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水下通信天线的桅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8227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水下通信天线的桅杆,其包括第一耐压管、第二耐压管、导向支撑;第一耐压管通过隔板分为透水天线腔和作动器腔,透水天线腔内设有第一天线,第一天线的下端与隔板连接;作动器腔内设有作动器,作动器的活塞杆与隔板连接,作动器的下端与船舶连接;第二耐压管通过水平筋板与第一耐压管连接在一起,第二耐压管内设有第二天线;导向支撑与第一耐压管和第二耐压管连接,其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包括铜合金基体,以及铜合金基体表面镶嵌的固体润滑添加剂;作动器的活塞杆带动第一耐压管、第二耐压管升降,从而实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升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搭载两型天线,且不影响天线的接地稳定性。

Masts for underwater communication antenna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ast suitable for underwater communication antenna,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pressure-resisting tube, a second pressure-resisting tube and a guide support; the first pressure-resisting tube is divided into a permeable antenna cavity and an actuator cavity through a baffle; the permeable antenna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ntenna,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antenna is connected with a baffle; the actuator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n actuator, and the piston rod of the actua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ffle, and acts. The lower end of the actua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hip; the second pressur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pressure pipe through a horizontal rib plate, and the second pressure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line; the guide suppo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pressure pipe and the second pressure pipe, and a slider is arranged thereon; the slider includes a copper alloy matrix and a solid lubrication additive embed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copper alloy matrix; the piston rod of the actuator drives the first one. The first antenna and the second antenna are lifted and lowered by the pressure tube and the second pressure tube. The utility model can carry two antennas without affecting the grounding stability of the anten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水下通信天线的桅杆
本技术属于船舶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水下通信天线的桅杆。
技术介绍
载人潜水器、UUV等水下航行器一般配备搭载通信天线的可升降桅杆,水下航行器需要与外界进行通信时,桅杆伸出水面,通信天线工作完成后降下。现有桅杆一般仅搭载一型天线,横截面为圆形,水动力性能较差,桅杆安装在耐压结构内部,用润滑油进行升降运动的润滑,桅杆升降时润滑油形成的油膜影响天线接地稳定性,进而影响天线电气性能。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桅杆,以解决现有油膜影响天线接地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水下通信天线的桅杆,该桅杆能搭载两型天线,且不影响天线的接地稳定性。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水下通信天线的桅杆,其包括第一耐压管,通过隔板分为透水天线腔和作动器腔,透水天线腔内可搭载一型自身具备承压能力的通信天线(第一天线),第一天线的下端与隔板连接;作动器腔内设有用于驱动桅杆升降的作动器,作动器的活塞杆与隔板连接,作动器的下端与船舶连接;第二耐压管,通过水平筋板与第一耐压管连接在一起,第二耐压管内设有耐压天线腔,耐压天线腔内可搭载一型自身不具备承压能力的通信天线(第二天线);导向支撑,与第一耐压管和第二耐压管连接,其上设有滑块,该滑块与船舶上滑轨配合;所述滑块包括铜合金基体,以及铜合金基体表面镶嵌的固体润滑添加剂;作动器的活塞杆带动第一耐压管、第二耐压管升降,从而实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升降。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一耐压管和第二耐压管的上端设有导流罩,导流罩将第一耐压管和第二耐压管的上端包裹起来;所述导流罩呈流线型,且与第一耐压管和第二耐压管相切。导流罩横截面为流线外形,因而产生的阻力小,且可减小涡激振动,有利于提高桅杆的升降行程等性能指标。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一耐压管的直径小于第二耐压管的直径,使桅杆具有流线外形,显著减小桅杆的结构载荷,有效提升桅杆水动力性能。按上述方案,所述导向支撑至少有两个,每个导向支撑上均设有滑块,以使结构更稳定,运行更平稳。按上述方案,所述导向支撑呈方形,在每个角的两侧均设有滑块,以使桅杆的升降更平稳。按上述方案,固体润滑添加剂为石墨固体润滑添加剂。按上述方案,所述固体润滑添加剂有多个,均布在铜合金基体表面,以便更好的实现润滑。按上述方案,导向支撑与第一耐压管、第二耐压管焊接;水平筋板与第一耐压管、第二耐压管焊接;导流罩与第一耐压管、第二耐压管焊接。第一耐压管、第二耐压管为透水式结构,不需要水下航行器提供耐压结构保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桅杆内可搭载两型天线,集成度高,可实现短波、卫通等多种通信;滑块选用金属基复合材料制成,兼具承载、润滑、导电和耐腐蚀性能;采用固体润滑添加剂润滑功能,能避免现有桅杆升降时润滑油形成的油膜影响天线接地稳定性,确保天线的接地性能;滑块起到支撑和导向作用;采用铜合金基体和固体润滑添加剂制成的滑块,解决了天线接地要求与升降滑动配合润滑需求的矛盾,保证了桅杆升降润滑要求,也为天线提供了良好的接地性能。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适用于水下通信天线的桅杆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适用于水下通信天线的桅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滑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耐压管,2、第二耐压管,3、隔板,4、透水天线腔,5、作动器腔,6、水平筋板,7、耐压天线腔,8、导向支撑,9、滑块,9.1、铜合金基体,9.2、固体润滑添加剂,10、导流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图4,一种适用于水下通信天线的桅杆,其包括第一耐压管1、第二耐压管2、水平筋板6、导向支撑8、导流罩10。第一耐压管1通过隔板3分为透水天线腔4和作动器腔5,透水天线腔4内可搭载一型自身具备承压能力的第一天线,第一天线的下端与隔板3连接;作动器腔5内设有用于驱动桅杆升降的作动器,作动器的活塞杆与隔板3铰接,作动器的下端与船舶连接。第二耐压管2与第一耐压管1平行设置,第二耐压管2内设有耐压天线腔7,耐压天线腔7内可搭载一型自身不具备承压能力的第二天线。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耐压管1的直径小于第二耐压管2的直径,以使桅杆具有流线外形,显著减小桅杆的结构载荷。第一耐压管1、第二耐压管2为透水式结构,不需要水下航行器提供耐压结构保护。水平筋板6分别与第一耐压管1、第二耐压管2焊接连接,将第一耐压管1、第二耐压管2连接成一个整体。导向支撑8至少有2个,每个导向支撑8分别与第一耐压管1、第二耐压管2焊接连接;每个导向支撑的横截面8呈方形,在每个角的两侧均设有滑块9,滑块9与船舶上滑轨配合。每个滑块9均包括铜合金基体9.1,以及铜合金基体9.1表面镶嵌的多个均匀布设的固体润滑添加剂9.2;在较佳实施例中,固体润滑添加剂9.2为石墨固体润滑添加剂。导流罩10设置在第一耐压管1、第二耐压管2的上端,将第一耐压管1、第二耐压管2的上端包裹起来;导流罩10呈流线型,且与第一耐压管1和第二耐压管2相切。导流罩10横截面为流线外形,因而产生的阻力小,且可减小涡激振动,有利于提高桅杆的升降行程等性能指标。当船舶需要进行通信时,作动器的活塞杆带动第一耐压管1、第二耐压管2升降,从而实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升降,使天线伸出海面进行通信。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水下通信天线的桅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耐压管,通过隔板分为透水天线腔和作动器腔,透水天线腔内设有第一天线,第一天线的下端与隔板连接;作动器腔内设有作动器,作动器的活塞杆与隔板连接,作动器的下端与船舶连接;第二耐压管,通过水平筋板与第一耐压管连接在一起,第二耐压管内设有第二天线;导向支撑,与第一耐压管和第二耐压管连接,其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包括铜合金基体,以及铜合金基体表面镶嵌的固体润滑添加剂;作动器的活塞杆带动第一耐压管、第二耐压管升降,从而实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水下通信天线的桅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耐压管,通过隔板分为透水天线腔和作动器腔,透水天线腔内设有第一天线,第一天线的下端与隔板连接;作动器腔内设有作动器,作动器的活塞杆与隔板连接,作动器的下端与船舶连接;第二耐压管,通过水平筋板与第一耐压管连接在一起,第二耐压管内设有第二天线;导向支撑,与第一耐压管和第二耐压管连接,其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包括铜合金基体,以及铜合金基体表面镶嵌的固体润滑添加剂;作动器的活塞杆带动第一耐压管、第二耐压管升降,从而实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水下通信天线的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压管和第二耐压管的上端设有导流罩,导流罩将第一耐压管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运亮叶冀萍刘伟刘义军方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