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型材表面高光耐腐蚀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9437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型材表面高光耐腐蚀处理工艺,包括氧化‑抛光‑表面拉丝‑喷砂‑高光‑喷涂、印刷工艺步骤,在S1.氧化处理和S3.表面拉丝处理工序之间增加了S2.抛光处理,进而在氧化处理后可以对铝合金型材表面的毛边和凸起进行修饰,进而增加了铝合金型材的表面光滑度,从而在后续的表面拉丝处理工序中增加了拉丝成型的质量,同时也增加了后续氧化处理和着色处理时槽液的吸附能力,进而提高了后续工艺的处理效果,封孔剂通过以有机树脂为基团,使得Ni离子在混合液的pH环境下,与水、表面活性剂的共同作用下,水解及水解产物适当聚集进入吕表面氧化膜孔隙进而实现封孔,从而提高了工件的耐腐蚀性。

A High Light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Treatment Process for Aluminum Alloy Profile Surfa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igh glos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treatment process for aluminium alloy profile surface, which includes oxidation, polishing, surface drawing, sandblasting, high gloss spraying and printing process steps, and adds S2. polishing treatment between S 1. oxidation treatment and S 3. surface drawing process, thereby modifying the edges and bulges of aluminium alloy profile surface after oxidation treatment, thereby adding aluminium. The surface smoothness of alloy profiles increases the quality of wire drawing process in subsequent surface drawing process, and also increase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bath solution in subsequent oxidation and coloring treatment, which improves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subsequent process. The sealing agent uses organic resin as a group to make Ni ion co-exist with water and surfactant in the pH environment of mixed solution. Under the same action, hydrolysis and hydrolysis products aggregate appropriately into the oxide film pore on the surface of Lv to seal the pore, thus improving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work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型材表面高光耐腐蚀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表面耐腐蚀处理工艺领域,具体为一种铝合金型材表面高光耐腐蚀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工件在加工、运输、存放等过程中,表面往往带有氧化皮、铁锈制模残留的型砂、焊渣、尘土以及油和其他污物。要涂层能牢固地附着在工件表面上,在涂装前就必须对工件表面进行清理,否则,不仅影响涂层与金属的结合力和抗腐蚀性能,而且还会使基体金属在即使有涂层防护下也能继续腐蚀,使涂层剥落,影响工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工件涂漆前的表面处理是获得质量优良的防护层,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重要保证和措施。现有铝合金表面处理工艺,其工艺过程基本上包括氧化、拉丝、着色和封边等,其在进行化学氧化工艺后后即进行拉丝处理,但在拉丝之前氧化之后,铝合金板材的表面会留有毛边和凸起,直接进行拉丝处理会对拉丝工序的成品质量造成影响,且现有的抛光装置大多结构较为复杂,造价成本较高,不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型材表面高光耐腐蚀处理工艺,以解决现有铝合金表面处理工艺,其工艺过程基本上包括氧化、拉丝、着色和封边等,其在进行化学氧化工艺后后即进行拉丝处理,但在拉丝之前氧化之后,铝合金板材的表面会留有毛边和凸起,直接进行拉丝处理会对拉丝工序的成品质量造成影响,且现有的抛光装置大多结构较为复杂,造价成本较高,不便于推广使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铝合金型材表面高光耐腐蚀处理工艺,包括氧化-抛光-表面拉丝-喷砂-高光-喷涂、印刷工艺步骤,具体步骤如下:S1.氧化:检查工艺槽的液面高度,将待加工的铝合金型材吊入工艺槽内,打开工艺槽的循环冷却系统,开始氧化处理;S2.抛光:将铝合金型材通过抛光装置内的定位夹具固定在抛光机的工作台上,开启抛光装置对铝合金型材进行去毛刺、抛光处理;S3.表面拉丝:通过装夹装置将铝合金型材固定在拉丝机上,开启拉丝机并对铝合金型材表面进行拉丝处理;S4.喷砂:检查喷砂机内液体的液体通道,并预先设置好喷枪的距离和角度,开启喷砂机对铝合金表面进行喷砂处理;S5:高光:将铝合金通过定位夹具固定在高光机工作台上,将铝合金加工的轨迹输入至高光机的控制程序内,开启高光机,使得高光机内的铣刀按照预先设置的程序进行高光处理;S6:喷涂、印制:对经过高光处理后的铝合金进行喷涂和丝印的印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S1中的工艺槽包括依次设置的脱脂槽、碱蚀槽、纯水槽、氧化槽、活化槽、着色槽、活化槽和封孔槽,铝合金型材依次吊入脱脂槽、碱蚀槽、纯水槽、氧化槽、活化槽、着色槽、活化槽和封孔槽内完成氧化处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氧化工艺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脱脂:以酸性脱脂剂去铝合金表面上之油污,脱脂槽内的槽液为H2SO4、H3PO4、氧化剂和水混合而成,其中H2SO4、H3PO4、氧化剂的含量占比为2-3%;步骤二:碱蚀:作为脱脂的后处理工艺,对铝合金表面附着的油污脏物做进一步清洗,碱蚀槽内的槽液为NaOH与水按照1:12的配比混合而成;步骤三:阳极氧化:开启氧化槽内的循环冷却系统以及送排风机,氧化槽内的槽液为H2SO4和水按照1:10的配比混合而成;步骤四:活化:在活化槽内倒入铝材活化剂以活化铝合金表面的氧化膜,增加氧化膜的孔隙率,活化剂占比为5-8%;步骤五:着色:将铝合金吊入着色槽内进行电解着色,着色槽内的槽液成分为SnSO4、NiSO4·6H2O、NiSO4·6H2O的一种或多种与水混合而成;步骤六:封孔:将铝合金吊入封孔槽内以封闭氧化膜层的微细孔隙,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封孔槽的槽液成分为封孔剂与水以1:15的配比混合而成;步骤七:烘干:将铝合金表面烘干后进入下一道工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封孔剂的制备工艺包括选材、配置;其中,所述选材,按重量份数计,有机溶剂20份、醋酸镍20份、表面活性剂15份、固化剂3份;所述有机溶剂脂为甲基三氯硅烷、苯基三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所述配置,选用按照有机溶剂树脂、醋酸镍、表面活性剂、固化剂的投放顺序,将上述材料依次投入搅拌机内部均匀搅拌15min,搅拌温度为15-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步骤一中的脱脂时间为4-5min,所述步骤二中的碱蚀时间为12-14min,所述步骤三中的氧化时间为26-28min,所述步骤四中的活化时间为5-6min,活化剂为DS-310,所述步骤五中的着色槽内的pH值为0.8-1.0,着色时间为11-13min,电压为10-13V,所述步骤六中的封孔时间为氧化膜厚(um)X1.3min。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步骤一至步骤六之间均设置有冲洗工序,冲洗液为纯水、冲洗时间为2-3min。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抛光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铝合金型材通过定位夹具固定在磨盘的下方,并开启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通过主轴皮带带动转动螺杆旋转,进而使得导块)沿转动螺杆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进而通过导块带动滑动板沿第一直线导轨的方向上下移动,进而通过轴座带动伸缩杆上下移动,使得磨盘移动至铝合金型材等高度位置;步骤二、开启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皮带带动螺杆转动,进而通过设置在螺杆上的凸块带动移动板沿第二直线导轨的方向移动,进而通过限位板带动磨盘沿第二直线导轨的方向移动,磨盘沿铝合金型材的长度方向进行抛光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表面处理工艺与传统的相比,有以下好处:在S1.氧化处理和S3.表面拉丝处理工序之间增加了S2.抛光处理,进而在氧化处理后可以对铝合金型材表面的毛边和凸起进行修饰,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去除工件表面的脏物,进而增加了铝合金型材的表面光滑度,从而在后续的表面拉丝处理工序中增加了拉丝成型的质量,同时也增加了后续氧化处理和着色处理时槽液的吸附能力,进而提高了后续工艺的处理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用于表面处理的封孔剂与传统的相比,有以下好处:封孔剂通过以有机树脂为基团,使得Ni离子在混合液的pH环境下,与水、表面活性剂的共同作用下,水解及水解产物适当聚集进入吕表面氧化膜孔隙进而实现封孔,进而提高了铝合金型材工件的质量和着色的牢固,使得封闭后的氧化膜不再具有吸附性,可避免吸附有害物质而被污染或早期腐蚀,从而提高了工件的耐腐蚀性。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抛光装置与传统的抛光装置相比,有以下好处: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皮带带动转动螺杆旋转,进而使得导块沿转动螺杆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进而通过导块带动滑动板沿第一直线导轨的方向上下移动,进而通过轴座带动伸缩杆上下移动,以使得磨盘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进而增加了磨盘对工件抛光的路径,开启第二驱动电机时,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皮带带动螺杆转动,进而通过设置在螺杆上的凸块带动移动板沿第二直线导轨的方向移动,进而通过限位板带动磨盘沿第二直线导轨的方向移动,进一步增加了磨盘的抛光路径,以满足对铝合金型材的抛光要求,使得磨盘能够对铝合金型材工件进行多角度抛光,提高抛光质量和抛光效率。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抛光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抛光装置后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主轴安装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轴电机;2、主轴安装座;3、第一驱动电机;4、主轴皮带;5、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合金型材表面高光耐腐蚀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氧化‑抛光‑表面拉丝‑喷砂‑高光‑喷涂、印刷工艺步骤,具体步骤如下:S1.氧化:将待加工的铝合金型材吊入工艺槽内,打开工艺槽的循环冷却系统,完成氧化处理;S2.抛光:将铝合金型材通过抛光装置内的定位夹具固定在抛光装置的工作台上,开启抛光装置对铝合金型材进行去毛刺、抛光处理;S3.表面拉丝:通过装夹装置将铝合金型材固定在拉丝机上,开启拉丝机并对铝合金型材表面进行拉丝处理;S4.喷砂:检查喷砂机内液体的液体通道,并预先设置好喷枪的距离和角度,开启喷砂机对铝合金表面进行喷砂处理;S5:高光:将铝合金通过定位夹具固定在高光机工作台上,将铝合金加工的轨迹输入至高光机的控制程序内,开启高光机,使得高光机内的铣刀按照预先设置的程序进行高光处理;S6:喷涂、印制:对经过高光处理后的铝合金进行喷涂和丝印的印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型材表面高光耐腐蚀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氧化-抛光-表面拉丝-喷砂-高光-喷涂、印刷工艺步骤,具体步骤如下:S1.氧化:将待加工的铝合金型材吊入工艺槽内,打开工艺槽的循环冷却系统,完成氧化处理;S2.抛光:将铝合金型材通过抛光装置内的定位夹具固定在抛光装置的工作台上,开启抛光装置对铝合金型材进行去毛刺、抛光处理;S3.表面拉丝:通过装夹装置将铝合金型材固定在拉丝机上,开启拉丝机并对铝合金型材表面进行拉丝处理;S4.喷砂:检查喷砂机内液体的液体通道,并预先设置好喷枪的距离和角度,开启喷砂机对铝合金表面进行喷砂处理;S5:高光:将铝合金通过定位夹具固定在高光机工作台上,将铝合金加工的轨迹输入至高光机的控制程序内,开启高光机,使得高光机内的铣刀按照预先设置的程序进行高光处理;S6:喷涂、印制:对经过高光处理后的铝合金进行喷涂和丝印的印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型材表面高光耐腐蚀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工艺槽包括依次设置的脱脂槽、碱蚀槽、纯水槽、氧化槽、活化槽、着色槽、活化槽和封孔槽,铝合金型材依次吊入脱脂槽、碱蚀槽、纯水槽、氧化槽、活化槽、着色槽、活化槽和封孔槽内完成氧化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型材表面高光耐腐蚀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的工艺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脱脂:以酸性脱脂剂去铝合金表面上之油污,脱脂槽内的槽液为H2SO4、H3PO4、氧化剂和水混合而成,其中H2SO4、H3PO4、氧化剂的含量占比为2-3%;步骤二:碱蚀:作为脱脂的后处理工艺,对铝合金表面附着的油污脏物做进一步清洗,碱蚀槽内的槽液为NaOH与水按照1:12的配比混合而成;步骤三:阳极氧化:开启氧化槽内的循环冷却系统以及送排风机,氧化槽内的槽液为H2SO4和水按照1:10的配比混合而成;步骤四:活化:在活化槽内倒入铝材活化剂以活化铝合金表面的氧化膜,增加氧化膜的孔隙率,活化剂占比为5-8%;步骤五:着色:将铝合金吊入着色槽内进行电解着色,着色槽内的槽液成分为SnSO4、NiSO4·6H2O、NiSO4·6H2O的一种或多种与水混合而成;步骤六:封孔:将铝合金吊入封孔槽内以封闭氧化膜层的微细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集智创新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