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孟淳专利>正文

颈圈后片调整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003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颈圈后片调整组,其包括一后颈座及一支撑片。该后颈座包含有一本体、至少一挡件、一定位件及复数穿设口,该至少一挡件连接于该本体而界定出一插设空间,该定位件设于该本体,该定位件包含有一第一结合部。该支撑片供支撑人体的后颈部,且可移动地插设于该插设空间。该支撑片包含有复数第二结合部,各该第二结合部可选择性地与该第一结合部相结合。

Neck collar back adjusting grou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llar back piece adjusting group, which comprises a back neck seat and a supporting piece. The rear neck seat includes a body, at least one gear, a certain bit piece and a plural piercing port. The at least one gear piece is connected to the body to define an insertion space. The positioning piece is located in the body, and the positioning piece contains a first joint part. The supporting sheet is provided for supporting the back neck of the human body and can be movably inserted in the insertion space. The supporting sheet comprises a plural second joint, each of which selectively combines with the first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圈后片调整组
本技术与护颈装置有关,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颈圈后片调整组。
技术介绍
颈部是人类身体重要部位之一,也是经常活动的部位,因此一但受伤,伤患极易因非预期的头颈部活动而再次受伤,导致颈部复原缓慢。为了改善此现象,护颈装置也随之开发出来,护颈装置可环绕包覆住患者的颈部,以支撑、包覆及限位住头颈部的活动避免二次伤害,如中国台湾TWD159021所揭露的护颈装置即属此类。在目前市面上的护颈装置大都仅着重于材质,一昧追求让使用者配戴时能有舒适感或是长时间久待皮肤较不易起不良反应,反而忽略了配戴时应该有的牢固性及稳定性,存在亟待改善的缺弊。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颈圈后片调整组,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颈圈后片调整组,支撑片可以随不同使用者的颈部来调整至较适当的位置,而能够确实、稳定地支撑、保护颈部,使得头颈部不会因非预期的摆动而再次受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颈圈后片调整组,其包括:一后颈座及一支撑片。该后颈座包含有一本体、至少一挡件、一定位件及复数穿设口,该至少一挡件间隔一第一距离地连接于该本体而界定出一插设空间,该定位件与该至少一挡件对向设置地设于该本体,该定位件的至少部分可移动于一挡止位置及一释放位置,该定位件的一第一结合部随位置变化而可选择性地伸入该插设空间,各该穿设口供一绑带穿设连结。该支撑片供支撑人体的后颈部,且可移动地插设于该插设空间,该支撑片包含有复数第二结合部,各该第二结合部可选择性地与该第一结合部相互卡抵结合。其中,当该定位件位于该挡止位置时,该第一结合部位于该插设空间而与一该第二结合部相互卡抵定位;当该定位件位于该释放位置时,该第一结合部脱离该第二结合部且朝向远离该支撑片的方向移动。所述定位件另包含有一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基部,该基部是由可挠的弹性材质所构成,所述第一结合部设于该基部;其中,当受外力操控时,该基部相对该本体弯曲变形,该第一结合部朝向远离所述支撑片的方向移动,而当外力消失时,该基部逐渐回复至初始位置,该第一结合部朝向靠近该支撑片的方向移动。所述定位件另包含有一扳动部,该扳动部翘接于所述基部而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一间隙,该间隙供一指部的部分伸入。所述本体在背向所述支撑片的一侧面凸设有一限位部,该限位部的侧壁贯设有连通所述插设空间的二所述穿设口。所述至少一挡件的数量为二,二该挡件之间间隔一第二距离,所述定位件介于该二挡件之间。所述第一结合部为一凸部,所述各第二结合部为一凹孔,所述凸部以穿入所述凹孔的方式而相互卡抵结合。围构出所述各凹孔的一环周壁包含有一面向所述定位件的倾斜部,该倾斜部的延伸方向斜向于该凹孔的开口方向。所述凹孔贯穿过所述支撑片,所述环周壁另包含有一背向所述定位件的卡抵部,该卡抵部呈阶状,当所述凸部穿设过该凹孔后,在该凹孔的开口方向该凸部会与该卡抵部呈干涉关系。所述的颈圈后片调整组另包含有一柔性垫件,该柔性垫件设于所述支撑片且供贴抵于人体的头颈部。所述本体在背向所述支撑片的一侧面凸设有一限位部,该限位部的侧壁贯设有连通所述插设空间的二所述穿设口;所述至少一挡件的数量为二,二该挡件之间间隔一第二距离,所述定位件介于该二挡件之间;所述第一结合部为一凸部,所述各第二结合部为一凹孔,该凸部以穿入该凹孔的方式而相互卡抵结合;围构出各该凹孔的一环周壁包含有一面向该定位件的倾斜部,该倾斜部的延伸方向斜向于该凹孔的开口方向;该凹孔贯穿过该支撑片,所述环周壁另包含有一背向该定位件的卡抵部,该卡抵部呈阶状,当该凸部穿设过该凹孔后,在该凹孔的开口方向该凸部会与该卡抵部呈干涉关系;所述颈圈后片调整组另包含有一柔性垫件,该柔性垫件设于该支撑片且供贴抵于人体的头颈部;所述第二距离至少为所述第一距离四倍以上;该支撑片另包含有一弯弧部,该弯弧部供支撑人体的后脑勺;所述后颈座与该支撑片皆由可挠的弹性材质所构成;所述基部与该本体为一体成形;该第一结合部邻设于所述扳动部;该凸部呈圆柱状且其轴心方向横向于该凹孔的开口方向;该限位部呈v字型,该基部的部分位于该限位部间隔处且轮廓呈互补,位于该插设空间内的所述绑带的部分夹设于该基部与该限位部之间;该后颈座另包含有二相对连接于该本体的翼部及一靠背部,所述各翼部供包覆人体的侧颈部,各该翼部设有至少一该穿设口,所述靠背部供贴抵于人体的背部;一贯口设于该后颈座,所述贯口的延伸路径由一该翼部延伸通过该本体及该靠背部之间并伸入另一该翼部,该贯口呈“ㄑ”字型;该贯口连通该插设空间;该柔性垫件的面积大于该支撑片的面积;在各该翼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复数贴覆部,各该贴覆部供贴附于人体的肩部或背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颈圈后片调整组强调广泛的适用性,通过支撑片相对后颈座可滑移定位的方式以符合不同使用者的颈部态样,进而可以让支撑性确实地支撑保护住颈部,避免其因非预期的晃动而二次受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颈圈后片调整组的分解图。图4及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6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后颈座的俯视图。图8为后颈座的立体图。附图标号:1:后颈座;11:本体;12:挡件;13:限位部;14:翼部;141:贴覆部;15:靠背部;16:贯口;17:穿设口;2:插设空间;3:定位件;31:基部;32:第一结合部;33:扳动部;34:间隙;4:支撑片;41:第二结合部;42:弯弧部;43:环周壁;431:倾斜部;432:卡抵部;5:柔性垫件;61:第一距离;62:第二距离;7:绑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技术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请参考图1至图8,其显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本技术的颈圈后片调整组,其包括:一后颈座1及一支撑片4。该后颈座1包含有一本体11、至少一挡件12、一定位件3及复数穿设口17,该至少一挡件12间隔一第一距离61地连接于该本体11而界定出一插设空间2,举例但不限于本实施例,该至少一挡件12的数量为二,二该挡件12之间间隔一第二距离62,该定位件3介于该二挡件12之间,其中,该第二距离62至少是该第一距离61四倍以上。该定位件3与该至少一挡件12对向设置地设于该本体11,该定位件3的至少部分可移动于一挡止位置及一释放位置,该定位件3的一第一结合部32随位置变化而可选择性地伸入该插设空间2,各该穿设口17供一绑带7穿设连结。该支撑片4供支撑人体的后颈部,且可移动地插设于该插设空间2,该支撑片4包含有复数第二结合部41,各该第二结合部41可选择性地与该第一结合部32相互卡抵结合。其中,当该定位件3位于该挡止位置时,该第一结合部32位于该插设空间2而与一该第二结合部41相互卡抵定位。当该定位件3位于该释放位置时,该第一结合部32脱离该第二结合部41且朝向远离该支撑片4的方向移动。值得一提的是,该支撑片4可相对该后颈座1滑移的设计能够配合不同使用者的颈部长度进行调整,以确实支撑且限位住使用者的头部,避免头部过度摆动、晃动或后仰而再次受伤。并且,随着使用者颈部复原程度转好,可以将该支撑片4逐渐调降,使得使用者能循序渐进地增加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圈后片调整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后颈座,包含有一本体、至少一挡件、一定位件及复数穿设口,该至少一挡件间隔一第一距离地连接于该本体而界定出一插设空间,该定位件与该至少一挡件对向设置地设于该本体,该定位件的至少部分可移动于一挡止位置及一释放位置,该定位件的一第一结合部随位置变化而可选择性地伸入该插设空间,各该穿设口供一绑带穿设连结;一支撑片,供支撑人体的后颈部,可移动地插设于该插设空间,包含有复数第二结合部,各该第二结合部可选择性地与该第一结合部相互卡抵结合;其中,当该定位件位于该挡止位置时,该第一结合部位于该插设空间而与一该第二结合部相互卡抵定位;当该定位件位于该释放位置时,该第一结合部脱离该第二结合部且朝向远离该支撑片的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圈后片调整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后颈座,包含有一本体、至少一挡件、一定位件及复数穿设口,该至少一挡件间隔一第一距离地连接于该本体而界定出一插设空间,该定位件与该至少一挡件对向设置地设于该本体,该定位件的至少部分可移动于一挡止位置及一释放位置,该定位件的一第一结合部随位置变化而可选择性地伸入该插设空间,各该穿设口供一绑带穿设连结;一支撑片,供支撑人体的后颈部,可移动地插设于该插设空间,包含有复数第二结合部,各该第二结合部可选择性地与该第一结合部相互卡抵结合;其中,当该定位件位于该挡止位置时,该第一结合部位于该插设空间而与一该第二结合部相互卡抵定位;当该定位件位于该释放位置时,该第一结合部脱离该第二结合部且朝向远离该支撑片的方向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圈后片调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另包含有一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基部,该基部是由可挠的弹性材质所构成,所述第一结合部设于该基部;其中,当受外力操控时,该基部相对该本体弯曲变形,该第一结合部朝向远离所述支撑片的方向移动,而当外力消失时,该基部逐渐回复至初始位置,该第一结合部朝向靠近该支撑片的方向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圈后片调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另包含有一扳动部,该扳动部翘接于所述基部而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一间隙,该间隙供一指部的部分伸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圈后片调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在背向所述支撑片的一侧面凸设有一限位部,该限位部的侧壁贯设有连通所述插设空间的二所述穿设口。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圈后片调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挡件的数量为二,二该挡件之间间隔一第二距离,所述定位件介于该二挡件之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圈后片调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部为一凸部,所述各第二结合部为一凹孔,所述凸部以穿入所述凹孔的方式而相互卡抵结合。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圈后片调整组,其特征在于,围构出所述各凹孔的一环周壁包含有一面向所述定位件的倾斜部,该倾斜部的延伸方向斜向于该凹孔的开口方向。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孟淳
申请(专利权)人:王孟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