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5090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颈托,涉及医疗器械领域。颈托包括第一托板、第二托板以及颈部支撑硬板。第一托板的横截面呈弧形,第一托板具有相互远离的第一铰接端和第一配合端。第二托板的横截面呈弧形,第二托板具有相互远离的第二铰接端和第二配合端。第一铰接端和第二铰接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配合端与第二配合端可拆卸地连接,颈托具有空置状态和工作状态。颈部支撑硬板,颈部支撑硬板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托板,当颈托呈工作状态时,颈部支撑硬板位于颈部承托空间中。颈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单人独立操作能轻易地佩戴,并且该颈托的承托效果好。

A neck suppor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ck bracket,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The neck bracket includes the first bracket, the second bracket and the neck supporting rigid plate.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first bracket is curved, and the first bracket has the first hinged end and the first mating end which are far away from each other.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second bracket is curved, and the second bracket has the second hinged end and the second mating end which are far away from each other. The first hinged end and the second hinged end are rotatably connected, the first matching end and the second matching end are detachably connected, and the neck bracket has an empty state and a working state. The neck supporting plate is detachably arranged in the second bracket. When the neck bracket is in working state, the neck supporting plate is located in the neck supporting space. The neck bracke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easy wearing by single person and good support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托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颈托。
技术介绍
颈托是颈椎病、颈椎骨折或者颈椎术后的颈椎制动的辅助治疗器具,能起到制动和保护颈椎,减少神经的磨损,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并有利于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的作用。颈托可应用于各型颈椎病、颈椎骨折以及颈椎术后的颈椎制动,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尤其对颈椎间盘突出症、交感神经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更为适合。现有的颈托结构复杂,操作复杂,不容易单人独立装配并且现有颈托对颈部的承托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托,该颈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单人独立操作能轻易地佩戴,并且该颈托的承托效果好。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颈托,包括:第一托板,第一托板的横截面呈弧形,第一托板具有相互远离的第一铰接端和第一配合端;第二托板,第二托板的横截面呈弧形,第二托板具有相互远离的第二铰接端和第二配合端;第一铰接端和第二铰接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配合端与第二配合端可拆卸地连接,颈托具有空置状态和工作状态;空置状态为第一配合端和第二配合端相互远离的状态;工作状态为第一配合端与第二配合端相互连接并且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共同构成颈部承托空间的状态;颈部支撑硬板,颈部支撑硬板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托板,当颈托呈工作状态时,颈部支撑硬板位于颈部承托空间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颈托结构简单,操作复杂,不容易单人独立装配,并且由于现有的颈托材质为软材质,不能有效地承托颈部,因此现有颈托对颈部的承托效果不好。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上述颈托,该颈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单人独立操作能轻易地佩戴,并且该颈托的承托效果好。颈托包括第一托板、第二托板以及颈部支撑硬板,其中,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均为横截面为弧形的结构,第一托板的第一铰接端和第二托板的第二铰接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托板的第一配合端与第二托板的第二配合端可拆卸地连接,从而颈托具有空置状态和工作状态,当不使用该颈托时,或者说从病人颈部取下该颈托时,颈托呈空置状态,通过外力使得第一配合端远离第二配合端。当使用该颈托时,颈托呈工作状态,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围绕患者颈部,通过第一配合端和第二配合端的配合,使得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连接为一体,并构成了支撑颈部的颈部承托空间。为了提高承托颈部的效果,还设置了颈部支撑硬板,颈部支撑硬板用于承托后脑,并且不使用颈托时,能方便地拆卸颈部支撑硬板,便于收纳。该颈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单人独立操作能轻易地佩戴,并且该颈托的承托效果好。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铰接端与第二铰接端铰接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铰接端与第二铰接端通过铰接轴连接;铰接轴由第一托板的顶面延伸至第一托板的底面。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配合端与第二配合端磁性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托板还设置有第一磁性件,第二托板还是设置有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嵌入与第一配合端中,第二磁性件嵌入与第二配合端中;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磁性配合。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托板在垂直于第一铰接端至第一配合端的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下颌支撑端和第一胸腔支撑端;第二托板在垂直于第二铰接端至第二配合端的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二下颌支撑端和第二胸腔支撑端;第一磁性件靠近第一下颌支撑端,第二磁性件靠近第二下颌支撑端。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带,多个固定带沿第一下颌支撑端至第一胸腔支撑端的方向上间隔设置于第一托板上;固定带与设置于第二托板上的魔术贴配合。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托板的内壁设置有支撑套,颈部支撑硬板套设于支撑套中并与第二托板可拆卸地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颈部支撑硬板靠近第二托板的壁面凸设有嵌入块;第二托板对应嵌入块开设有凹槽。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开设有多个连通颈部承托空间的透气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颈托,该颈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单人独立操作能轻易地佩戴,并且该颈托的承托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颈托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颈托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Ⅲ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颈托;11-第一托板;12-第二托板;13-颈部支撑硬板;40-凹槽;41-透气孔;50-支撑套;60-固定带;71-第一磁性件;80-铰接轴;90-颈部承托空间;110-第一铰接端;111-第一配合端;112-第一下颌支撑端;120-第二铰接端;121-第二配合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颈托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托板的横截面呈弧形,所述第一托板具有相互远离的第一铰接端和第一配合端;第二托板,所述第二托板的横截面呈弧形,所述第二托板具有相互远离的第二铰接端和第二配合端;所述第一铰接端和所述第二铰接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配合端与所述第二配合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颈托具有空置状态和工作状态;所述空置状态为所述第一配合端和所述第二配合端相互远离的状态;所述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一配合端与所述第二配合端相互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共同构成颈部承托空间的状态;颈部支撑硬板,所述颈部支撑硬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托板,当所述颈托呈工作状态时,所述颈部支撑硬板位于所述颈部承托空间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托板的横截面呈弧形,所述第一托板具有相互远离的第一铰接端和第一配合端;第二托板,所述第二托板的横截面呈弧形,所述第二托板具有相互远离的第二铰接端和第二配合端;所述第一铰接端和所述第二铰接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配合端与所述第二配合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颈托具有空置状态和工作状态;所述空置状态为所述第一配合端和所述第二配合端相互远离的状态;所述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一配合端与所述第二配合端相互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共同构成颈部承托空间的状态;颈部支撑硬板,所述颈部支撑硬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托板,当所述颈托呈工作状态时,所述颈部支撑硬板位于所述颈部承托空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端与所述第二铰接端铰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端与所述第二铰接端通过铰接轴连接;所述铰接轴由所述第一托板的顶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托板的底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端与所述第二配合端磁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板还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托板还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炜兰徐慧黎徐南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