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旁路除藻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3785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河道旁路除藻净化系统。包括:沿河道设置狭长的旁路导流沟,所述导流沟中设置沉水植物;连接导流沟的控藻塘,所述控藻塘中设置超声控藻装置;所述控藻塘中设置水生植物,所述控藻塘出口处设置控藻滤网;水循环装置,包括潜水泵、循环管道及多个出水管,所述潜水泵设置于河道水域内,所述循环管道下埋于所述的导流沟旁的边坡种植土中,多个所述出水管分别与所述循环管道连接;其中,导流沟中水流方向与河道水流方向相反。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旁路净化思路进行控藻杀藻,简化工程量,且不扰动河道生态系统,有利于提高控藻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控藻工艺提供新思路。

Algae removal and purification system for river bypas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iver bypass algae removal and purif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a narrow bypass diversion ditch along the river channel with submerged plants in the diversion ditch; an algae control pond connected with the diversion ditch with an ultrasonic algae control device in the algae control pond; an aquatic plant in the algae control pond with an algae control filter at the outlet of the algae control pond; a water circulation device including a diving pump, a circulating pipeline and a plurality of outlet pipes; and the submersible pump arranged in the river channel. In the water area, the circulating pipeline is buried in the slope planting soil beside the diversion ditch, and a plurality of the outlet pipe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irculating pipeline respectively, in which the flow direction in the diversion ditch is opposite to that in the river channel. The invention utilizes the bypass purification idea to control algae and kill algae, simplifies the engineering quantity, and does not disturb the river ecosystem, so as to improve the algae control efficienc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algae control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旁路除藻净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旁路除藻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河湖流域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的营养盐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使得河湖进入富营养化状态。国际经济发展合作组织(OECD)将这种“水体中由于营养盐的增加而导致的藻类和水生植物生产力的增加、水质下降等一系列的变化,从而使得水的用途收到影响”的现象定义为河湖的富营养化,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河湖富营养化依然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与水体富营养化相伴随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浮游植物的过渡生长,形成藻类的水华,从而导致水质下降、生态系统病变等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水华问题已不仅仅不是一个简单的水体污染问题,而是生态系统失调问题,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发生了重大变化之后出现的一种灾害。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除工程层面上对水体的富营养化进行治理外,在水环境保护中运用单一的或者多种控藻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藻类进行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各类控藻技术发展至今,按除藻方式主要可以分为:絮凝除藻、药剂杀藻、微生物溶藻抑藻、机械除藻、植物化感抑藻、气浮除藻、水生动物除藻等。然而,这些工艺几乎都对河道自身生态系统产生极大扰动,导致其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利于其维持健康稳态;而且由于受到河道自身环境条件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多河道无法进行工程修复措施,给控藻带来难度。因此,如何在尽量不扰动河道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控藻,成为控藻工艺中一个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颖有效的利用旁路净化思路的新型控藻工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扰动河道,利用旁路净化系统集中控藻,提高控藻抑藻效率的河道旁路控藻净化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河道旁路除藻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旁路除藻净化系统包括:河道旁路控藻沟渠,该河道旁路控藻沟渠包括沿河道狭长的旁路导流沟,所述导流沟中设置沉水植物(为不挡藻类飘过来);连接导流沟的控藻塘,所述控藻塘中设置超声控藻装置,所述控藻塘中设置水生植物,所述控藻塘出口处设置控藻滤网进行藻类拦截。水循环装置,改水循环装置包括潜水泵、循环管道及多个出水管,所述潜水泵设置于河道水域内,所述循环管道下埋于所述的导流沟旁的边坡种植土中,多个所述出水管分别与所述循环管道连接。进一步地,河道旁路沟渠为沿河道狭长的旁路导流沟,导流沟中水流方向与河道水流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沟中沉水植物高度不可高于水深的2/3,以免阻碍藻团进入控藻塘。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沟边坡需进行硬化处理,最低程度降低藻类与沉积物接触从而导致的沉降和粘连。进一步地,所述控藻塘设置超声控藻装置、配套种植水生植物,并根据藻类浓度配套投加藻类絮凝剂;所述控藻塘出口处设置控藻滤网进行藻类拦截,所述控藻滤网由漂浮于水面的拦截绳和悬浮于水中的滤网组成,所述拦截绳由漂浮球和拦截绳共同组成,所述滤网孔径为0.03mm—0.8mm,进一步地,所述控藻塘中水生植物为沉水植物和/或挺水植物,如有挺水植物需按照“周围挺水,中间沉水”的原则进行搭配种植。进一步地,所述改水循环装置由2个潜水泵组成,保证整个旁路除藻净化系统水流通畅;所述潜水泵设置于河道水域内,所述循环管道下埋于所述的导流沟旁的边坡种植土中,多个所述出水管分别与所述循环管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为竖向出水管,所述多个出水管为相间排列,所述出水管之间的间距为20-70cm,所述出水管上设有止回阀。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设置位置形成横向坡降,所述横向坡降为0.003-0.004。本专利技术利用旁路净化思路,环浜造流,不通过在主河道中进行施工措施而利用旁路净化思路进行控藻杀藻,简化工程量,且不扰动河道生态系统,同时通过旁路集中控藻,提高了藻浓度,有利于提高控藻效率,本专利技术为控藻工艺提供新思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效果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在本说明书中,附图未按比例画出,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增减;并且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如图1—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河道旁路控藻净化系统主要包括设置于河道1旁,沿河岸3走向并结合周边地形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河道护岸有两个弧度构成,利用其中一个弧度,在边坡的另一侧打造一个直径约8.5米的控藻塘5,与控藻塘两侧连接狭长的导流沟。当河道藻类浓度较高,需进行整治时,启动河道中的两台潜水泵(8,10),进行导流;由于水泵的导流作用,使得含有藻类的河水通过进出水管道(8、10),进入控藻沟渠2,使得旁路控藻沟渠2中的水流方向与河道水流方向(9、11)相反,而进出水管(8、10)同时设置止回阀,避免水体回流导致倒灌现象发生。所述实施例中携带大量藻类的河水进入旁路控藻沟渠2后,首先进入狭长的导流沟4。所述实施例中该段导流沟4底部种植矮型苦草,高度不足水深1/2。水流经此段,通过植物的吸附作用及净化作用对藻类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同时对水质进行提升。所述实施例中携带藻类河水经过导流沟4后,进入控藻塘5,在控藻塘中设置两台低频超声仪(35kHz)7,水底种植矮型苦草,该品种既能耐污,又能够耐低温,有较好的净化效果。由于水流作用,不断有藻类进入控藻塘5,但由于控藻塘5出口设置一控藻滤网6(控藻滤网6由漂浮于表面的漂浮球14及拦截绳13,和悬浮于水中的300目滤网15组成,选择300目能够阻拦所有成团的藻类及大部分分散的藻类),使藻类停留于控藻塘5中,利用超声加植物净化对藻类进行集中消除,当藻浓度较高时,尤其是形成藻类水华时,配套投加藻类絮凝剂,可加速藻类的沉降。所述实施例中经过控藻塘净化后的河水流经后半段导流沟4,再通过出水管12与潜水泵8的作用下,回到河道中,完成一次旁路控藻净化的过程。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旁路除藻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河道至少一侧的河岸上设置有旁路除藻净化系统,包括:沿河道设置狭长的旁路导流沟,所述导流沟中设置沉水植物;连接导流沟的控藻塘,所述控藻塘中设置超声控藻装置;所述控藻塘中设置水生植物,所述控藻塘出口处设置控藻滤网;水循环装置,包括潜水泵、循环管道及多个出水管,所述潜水泵设置于河道水域内,所述循环管道下埋于所述的导流沟旁的边坡种植土中,多个所述出水管分别与所述循环管道连接;其中,导流沟中水流方向与河道水流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旁路除藻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河道至少一侧的河岸上设置有旁路除藻净化系统,包括:沿河道设置狭长的旁路导流沟,所述导流沟中设置沉水植物;连接导流沟的控藻塘,所述控藻塘中设置超声控藻装置;所述控藻塘中设置水生植物,所述控藻塘出口处设置控藻滤网;水循环装置,包括潜水泵、循环管道及多个出水管,所述潜水泵设置于河道水域内,所述循环管道下埋于所述的导流沟旁的边坡种植土中,多个所述出水管分别与所述循环管道连接;其中,导流沟中水流方向与河道水流方向相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旁路除藻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沟中沉水植物高度不可高于水深的2/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旁路除藻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宇虹程寒飞周麒麟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