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弹性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3077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31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弹性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上带有螺钉过孔和与螺钉过孔贯通且孔径大于螺钉过孔的定位孔;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上带有与所述螺钉过孔位置相对的通孔、且远离第一固定件的一侧带有燕尾榫;所述螺钉过孔位于第一固定件上靠近第二固定件的一侧,所述定位孔位于第一固定件上背离第二固定件的一侧;以及连接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弹性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安装便捷、方便装配与更换,具有撕裂强度高、断裂伸长率高、复位功能强。

An Adaptive Elastic Connec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daptive elastic connec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fixture with a screw through hole and a positioning hole through which the screw through hole is larger than the screw through hole; a second fixture with a through hole relative to the screw through hole position and a dovetail mortise on the side far from the first fixture; On the side of the first fixture near the second fixture, the positioning hole is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first fixture deviating from the second fixture, and an elastomer connecting the first fixture and the second fixture. The connect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convenient assembly and replacement, high tearing strength, high breaking elongation and strong reset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弹性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靠背连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弹性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靠背连接装置大部分无弹性连接件,直接固定于某一装置上,无法与躯体产生互动,无法主动贴合人体,不符合人机工程学设计。即使有一小部分靠背具有弹性连接装置,也存在易脱落,产品性能结构无法完全达到贴合人体状态等技术缺陷。例如,公告号为CN20363379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靠背支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套筒和垂直套筒,垂直套筒的上端垂直固定在水平套筒的中部下方,水平套筒和垂直套筒采用一体式注塑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弹性连接装置,解决目前弹性装置易脱落且结构无法完全达到贴合人体状态等技术缺陷。一种自适应弹性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上带有螺钉过孔;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上带有与所述螺钉过孔同轴的通孔、且远离第一固定件的一侧带有燕尾榫;以及连接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弹性体。优选地,所述弹性体注塑成型将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包覆于内,弹性体中心为贯通弹性体并将所述螺钉过孔和通孔连通的中心孔,弹性体与所述燕尾榫对应处的一端为与所述燕尾榫相适应的燕尾榫形状。该结构的连接装置安装便捷、方便装配与更换,具有撕裂强度高、断裂伸长率高、复位功能强。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放入包胶模中,弹性体注塑成型,将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包覆在弹性体内,用于靠背组装时,第一固定件与靠背连接,第二固定件与靠背背架上的连接座配合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的间距为5-30m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性体相对的两侧腰部对称设置腰槽。腰槽位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的高度处。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还设有与螺钉过孔同轴贯通且孔径大于螺钉过孔的定位孔,所述螺钉过孔位于第一固定件上靠近第二固定件的一侧,所述定位孔位于第一固定件上背离第二固定件的一侧。定位孔起定位作用,螺钉贯穿中心孔并穿过螺钉过孔与靠背固定连接,定位孔位于远离第二固定件的一侧,与靠背上的定位部件相配合,由于螺钉过孔孔径小于定位孔孔径,因此在中心孔中形成一个螺钉的限位台阶。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基板,所述螺钉过孔位于该基板中心;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一体连接且位于远离第二固定件一侧的中空定位柱,该中空定位柱的中空通孔为所述定位孔。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中空定位柱外侧的环形定位板,所述环形定位板底部与第一基板一体连接、侧面与中空定位柱固定连接;以及对称设于所述环形定位板外侧壁上且与定位孔轴向一致的若干定位筋,该定位筋与第一基板连接处设置限位台阶,定位筋的定位面与限位台阶的限位面衔接成L形面;所述定位筋贯通所述弹性体,且各定位筋的L形面与所述弹性体的外表面齐平。在与弹性体一起注塑成型时,定位面起到放入包胶模时定位的作用;在组装靠背时起到定位作用。限位面在放入包胶模时起限位作用,在组装打螺钉时起受力作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环形定位板包括4块互成90°连接的定位板,每块定位板上设置两条所述定位筋。定位筋优选为8个,设置为8个时限位限位较稳,超过8个会增加成本。进一步地,第一基板为长方形板,位于长方形长边侧的两块定位板与中空定位柱等高,位于长方形基板短边侧的两块定位板高度略低于中空定位柱。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上开设若干第一过胶通孔。过胶通孔的设置易于包胶时弹性胶体的流通,同时增加该固定件与弹性体接触面积,增强撕裂强度。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基板,所述通孔位于该基板中心处,所述燕尾榫固定于该基板一侧且与该基板一体成型;以及对称设于所述燕尾榫外侧面上且向外突起的定位面。定位面在放入包胶模时起定位作用,在组装时起受力作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燕尾榫底面开设U形避让槽,通孔贯通该U形避让槽,组装时避开螺丝杯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基板上开设若干第二过胶通孔。过胶通孔的设置易于包胶时弹性胶体的流通,同时增加该固定件与弹性体接触面积,增强撕裂强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燕尾榫的每侧设置两个定位面。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基板上且位于通孔两侧对称设置两个防转孔,在放入包胶模时防止该固定件转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燕尾榫底面上对称设置四个限位柱。在放入包胶模时限位柱起限位作用,组装时限位柱可增加支撑受力。本技术的连接装置安装便捷、方便装配与更换,具有撕裂强度高、断裂伸长率高、复位功能强。附图说明图1和图2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俯视图。图4是图3中A-A剖视图。图5是图3中B-B剖视图。图6和图7是第一固定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和图9是第二固定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用于组装靠背时的实用状态图。图中所示附图标记如下:1-弹性体2-第一固定件3-第二固定件4-靠背5-靠背背架11-腰槽12-中心孔13-螺钉限位台阶21-第一基板22-中空定位柱23-定位孔24-定位板25-定位筋26-第一定位面27-限位面28-螺钉过孔29-第一过胶通孔31-第二基板32-燕尾榫33-第二定位面34-通孔35-第二过胶通孔36-防转孔37-避让槽38-限位柱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9所示,一种自适应弹性连接装置,包括弹性体1、第一固定件2和第二固定件3,弹性体包裹在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外,弹性体通过注塑成型。第一固定件的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包括第一基板21,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为长方形板,该基板的中心处设置螺钉过孔28,基板的一侧设置一个中空定位柱22,中空定位柱的中心通孔为定位孔23,定位孔孔径大于螺钉过孔孔径,螺钉过孔位于定位孔中心处。定位柱外侧由4块定位板环绕,定位板底部与基板固定、侧壁与定位柱固定,位于基板长边侧的两块定位板与定位柱等高,位于基板短边侧的两块定位板高度略低于定位柱,4块定位板连接成环形,环绕在定位柱外,每块定位板外侧各设置两条定位筋25,定位筋沿定位孔的轴向延伸,底部与基板连接、顶部与对应定位板等高,两长边侧定位板上的定位筋对称设置,两短边侧定位板上的定位筋对称设置。定位筋与基板连接一端且靠近基板处向内收形成限位台阶,限位台阶的顶面为限位面27,定位筋上与定位板相平行的侧面为第一定位面26,第一定位面与限位面相互衔接成“L”形面。第一基板上且与定位柱、定位板、定位筋错开位置处开设若干第一过胶通孔29。第二固定件的结构如图8和图9所示,包括第二基板31,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基板为长方形板,短边与第一基板短边长度一致,长边长度略大于第一基板长边长度,该基板的一侧设置燕尾榫32,燕尾榫的底面(以图8所示方位中的底面)宽度与第二基板短边宽度一致,第二基板及燕尾榫中心处开设与第一固定件定位孔孔径一致的通孔34,燕尾榫的两个外侧面上各设置两个向外突出的第二定位面33,燕尾榫底面(以图8所示方位中的底面)上设置4个对称的限位柱38,燕尾榫底面还与通孔34贯通的避让槽37,第二固定件上且位于通孔的外周开设若干贯穿基板与燕尾榫的第二过胶通孔35以及沿基板长边方向对称设置在通孔两侧的防转孔36。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在弹性体内的相对位置及嵌入关系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固定件2以图6所示位置嵌入弹性体1中,第二固定件3以图8所示位置嵌入弹性体中,第一基板21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弹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上带有螺钉过孔;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上带有与所述螺钉过孔同轴的通孔、且远离第一固定件的一侧带有燕尾榫;以及连接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弹性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弹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上带有螺钉过孔;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上带有与所述螺钉过孔同轴的通孔、且远离第一固定件的一侧带有燕尾榫;以及连接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弹性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适应弹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注塑成型将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包覆于内,弹性体中心为贯通弹性体并将所述螺钉过孔和通孔连通的中心孔,弹性体与所述燕尾榫对应处的一端为与所述燕尾榫相适应的燕尾榫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适应弹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的间距为5-3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适应弹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还设有与螺钉过孔同轴贯通且孔径大于螺钉过孔的定位孔,所述螺钉过孔位于第一固定件上靠近第二固定件的一侧,所述定位孔位于第一固定件上背离第二固定件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自适应弹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基板,所述螺钉过孔位于该基板中心;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一体连接且位于远离第二固定件一侧的中空定位柱,该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志祥黄洪强黄燕朱杭琦杨润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安吉护童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