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庭嘉专利>正文

自然进排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759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然进排气装置,主要包括有顶端排气系统、上斜面排气系统及侧面进气系统;所述侧面进气系统装设于建筑体的侧边墙面,其主要有一上外罩及一下外罩分别设置于墙面进风口外侧的上下端。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然进排气装置主要特征在于,进气口小于墙面进气口,屋顶排风口及顶侧排风口则大于上端的排风口,即气体流动时内部进排气口将大于外部进排气口,使空气流通更为顺畅,另外各装置皆有外文件板的设计,其可有效遮挡一半以上的雨水直接喷入进排气装置中,因此产生良好的防水效果。

Natural Intake and Exhaus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atural intake and exhaust device, which mainly comprises a top exhaust system, an upper inclined exhaust system and a side air intake system. The side air intake system is installed on the side wall of a building,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outer cover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outside of the wall air intake. Therefor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natural intake and exhaust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that the intake port is smaller than the wall intake port, the roof exhaust port and the top exhaust port are larger than the upper exhaust port, that is, the internal intake and exhaust port will be larger than the external intake and exhaust port when the gas flow, making the air flow more smoothly. In addition, each device has the design of an external document board, which can effectively shield more than half of the rainwater straight. It is injected into the intake and exhaust devices, thus producing good waterproof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然进排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业领域,尤其涉及室内环境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自然进排气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厂房或仓库的铁皮建筑体内部较为闷热,进而导致工作环境不佳,因此大多经营者都会在建筑体墙面或屋顶加装进排气风扇,使建筑体内的空气得以流通,并达到降温的效果。但风扇需依靠电力带动,将提高营业的成本,且若遇下雨天,风扇装置无法将雨水有效排除在外,如此会造成建筑体内部进水潮湿,因此应设法加以解决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自然进排气装置,通过空气流动的原理,使气体流动时装置内部的进排气口将大于外部的进排气口,使空气的流通更为顺畅。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本技术的进排气装置皆有外文件板的设计,可有效遮挡一半以上的雨水直接喷入进排气装置中,产生良好的防水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然进排气装置,包含顶端排气系统、上斜面排气系统及侧面进气系统。该侧面进气系统装设于建筑体的侧边墙面,具有一上外罩及一下外罩分别设置于墙面进风口外侧的上下端,而上、下外罩间留有一进风口,进风口内的中央位置处则设有一水平外挡板,外挡板内部则连结有一内挡板,而该外挡板与内挡板呈垂直状态,又该墙面进风口外侧的上端墙面上设有一导水板,而该下罩体下端则开设有一排水孔;该顶端排气系统为装设于屋顶顶端的屋顶排风口外,具有两侧的侧外罩,侧外罩的下端皆设有排水孔,并于二侧外罩中央设有一直立外挡板,外挡板下端则分别向两侧延伸有二斜挡板,并于靠近屋顶排风口外的两侧皆设有一内挡板;该上斜面排气系统为装设于屋顶的顶侧排风口外,具有两侧的内侧罩体与外侧罩体,其内侧罩体与外侧罩体的最顶端处皆连结有一向下设置的回勾挡板,又外侧罩体下端设有外排水孔,而内侧罩体与外侧罩体中央设有一直立挡板,并于挡板的下端再设有一外侧承接挡板与一内侧承接挡板,且于外侧承接挡板与内侧承接挡板下端的交接处设有中央排水孔及二侧排水孔,其中央排水孔连结有排水管至外排水孔处。该侧面进气系统的进风口的口径小于墙面进风口。该顶端排气系统的屋顶排风口的口径大于排风口。该上斜面排气系统的顶侧排风口的口径大于排风口。采用了该技术中的自然进排气装置,进气口小于墙面进气口,屋顶排风口及顶侧排风口则大于上端的排风口,即气体流动时内部进排气口将大于外部进排气口,如此将赋予空气流通更为顺畅,又各装置皆有外文件板的设计,其可有效遮挡一半以上的雨水直接喷入进排气装置中,据以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装设样态示意图。图2为侧面进气系统气体流通结构图。图3为侧面进气系统防排水状态图。图4为顶端排气系统气体流通结构图。图5为顶端排气系统防排水状态图。图6为上斜面排气系统气体流通结构图。图7为上斜面排气系统防排水状态图1。图8为上斜面排气系统防排水状态图2。附图标记10建筑体11墙面12墙面进风口13屋顶14屋顶排风口15顶侧排风口20侧面进气系统21上罩体22下罩体23外挡板24内挡板25进风口26导水板27排水孔30顶端排气系统31侧外罩32外挡板33斜挡板34内挡板35排风口36排水孔40上斜面排气系统41内侧罩体411回勾挡板42外侧罩体421回勾挡板43挡板44内侧承接挡板45外侧承接档板46中央排水孔47排水管48排风口49外排水孔50侧排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于建筑体10上装设有顶端排气系统30、上斜面排气系统40及侧面进气系统20,该侧面进气系统20装设于建筑体10的侧边墙面11外,而顶端排气系统30装设于屋顶13顶端交接处上端,又上斜面排气系统40装设于屋顶13的斜平面上。请参阅图2所示,该侧面进气系统20主要有一上外罩21及一下外罩22分别设置于墙面进风口12外侧的上下端,而上、下外罩2122间留有一进风口25,进风口25内的中央位置处则设有一外挡板23,外挡板23内部则连结有一内挡板24,而该外挡板23为与内挡板24呈垂直设置状态,又该墙面进风口12外侧的上端墙面11上设有一导水板26,而该下罩体22下端则开设有一排水孔27,又该进风口25的口径小于墙面进风口12;因此当空气经由较小口径的进风口25进入时,遇到外挡板23将分别往上下的空间流窜,此时空气将于上、下外罩2122内部产生扩散效应,并经由推挤而绕过内挡板24再从墙面进风口12以较缓风力排出,据以减缓气流冲击,而降低雨水被带入室内,故达到一良好的气流效应,使外部空气得以持续被吸引而流入。请参阅图3所示,当遇下雨时,雨水将从进气口25喷入,而外挡板23即可阻挡一半以上喷入的雨势,据以避免下外罩22内部雨水囤积过快而造成排水孔27排水不及的状况,且若有喷溅至外挡板上端的雨水,亦可通过导水板26导至排水孔27处,进而有效挡止雨水渗入墙面进风口12内。请参阅图4所示,该顶端排气系统30于屋顶排风口14外的两侧装设有侧外罩31,侧外罩31的下端皆设有排水孔36,并于二侧外罩31中央设有一外挡板32,外挡板32下端则分别向两侧延伸有二斜挡板33,并于靠近屋顶排风口14外的两侧皆设有一内挡板34;因此当热空气往上飘经由较大口径的屋顶排风口14进入时,遇到斜挡板33将分别往左右的空间流窜,此时热空气将于两侧的侧外罩31内部产生压缩,并经由推挤而绕过斜挡板33再从排风口35以较大风力排出。请参阅图5所示,当遇下雨时,雨水将从排风口35喷入,而外挡板32即可阻挡一半以上喷入的雨势,据以避免单边的侧外罩31内部雨水囤积过快而造成该侧排水孔36排水不及的状况,且该内挡板34亦可有效阻挡喷溅的雨水直接溅入屋顶排风口14内。请参阅图6、8所示,上斜面排气系统40于顶侧排风口15外的两侧装设有内侧罩体41与外侧罩体42,其内侧罩体41与外侧罩体42的最顶端处皆连结有一向下设置的回勾挡板411421,又外侧罩体42下端设有外排水孔49,而内侧罩体41与外侧罩体42中央设有一挡板43,并于挡板43的下端再设有一外侧承接挡板45与一内侧承接挡板44,且于外侧承接挡板45与内侧承接挡板44下端的交接处设有中央排水孔46及二侧排水孔50,其中央排水孔46连结有排水管47至外排水孔49处;因此当热空气往上飘经由较大口径的顶侧排风口15进入时,遇到外侧承接挡板45与内侧承接挡板44将分别往左右的空间流窜,此时热空气将于内侧罩体41与外侧罩体42内部产生压缩,并经由推挤而绕过外侧承接挡板45与内侧承接挡板44再从排风口48以较大风力排出。请参阅图7、8所示,当遇下雨时,雨水将从排风口48喷入,而挡板43即可阻挡一半以上喷入的雨势,且该回勾挡板411421将可有效控制雨水落入排风口48内的范围,使得外侧承接挡板45与内侧承接挡板44将可承接所有喷入的雨水,再通过中央排水孔46经由排水管47流至外排水孔49处以及二侧排水孔50处排出,据以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实施例的范围,凡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所作其他的修改,皆应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然进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顶端排气系统、上斜面排气系统及侧面进气系统;所述侧面进气系统装设于建筑体的侧边墙面,具有一上外罩及一下外罩分别设置于墙面进风口外侧的上下端,而上、下外罩间留有一进风口,进风口内的中央位置处则设有一水平外挡板,外挡板内部则连结有一内挡板,而所述的外挡板与内挡板呈垂直状态,又所述的墙面进风口外侧的上端墙面上设有一导水板,而所述的下外罩下端则开设有一排水孔;所述顶端排气系统为装设于屋顶顶端的屋顶排风口外,具有两侧的侧外罩,侧外罩的下端皆设有排水孔,并于二侧外罩中央设有一直立外挡板,外挡板下端则分别向两侧延伸有二斜挡板,并于靠近屋顶排风口外的两侧皆设有一内挡板;所述上斜面排气系统为装设于屋顶的顶侧排风口外,具有两侧的内侧罩体与外侧罩体,其内侧罩体与外侧罩体的最顶端处皆连结有一向下设置的回勾挡板,又外侧罩体下端设有外排水孔,而内侧罩体与外侧罩体中央设有一直立挡板,并于挡板的下端再设有一外侧承接挡板与一内侧承接挡板,且于外侧承接挡板与内侧承接挡板下端的交接处设有中央排水孔及二侧排水孔,其中央排水孔连结有排水管至外排水孔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进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顶端排气系统、上斜面排气系统及侧面进气系统;所述侧面进气系统装设于建筑体的侧边墙面,具有一上外罩及一下外罩分别设置于墙面进风口外侧的上下端,而上、下外罩间留有一进风口,进风口内的中央位置处则设有一水平外挡板,外挡板内部则连结有一内挡板,而所述的外挡板与内挡板呈垂直状态,又所述的墙面进风口外侧的上端墙面上设有一导水板,而所述的下外罩下端则开设有一排水孔;所述顶端排气系统为装设于屋顶顶端的屋顶排风口外,具有两侧的侧外罩,侧外罩的下端皆设有排水孔,并于二侧外罩中央设有一直立外挡板,外挡板下端则分别向两侧延伸有二斜挡板,并于靠近屋顶排风口外的两侧皆设有一内挡板;所述上斜面排气系统为装设于屋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庭嘉
申请(专利权)人:张庭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