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低可变两用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4260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低可变两用童车,涉及儿童玩具领域,高低可变两用童车包括车前部、车后部、车座管和减震器;车前部包括前滚轮、车梁和车前叉,车梁的前端设置有能容纳立管的转向管,立管的上端设置有车把,立管的下端与车前叉的上端连接,前滚轮可转动地安装于车前叉的下端;车座管的上端设置有车座,车座管的下端与车梁后端的上部连接;车梁后端的下部与车后部铰接,减震器分别与车座管、车后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高低可变两用童车通过使用可变角度车架,使童车即可当作滑步车使用,又可当作儿童自行车使用,具有操控性好和安全性高的优点。

A High-Low Variable Dual-Purpose Child Car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igh-low variable dual-purpose children's car,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hildren's toys. The high-low variable dual-purpose children's car includes the front part of the car, the rear part of the car, the seat tube and the shock absorber; the front part of the car includes the front roller, the beam and the front fork of the car; the front end of the beam is provided with a steering tube capable of accommodating the stand tube; the upper end of the stand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handlebar; the lower end of the stand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e front roller can be rotatably install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front fork; the upper end of the seat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seat,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seat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 rear end of the car beam; the lower end of the rear end of the car beam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rear end of the car, and the shock absorb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at tube and the rear of the car respectively. The high-low variable dual-purpose child carriage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used as a trolley and a child bicycle by using a variable angle frame,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maneuverability and high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低可变两用童车
本技术涉及儿童玩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低可变两用童车。
技术介绍
儿童自行车产品是涉及到儿童安全的产品,2003年我国有关部门颁布了《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并且推出了玩具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最大可能地保护儿童的生命和健康,维护消费者的利益。玩具安全的概念是儿童在正常使用或可预见的合理使用下,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玩具自身的某些缺陷给儿童造成伤害,这些缺陷可能来自设计、制造工艺或者制造材料。查验关键部件按照有关规范,涉及到安全的童车产品包括儿童自行车、儿童三轮车、儿童推车、婴儿学步车、玩具自行车、电动童车和其他玩具车辆。这些车辆有的主要是由成年人推扶的,比如婴儿推车。有的主要由儿童自己操纵,比如儿童自行车、三轮车等。这些车辆不仅带有一些小的部件,更有诸如折叠扶手、传送皮带等功能性部件,这些部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车辆的使用,严重的还会对孩子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虽然经过各方的努力,儿童自行车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交,但是市面上现有的两用型童车产品基本都是采用固定车架(即车架几何角度不可变),由滑步车转换成童车通常采用的方式为车架预留五通结构或者是外接五通结构,以实现传动机构的安装。由于滑步版和童车版需要的前叉和车架最优几何角度是不同的,所以市面上的此类产品不能很好的适应两种用途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低可变两用童车,用以解决现有的童车由于使用固定车架,使其不能很好的适应童车两种用途的需求,以及现有的童车操控性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高低可变两用童车,所述高低可变两用童车包括车前部、车后部、车座管和减震器;所述车前部包括前滚轮、车梁和车前叉,所述车梁的前端设置有能容纳立管的转向管,所述立管的上端设置有车把,所述立管的下端与所述车前叉的上端连接,所述前滚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车前叉的下端;所述车座管的上端设置有车座,所述车座管的下端与所述车梁后端的上部连接;所述车梁后端的下部与所述车后部铰接,所述减震器分别与车座管、车后部连接,通过改变所述减震器的长度,可改变所述车梁与所述车后部铰接点的高度,以及所述车前叉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优选的,所述车后部包括车后叉、后滚轮和转动连接组件,所述后滚轮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车后叉的后端,所述车后叉的前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转动连接组件包括转向套筒和限位螺帽,所述转向套筒可转动地穿过所述安装孔后与所述限位螺帽螺纹连接,所述车梁后端的下部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向套筒的外周。优选的,所述车后叉的前端设置有减震器固定座,所述减震器固定座上设置有通孔。优选的,所述减震器包括第一连接件、弹性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车座管的管壁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通孔中。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橡胶筒。优选的,所述车座为可升降车座。优选的,所述后滚轮、减震器固定座以及减震器均位于所述车后叉的同一侧。优选的,所述车梁的前端与所述转向管焊接连接。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的高低可变两用童车通过改变减震器的长度,可改变车梁与车后部铰接点的高度,以及车前叉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当使用短减震器时,车梁与车后部铰接点的高度较低,再通过降低车座的高度,可适用于2-3岁的儿童使用,由于车前叉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更小,整车的重心更低,操控性更好;当使用长减震器时,车梁与车后部铰接点的高度较高,再通过升高车座的高度,可适用于4-6岁左右的儿童使用,由于车前叉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变大,更有利于骑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低可变两用童车分别使用长减震器和短减震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低可变两用童车使用短减震器时车梁与车后叉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低可变两用童车使用长减震器时车梁与车后叉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后叉与转动连接组件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图4中车后叉与转动连接组件分离之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前部;2、车后部;3、车座管;4、减震器;11、前滚轮;12、车梁;13、车前叉;14、转向管;15、立管;16、车把;21、车后叉;22、后滚轮;23、转向套筒;24、限位螺帽;25、转轴;26、安装孔;27、减震器固定座、28、限位台阶;29、转向孔;31、车座;32、车座锁紧装置;41、第一连接件;42、弹性件;43、第二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该高低可变两用童车包括车前部1、车后部2、车座管3和减震器4。车前部1包括前滚轮11、车梁12和车前叉13,车梁12呈管状结构,车梁12与水平面呈一夹角,通过改变减震器4的长度,车梁1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也随之变化。车梁12的前端设置有能容纳立管15的转向管14,转向管14呈管状结构,立管15可转动地插入于转向管14内,车梁12的前端与转向管14焊接连接。立管15的上端设置有车把16,立管15的下端与车前叉13的上端焊接连接,车前叉13呈倒置U形,前滚轮11可转动地安装于车前叉13的下端,车前叉13与水平面呈一锐角夹角。童车行驶过程中通过扭动车把16,车把16依次通过立管15、车前叉13带动前滚轮11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实现童车转弯。车座管3的下端与车梁12后端的上部焊接连接,车座管3的上端设置有车座31,为了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骑行,本实施例的车座31为可升降车座,具体的,车座31通过插接管与车座管3的上端插接连接,通过在车座管3的上端口安装车座锁紧装置32,车座锁紧装置32在本实施例中为现有的锁紧环,锁紧环上设置有偏心锁紧手柄,当然车座锁紧装置32并不限定于此,由于车座锁紧装置32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再具体举例说明。如图4和5所示,车后部2包括车后叉21、后滚轮22和转动连接组件,后滚轮22通过转轴25可转动地安装于车后叉21的后端,转轴25与车后叉21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既简化了童车的结构,又方便后滚轮22的安装和拆卸。车后叉21的前端设置有减震器固定座27,减震器固定座27与车后叉21的前端为一体结构,减震器固定座27上设置有通孔。转动连接组件包括转向套筒23和限位螺帽24,转向套筒23呈管状结构,转向套筒23的一端设置有环形的限位台阶28,限位台阶28的外径大于安装孔26的内径,转向套筒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低可变两用童车,所述高低可变两用童车包括车前部、车后部、车座管和减震器;所述车前部包括前滚轮、车梁和车前叉,所述车梁的前端设置有能容纳立管的转向管,所述立管的上端设置有车把,所述立管的下端与所述车前叉的上端连接,所述前滚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车前叉的下端;所述车座管的上端设置有车座,所述车座管的下端与所述车梁后端的上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梁后端的下部与所述车后部铰接,所述减震器分别与车座管、车后部连接,通过改变所述减震器的长度,可改变所述车梁与所述车后部铰接点的高度,以及所述车前叉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低可变两用童车,所述高低可变两用童车包括车前部、车后部、车座管和减震器;所述车前部包括前滚轮、车梁和车前叉,所述车梁的前端设置有能容纳立管的转向管,所述立管的上端设置有车把,所述立管的下端与所述车前叉的上端连接,所述前滚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车前叉的下端;所述车座管的上端设置有车座,所述车座管的下端与所述车梁后端的上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梁后端的下部与所述车后部铰接,所述减震器分别与车座管、车后部连接,通过改变所述减震器的长度,可改变所述车梁与所述车后部铰接点的高度,以及所述车前叉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可变两用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后部包括车后叉、后滚轮和转动连接组件,所述后滚轮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车后叉的后端,所述车后叉的前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转动连接组件包括转向套筒和限位螺帽,所述转向套筒可转动地穿过所述安装孔后与所述限位螺帽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汉卿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亦恩单车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