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活垃圾-污泥协同焚烧厂的进料抓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4521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活垃圾‑污泥协同焚烧厂的进料抓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座、若干相同的抓斗瓣、液压缸、驱动装置及安装在底座上的吊装结构。所述抓斗瓣的下半部的内侧面拓宽为由不同半径的圆弧构成凹弧面,当抓斗瓣闭合时,所述凹弧面之间能组成封闭的圆周曲面,每个凹弧面由上至下每间隔一段距离设置肋条。通过加宽抓斗瓣的下部,使得进料抓斗在闭合后下部形成封闭的圆形曲面,该垃圾抓斗除具有其它垃圾抓斗能高效抓取生活垃圾的特点外,还有利于对粒块状的污泥进行抓取,设置肋条防止粒块状的污泥从凹弧面由于重力滑落;优化抓斗瓣的数量及结构,优化肋条的高度及间隔距离,进一步提高抓取时的成功率。

A Feed Grab for Municipal Waste-Sludge Co-incineration Plant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garbage treatment, in particular to a feeding grab of a domestic garbage sludge cooperative incineration plant.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base, several identical grab valves, a hydraulic cylinder, a driving device and a lifting structure mounted on the base.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lower half of the grab petal is widened to form a concave arc surface by arcs of different radius. When the grab petal closes, a closed circular surface can be formed between the concave arc surfaces, and ribs are arranged at intervals from top to bottom of each concave arc surface. By widening the lower part of the grab valve, a closed circular surface is form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feed grab after closure. The garbage grab not on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ther garbage grabs that can efficiently grab domestic garbage, but also is conducive to grabbing granular sludge, setting ribs to prevent granular sludge from sliding from the concave arc surface due to gravity; optimizing the number and structure of grab petals and optimizing ribs The height and interval distance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gras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活垃圾-污泥协同焚烧厂的进料抓斗
本技术属于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活垃圾-污泥协同焚烧厂进料抓斗。
技术介绍
对于以焚烧生活垃圾为主,协同焚烧干化污泥(一般掺烧比例小于10%)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干化污泥最佳入炉方式为通过汽车倒运至垃圾池,利用垃圾抓斗将生活垃圾、干化后污泥投入到焚烧炉进料斗中。此方式存在工程量简单、工程造价和设备投资小、后期投运后设备维护检修难度小、运行操作简便等诸多优点。此方式尤其适用于建设初期未考虑协同焚烧干化污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投运后才新增污泥干化—协同焚烧措施的案例。为避免干化后污泥在垃圾池里吸水返潮,可采用生活垃圾和干化后污泥分区存放且干化后污泥存放区不设格栅排孔的方式。但由于干化后污泥(含水率40%左右)呈粒块状,通常垃圾抓斗的抓斗瓣的宽度较窄,抓斗瓣在闭合后抓斗底部不能形成封闭的平面,将会不利于垃圾抓斗对干化污泥的抓取,同时由于重力的作用污泥粒快容易从抓斗中向下滑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生活垃圾-污泥协同焚烧厂的进料抓斗,将抓斗抓瓣尾部加宽并设置肋条,垃圾抓斗抓料闭合后底部形成封闭圆形平面,有利于对呈粒快状的污泥进行抓取。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用于生活垃圾-污泥协同焚烧厂的进料抓斗,它包括底座、若干相同的抓斗瓣、液压缸、驱动装置及安装在底座上的吊装结构,所述抓斗瓣与底座绞接,均匀分布在底座四周;所述液压缸固定在底座上,液压缸数量与抓斗瓣的数量相同,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抓斗瓣外侧铰接;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底座上,用于驱动液压缸;每个抓斗瓣与活塞杆铰接处以下的内侧面拓宽为由不同半径的圆弧构成凹弧面,当抓斗瓣闭合时,所述凹弧面之间组成封闭的圆周曲面,所述每个凹弧面由上至下每间隔一段距离设置肋条。进一步地,所述抓斗瓣为C字型结构,抓斗瓣与活塞杆的铰接处为C字型结构的最大半径处。优选地,所述抓斗瓣数量为5,每一条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72度。要保证凹弧面之间组成封闭的圆周曲面,由于抓斗瓣相同,则每一条抓斗瓣与活塞杆绞接处以下的内侧面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应是360与抓斗瓣数量的比值。抓斗瓣数量适当增多使得抓斗瓣在抓取时能够多点位用力,抓取垃圾由于受力充分均衡不易掉落。所述底座为正五棱柱。正五棱柱结构有利于抓斗瓣在底座安装时分布均匀,保证抓斗瓣闭合时形成封闭曲面。优选地,所述肋条的高度为2-4cm。相邻肋条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0cm。肋条的高度会影响垃圾抓取空间的大小,因此需设置合适的高度在阻挡小污泥块的同时不减小抓斗的抓取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吊装结构为吊环,所述吊环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起重设备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抓斗瓣的瓣尖为尖锐状结构,同样驱动力的前提下,被抓物局部受力的压强更大,防止掉落。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加宽抓斗瓣的下部,使得进料抓斗在闭合后下部形成封闭的圆形曲面,有利于对粒块状的污泥进行抓取,同时设置肋条,防止粒块状的污泥从曲面由于重力滑落;优化抓斗瓣的数量及结构,优化肋条的高度及间隔距离,进一步提高抓取时的成功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进料抓斗的示意图。图中标记:1为底座、2为抓斗瓣、3为液压缸、4为驱动装置、5为吊环、6为肋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生活垃圾-污泥协同焚烧厂的进料抓斗,它包括底座1、5个相同的抓斗瓣2、液压缸3、驱动装置4及安装在底座上的吊环5,所述底座1为正五棱柱状的空心结构,所述抓斗瓣2与底座1铰接,均匀分布在底座1四周;所述液压缸3与抓斗瓣2的数量相同,通过活塞杆与抓斗瓣2外侧铰接;所述抓斗瓣2为C字型结构,抓斗瓣2与活塞杆的铰接处为C字型结构的最大半径处,所述驱动装置4为电机,安装在底座1内用于驱动液压缸3;所述抓斗瓣2与活塞杆绞接处以下的内侧面拓宽为由不同半径的圆弧构成的凹弧面,当抓斗瓣2闭合时,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均为72°,所述凹弧面之间组成封闭的圆周曲面,所述每个圆弧面由上至下每间隔一段距离设置肋条6,所述肋条6的高度为2.5cm,相邻肋条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0cm。所述抓斗瓣2的瓣尖为尖锐状结构。当抓斗工作时,将抓斗通过吊环5与起重设备连接。抓斗瓣2在初始时处于张开状态,起重设备控制抓斗进入垃圾池中后,实行抓取动作。驱动装置4控制液压缸3驱动抓斗瓣2由张开状态变为闭合状态。由于抓斗瓣的数量为5,不同半径的弧面弧度均为72°,因此在闭合时抓斗瓣2与活塞杆的铰接处以下呈封闭的圆周曲面。抓斗瓣2在闭合时部分垃圾特别是小污泥粒块由于重力及弧面原因难免沿弧面向下滑动掉落,肋条6的设置对滑落的垃圾进行了阻挡,从而防止其掉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活垃圾‑污泥协同焚烧厂的进料抓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若干相同的抓斗瓣、液压缸、驱动装置及安装在底座上的吊装结构,所述抓斗瓣与底座铰接,均匀分布在底座四周;所述液压缸固定在底座上,液压缸数量与抓斗瓣的数量相同,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抓斗瓣外侧铰接;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底座上,用于驱动液压缸;所述每个抓斗瓣与活塞杆铰接处以下的内侧面拓宽为由不同半径的圆弧构成凹弧面,当抓斗瓣闭合时,所述凹弧面之间组成封闭的圆周曲面,所述每个凹弧面由上至下每间隔一段距离设置肋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活垃圾-污泥协同焚烧厂的进料抓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若干相同的抓斗瓣、液压缸、驱动装置及安装在底座上的吊装结构,所述抓斗瓣与底座铰接,均匀分布在底座四周;所述液压缸固定在底座上,液压缸数量与抓斗瓣的数量相同,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抓斗瓣外侧铰接;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底座上,用于驱动液压缸;所述每个抓斗瓣与活塞杆铰接处以下的内侧面拓宽为由不同半径的圆弧构成凹弧面,当抓斗瓣闭合时,所述凹弧面之间组成封闭的圆周曲面,所述每个凹弧面由上至下每间隔一段距离设置肋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料抓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斗瓣为C字型结构,抓斗瓣与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洋徐方利邓纲杨胜华向杰彭千伟冯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兴蓉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