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914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包括进料箱、过滤网、隔板、进料盖、进料口、不锈钢板、电加热器、一号电机、一号螺旋叶片、保温层、一号导流块、支架、出油管、二号螺旋叶片、二号导流块、搅拌齿、搅拌筒体、调和釜、气泵、氮气管和二号电机,本实用通过气泵向调合釜内冲入氮气,因为氮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从而能够保护润滑油在调和过程中不会与空气接触,防止空气污染和氧化润滑油调和过程,保证润滑油的洁净度,提高了润滑油的品质,二号螺旋叶片通过转动把原材料从底部转动到筒体内,再穿过筒体分散在筒体外,再加上搅拌齿搅拌,这样循环搅拌的方式混合且均匀的搅拌原材料,使得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高,且生产出的润滑油的品质高。

A blending kettle for lubricating oil pro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lending kettle for lubricating oil production, which comprises a feeding box, a filter screen, a separator, a feeding cover, a feeding inlet and outlet, a stainless steel plate, an electric heater, a No. 1 motor, a No. 1 helical blade, a insulation layer, a No. 1 guide block, a support, an oil outlet pipe, a No. 2 helical blade, a No. 2 guide block, a mixing tooth, a mixing cylinder, a blending kettle, a gas pump, a nitrogen pipe and a No. 2 electric current. The machine is designed to flush nitrogen into the blending kettle through an air pump, because the density of nitrogen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air, which can protect the lubricating oil from contacting with air in the blending process, prevent air pollution and oxidation of lubricating oil, ensure the cleanliness of lubricating oil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ubricating oil. The second helical blade rotates raw materials from the bottom to the cylinder body through rotation, and then it can protect the lubricating oil from contacting with air in the blending process. Through the cylinder body dispersed outside the cylinder, coupled with stirring teeth stirring, so that the circular stirring way of mixing and uniform stirring raw materials, mak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ed lubricating oil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
本技术涉及一种调和釜,具体是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
技术介绍
润滑油是用于在各类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以及加工件的液体或者半固体的润滑剂;主要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作用;润滑油的生产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调和釜内进行调和,现在市场调和釜只是简单的搅拌而已,从而使得生产的效率低,且生产出的润滑油品质不是很高,同时润滑油里掺加很多杂质,对我们汽车或机械设备具有一定伤害,由此本实用提出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包括进料箱、过滤网、隔板、进料盖、进料口、不锈钢板、电加热器、一号电机、一号螺旋叶片、保温层、一号导流块、支架、出油管、二号螺旋叶片、二号导流块、搅拌齿、搅拌筒体、调和釜、气泵、氮气管和二号电机,所述调和釜顶部安装有氮气管和气泵,氮气管固定连接在调和釜顶部一侧,氮气管的输出端口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气泵的输入端口,气泵的输出端口通过管道穿过调和釜顶部连通调和釜内部,所述调和釜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料箱,进料箱的顶部开设有通口,且进料口输出端口穿过通口连接进料箱内,所述调和釜的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支架,调和釜底部中间设有二号电机,二号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搅拌杆的一端,搅拌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调和釜底部内壁中间,二号电机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在调和釜底部,调和釜内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一号导流块和二号导流块,且二号导流块对应底部一侧开设有出油通道,出油通道输出端口连接出油管的输入端口,出油管输出端口连接室外,且出油管上安装有阀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进料口内焊接有两块隔板,把进料口分割成三个部分,且每个部分内安装有过滤网。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箱底部一侧竖直焊接挡板,且挡板上开设有通口,挡板一侧端部焊接不锈钢板的一侧端部,不锈钢板另一侧端部通过螺钉倾斜固定在进料箱一侧内壁上,不锈钢板和挡板把进料箱分割成动力室和搅拌室,不锈钢板一侧中间固定安装有电加热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力室底部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一号电机,一号电机通过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穿过挡板上的通孔连接一号螺旋叶片的输入端,一号螺旋叶片输出端延伸进调和釜内。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和釜的外壁和内壁之间涂有一层保温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通过电加热器保证原材料的均匀受热,从而达到润滑油最佳的调和温度,在加上一号螺旋叶片旋转挤压与输出原材料,使得原材料之间得到初步的调和,从而也加快了下一步调和的过程,提高调和的效率,同时本实用通过气泵向调合釜内冲入氮气,因为氮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从而能够保护润滑油在调和过程中不会与空气接触,防止空气污染和氧化润滑油调和过程,保证润滑油的洁净度,提高了润滑油的品质,二号螺旋叶片通过转动把原材料从底部转动到筒体内,再穿过筒体分散在筒体外,再加上搅拌齿搅拌,这样循环搅拌的方式混合且均匀的搅拌原材料,使得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高,且生产出的润滑油的品质程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的正视图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中进料口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进料箱1、过滤网2、隔板3、进料盖4、进料口5、不锈钢板6、电加热器7、一号电机8、一号螺旋叶片9、保温层10、一号导流块11、支架12、出油管13、二号螺旋叶片14、二号导流块15、搅拌齿16、搅拌筒体17、调和釜18、气泵19、氮气管20、二号电机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包括进料箱1、过滤网2、隔板3、进料盖4、进料口5、不锈钢板6、电加热器7、一号电机8、一号螺旋叶片9、保温层10、一号导流块11、支架12、出油管13、二号螺旋叶片14、二号导流块15、搅拌齿16、搅拌筒体17、调和釜18、气泵19、氮气管20和二号电机21。所述调和釜18顶部安装有氮气管20和气泵19,氮气管20固定连接在调和釜18顶部一侧,氮气管20的输出端口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气泵19的输入端口,气泵19的输出端口通过管道穿过调和釜18顶部连通调和釜18内部,通过气泵19向调和釜18内冲入氮气,氮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从而能够保护润滑油在调和过程中不会与空气接触,防止空气污染和氧化润滑油调和过程,保证润滑油的洁净度,提高了润滑油的品质。所述调和釜18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料箱1,进料箱1的顶部开设有通口,且进料口5输出端口穿过通口连接进料箱1内,进料口5内焊接有两块隔板3,把进料口5分割成三个部分,方便不同的原料进入,且每个部分内安装有过滤网2,方便过滤原料中掺有的杂质,且过滤网2是可以拆卸的,方便拿出清洗,进料箱1底部一侧竖直焊接挡板,且挡板上开设有通口,挡板一侧端部焊接不锈钢板6的一侧端部,不锈钢板6另一侧端部通过螺钉倾斜固定在进料箱1一侧内壁上,不锈钢板6和挡板把进料箱1分割成动力室和搅拌室,不锈钢板6一侧中间固定安装有电加热器7,且电加热器7的温度保持在50℃-70℃之间,保证原材料的均匀受热,从而达到最佳的调和温度,动力室底部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一号电机8,一号电机8通过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穿过挡板上的通孔连接一号螺旋叶片9的输入端,一号螺旋叶片9输出端延伸进调和釜18内,通过一号电机8带动一号螺旋叶片9旋转挤压与输出原材料,使得原材料之间得到初步的调和,从而也加快了下一步调和的过程,提高调和的效率。所述调和釜18的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支架12,调和釜18底部中间设有二号电机21,二号电机2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搅拌杆的一端,搅拌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调和釜18底部内壁中间,搅拌杆上设有二号螺旋叶片14,二号螺旋叶片14的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搅拌筒体17,搅拌筒体17的外表面设有六个搅拌齿16,六个搅拌齿16两个为一组,并且三组相互平行,二号螺旋叶片14通过转动把原材料从底部转动到搅拌筒体17内,再穿过搅拌筒体17分散在搅拌筒体17外,再由搅拌齿16搅拌,循环搅拌的方式均匀的混合搅拌原材料,使得生产出的润滑油品质高,二号电机21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在调和釜18底部,调和釜18内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一号导流块11和二号导流块15,且二号导流块15对应底部一侧开设有出油通道,出油通道输出端口连接出油管13的输入端口,出油管13输出端口连接室外,且出油管13上安装有阀门。所述调和釜18由外罐体、内罐体和保温层10复合而成,且保温层10在外罐体和内罐体之间用于保持调和釜18内温度。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包括进料箱(1)、过滤网(2)、隔板(3)、进料盖(4)、进料口(5)、不锈钢板(6)、电加热器(7)、一号电机(8)、一号螺旋叶片(9)、保温层(10)、一号导流块(11)、支架(12)、出油管(13)、二号螺旋叶片(14)、二号导流块(15)、搅拌齿(16)、搅拌筒体(17)、调和釜(18)、气泵(19)、氮气管(20)和二号电机(2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和釜(18)顶部安装有氮气管(20)和气泵(19),氮气管(20)固定连接在调和釜(18)顶部一侧,氮气管(20)的输出端口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气泵(19)的输入端口,气泵(19)的输出端口通过管道穿过调和釜(18)顶部连通调和釜(18)内部,所述调和釜(18)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料箱(1),进料箱(1)的顶部开设有通口,且进料口(5)输出端口穿过通口连接进料箱(1)内,所述调和釜(18)的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支架(12),调和釜(18)底部中间设有二号电机(21),二号电机(2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搅拌杆的一端,搅拌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调和釜(18)底部内壁中间,二号电机(21)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在调和釜(18)底部,调和釜(18)内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一号导流块(11)和二号导流块(15),且二号导流块(15)对应底部一侧开设有出油通道,出油通道输出端口连接出油管(13)的输入端口,出油管(13)输出端口连接室外,且出油管(13)上安装有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包括进料箱(1)、过滤网(2)、隔板(3)、进料盖(4)、进料口(5)、不锈钢板(6)、电加热器(7)、一号电机(8)、一号螺旋叶片(9)、保温层(10)、一号导流块(11)、支架(12)、出油管(13)、二号螺旋叶片(14)、二号导流块(15)、搅拌齿(16)、搅拌筒体(17)、调和釜(18)、气泵(19)、氮气管(20)和二号电机(2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和釜(18)顶部安装有氮气管(20)和气泵(19),氮气管(20)固定连接在调和釜(18)顶部一侧,氮气管(20)的输出端口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气泵(19)的输入端口,气泵(19)的输出端口通过管道穿过调和釜(18)顶部连通调和釜(18)内部,所述调和釜(18)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料箱(1),进料箱(1)的顶部开设有通口,且进料口(5)输出端口穿过通口连接进料箱(1)内,所述调和釜(18)的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支架(12),调和釜(18)底部中间设有二号电机(21),二号电机(2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搅拌杆的一端,搅拌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调和釜(18)底部内壁中间,二号电机(21)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在调和釜(18)底部,调和釜(18)内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一号导流块(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莹张晓宇常红敏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博纳琪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