上设置排空阀,弧形的管道下半段设置有下段自动补排气阀,管道与调节水池连接处设置出口电动闸阀。决水源池略高于调节水池不易输水的问题。

A Pipeline System for Drainage by Siph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ipeline system for drainage by siphon action, which includes a water source pool and a regulating pool. The water source pool and the regulating pool are connected by pipeline, and the pipeline is arranged in a downward curved arc. An imported electric gate valve is arranged a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water source pool and the pipeline. The upper part of the arced pipeline is provided with an automatic exhaust valve, and the flat section of the arced pipeline is arranged on the flat section. The lower half of the arc-shaped pipeline is provided with the lower automatic exhaust valve, and the outlet electric gate valve is arranged a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ipeline and the regulating pool. The problem that the water-bursting pool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regulating pool is not easy to convey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虹吸作用进行引流的管道系统
本技术涉及管道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虹吸作用进行引流的管道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干旱的频繁发生和长期持续,不但给各个地区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还造成水资源短缺、河流断流等生态环境问题。旱灾影响范围已由农业为主扩展到工业、城市、生态等领域,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和国民经济挤占生态用水现象越来越严重。水是生命之源,任何生物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水的滋养,然而当今的时代,随着经济高速增长,随着资源的价格提升,运输成本递增,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伴随着的是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负荷,再加上人们对水资源的使用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节约意识,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从控件上来看主要是南方多,北方少,从时间的角度上来看,夏季多,冬季少,为了合理解决水资源不均匀分配问题,通过实施输水管道工程来应对这个问题,这样的输水方式相比于其它输水方式更为的高效和快捷,能够快速,及时的将水资源输水给需求的地区,这输水管道的实施对于水资源在分配以及局部地区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目前,我国淡水资源严重缺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水资源及其匮乏的国家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虹吸作用进行引流的管道系统,解决水源池略高于调节水池不易输水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虹吸作用进行引流的管道系统,包括水源池、调节水池,所述水源池和调节水池通过管道连通,管道设置为向下弯曲的弧形,水源池与管道连接处设置进口电动闸阀,弧形的管道上半段设置有上段自动补排气阀,弧形的管道平缓段上设置排空阀,弧形的管道下半段设置有下段自动补排气阀,管道与调节水池连接处设置出口电动闸阀。进一步的;所述水源池的高度高于调节水池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上段自动补排气阀设置有五个,下段自动补排气阀设置有六个,且上段自动补排气阀的高度高于下段自动补排气阀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管道的内径为1.8m。进一步的;所述管道的平缓段上设置有卡槽,卡槽上固定设置固定板,固定板上均匀开有通孔,固定板下侧均匀固定设置软带。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上的通孔设置有两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水源池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倒虹吸由进口电动闸阀引流管道中的上段自动补排气阀、排空阀、下段自动补排气阀倒最后出口电动闸阀输送至调节池,倒虹吸来满足各区域供水需求;实现了水流的输送,满足需要。2、水流通过管道且管道同一竖直截面受力有多差别,固定板上的通孔对流动的水流有一定的搅动作用,固定板上的软带受力有多差别导致软带飘动,也有搅动作用,减少水中的杂质停留在道的平缓段上,影响水流通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管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源池、2-进口电动闸阀、3-上段自动补排气阀、4-排空阀、5-下段自动补排气阀、6-管道、7-出口电动闸阀、8-调节水池、9-固定板、10-卡槽、11-软带。具体实施方式图1-2所示,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利用虹吸作用进行引流的管道系统,包括水源池1、调节水池8,水源池1和调节水池8通过管道6连通,管道6设置为向下弯曲的弧形,水源池1与管道6连接处设置进口电动闸阀2,弧形的管道6上半段设置有上段自动补排气阀3,弧形的管道6平缓段上设置排空阀4,弧形的管道6下半段设置有下段自动补排气阀5,管道6与调节水池8连接处设置出口电动闸阀7;水源池1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倒虹吸由进口电动闸阀2引流管道6中的上段自动补排气阀3、排空阀4、下段自动补排气阀5倒最后出口电动闸阀7输送至调节池8,倒虹吸来满足各区域供水需求;且工作时先开启水源池1与管道6连接处的进口电动闸阀2,闸板提高时,观察闸板震动、进气口是否排气,当无排气和震动时可以将阀门完全打开;再开启调节水池8与管道6连接处的出口电动闸阀7,闸板提高时,观察闸板震动、出水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当无气泡和闸板不震动逐次提高将阀门打开至理想流量;输水结束时,先关闭出口电动闸阀7,闸板放下,观察闸板震动情况,当震动消除继续放下,多次重复直至完全关闭,最后在关闭进口电动闸阀2;实现了水流的输送,满足需要。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水源池1的高度高于调节水池8的高度;便于实现水流由水源池1进入调节水池8内。实施例3: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上段自动补排气阀3设置有五个,下段自动补排气阀5设置有六个,且上段自动补排气阀3的高度高于下段自动补排气阀5的高度;倒虹吸经由管道6的高点的自动补排气阀3、下段自动补排气阀5,通过观察闸板震动、进气口是否排气,当无排气和震动时可以将阀门完全打开使得管道6内正常实现输水。实施例4: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管道6的内径为1.8m;管道6实现水流通过。实施例5: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管道6的平缓段上设置有卡槽10,卡槽10上固定设置固定板9,固定板9上均匀开有通孔,固定板9下侧均匀固定设置软带11;水流通过管道6且管道6同一竖直截面受力有多差别,管道6上固定的固定板9,固定板9上的通孔对流动的水流有一定的搅动作用,固定板9上的软带11受力有多差别导致软带11飘动,也有搅动作用,减少水中的杂质停留在道6的平缓段上,影响水流通过。实施例6: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固定板9上的通孔设置有两排;两排通孔便于水流通过且有点搅动作用。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虹吸作用进行引流的管道系统,包括水源池(1)、调节水池(8),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池(1)和调节水池(8)通过管道(6)连通,管道(6)设置为向下弯曲的弧形,水源池(1)与管道(6)连接处设置进口电动闸阀(2),弧形的管道(6)上半段设置有上段自动补排气阀(3),弧形的管道(6)平缓段上设置排空阀(4),弧形的管道(6)下半段设置有下段自动补排气阀(5),管道(6)与调节水池(8)连接处设置出口电动闸阀(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虹吸作用进行引流的管道系统,包括水源池(1)、调节水池(8),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池(1)和调节水池(8)通过管道(6)连通,管道(6)设置为向下弯曲的弧形,水源池(1)与管道(6)连接处设置进口电动闸阀(2),弧形的管道(6)上半段设置有上段自动补排气阀(3),弧形的管道(6)平缓段上设置排空阀(4),弧形的管道(6)下半段设置有下段自动补排气阀(5),管道(6)与调节水池(8)连接处设置出口电动闸阀(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虹吸作用进行引流的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池(1)的高度高于调节水池(8)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虹吸作用进行引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何军顾树林李剑锋张向波李剑勇张艳坤王辉李丽萍严传华赵文彪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