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增汽机的多机组梯级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19662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0:23
一种基于增汽机的多机组梯级供热系统,包括多台汽轮机和对应的乏汽冷却设备、乏汽引出系统,以及乏汽回收供热系统;多台汽轮机具有不同运行背压;乏汽回收供热系统接入供热管网;乏汽回收供热系统包括多台乏汽凝汽器、增汽机、增汽机凝汽器;多台乏汽凝汽器水侧按对应汽轮机的运行背压从低至高进行串联连接;增汽机动力蒸汽接入一台或多台汽轮机中压缸抽汽,增汽机排汽口连接至增汽机凝汽器壳侧;供热管网热网回水经多台乏汽凝汽器、增汽机凝汽器进行梯级加热后输出热网供水;能够使参与供热的机组整体处于冷端损失最小、升背压引起的发电损失最小的运行工况,进而实现系统的综合节能。

A Multi-Unit Cascade Heating System Based on Steam Turbine

A multi-unit cascade heating system based on steam turbines includes several steam turbin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exhaust cooling equipment, exhaust steam extraction system, and exhaust steam recovery heating system; many steam turbines have different back pressure; exhaust steam recovery heating system is connected to heating pipe network; exhaust steam recovery heating system includes several exhaust steam condensers, steam augmenters, steam augmenter condensers; and many exhaust steam recovery heating systems. The water side of the condenser is connected in serie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back pressure of the steam turbine from low to high; the power steam of the steam intensifier is connected to one or more medium pressure cylinders to extract steam, and the exhaust nozzle of the steam intensifier is connected to the shell side of the steam intensifier; the return water of the heat supply network is supplied by the heat supply network after stepped heating by several exhaust condensers and steam intensifier condensers; and the units participating in the heat supply can be integrated.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saving of the system, the body is in the operation condition of minimum cold end loss and minimum power generation loss caused by boosting back volt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增汽机的多机组梯级供热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电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电厂实现热电解耦的梯级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在冬季供热期,城市集中供热主要依靠热电厂的热电联产机组,既供热又发电,供热为主发电为辅。热电厂常规供热方式,供热热量主要来自汽轮机中压缸排汽,用于加热热网循环水。中压缸排汽,是已经在汽轮机高压缸和中压缸做完功的蒸汽。如果用中排蒸汽供热,这股蒸汽必须在高压缸和中压缸中做功。即为了实现和保证供热,高压缸和中压缸必须发出一定量的电量,这就是所谓的“热电耦合”。依靠中排蒸汽进行供热的热电联产机组,必然存在“热电耦合”现象。北方供暖地区涉及我国1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覆盖了约70%的国土面积。由于这些地区冬季室外温度低,持续时间长,供暖已成为这些地区居民冬季生活的刚性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方地区城镇供热面积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实施清洁能源改造,拆并、改造、淘汰35吨以下低效率高污染的燃煤锅炉房,导致出现巨大的供热缺口。而长距离输送供热管网技术的成功应用,必然使得热电联产在城市集中供热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火力发电厂余热类型有汽轮机冷端乏汽冷凝热、烟气余热、辅机冷却循环水等余热,其中汽轮机冷端乏汽冷凝热所占比例最大,目前应用也最成熟。利用电厂乏汽余热构建新型热源方式,是实现火电节能和城市清洁供热的重点方向。目前业界存在的各种乏汽余热回收技术,包括增汽机余热回收技术、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技术和低真空余热回收技术等。目前基于增汽机供热的余热回收技术,基本上是基于单台机组乏汽余热回收的三级梯级系统,只针对单台汽轮机的乏汽余热进行回收。热网回水先进入前置凝汽器,利用乏汽进行一级加热升温;然后进入增汽机凝汽器,利用增汽机升压升温后的乏汽进行二级加热升温;再进入尖峰加热器,利用供热抽汽进行第三级加热,达到热网要求的供水温度时,向热力管网供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增汽机的多台机组梯级供热系统,能够使参与供热的机组整体处于冷端损失最小、升背压引起的发电损失最小的运行工况,进而实现系统的综合节能和热电解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增汽机的多机组梯级供热系统,包括多台汽轮机和对应的乏汽冷却设备、乏汽引出系统,以及乏汽回收供热系统;多台汽轮机具有不同运行背压;其特征在于:利用乏汽引出系统,分别从乏汽冷却设备上或进入乏汽冷却设备前的乏汽管道上将乏汽引出,通过管道输送到乏汽回收供热系统;乏汽回收供热系统接入供热管网;乏汽回收供热系统包括多台乏汽凝汽器、增汽机、增汽机凝汽器;多台乏汽凝汽器壳侧连接至多台汽轮机所对应的乏汽引出系统,多台乏汽凝汽器水侧按对应汽轮机的运行背压从低至高进行串联连接;增汽机动力蒸汽接入一台或多台汽轮机中压缸抽汽,增汽机排汽口连接至增汽机凝汽器壳侧;供热管网热网回水经多台乏汽凝汽器、增汽机凝汽器进行梯级加热后输出热网供水。本系统的优点:1、多台汽轮机组参与供热;2、回收利用多台汽轮机组的乏汽供热,增加供热能力和供热安全性,减小热电耦合;3、汽轮机抽汽作为尖峰加热;4、热网回水经过多台前置凝汽器、多台增汽机凝汽器、多个热网首站的多台热网加热器,梯级升温,构成多级的梯级供热系统;5、特别适合于在热网侧为大负荷、大温差供热的城市集中供热热源侧系统;6、仅部分汽轮机组升高背压,且背压的数值呈现梯级变化的特点,以实现前置凝汽器出口热网水温的梯级升高,同时因升背压引起的发电损失最小;7、可综合最大化提高乏汽热量在全部供热量中的比例,减小机组冷端损失,减小系统抽汽量。附图说明图1为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系统运行参数示意图。图中:其中1-中压缸;2-低压缸;3-A机组;4—B机组;5—C机组;6—乏汽冷却装置;7—凝汽器;8—第一级增汽机;9—第二级增汽机;10—热网首站A站;11—热网首站B站;12—相邻机组抽汽;13—热网循环水回水;14—热网循环水供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安排若干台汽轮机乏汽直接排入前置凝汽器进行放热。这些汽轮机组背压是呈梯级规律上升的,使对应的前置凝汽器汽侧饱和温度逐步升高,且均高于热网回水温度;按照汽侧饱和温度逐步升高的顺序,热网回水依次进入对应的各台汽轮机组的前置凝汽器,吸收各台汽轮机组的乏汽余热,热网回水温度逐步上升。即各台汽轮机组的前置凝汽器为串联方式连接。利用机组的采暖抽汽作为工作蒸汽,通过第一级增汽机抽取某台汽轮机组的乏汽,提高排汽口的压力和温度(采暖抽汽的机组和抽取乏汽的机组,可以不是同一台机组。且当抽汽量大于机组抽汽能力时,可使用临机补汽)。第一级增汽机的凝汽器,作为上述多台前置凝汽器的下一级热网水加热器。第一级增汽机及其凝汽器,不一定是单台增汽机及其凝汽器,可以是多台的并联形式进行设备布置。通过多台增汽机并联,其工作蒸汽和抽吸蒸汽相同,排汽进入对应多台凝汽器壳侧,多台凝汽器水侧并联接入热网水加热系统。利用汽轮机组的采暖抽汽作为工作蒸汽,通过第二级增汽机抽取第一级增汽机的部分排汽,使第二级增汽机排汽口的压力和温度进一步升高。第二级增汽机的凝汽器,作为上述第一级增汽机的凝汽器的下一级热网水加热器。第二级增汽机及其凝汽器,同样可以是多台的并联形式。通过多台增汽机并联,其工作蒸汽和抽吸蒸汽相同,排汽进入对应多台凝汽器壳侧,多台凝汽器水侧并联接入热网回水加热系统。热网循环水回水从第二级增汽机的凝汽器流出后,进入热网首站的热网加热器,提高到合适温度后,向热网供出。热网首站的热网加热器,可以是多个首站多台热网加热器的并联形式。热网首站的采暖抽汽,优先利用上述机组的采暖抽汽。当上述机组的采暖抽汽量不足时,利用临机补汽。如图1所示,某电厂装机为三台机组,分别为机组A、机组B、机组C,比如,三台300MW级汽轮机组(直接空冷、间接空冷、水冷均可),三台300MW机组同时运行。三台汽轮机的乏汽同时被回收利用。三个汽轮机具有不同运行背压,机组A背压为13.8KPa运行,机组B背压为20KPa运行,机组C背压为35KPa运行。热网回水量22673t/h。(机组背压参数及回水量参数,仅仅是为了叙述方便而举的例子。其他参数的配置方式也在本申请保护范围内)。三台机组的乏汽都被回收利用。系统中包括三台机组和对应乏汽冷却装置(如凝汽器或空冷岛),乏汽引出系统、增汽机式乏汽回收利用供热系统;各机组包括相应的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利用乏汽引出系统,分别从三个机组凝汽器或者汽轮机排汽管道上开孔,将汽轮机组的乏汽引出来,通过乏汽引出管输送到增汽机式乏汽回收利用供热系统。乏汽引出系统包括乏汽引出特制件、乏汽引出管路;乏汽引出特制件固定安装于凝汽器喉部侧面上,乏汽引出特制件所包围的喉部侧板上设置乏汽引出孔,开孔的凝汽器喉部侧面内侧设置加强结构,乏汽引出孔内侧设置乏汽导流板;乏汽引出管设有控制阀门。乏汽引出系统是将(直接空冷、间接空冷、水冷)汽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增汽机的多机组梯级供热系统,包括多台汽轮机和对应的乏汽冷却设备、乏汽引出系统,以及乏汽回收供热系统;多台汽轮机具有不同运行背压;其特征在于:利用乏汽引出系统,分别从乏汽冷却设备上或进入乏汽冷却设备前的乏汽管道上将乏汽引出,通过管道输送到乏汽回收供热系统;乏汽回收供热系统接入供热管网;乏汽回收供热系统包括多台乏汽凝汽器、增汽机、增汽机凝汽器;多台乏汽凝汽器壳侧连接至多台汽轮机所对应的乏汽引出系统,多台乏汽凝汽器水侧按对应汽轮机的运行背压从低至高进行串联连接;增汽机动力蒸汽接入一台或多台汽轮机中压缸抽汽,增汽机排汽口连接至增汽机凝汽器壳侧;供热管网热网回水经多台乏汽凝汽器、增汽机凝汽器进行梯级加热后输出热网供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增汽机的多机组梯级供热系统,包括多台汽轮机和对应的乏汽冷却设备、乏汽引出系统,以及乏汽回收供热系统;多台汽轮机具有不同运行背压;其特征在于:利用乏汽引出系统,分别从乏汽冷却设备上或进入乏汽冷却设备前的乏汽管道上将乏汽引出,通过管道输送到乏汽回收供热系统;乏汽回收供热系统接入供热管网;乏汽回收供热系统包括多台乏汽凝汽器、增汽机、增汽机凝汽器;多台乏汽凝汽器壳侧连接至多台汽轮机所对应的乏汽引出系统,多台乏汽凝汽器水侧按对应汽轮机的运行背压从低至高进行串联连接;增汽机动力蒸汽接入一台或多台汽轮机中压缸抽汽,增汽机排汽口连接至增汽机凝汽器壳侧;供热管网热网回水经多台乏汽凝汽器、增汽机凝汽器进行梯级加热后输出热网供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增汽机的多机组梯级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增汽机抽吸蒸汽接入一台汽轮机乏汽;增汽机动力蒸汽与增汽机抽吸蒸汽来自同一汽轮机或不同汽轮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增汽机的多机组梯级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增汽机动力蒸汽可来自多台汽轮机之外的其他相邻机组抽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增汽机的多机组梯级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增汽机可采用多台并列增汽机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咸钗
申请(专利权)人:联合瑞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