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多功能颈椎预防康复矫正器的顶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8693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多功能颈椎预防康复矫正器的顶升机构,属于康复理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颈椎康复矫正器和顶升机构;所述颈椎康复矫正器的前部设置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下巴贴合板和颈部支撑架;所述下巴贴合板设置在颈部支撑架的上方,下巴贴合板和颈部支撑架的后端通过导向机构进行连接;所述颈部支撑架的上方设置有推杆电机,推杆电机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支撑弹簧,支撑弹簧的上端连接在下巴贴合板前端的底部;所述下巴贴合板表面开设分隔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分隔槽将下巴贴合板分割成五个区域,配合贴合板下方设置的支撑弹簧实现微调,保证下巴贴合板始终紧贴使用者的下巴,提高颈椎矫正和康复的效果。

A lifting mechanism for multi-functional cervical vertebra preventive rehabilitation orthosi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ifting mechanism applied to multi-functional cervical vertebra preventive rehabilitation orthodontics,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ehabilitation physiotherapy equipment; including cervical vertebra rehabilitation orthodontics and lifting mechanism; the front part of the cervical vertebra rehabilitation orthodontics is provided with lifting mechanism; the lifting mechanism includes chin splint plate and cervical support frame; the chin splint plate is located above and below the cervical support frame. The back end of the cladding plate and the neck support frame are connected by a guide mechanism; the upper part of the neck support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push rod motor, the upper part of the push rod motor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plate,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 sp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chin cladding plate; the surface of the chin cladd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dividing groov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ividing groove by setting a dividing groove. The chin plywood is divided into five areas, and fine-tuned with the support spring set under the plywood to ensure that the chin plywood is always close to the user's chin,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cervical vertebra correction and rehabili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多功能颈椎预防康复矫正器的顶升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顶升机构,具体是一种应用于多功能颈椎预防康复矫正器的顶升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颈椎病的发病年龄趋向于年轻化,现在的年轻人长时间玩电脑、手机、长时间看电视、长期低头打麻将、长期躺在床上高枕而卧、睡眠时枕头过高等不良生活习惯,而伴随着人体的老化,颈部的椎间盘、椎体、韧带以及椎体之间的关节囊和颈椎周围的肌肉都会老化,特别是颈椎间盘最易发生退变,所以人老以后容易患有颈椎病。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不论是颈椎病的治疗还是预防,大多采用矫正器进行固定,矫正器的前端均会设计一个机构放置在脖子上通过限制下巴来固定,但是现有的机构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整体状的下巴固定装置,不能根据使用者下巴的不同形状来实现微调,达不到良好的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多功能颈椎预防康复矫正器的顶升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多功能颈椎预防康复矫正器的顶升机构,包括颈椎康复矫正器和顶升机构;所述颈椎康复矫正器的前部设置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下巴贴合板和颈部支撑架;所述下巴贴合板设置在颈部支撑架的上方,下巴贴合板和颈部支撑架的后端通过导向机构进行连接;所述颈部支撑架的上方设置有推杆电机,推杆电机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支撑弹簧,支撑弹簧的上端连接在下巴贴合板前端的底部;所述颈部支撑架的上方还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通过电线连接推杆电机;所述下巴贴合板表面开设分隔槽,分隔槽开设四条,分隔槽将下巴贴合板的上端分隔成第一贴合板、第二贴合板、第三贴合板、第四贴合板和第五贴合板。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隔槽中设置弹性连接带,弹性连接带分别连接第一贴合板和第二贴合板、第二贴合板和第三贴合板、第三贴合板和第四贴合板以及第四贴合板和第五贴合板。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弹簧设置数量为五个,分别设置有第一贴合板、第二贴合板、第三贴合板、第四贴合板和第五贴合板的下方。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杆和限位卡,导向杆的上端设置在下巴贴合板的下端内侧,限位卡设置在颈部支撑架的上端内侧沿口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杆为L型结构,导向杆的下端穿过限位卡。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杆电机设置数量为两个,推杆电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同步伸缩,推杆电机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升机构与皮肤接触的表面需设置有绒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分隔槽将下巴贴合板分割成五个区域,配合贴合板下方设置的支撑弹簧实现下巴贴合板根据不同使用者下巴的不同形状进行微调,保证下巴贴合板始终紧贴使用者的下巴,提高颈椎矫正和康复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应用于多功能颈椎预防康复矫正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应用于多功能颈椎预防康复矫正器的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应用于多功能颈椎预防康复矫正器的顶升机构中后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应用于多功能颈椎预防康复矫正器的顶升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应用于多功能颈椎预防康复矫正器的顶升机构中下巴贴合板的俯视示意图。图中:1-颈椎康复矫正器、2-顶升机构、3-下巴贴合板、4-颈部支撑架、5-推杆电机、6-支撑板、7-支撑弹簧、8-导向机构、9-分隔槽、10-弹性连接带、11-第一贴合板、12-第二贴合板、13-第三贴合板、14-第四贴合板、15-第五贴合板、16-导向杆、17-限位卡、18-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5,一种应用于多功能颈椎预防康复矫正器的顶升机构,包括颈椎康复矫正器1和顶升机构2;所述颈椎康复矫正器1的前部设置顶升机构2;所述顶升机构2包括下巴贴合板3和颈部支撑架4;所述下巴贴合板3设置在颈部支撑架4的上方,下巴贴合板3和颈部支撑架4的后端通过导向机构8进行连接;所述颈部支撑架4的上方设置有推杆电机5,推杆电机5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6,支撑板6的上方设置有支撑弹簧7,支撑弹簧7的上端连接在下巴贴合板3前端的底部;所述颈部支撑架4的上方还设置有控制器18,控制器18通过电线连接推杆电机5;颈椎康复矫正器1戴在脖子上,顶升机构2中的颈部支撑架4架设在颈部,顶升机构2中的控制器18控制推杆电机5同步伸长,使得支撑板6上升并且压缩支撑弹簧7,导向机构8中的导向杆16在限位卡17中向上导向,下巴贴合板3贴在下巴下方;所述下巴贴合板3表面开设分隔槽9,分隔槽9开设四条,分隔槽9将下巴贴合板3的上端分隔成第一贴合板11、第二贴合板12、第三贴合板13、第四贴合板14和第五贴合板15;下巴贴合板3贴在下巴下方,分隔槽9将下巴贴合板3分隔成第一贴合板11、第二贴合板12、第三贴合板13、第四贴合板14和第五贴合板15五个区域,第一贴合板11、第二贴合板12、第三贴合板13、第四贴合板14和第五贴合板15根据不同使用者下巴的形状进行较小的形变,保证下巴贴合板始终紧贴使用者的下巴,提高颈椎矫正和康复的效果。所述分隔槽9中设置弹性连接带10,弹性连接带10分别连接第一贴合板11和第二贴合板12、第二贴合板12和第三贴合板13、第三贴合板13和第四贴合板14以及第四贴合板14和第五贴合板15;所述支撑弹簧7设置数量为五个,分别设置有第一贴合板11、第二贴合板12、第三贴合板13、第四贴合板14和第五贴合板15的下方,保证第一贴合板11、第二贴合板12、第三贴合板13、第四贴合板14和第五贴合板15可以单独的与支持弹簧7产生位移形变;分隔槽9中还设置有弹性连接带10,弹性连接带10可使得第一贴合板11、第二贴合板12、第三贴合板13、第四贴合板14和第五贴合板15五个区域之间过渡更加顺畅,增强使用的舒适性;所述导向机构8包括导向杆16和限位卡17,导向杆16的上端设置在下巴贴合板3的下端内侧,限位卡17设置在颈部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多功能颈椎预防康复矫正器的顶升机构,包括颈椎康复矫正器(1)和顶升机构(2);所述颈椎康复矫正器(1)的前部设置顶升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2)包括下巴贴合板(3)和颈部支撑架(4);所述下巴贴合板(3)设置在颈部支撑架(4)的上方,下巴贴合板(3)和颈部支撑架(4)的后端通过导向机构(8)进行连接;所述颈部支撑架(4)的上方设置有推杆电机(5),推杆电机(5)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6),支撑板(6)的上方设置有支撑弹簧(7),支撑弹簧(7)的上端连接在下巴贴合板(3)前端的底部;所述颈部支撑架(4)的上方还设置有控制器(18),控制器(18)通过电线连接推杆电机(5);所述下巴贴合板(3)表面开设分隔槽(9),分隔槽(9)开设四条,分隔槽(9)将下巴贴合板(3)的上端分隔成第一贴合板(11)、第二贴合板(12)、第三贴合板(13)、第四贴合板(14)和第五贴合板(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多功能颈椎预防康复矫正器的顶升机构,包括颈椎康复矫正器(1)和顶升机构(2);所述颈椎康复矫正器(1)的前部设置顶升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2)包括下巴贴合板(3)和颈部支撑架(4);所述下巴贴合板(3)设置在颈部支撑架(4)的上方,下巴贴合板(3)和颈部支撑架(4)的后端通过导向机构(8)进行连接;所述颈部支撑架(4)的上方设置有推杆电机(5),推杆电机(5)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6),支撑板(6)的上方设置有支撑弹簧(7),支撑弹簧(7)的上端连接在下巴贴合板(3)前端的底部;所述颈部支撑架(4)的上方还设置有控制器(18),控制器(18)通过电线连接推杆电机(5);所述下巴贴合板(3)表面开设分隔槽(9),分隔槽(9)开设四条,分隔槽(9)将下巴贴合板(3)的上端分隔成第一贴合板(11)、第二贴合板(12)、第三贴合板(13)、第四贴合板(14)和第五贴合板(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多功能颈椎预防康复矫正器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槽(9)中设置弹性连接带(10),弹性连接带(10)分别连接第一贴合板(11)和第二贴合板(12)、第二贴合板(12)和第三贴合板(13)、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飞王海森高学敏尤鹏鹏
申请(专利权)人:六安市智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