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色叶观赏乌桕苗木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21124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8 2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色叶观赏乌桕苗木培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苗木选择、圃地选择、起苗运输、苗木定植、嫁接和圃地管理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以2~3个一级分枝的普通乌桕为砧木,以优良品系为接穗,利用原有乌桕砧木树冠骨架接头、嫁接成活率高的特点,通过嫁接将不同品系的优良性状有机结合,将原本秋季叶色单一的品系培育成集多种叶色于一体的多彩乌桕观赏苗木,大大提高了原有乌桕苗木和品系的观赏价值,培育成功率可达到95%以上,同时操作简单容易,便于广泛推广应用。

A Method for Cultivating Multicolored Leaf Ornamental Sapium sebiferum Seedling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eedling cultivation method of ornamental Sapium with multi-color leaves, which includes seedling selection, nursery land selection, seedling transportation, seedling planting, grafting and nursery land management, etc.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takes ordinary Sapium with 2-3 first-order branches as rootstocks, takes excellent strains as scions, and utilizes crown bones of original Sapium rootstock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urvival rate of grafting and frame joints, the fine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strains were organically combined by grafting, and the original autumn single leaf color strains were cultivated into multi-color Sapium Sapium ornamental seedlings, which greatly improved the ornamental value of the original Sapium Sapium seedlings and strains,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cultivation could reach more than 95%. It is easy to operate and easy to populariz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色叶观赏乌桕苗木培育方法(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色叶观赏乌桕苗木培育方法,属于乡土彩色乔木树种苗木培育
(二)
技术介绍
乌桕Sapiumsebiferum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落叶乔木树种,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沿河两岸冲积土、平原水稻土、低山丘陵粘质红壤、山地红黄壤等立地上都能生长。乌桕系原产于中国的多用途树种。因其丰富的含油量,作为油料树种在国内拥有非常悠久的栽培历史。同时乌桕秋季叶色斑斓,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亚热带地区的优质乡土彩叶树种。在园林景观构建中,乌桕可孤植于湖畔、草坪,与花墙、山石相配,亦可作为廊道景观的行道树。在林业生产中,乌桕可应用于彩色森林建设、河道与道路彩化等林业重点工程中。目前,乌桕绿化苗木培育均采用实生繁殖,种子来源混杂不清,秋季叶色呈现红色、黄色和紫色等多种颜色,但每株苗木只能呈现单一颜色。从观赏艺术层面上,乌桕色彩斑斓的观赏价值也没有被充分展现。(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色叶观赏乌桕苗木培育方法,克服了目前苗木培育过程中的不足,能有效解决观赏乌桕植株的秋季叶色单一问题,极大提升了乌桕的观赏与利用价值。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色叶观赏乌桕苗木培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苗木选择:选择2~3年生,主干有上2~3个一级分枝、分枝直径为2~3cm(该粗度的枝条做砧木使用,既能使接穗快速生长,也能保证后期接穗和砧木能完全愈合。若枝条过粗,后期接穗和砧木则难以完全愈合),干形较为通直的乌桕实生苗木作砧木;(2)圃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圃地,要求土层厚度50cm以上,地下水位不超过1.5m,pH值5.5~7.5,土质肥沃、病虫害少的沙壤土或壤土;(3)起苗运输:待乌桕落叶进入休眠期之后至翌年春季树体萌动之前,将步骤(1)选出的砧木苗木进行修剪,仅保留2~3个一级分枝,分枝留取的长度为20~30cm,切口处涂抹愈合剂,修剪完成后苗木从原圃地挖出,挖苗时所带土球为圆形,其直径为苗木地径的6~8倍,土球用草绳捆扎之后,将苗木运输至步骤(2)选择的圃地;所述愈合剂质量组成如下:腐植酸钠4~7%,海藻酸钠3~5%,壳聚糖1~3%,余量为水;(4)苗木定植:将乌桕砧木苗木定植于苗圃内,穴规格大于圆形土球20~30cm,穴底施腐熟有机肥3~5kg,回表土8~10cm,然后将苗木定植,浇足定根水;(5)嫁接:苗木定植后当年春季的4月上中旬进行嫁接,嫁接方法为切接,嫁接前剪去预留分枝顶端的2~4cm、剪切时切口与水平线保持4~6°的角度,接穗嫁接在较高的一侧;接穗选取芽眼饱满的一年生春梢或组织充实的夏梢中段,长度为5~10cm、直径为0.7~1.2cm,采自下列优良无性系品种中的一种或多种:浙黄12号、浙红8号或浙紫10号;(6)圃地管理嫁接后仅进行抹芽除萌,当接穗萌发的新梢生长至20~30cm时进行修剪,仅保留1个枝条,当接穗持续生长至与砧木结合紧密,解除二者之间的塑料绑条,并加强肥水管理和除草等。7月份之前施国产尿素,施肥量逐次适当增加;之后至9月底施速效复合肥(N:P:K=15:15:15),施肥量逐次适当减少。优选的,步骤(4)中定植苗木的株行距为3m×3m~4m×4m;定植穴直径比砧木土球直径大20~30cm,定植完成后,原有土球上表面需稍微高于圃地水平线。步骤(3)所述愈合剂质量组成优选如下:腐植酸钠5%,海藻酸钠4%,壳聚糖2%,余量为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专利技术方法以2~3个一级分枝的普通乌桕为砧木,以优良品系为接穗,利用原有乌桕砧木树冠骨架接头、嫁接成活率高的特点,通过嫁接将不同品系的优良性状有机结合,将原本秋季叶色单一的品系培育成集多种叶色于一体的多彩乌桕观赏苗木,大大提高了原有乌桕苗木和品系的观赏价值,培育成功率可达到95%以上,同时操作简单容易,便于广泛推广应用。(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1)苗木选择从2年生乌桕育苗圃地内进行苗木的选择,以选出同一主干上2个一级分枝、干形较为通直的乌桕苗木,其分枝直径为2~3cm,将选出的苗木作为砧木使用。(2)圃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圃地,土层厚度50cm以上,地下水位不超过1.5m,pH值5.5~6.5,土质肥沃、病虫害少的沙壤土。(3)起苗运输2017年12月20日,将选出的砧木苗木进行修剪,修剪时仅保留2个一级分枝,分枝保留的长度为20~30cm,切口处涂抹伤口愈合剂。修剪完成后苗木从原生长地挖出。挖苗时所带土球为圆形,其直径为苗木地径的6-8倍,土球用草绳捆扎。愈合剂质量组成如下:腐植酸钠7%,海藻酸钠3%,壳聚糖3%,余量为水。(4)苗木定植将乌桕砧木苗木定植于苗圃内,株行距为3m×3m,穴规格大于圆形土球20~30cm,穴底施腐熟有机肥3kg,原有土球上表面需稍微高于圃地水平线,回表土8~10cm,然后将苗木定植,浇足定根水。(5)嫁接2018年4月10日进行嫁接,嫁接方法为切接,嫁接前剪去预留分枝顶端的2~4cm。修剪时切口与水平线保持5°左右的角度,以便树液能及时排出,同时接穗嫁接在较高的一侧。接穗采自浙黄12号和浙红8号(来自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接穗选取芽眼饱满的一年生春梢或组织充实的夏梢中段,长度5~10cm、直径为0.7~1.2cm。(6)圃地管理嫁接后仅是进行抹芽除萌,当接穗萌发的新梢生长至20~30cm时进行修剪,仅保留1个枝条使其保持顶端优势。当接穗持续生长至与砧木结合紧密,解除二者之间的塑料绑条。圃地的施肥、除草和浇水等其他管理措施正常进行。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处不再赘述,不同处在于:愈合剂质量组成如下:腐植酸钠5%,海藻酸钠4%,壳聚糖2%,余量为水;接穗采自浙黄12号和浙紫10号(来自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同处不再赘述,不同处在于:从2年生乌桕育苗圃地内进行苗木的选择,以选出同一主干上3个一级分枝、干形较为通直的乌桕苗木;接穗浙黄12号、浙红8号和浙紫10号(来自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年11月12日对各实施例的培育成功率进行调查,其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以每株2个或2个以上接穗嫁接成活作为多色叶观赏乌桕苗木培育成功的标准,由上表可知采用该方法培育多色叶观赏乌桕苗木的成功率最高可达95%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色叶观赏乌桕苗木培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苗木选择:选择2~3年生,主干有上2~3个一级分枝、分枝直径为2~3cm,干形较为通直的乌桕苗木作砧木;(2)圃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圃地,要求土层厚度50cm以上,地下水位不超过1.5m,pH值5.5~7.5,土质肥沃、病虫害少的沙壤土或壤土;(3)起苗运输:将步骤(1)选出的砧木苗木进行修剪,仅保留2~3个一级分枝,分枝留取的长度为20~30cm,切口处涂抹愈合剂,修剪完成后苗木从原圃地挖出,挖苗时所带土球为圆形,其直径为苗木地径的6~8倍,土球用草绳捆扎之后,将苗木运输至步骤(2)选择的圃地;所述愈合剂质量组成如下:腐植酸钠4~7%,海藻酸钠3~5%,壳聚糖1~3%,余量为水;(4)苗木定植:将乌桕砧木苗木定植于苗圃内,穴规格大于圆形土球20~30cm,穴底施腐熟有机肥3~5kg,回表土8~10cm,然后将苗木定植,浇足定根水;(5)嫁接:苗木定植后当年春季的4月上中旬进行嫁接,嫁接方法为切接,嫁接前剪去预留分枝顶端的2~4cm、剪切时切口与水平线保持4~6°的角度,接穗嫁接在较高的一侧;接穗选取芽眼饱满的一年生春梢或组织充实的夏梢中段,长度为5~10cm、直径为0.7~1.2cm,采自下列优良无性系中的一种或多种:浙黄12号、浙红8号或浙紫10号;(6)圃地管理嫁接后仅进行抹芽除萌,当接穗萌发的新梢生长至20~30cm时进行修剪,仅保留1个枝条,当接穗持续生长至与砧木结合紧密,解除二者之间的塑料绑条,进行常规施肥、除草和浇水管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色叶观赏乌桕苗木培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苗木选择:选择2~3年生,主干有上2~3个一级分枝、分枝直径为2~3cm,干形较为通直的乌桕苗木作砧木;(2)圃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圃地,要求土层厚度50cm以上,地下水位不超过1.5m,pH值5.5~7.5,土质肥沃、病虫害少的沙壤土或壤土;(3)起苗运输:将步骤(1)选出的砧木苗木进行修剪,仅保留2~3个一级分枝,分枝留取的长度为20~30cm,切口处涂抹愈合剂,修剪完成后苗木从原圃地挖出,挖苗时所带土球为圆形,其直径为苗木地径的6~8倍,土球用草绳捆扎之后,将苗木运输至步骤(2)选择的圃地;所述愈合剂质量组成如下:腐植酸钠4~7%,海藻酸钠3~5%,壳聚糖1~3%,余量为水;(4)苗木定植:将乌桕砧木苗木定植于苗圃内,穴规格大于圆形土球20~30cm,穴底施腐熟有机肥3~5kg,回表土8~10cm,然后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因刚柳新红吴飞洋蒋冬月沈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