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保温板强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2175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8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强保温板强度的方法,在采用半干压制备保温板工艺中,工序包括配料、陈腐、半干压成型、干燥、烧结等工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成型工序中加大四边压缩比,来得到所需板体的密度和强度,实现板体的高强、轻质、低导性。

A Method of Enhancing the Strength of Insulation Plat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enhancing the strength of insulating board. In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insulating board by Semi-dry pressing, the working procedures include batching, stale, semi-dry pressing, drying, sintering, etc. By increasing the compression ratio of four sides in the forming process, the density and strength of the required plate can be obtained, and the high strength, light weight and low conductivity of the plate can be real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保温板强度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用轻质保温板的制造工艺
,具体就是一种用加大四边压缩比增强保温板强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可用的不燃烧保温板材有:岩棉板、发泡水泥板、发泡陶瓷板、发泡玻璃板、膨胀珍珠岩保温板、玻化粒料陶瓷保温板、轻质陶粒板等。但其导热系数能够满足墙体保温的仅有岩棉板、发泡玻璃板、膨胀珍珠岩保温板、玻化粒料陶瓷保温板。而膨胀珍珠岩保温板、玻化粒料陶瓷保温板这两种无机保温板的成型工艺均采用半干压成形,但是成形板体均为均质板体。因此,产品表现出的问题均是:强度较好的产品,导热系数就较大,导热系数较小的产品强度又难满足施工要求。在申请号201210259809.7、201310577279.5、201310578688.7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三种采用半干压成形机烧结工艺制备保温板的方法,都是通过配方调整、体积限位压缩、粘结剂调整等方法去减小导热系数、增强坯体强度,所得板体委密度均质板体,且均未涉及从模具结构的改变来增强版体强度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保温板强度的方法,特别是一种用加大四边压缩比增强保温板强度的方法,以解决目前半干压成形轻质保温板在维持较低导热系数的条件下大幅提高板材的整体强度,从而解决保温板材因强度低而产生的施工破损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强保温板强度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配料:将膨胀多孔粒料与胶结料,按照重量比膨胀多孔粒料:胶结料=1:0.5~1:0.8比例配料并混合均匀;(2)陈腐:将混合均匀的配合料进行陈腐,陈腐时间为8~16小时;(3)半干压成形:首先用陈腐好的混合料在底面不在同一水平面的中心模腔和边框周边模腔布料;然后对两个模腔的料粉进行不等速加压,使得两个模腔的料粉同时上升到同一个平面,形成成形坯体,加压时成形坯体的中心部位体积压缩比为1:0.5~0.8,边框周边部位体积压缩比为1:0.2~0.3;(4)干燥、烧结:将压制好的胚体在80℃~120℃进行干燥,干燥时间30~60min,进入烧成辊道窑烧结,烧结温度:800℃~1000℃,烧结周期为80min~120min,制得保温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3)成形得到的坯体为非均质板体。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其中所涉及的主要工艺参数如下:加压时成形坯体中心部位体积压缩比为1:0.5~0.8,边框部位压缩比为1:0.2~0.3,制得的保温板中部的抗压强度为0.125MPa,边框的抗压强度为0.450Mpa。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核心是:在底面不在同一水平面的中心模腔和边框周边模腔布料;然后对两个模腔的料粉进行不等速加压,使得两个模腔的料粉同时上升到同一个平面,形成成形坯体,加压时成形坯体的中心部位体积压缩比为1:0.5~0.8,边框周边部位体积压缩比为1:0.2~0.3,从而使得成型所得到的坯体的保温板中部密度较小,边沿密度较大的非均质板体,由于边沿起到骨架作用使得保温板整体强度加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增强保温板强度的方法的布料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增强保温板强度的方法的压制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增强保温板强度的方法的出坯示意图;图中,上模-1,下模-2,模腔-3,压缩料-4,坯体-5。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案1:将膨化珍珠岩粒料、易熔硅酸盐浆料,按重量比1:0.5混合均匀,并加入总料量0.2%的坯体增强剂,制成成型所需的混合料。混合料在底面不在同一水平面的中心模腔和边框周边模腔布料;然后对两个模腔的料粉进行不等速加压,使得两个模腔的料粉同时上升到同一个平面,形成成形坯体。边框的模腔深度为28cm,中部模腔深度为15cm,压成后坯体厚度为7cm。生坯经过120℃干燥后,进入辊道窑烧结,烧结温度温度为930℃,烧结周期为90min。制得的烧结板密度为167kg/cm3、导热系数0.052w/(m.k),抗压强度0.392MPa。实施方案2:按重量比“膨化珍珠岩:胶结料=1:0.55”配料。其中膨化珍珠岩粒径在20~60目,胶结料为易熔硅酸盐和有机坯体增强剂的复合浆料,配比为9:1,复合料浆浓度为36%。将混合均匀的配合料陈腐,陈腐时间为16小时。陈腐好的混合料在底面不在同一水平面的中心模腔和边框周边模腔布料;然后对两个模腔的料粉进行不等速加压,使得两个模腔的料粉同时上升到同一个平面,形成成形坯体。其中成形时,边框的模腔深度为30cm,中部模腔深度为15cm,压成后坯体厚度为7cm。压制好的生坯经过120℃干燥。之后进入烧成辊道窑烧结,烧结温度为950℃,烧结周期为85min。烧结板密度为173kg/cm3、导热系数0.053w/(m.k),抗压强度0.413MPa。如图1~图3为本专利技术增强保温板强度的方法的成坯过程示意图;具体是:将半干压模具的下模块,由一块整块变成两部分,即四周2cm为一块,中心为一块;两块形成布料腔时不在同一平面,周边空腔较深,压制时又同时上升到一个平面,与均质坯体相比,板体强度提高3倍多。本专利技术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加大四边压缩比”的成形方式,使得板体边沿密度高于中部密度,起到骨架作用,从而增强板体强度,其制得的产品密度为150~180kg/cm3,导热系数为0.045~0.055w/(m.k),抗压强度≥0.39MP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保温板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配料:将膨胀多孔粒料与胶结料,按照重量比膨胀多孔粒料:胶结料=1:0.5~1:0.8比例配料并混合均匀;(2)陈腐:将混合均匀的配合料进行陈腐,陈腐时间为8~16小时;(3)半干压成形:首先用陈腐好的混合料在底面不在同一水平面的中心模腔和边框周边模腔布料;然后对两个模腔的料粉进行不等速加压,使得两个模腔的料粉同时上升到同一个平面,形成成形坯体,加压时成形坯体的中心部位体积压缩比为1:0.5~0.8,边框周边部位体积压缩比为1:0.2~0.3;(4)干燥、烧结:将压制好的胚体在80℃~120℃进行干燥,干燥时间30~60min,进入烧成辊道窑烧结,烧结温度:800℃~1000℃,烧结周期为80min~120min,制得保温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保温板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配料:将膨胀多孔粒料与胶结料,按照重量比膨胀多孔粒料:胶结料=1:0.5~1:0.8比例配料并混合均匀;(2)陈腐:将混合均匀的配合料进行陈腐,陈腐时间为8~16小时;(3)半干压成形:首先用陈腐好的混合料在底面不在同一水平面的中心模腔和边框周边模腔布料;然后对两个模腔的料粉进行不等速加压,使得两个模腔的料粉同时上升到同一个平面,形成成形坯体,加压时成形坯体的中心部位体积压缩比为1:0.5~0.8,边框周边部位体积压缩比为1:0.2~0.3;(4)干燥、烧结:将压制好的胚体在80℃~120℃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纯李建广丁力李婷张絮颖
申请(专利权)人: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