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7148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剥离片,其具有基材和剥离层,其中,所述剥离层由包含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烯烃树脂和交联剂的树脂组合物的交联物形成,相对于所述树脂组合物总量,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烯烃树脂的含量为50~90质量%,所述交联剂的含量为7~45质量%。

Stripping plat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tripping sheet, which has a base material and a stripping layer, wherein the stripping layer is formed by a cross-link of resin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reactive functional groups of polyolefin resins and cross-linking agents. Compared with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resin compositions, the content of the reactive functional groups of polyolefin resins is 50-90 mass, and the content of the cross-linking agents is 7-45 mass%. \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剥离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剥离片。
技术介绍
通常,剥离片是在纸、塑料膜、聚乙烯层压纸等基材上涂布包含反应性化合物的剥离剂组合物并使其固化来设置剥离层而成的,已被广泛地用作例如粘合片等粘合体的保护用片、树脂片制作用的工序膜、陶瓷生片成膜用工序膜、合成皮革制造用工序膜等。剥离片广泛地使用剥离层中含有有机硅树脂、硅氧烷、硅油等有机硅化合物的有机硅类的剥离片。有机硅化合物有时转移至与粘合片、树脂片等的剥离片的剥离层接触的表面,或者在转移后逐渐气化。因此,在有机硅类的剥离片用于电子材料用途时,有机硅化合物转移至电子部件,有时成为导致电子部件的腐蚀、误动作的原因。因此,要求具有由不包含有机硅化合物的剥离剂形成的剥离层的剥离片。作为这样的剥离片,例如提出了一种剥离材料(剥离片),其具有由剥离剂形成的剥离剂层,所述剥离剂至少含有聚烯烃、1个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异氰酸酯及聚烯烃多元醇(例如专利文献1~4)。另外,提出了一种脱模膜(剥离片),其具有由脱模剂形成的脱模层,所述脱模剂包含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能够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的聚烯烃弹性体(A)、以及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B)(例如专利文献5)。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220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8721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9409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2-87211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4-917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剥离片可以通过在基材上涂布使包含树脂的剥离剂溶解于溶剂而成的涂布液、并使其固化、形成剥离层而得到。但是,在专利文献1~5记载的剥离剂中,由于以聚烯烃作为主剂,因此耐溶剂性低,有时无法得到能够进行再剥离的剥离力(轻剥离力)。另外,在使用低分子量的聚烯烃作为剥离剂的主剂在基材上形成剥离层的情况下,低分子量的聚烯烃从该剥离层转移至与该剥离层叠合使用的材料表面,有时导致不良情况。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剥离片,所述剥离片的耐溶剂性优异,而且也可以抑制低分子量成分从剥离层向相邻的层的转移量(以下,本说明书中也称为“背面转移量”)。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一种剥离片可解决上述课题,所述剥离片在基材上具有剥离层,所述剥离层由分别以特定比例包含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烯烃树脂和交联剂的树脂组合物的交联物形成。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见解而完成。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1]~[8]。[1]一种剥离片,其具有基材和剥离层,其中,所述剥离层由包含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烯烃树脂和交联剂的树脂组合物的交联物形成,相对于所述树脂组合物总量,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烯烃树脂的含量为50~90质量%,所述交联剂的含量为7~45质量%。[2]根据[1]所述的剥离片,其中,所述剥离层设置在所述基材上。[3]根据[1]或[2]所述的剥离片,其中,所述聚烯烃树脂具有的反应性官能团为羟基。[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剥离片,其中,所述聚烯烃树脂在两末端具有反应性官能团。[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剥离片,其中,所述聚烯烃树脂为聚异戊二烯的氢化物。[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剥离片,其中,所述聚烯烃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1,500~30,000。[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剥离片,其中,所述交联剂为三聚氰胺化合物。[8]根据[7]所述的剥离片,其中,所述三聚氰胺化合物为选自羟甲基化三聚氰胺树脂、亚氨基羟甲基化三聚氰胺树脂、甲基化三聚氰胺树脂、乙基化三聚氰胺树脂、丙基化三聚氰胺树脂、丁基化三聚氰胺树脂、己基化三聚氰胺树脂及辛基化三聚氰胺树脂中的至少1种。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耐溶剂性优异、而且抑制了低分子量成分从剥离层向相邻层的转移量的剥离片。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剥离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面图。符号说明10剥离片1基材2剥离层具体实施方式[剥离片]本专利技术的剥离片具有基材和剥离层,其中,该剥离层由包含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烯烃树脂和交联剂的树脂组合物的交联物形成,相对于该树脂组合物总量,上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烯烃树脂的含量为50~90质量%,上述交联剂的含量为7~45质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对于“聚烯烃树脂的含量”及“交联剂的含量”的比例而言,在如后所述以溶液的方式使用时,是指去除溶剂的质量以外的质量%,即,是指相对于不挥发成分量的质量%。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剥离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1的剥离片10具有基材1和设置在该基材1上的剥离层2。剥离层2由包含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的聚烯烃树脂和交联剂的树脂组合物的交联物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基材1与剥离层2之间可以设置未图示的易粘接层、抗静电层等其它层。(剥离层)本专利技术的剥离片中的剥离层是分别以特定比例包含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烯烃树脂(以下,简称为“聚烯烃树脂”)和交联剂的树脂组合物的交联物形成的层。通过使剥离层由上述交联物形成,不仅耐溶剂性优异,而且也能够抑制从剥离层向相邻层的背面转移量。上述聚烯烃树脂只要具有反应性官能团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将1种或2种以上乙烯、丙烯、4-甲基戊烯等α-烯烃聚合而成的物质、异戊二烯、丁二烯等二烯烃的聚合物的氢化物等。其中,从化学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聚异戊二烯的氢化物、聚丁二烯的氢化物,更优选为聚异戊二烯的氢化物。上述聚烯烃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1,500~30,000,更优选为2,000~20,000,进一步优选为2,500~20,000。需要说明的是,聚烯烃树脂的数均分子量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的换算为聚苯乙烯的值。上述聚烯烃树脂所具有的反应性官能团是能够与后述的交联剂发生反应的基团,具体可列举:羟基、羧基、环氧基、氨基、异氰酸酯基、硫醇基、乙烯基等,其中,优选为羟基。另外,上述聚烯烃树脂优选在两末端具有上述反应性官能团,特别优选仅在主链的两末端具有上述反应性官能团。这是由于,通过在主链的两末端存在反应性官能团,交联点间的距离变长,可以期待剥离片为低剥离力。相对于树脂组合物总量,上述聚烯烃树脂的含量为50~90质量%,优选为55~90质量%,更优选为60~88质量%。在低于50质量%时,交联剂的比例多,交联密度变得过高,存在无法获得希望的轻剥离性的隐患。在超过90质量%时,交联剂的比例过少,无法充分地进行交联,难以获得耐溶剂性,而且存在无法抑制背面转移量的隐患。另外,在树脂组合物中包含不与交联剂反应的聚烯烃(非反应性聚烯烃)时,其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质量%。交联剂可以根据聚烯烃树脂所具有的反应性官能团的种类来选择,只要能够进行交联反应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在聚烯烃树脂所具有的反应性官能团为羟基时,作为交联剂,优选为选自三聚氰胺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环氧化合物、氮丙啶化合物、酰肼化合物、唑啉化合物、碳化二亚胺化合物、脲化合物、二醛化合物及金属螯合物中的至少1种交联剂,更优选为选自三聚氰胺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及环氧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交联剂。其中,从耐溶剂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三聚氰胺化合物。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剥离片,其具有基材和剥离层,其中,所述剥离层由包含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烯烃树脂和交联剂的树脂组合物的交联物形成,相对于所述树脂组合物总量,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烯烃树脂的含量为50~90质量%,所述交联剂的含量为7~45质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9.16 JP 2016-1818321.一种剥离片,其具有基材和剥离层,其中,所述剥离层由包含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烯烃树脂和交联剂的树脂组合物的交联物形成,相对于所述树脂组合物总量,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烯烃树脂的含量为50~90质量%,所述交联剂的含量为7~45质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离片,其中,所述剥离层设置在所述基材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剥离片,其中,所述聚烯烃树脂具有的反应性官能团为羟基。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剥离片,其中,所述聚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本皓史黑川敦史加茂雅康
申请(专利权)人:琳得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