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7871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热管以及均温板。热管具有一封闭端与一开口端以及一第一毛细结构。第一毛细结构自开口端向外延伸。均温板具有一上壳体与一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共同形成一容室,下壳体的内底面具有一第二毛细结构。第一毛细结构伸入容室并叠置于第二毛细结构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热管的毛细结构与均温板的毛细结构稳固结合在一起,确保工作介质于其间的顺利传递或移动。

Heat sink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including a heat pipe and a temperature equalizing plate. The heat pipe has a closed end, an open end and a first capillary structure. The first capillary structure extends outward from the opening end. The uniform temperature plate has an upper shell and a lower shell. The upper shell and the lower shell form a capacitive chamber together. The inner bottom of the lower shell has a second capillary structure. The first capillary structure extends into the chamber and superimposes on the second capillary structure. The capillary structure of the heat pipe and the capillary structure of the isothermal plate can be firmly combined to ensure the smooth transmission or movement of the working medium between th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结合热管与均温板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复合式的散热装置常见由不同种类的散热元件例如热管以及均温板结合在一起,期盼能兼具两者的优点而发挥更好的散热效能,举例来说,中国台湾专利TWM534370便揭露了一种热管与均温板结合在一起的设计。不过,由于热管跟均温板内部的毛细结构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若是如该专利TWM534370的设计,仅单纯地将两者的毛细结构连接在一起的话,很容易就会发生工作介质无法顺利在两者间流动或传递甚至于发生断层的情况,因此,现有散热装置中热管跟均温板的毛细结构连结设计,仍存在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热管跟均温板结合时未能将两者的毛细结构稳固地连接而容易发生工作介质无法于毛细结构间顺利传递的不足,提供一种将热管的毛细结构跟均温板的毛细结构稳固结合在一起的散热装置,确保工作介质于其间的顺利传递或移动。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抽真空与注液过程中热管发生凹陷或变形的散热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热管以及均温板。热管具有一封闭端与一开口端,热管还包括一第一毛细结构,第一毛细结构自开口端向外延伸。均温板具有一上壳体与一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共同形成一容室,下壳体的内底面具有一第二毛细结构。第一毛细结构伸入容室并叠置于第二毛细结构上。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下壳体具有一开口,热管的开口端插入该开口内。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壳体与下壳体共同形成一开口,热管的开口端插入该开口内。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均温板还包括一第三毛细结构,该第三毛细结构形成于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的交会处。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三毛细结构叠置于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上。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毛细结构夹设于第二毛细结构与第三毛细结构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三毛细结构是由金属粉末、编织网或纤维束烧结而成。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热管具有一内顶面与一内底面,第一毛细结构与内顶面及内底面接触而为一支撑结构。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毛细结构的厚度,等于内顶面至内底面的距离。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毛细结构的剖面面积,占热管管内剖面面积的30%至70%。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毛细结构为金属编织网。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毛细结构为纤维束。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毛细结构为粉末烧结。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均温板还包括一注液口。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热管的封闭端在未封闭前为散热装置的注液口。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该散热装置还包括一工作介质,该工作介质填充于热管与均温板内。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均温板在与热管连接处具有一扩大的开口。本专利技术将热管的第一毛细结构与均温板的第二毛细结构相叠置连接,能够确保填充于热管跟均温板内的工作介质得以顺利地在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之间传递或移动,不致发生断层或是中断的情况。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通过第三毛细结构的设置及其形成方式,令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更加稳固地结合在一起而不致分离。此外,本专利技术可将第一毛细结构设计作为热管的支撑结构,以避免热管在抽真空以及注液的过程中产生变形或挤压、甚至于破裂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A至图1D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组装过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A至图2D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组装过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均温板上形成有注液口的立体示意图。图3B与图3C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热管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均温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照图1A至图1D以及图2A至图2D,其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散热装置组装过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剖面结构示意图。散热装置1包括一热管2以及一均温板3。热管2具有一封闭端21以及一开口端22,并且热管2内部还设置有第一毛细结构23。从图1A所示热管2与均温板3尚未组装的立体示意图可以观察到,第一毛细结构23是从热管的开口端22向外延伸,突出于热管2之外。而均温板3则具有一上壳体31以及一下壳体32,两者共同形成一容室33,并且均温板3在下壳体上32形成有一开口321。而由图1A所示的立体示意图可以观察到,本实施例在均温板3下壳体32的内底面322上,会预先形成有一第二毛细结构34,第二毛细结构可由粉末、编织网或纤维束烧结而成。请参考图1B以及图2B,当热管2与均温板3要组装时,热管2的开口端22会从均温板3的开口321插入(或是置入于开口321上),让第一毛细结构23得以伸入容室33内并且叠置于第二毛细结构34上。在本专利技术中,热管2的第一毛细结构23是插入于均温板3的开口处而非深入均温板3的内部,避免影响到均温板3的正常运作。由图2B所示的剖面示意图可以观察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1,其热管2的第一毛细结构23是叠置在均温板3的第二毛细结构34上的,也就是说第一毛细结构23与第二毛细结构34在水平方向上是有部分重叠的,如此的设计能够更确保日后填充于热管2跟均温板3内的工作介质(图中未示),得以顺利地在第一毛细结构23与第二毛细结构34之间传递或是移动,不致发生断层或是中断的情况。请参考图1C以及图2C,当热管2的第一毛细结构23与均温板3的第二毛细结构34搭接在一起后,本实施例可在均温板3内第一毛细结构23与第二毛细结构34的交会处,再形成一第三毛细结构35。此第三毛细结构35可如图1C与图2C所示,叠置于第一毛细结构23跟第二毛细结构34上,也就是在水平方向上,第三毛细结构35会与第一毛细结构23或是与第二毛细结构34有部分的重叠,如此的设计可让第一毛细结构23与第二毛细结构34两者更加稳固地结合在一起。而从图2C所示的剖面示意图,也可观察到突出于热管2的第一毛细结构23,夹设在第二毛细结构34跟第三毛细结构35之间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毛细结构35的形成方式,可选择在第一毛细结构23与第二毛细结构34的交会处铺设粉末、编织网或是纤维束,并经由烧结程序而予以形成,如此可让第一毛细结构23与第二毛细结构34更加稳固地结合在一起而不致分离。请参考图1D与图2D,当第三毛细结构35设置完成而使第一毛细结构23跟第二毛细结构34连结在一起后,可再藉由硬焊或是常见的金属封边制程来让均温板3的上壳体31与下壳体32结合在一起,并且也将下壳体32的开口321与热管2间的缝隙藉由压合、接合胶或填充焊料等方式予以封闭。当散热装置1的热管2与均温板3完成连接后,会进行后续的抽真空以及注液程序,将工作介质(图中未示)注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本专利技术可如图3A所示,将一注液口36设置在均温板3上,或者也可让热管2原先的封闭端21先作为注液口,其做法是让热管2的两端均为开口端,并且以远离均温板3的开口端作为注液口,等到注液完成后再予以封闭而成为热管2的封闭端21。为了避免热管2在抽真空以及注液的过程中产生变形或是挤压,甚至于破裂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特别在热管2设置第一毛细结构23时即事先予以设计,目标是让第一毛细结构23可作为热管2的支撑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管,该热管具有一封闭端与一开口端,该热管还包括一第一毛细结构,其中该第一毛细结构自该开口端向外延伸;以及均温板,具有一上壳体与一下壳体,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共同形成一容室,该下壳体的内底面具有一第二毛细结构;其中,第一毛细结构伸入该容室并叠置于该第二毛细结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管,该热管具有一封闭端与一开口端,该热管还包括一第一毛细结构,其中该第一毛细结构自该开口端向外延伸;以及均温板,具有一上壳体与一下壳体,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共同形成一容室,该下壳体的内底面具有一第二毛细结构;其中,第一毛细结构伸入该容室并叠置于该第二毛细结构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壳体具有一开口,该热管的该开口端插入该开口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共同形成一开口,该热管的该开口端插入该开口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均温板还包括一第三毛细结构,该第三毛细结构形成于该第一毛细结构与该第二毛细结构的交会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毛细结构叠置于该第一毛细结构与该第二毛细结构上。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结构夹设于该第二毛细结构与该第三毛细结构之间。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毛细结构是由金属粉末、编织网或纤维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安智陈志伟刘建富刘冠庆
申请(专利权)人:双鸿电子科技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