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静脉输液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8994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静脉输液控制结构,包括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上夹有控制夹,所述控制夹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转动相连,且连接处设有扭转弹簧,所述第一夹板的中央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槽、调节轮、轮轴、导向槽、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调节槽为矩形槽,所述调节轮的两端中央均设有轮轴,调节槽内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与轮轴相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中央设有与轮轴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的一侧设有与轮轴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输液者的年纪和身体状态,有效的调节输液速度,且控制夹的装取便捷,可重复使用,节约资源,经济性高。

An improved intravenous infusion control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mproved intravenous infusion control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transfusion pipe, which is clamped with a control clamp. The control clamp comprises a first splint and a second splint. The first splint and the second splint are rotationally connected, and a torsion spring are arranged at the connectio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first splint is provided with a regulating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regulating groove, a regulating wheel and a wheel axle. A guide groove, a first limit groove and a second limit groove are described. The regulating groove is a rectangular groove. A wheel axle is arranged in the center of both ends of the regulating wheel. A guide groove matching the wheel axle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inner wall extending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regulating groove. The center of the guid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limit groove matching the wheel axle, and a second one side of the first limit groove matching the wheel axle. Limit slot.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adjust the infusion speed according to the age and body state of the infusion recipient, and the control clamp is convenient for loading, reusable, resource-saving and econom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静脉输液控制结构
本技术涉及静脉输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静脉输液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称之为静脉输液法。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现有的静脉输液用输液器的开关都是通过调节轮在外壳两侧的滑槽内转动来压瘪输液器皮管,达到控制、调节输液速度的目的,但是在使用时,由于输液皮管及管内液体的弹性会抵抗接触到的小轮的压力,造成虽然流量调节器的调节轮下移,但并没有压住皮管,导致调速无效,从而引起病人输液不适、静脉炎甚至急性左心衰;另外,现有的注射器为了卫生和安全多为一次性用品,但是调节器不与药物直接接触,直接扔弃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为此我们设计出了一种改进型静脉输液控制结构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改进型静脉输液控制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静脉输液控制结构,包括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上夹有控制夹,所述控制夹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转动相连,且连接处设有扭转弹簧,所述第一夹板的中央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槽、调节轮、轮轴、导向槽、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调节槽为矩形槽,所述调节轮的两端中央均设有轮轴,调节槽内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与轮轴相配合的导向槽,且导向槽倾斜设置,所述导向槽的中央设有与轮轴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的一侧设有与轮轴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夹板的内部设有空腔,且空腔内固定有电热丝,第二夹板远离第一夹板的一侧中央设有电池盒。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槽位于导向槽的三分之二处。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互相靠近的一侧两端均设有半圆形的穿线槽,穿线槽的直径与输液管的外径相同,且穿线槽的内侧设有橡胶层。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远离扭转弹簧的一端设有定位凸条,且第二夹板上设有与定位凸条相配的定位槽。优选的,所述电池盒的内部装有电池,电池盒的一端设有开关按钮,电池盒远离开关按钮的一侧设有旋转挡板。优选的,所述旋转挡板远离第二夹板的一端通过转杆与电池盒转动相连,旋转挡板通过靠近转杆的一侧设有第一磁铁,电池盒设有与第一磁铁相配合的第二磁铁。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极性相反。优选的,所述电池盒远离第二夹板的一侧两端均设有T形的橡胶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利用夹接的方式,将控制夹夹在输液管上,可在输液结束后,直接取下控制夹,可重复利用,节约资源,经济性高;2、便于医护人员可将根据输液者的身体状态和接受程度,通过转动调节轮,使其稳定的卡在第一限位卡槽或者第二卡槽中,可避免因为输液皮管的弹性抵触而造成压紧无效的情况,快速且有效的调节输液速度;3、冬季或者阴冷天气,或者对于加热的特殊药物,按下开关按钮,电池给电热丝供电,使其升温对输液管内的药液进行加热,提高输液质量,减轻患者的不适;4、输液时输液管多余的部分可缠绕在两组橡胶块上,同时橡胶块还可以在控制夹掉落时,保护电池盒;5、旋转挡板与电池盒转动相连,且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互吸附,可避免旋转挡板的意外脱落,同时也便于电池的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进型静脉输液控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图2中的B处放大图;图4为图2中的C处放大图;图5为图1的俯视图。图中:1输液管、2控制夹、21第一夹板、22第二夹板、3调节装置、31调节槽、32调节轮、33轮轴、34导向槽、35第一限位槽、36第二限位槽、4电热丝、5电池盒、6橡胶层、7定位凸条、8电池、9开关按钮、10旋转挡板、11第一磁铁、12第二磁铁、13橡胶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5,一种改进型静脉输液控制结构,包括输液管1,输液管1上夹有控制夹2,控制夹2包括第一夹板21和第二夹板22,第一夹板21和第二夹板22转动相连,且连接处设有扭转弹簧,第一夹板21远离扭转弹簧的一端设有定位凸条7,且第二夹板22上设有与定位凸条7相配的定位槽,第一夹板21和第二夹板22互相靠近的一侧两端均设有半圆形的穿线槽,穿线槽的直径与输液管1的外径相同,且穿线槽的内侧设有橡胶层6,第一夹板21的中央设有调节装置3,调节装置3包括调节槽31、调节轮32、轮轴33、导向槽34、第一限位槽35和第二限位槽36,调节槽31为矩形槽,调节轮32的两端中央均设有轮轴33,调节槽31内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与轮轴33相配合的导向槽34,且导向槽34倾斜设置,导向槽34的中央设有与轮轴33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槽35,第一限位槽35的一侧设有与轮轴33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槽36,第二限位槽36位于导向槽34的三分之二处,第二夹板22的内部设有空腔,且空腔内固定有电热丝4,第二夹板22远离第一夹板21的一侧中央设有电池盒5,电池盒5远离第二夹板22的一侧两端均设有T形的橡胶块13,电池盒5的内部装有电池8,电池盒5的一端设有开关按钮9,电池盒5远离开关按钮9的一侧设有旋转挡板10,旋转挡板10远离第二夹板22的一端通过转杆与电池盒5转动相连,旋转挡板10通过靠近转杆的一侧设有第一磁铁11,电池盒5设有与第一磁铁11相配合的第二磁铁12,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12的极性相反。工作原理:利用夹接的方式,将控制夹2夹在输液管1上,可在输液结束后,直接取下控制夹2,可重复利用,节约资源,经济性高,控制夹2两端与输液管1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层6,增大了控制夹2移动的摩擦力,防止控制夹2随意移动,转动调节轮32,使轮轴33转动到第一限位槽35处,可将输液管1压瘪1/2,此时输液速度在50-60滴/每分钟,将继续下转调节轮32,使轮轴33卡在第二限位槽36中,此时输液管1的输液速度在20-40滴/每分钟,便于医护人员将根据输液者的身体状态和接受程度调节输液速度,同时在冬季或者阴冷天气,按下开关按钮9,电池8给电热丝4供电,使其升温对输液管1内的药液进行加热,提高输液质量,减轻患者的不适;输液管1较长的部分可以缠绕在两组T形的橡胶块13上,同时橡胶块13还可以在控制夹2掉落时,保护电池盒5的安全;旋转挡板10与电池盒5转动相连,且通过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12相互吸附,可避免旋转挡板10的意外脱落,同时也便于电池8的更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静脉输液控制结构,包括输液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1)上夹有控制夹(2),所述控制夹(2)包括第一夹板(21)和第二夹板(22),第一夹板(21)和第二夹板(22)转动相连,且连接处设有扭转弹簧,所述第一夹板(21)的中央设有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调节槽(31)、调节轮(32)、轮轴(33)、导向槽(34)、第一限位槽(35)和第二限位槽(36),所述调节槽(31)为矩形槽,所述调节轮(32)的两端中央均设有轮轴(33),调节槽(31)内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与轮轴(33)相配合的导向槽(34),且导向槽(34)倾斜设置,所述导向槽(34)的中央设有与轮轴(33)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槽(35),第一限位槽(35)的一侧设有与轮轴(33)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槽(36),所述第二夹板(22)的内部设有空腔,且空腔内固定有电热丝(4),第二夹板(22)远离第一夹板(21)的一侧中央设有电池盒(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静脉输液控制结构,包括输液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1)上夹有控制夹(2),所述控制夹(2)包括第一夹板(21)和第二夹板(22),第一夹板(21)和第二夹板(22)转动相连,且连接处设有扭转弹簧,所述第一夹板(21)的中央设有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调节槽(31)、调节轮(32)、轮轴(33)、导向槽(34)、第一限位槽(35)和第二限位槽(36),所述调节槽(31)为矩形槽,所述调节轮(32)的两端中央均设有轮轴(33),调节槽(31)内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与轮轴(33)相配合的导向槽(34),且导向槽(34)倾斜设置,所述导向槽(34)的中央设有与轮轴(33)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槽(35),第一限位槽(35)的一侧设有与轮轴(33)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槽(36),所述第二夹板(22)的内部设有空腔,且空腔内固定有电热丝(4),第二夹板(22)远离第一夹板(21)的一侧中央设有电池盒(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静脉输液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槽(36)位于导向槽(34)的三分之二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静脉输液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蕾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