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控电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7677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电控电磁阀,包括后盖组件,阀体组件,先导阀座组件,以及设置在先导阀座组件一侧的、且上端设有手动按钮的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以及设置在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之间的接线盒,所述第一先导阀一侧与先导阀座组件配合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接线盒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先导阀与所述接线盒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共用接线盒,且与接线盒电性连接,该双电控电磁阀通过将后盖组件、阀体组件、先导阀座组件、第一先导阀、接线盒和第二先导阀进行组合构成使用,不仅能够实现双电控电磁阀换向,而且将2个先导阀设置在阀体同一侧,并集成配线与控制,大大节省安装空间,同时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A Double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Solenoid Valv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ual-electronic solenoid valve, which comprises a back cover assembly, a body assembly, a pilot seat assembly, a first pilot valve and a second pilot valve with manual buttons on one side of the pilot seat assembly, and a junction box between the first pilot valve and the second pilot valve. One side of the first pilot val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ilot seat assembly, and the oth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pilot seat assembly. The si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junction box, and the second pilot val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junction box. The first pilot valve and the second pilot valve share the junction box and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junction box. The dual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solenoid valve can not only be realized by combining the back cover assembly, the body assembly, the pilot seat assembly, the first pilot valve, the junction box and the second pilot valve. Dual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solenoid valve is reversed, and two pilot valves are set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valve body, and wiring and control are integrated, which greatly saves installation space and improves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控电磁阀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控电磁阀。
技术介绍
电磁阀是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基础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电磁线圈的通断电来控制阀芯的位置,以实现流经电磁阀的流体的方向控制等功能。现有的电磁阀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1、单一的电控方式使得电磁阀的使用效率降低,无法满足电磁阀的换向要求;2、现有的电磁阀内部的通气方式复杂,导致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依旧存在可靠性低和稳定性降低的问题;此外,现有双电控阀先导头都是在阀体的两侧,占用的空间大,同时也导致无法实现集成配线与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能够实现电磁阀换向和集成配线与控制,能够在电磁阀换向的同时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双电控电磁阀。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电控电磁阀,包括后盖组件,与所述后盖组件一侧配合连接的、且上端设有两路先导气通道的阀体组件,与所述阀体组件配合连接的先导阀座组件,以及设置在先导阀座组件一侧的、且上端设有手动按钮用于实现手动调节的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以及设置在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之间的、且在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通电时能够发光的接线盒,所述第一先导阀一侧与先导阀座组件配合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接线盒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先导阀与所述接线盒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共用接线盒,且与接线盒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后盖组件包括后盖本体,设置在所述后盖本体外侧的、且贯穿后盖本体的后盖螺钉,设置在所述后盖本体与阀体组件的配合面上端的后盖异形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后盖本体与阀体组件的配合面下端的后盖呼吸滤芯,以及设置在所述后盖本体与阀体组件的配合面中部的、且边侧设置有通气槽的后盖活塞排气腔,所述后盖本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后盖引导气路通道;所述后盖异形密封圈的上端设置有将先导气引导至后盖活塞排气腔的第一导气孔,所述后盖异形密封圈的下端设置有向前延伸的、用于堵塞内先导气流通的凸起。进一步的,所述阀体组件包括阀体,设置在所述阀体中部的、且贯穿阀体的阀杆通道,安装在所述阀杆通道中的阀杆,以及设置在所述阀杆靠近后盖组件一侧的第一活塞,设置在所述阀杆靠近先导座组件一侧的第二活塞,所述阀杆上设置有沟槽,以及半径与阀杆半径一致的、且与阀杆一体成型的凸圈,所述凸圈上安装有C形圈。进一步的,所述先导阀座组件包括先导座本体,设置在先导座本体与阀体组件的配合面上端的先导座异形密封圈,设置在先导座本体与阀体组件的配合面中部的、且边侧设有通气槽的先导座活塞排气腔,设置在先导座本体与阀体组件的配合面下端的先导座呼吸滤芯,以及设置在先导座本体与第一先导阀的配合面上端的若干个先导座凸台,所述先导座异形密封圈上还设置有先导气滤芯;所述先导座异形密封圈包括为第一先导阀导气的第一先导座异形密封圈气孔,及设置在第一先导座异形密封圈气孔内侧上端的、用于向第二先导阀导气的第二先导座异形密封圈气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先导阀包括第一先导阀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先导阀本体两侧面上端的若干个第一先导阀凹槽,设置在所述若干个第一先导阀凹槽之间的异型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先导阀本体两侧面上端的第一先导阀异形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先导阀本体与接线盒的配合面中部的第一先导阀电源脚,所述第一先导阀电源脚上还设置有第一电源脚密封圈;所述第一先导阀异形密封圈包括在第一先导阀通电后用于导气的第一先导阀异形密封圈气孔,与所述第一先导阀异形密封圈气孔一体设置的、用于向第二先导阀通导气的第二先导阀异形密封圈气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先导阀异形密封圈气孔一体设置的、用于输送主先导气的第三先导阀异形密封圈气孔;所述第一电源脚密封圈为矩形框架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盒包括盒体,设置在所述盒体两侧上端的接线盒凸台,以及设置在所述盒体两侧中部的接触弹簧。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先导阀包括第二先导阀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先导阀本体朝向接线盒的配合面上端的若干个第二先导阀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先导阀本体朝向接线盒的配合面上端的第二先导阀异形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先导阀本体朝向接线盒的配合面中部的第二先导阀电源脚,以及设置在第二先导阀本体另一侧面上的先导阀螺钉,所述第二先导阀电源脚上还设置有第二电源脚密封圈;所述第二先导阀异形密封圈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二先导阀异形密封圈导气孔,所述第二电源脚密封圈与第二电源脚密封圈的结构相同。进一步的,所述阀体的侧面下端置有贯穿阀体的螺钉安装孔,所述阀体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向外的凸台,以及在每个凸台边侧设置的凹槽,所述阀体中还设置有阀体通道,所述阀体通道的中部还设置有阀体先导孔。进一步的,所述先导座本体内设置有先导座通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先导阀内还设置有第一先导阀通道,所述第二先导阀内还设置有第二先导阀通道。本专利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该双电控电磁阀通过将后盖组件、阀体组件、先导阀座组件、第一先导阀、接线盒和第二先导阀进行组合构成使用,并且将二个先导阀设置在阀体同一侧,并集成配线,不仅能够实现电磁阀换向和集成配线与控制,大大节省安装空间,并且能够在电磁阀换向的同时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电控电磁阀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爆炸视图;图3为图1的内部结构图;图4为图1中后盖组件的结构视图;图5为后盖异形密封圈的结构视图;图6为图1中先导阀座组件的结构视图之一;图7为图1中先导阀座组件的结构视图之二;图8为先导座异形密封圈的结构视图;图9为图1中第一先导阀的结构视图之一;图10为图1中第一先导阀的结构视图之二;图11为第一先导阀异形密封圈的结构视图;图12为第一电源脚密封圈的结构视图;图13为图1中接线盒的结构视图之一;图14为图1中接线盒的结构视图之二;图15为图1中第二先导阀的结构视图;图16为第二先导阀异形密封圈的结构视图;图17为图1的正视图;图18为图1的俯视图;图19为若干个双电控电磁阀的组合结构图;图20为图3中的A-A部分的截面图;图21为图3中的B-B部分的截面图;图22为图3中的C-C部分的截面图;图23为图21中的D-D部分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实施例1一种双电控电磁阀,如图1-3所示,包括后盖组件1,与所述后盖组件1一侧配合连接的、且上端设有两路先导气通道的阀体组件2,与所述阀体组件2配合连接的先导阀座组件3,以及设置在先导阀座组件3一侧的、且上端设有手动按钮用于实现手动调节的第一先导阀4和第二先导阀6,以及设置在第一先导阀4和第二先导阀6之间的、且在第一先导阀4和第二先导阀6通电时能够发光的接线盒5,所述阀体组件2作为核心控制的部件,通过设置的两路先导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控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盖组件,与所述后盖组件一侧配合连接的、且上端设有两路先导气通道的阀体组件,与所述阀体组件配合连接的先导阀座组件,以及设置在先导阀座组件一侧的、且上端设有手动按钮用于实现手动调节的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以及设置在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之间的、且在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通电时能够发光的接线盒,所述第一先导阀一侧与先导阀座组件配合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接线盒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先导阀与所述接线盒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共用接线盒,且与接线盒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控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盖组件,与所述后盖组件一侧配合连接的、且上端设有两路先导气通道的阀体组件,与所述阀体组件配合连接的先导阀座组件,以及设置在先导阀座组件一侧的、且上端设有手动按钮用于实现手动调节的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以及设置在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之间的、且在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通电时能够发光的接线盒,所述第一先导阀一侧与先导阀座组件配合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接线盒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先导阀与所述接线盒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共用接线盒,且与接线盒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控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组件包括后盖本体,设置在所述后盖本体外侧的、且贯穿后盖本体的后盖螺钉,设置在所述后盖本体与阀体组件的配合面上端的后盖异形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后盖本体与阀体组件的配合面下端的后盖呼吸滤芯,以及设置在所述后盖本体与阀体组件的配合面中部的、且边侧设置有通气槽的后盖活塞排气腔,所述后盖本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后盖引导气路通道;所述后盖异形密封圈的上端设置有将先导气引导至后盖活塞密封腔的第一导气孔,所述后盖异形密封圈的下端设置有向前延伸的、用于堵塞内先导气流通的凸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控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包括阀体,设置在所述阀体中部的、且贯穿阀体的阀杆通道,安装在所述阀杆通道中的阀杆,以及设置在所述阀杆靠近后盖组件一侧的第一活塞,设置在所述阀杆靠近先导座组件一侧的第二活塞,所述阀杆上设置有沟槽,以及半径与阀杆半径一致的、且与阀杆一体成型的凸圈,所述凸圈上安装有C形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控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阀座组件包括先导座本体,设置在先导座本体与阀体组件的配合面上端的先导座异形密封圈,设置在先导座本体与阀体组件的配合面中部的、且边侧设有通气槽的先导座活塞排气腔,设置在先导座本体与阀体组件的配合面下端的先导座呼吸滤芯,以及设置在先导座本体与第一先导阀的配合面上端的若干个先导座凸台,所述先导座异形密封圈内还设置有先导气滤芯;所述先导座异形密封圈包括为第一先导阀导气的第一先导座异形密封圈气孔,及设置在第一先导座异形密封圈气孔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光锋刘勇吕秋明倪志升孙驰凯王浩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亿太诺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