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移动组合式吸附剂就地脱附再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3264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31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组合式吸附剂就地脱附再生系统,具有解吸模块、冷凝模块、回收模块及控制模块,解吸模块:包括解吸塔和真空泵,解吸塔的油气出口连接有并联布置的第一电动阀和稳压阀,第一电动阀和稳压阀的出口端同时连接真空泵进口端;冷凝模块:具有管路连接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真空泵出口端连接第一换热器的进气端;回收模块:包括回收罐、回收泵以及催化燃烧发生器,第二换热器出气端分别与回收罐、催化燃烧发生器管路连接,回收罐出口端连接回收泵;控制模块:具有对系统进行运行控制的控制台。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催化燃烧发电技术,通过对吸附剂的就地再生利用,既减少可污染气体的排放,又能够做到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又环保。

A Mobile Combined Adsorbent Desorption Regeneration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obile combined sorbent desorption regeneration system, which has desorption module, condensation module, recovery module and control module. The desorption module includes desorption tower and vacuum pump. The oil and gas outlet of the desorption tow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electric valve and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arranged in parallel. The outlet end of the first electric valve and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let end of the vacuum pump at the same time.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and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with pipeline connection are connected with the inlet end of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at the outlet of the vacuum pump; the recovery module includes the recovery tank, the recovery pump and the catalytic combustion generator; the outlet end of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covery tank and the catalytic combustion generator respectively, and the outlet end of the recovery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covery pump; the control module has the system operation control. Console. By using catalytic combustion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and regenerating adsorbent in situ, the invention not only reduces the emission of polluting gas, but also achieves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组合式吸附剂就地脱附再生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附剂应用及再生
,尤其是一种移动组合式吸附剂就地脱附再生系统。
技术介绍
活性炭是具有非极性表面、疏水性和亲有机物的吸附剂,其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很大的比表面积,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活性炭的吸附容量有限,在1%~40%(质量分数)之间,要增大吸附装置的处理能力,活性炭一般都要循环使用,即当活性炭达到饱和或接近饱和时,使其转入脱附和再生操作,脱附后重新转入吸附操作。目前有多种脱附再生方法,如升温脱附、降压脱附、置换脱附等,升温脱附和降压脱附在工业应用中较为广泛。尤其是目前吸附挥发性有机物(VOCs)后的废活性炭被环保局明确认定为危险废物,须依法交由资质单位处理。当前对饱和活性炭的处理采用更换活性炭或者集中再生,这对大多数企业来讲,建立相应的活性炭再生系统费用高;但是如若采用更换活性炭的方式,由于吸附了有机物的活性炭是作为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处理活性炭的费用依旧很高,故采用移动组合式吸附剂就地脱附再生系统是不仅能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还能够实现在活性炭使用地进行现场再生,从而给企业减少一定的运行成本。中国专利CN207042489U提出了一种新型移动式活性炭再生系统,其对活性炭的再生方法采用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装进活性炭再生箱体内,运行催化燃烧装置产生高温热量,通过压力差将高温热量带入活性炭再生箱体内进行活性炭脱附再生,脱附出来的废气通过引风机进入催化燃烧装置内进行燃烧。中国专利CN207735011U提供了一种饱和活性炭吸附现场再生系统,其对活性炭的再生方法采用“燃烧+干燥”的方法,内热式回转炉头接天然气燃烧室,为再生炭出料端;炉尾接沉降室,为饱和炭进料端。炉体内分干燥区、碳化区和活化区。“干燥区”将水分全部蒸发,“碳化区”将吸附的有机物在无氧、高温气氛下分解为固体炭和可燃气体。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移动组合式吸附剂就地脱附再生系统,其具有组合式、移动、可拆、自发电、防爆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针对更换吸附剂或者集中再生吸附剂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劣势,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经济的移动组合式吸附剂就地脱附再生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组合式吸附剂就地脱附再生系统,具有依次排列通过管路连接实现组合安装的解吸模块、冷凝模块、回收模块及控制模块。解吸模块:包括解吸塔和真空泵,解吸塔的油气出口连接有并联布置的第一电动阀和稳压阀,第一电动阀和稳压阀的出口端同时连接真空泵进口端;冷凝模块:具有管路连接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真空泵出口端连接第一换热器的进气端;回收模块:包括回收罐、回收泵以及催化燃烧发生器,第二换热器出气端分别与回收罐、催化燃烧发生器管路连接,回收罐出口端连接回收泵;控制模块:具有对解吸模块、冷凝模块及回收模块进行运行控制的控制台。为便于控制调节物料流动以及运行压力,所述的解吸塔通向第一电动阀的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一手动阀、压力表和压力检测探头,真空泵连接有第二电动阀和真空呼吸阀。为防止物料倒流,所述的真空泵与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单向阀。同样地,为方便操控,所述的第二换热器通向回收罐和催化燃烧发生器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手动阀,回收罐与回收泵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三手动阀。为实时监测作业环境中的可燃气体浓度并在浓度超过安全范围后及时报警提示,所述的控制台在其控制线路上设有可燃气体报警仪,控制台上安装有方便控制操作的触摸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催化燃烧发电技术,既减少可污染气体的排放,又能够做到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又环保;通过对吸附剂的就地再生利用,既解决了企业废物难处理的难题,又可回收部分资源,作为能源继续使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现场安装示意图。图中:A.解吸模块,B.冷凝模块,C.回收模块,D.控制模块,1.解吸塔,2.第一手动阀,3.压力表,4.压力检测探头,5.第一电动阀,6.稳压阀,7.真空泵,8.第二电动阀,9.真空呼吸阀,10.单向阀,11.第一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13.第二手动阀,14.回收罐,15.第三手动阀,16.回收泵,17.可燃气体报警仪,18.催化燃烧发生器。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的一种移动组合式吸附剂就地脱附再生系统,具有依次排列通过管路连接实现组合安装的解吸模块A、冷凝模块B、回收模块C及控制模块D。所述的解吸模块A:包括解吸塔1和真空泵7,解吸塔1的油气出口连接有并联布置的第一电动阀5和稳压阀6,第一电动阀5和稳压阀6的出口端同时连接真空泵7进口端,所述的解吸塔1通向第一电动阀5的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一手动阀2、压力表3和压力检测探头4,真空泵7连接有第二电动阀8和真空呼吸阀9。所述解吸塔1选用立式塔结构,解吸塔1直径可以根据所要处理吸附剂量来确定,一般解吸塔1直径为0.5~2m,高度为1~10m;所述真空泵7为干式变频真空泵,由解吸塔1内压力控制,主要用于解吸塔1和管线的抽真空;在解吸开始前利用真空泵7将整个系统进行抽真空处理,检查系统气密性;所述稳压阀6是根据油气压力大小来控制阀门开关的,当来气压力≥0.2MPa时,稳压阀6开启,将来气压力控制在0.2MPa内,保证设备安全,当来气压力<0.2MPa时,压力检测探头4控制第一电动阀5开启。冷凝模块B:具有管路连接的第一换热器11和第二换热器12,真空泵7出口端连接第一换热器11的进气端,所述的真空泵7与第一换热器11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单向阀10。第一换热器11先对物料进行预冷,然后第二换热器12对物料进行深冷处理。回收模块C:包括回收罐14、回收泵16以及催化燃烧发生器18,第二换热器12出气端分别与回收罐14、催化燃烧发生器18管路连接,回收罐14出口端连接回收泵16,所述的第二换热器12通向回收罐14和催化燃烧发生器18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手动阀13,回收罐14与回收泵16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三手动阀15。该模块中的回收泵16为变频防爆回收泵,其流量由回收罐14的液位控制;所述催化燃烧发生器18采用蓄热式催化燃烧装置,在催化燃烧发生器18内还设置有第二压力检测探头和温度检测探头,催化燃烧发生器18所回收的热能进行热力发电,供系统使用。控制模块D:具有对解吸模块A、冷凝模块B及回收模块C进行运行控制的控制台,所述的控制台在其控制线路上设有可燃气体报警仪17,控制台上嵌入安装有方便控制操作的触摸屏。所述控制柜由动力柜和仪表柜组成,其中动力供电和控制用动力柜,仪表供电和控制用仪表柜,控制柜防爆等级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要求,其中的仪表柜通过压力检测探头4、第二压力检测探头和温度检测探头进行数据采集;所述的触摸屏通过动力柜和仪表柜,用来操控系统的运行,并显示各设备、阀门及仪表的运行状态及运行参数数据;可燃气体报警仪17用来监测作业环境中的可燃气体浓度,当浓度超过安全范围后可报警提示。如图2所示,现场安装时,上述再生系统的各个模块安放在五个撬块上,从而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组合式吸附剂就地脱附再生系统,具有依次排列通过管路连接实现组合安装的解吸模块(A)、冷凝模块(B)、回收模块(C)及控制模块(D),其特征是:解吸模块(A):包括解吸塔(1)和真空泵(7),解吸塔(1)的油气出口连接有并联布置的第一电动阀(5)和稳压阀(6),第一电动阀(5)和稳压阀(6)的出口端同时连接真空泵(7)进口端;冷凝模块(B):具有管路连接的第一换热器(11)和第二换热器(12),真空泵(7)出口端连接第一换热器(11)的进气端;回收模块(C):包括回收罐(14)、回收泵(16)以及催化燃烧发生器(18),第二换热器(12)出气端分别与回收罐(14)、催化燃烧发生器(18)管路连接,回收罐(14)出口端连接回收泵(16);控制模块(D):具有对解吸模块(A)、冷凝模块(B)及回收模块(C)进行运行控制的控制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组合式吸附剂就地脱附再生系统,具有依次排列通过管路连接实现组合安装的解吸模块(A)、冷凝模块(B)、回收模块(C)及控制模块(D),其特征是:解吸模块(A):包括解吸塔(1)和真空泵(7),解吸塔(1)的油气出口连接有并联布置的第一电动阀(5)和稳压阀(6),第一电动阀(5)和稳压阀(6)的出口端同时连接真空泵(7)进口端;冷凝模块(B):具有管路连接的第一换热器(11)和第二换热器(12),真空泵(7)出口端连接第一换热器(11)的进气端;回收模块(C):包括回收罐(14)、回收泵(16)以及催化燃烧发生器(18),第二换热器(12)出气端分别与回收罐(14)、催化燃烧发生器(18)管路连接,回收罐(14)出口端连接回收泵(16);控制模块(D):具有对解吸模块(A)、冷凝模块(B)及回收模块(C)进行运行控制的控制台。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维秋方洁黄风雨吕成许艳蕾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