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横梁及具有该首横梁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6181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首横梁,其包括横梁本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横梁本体为纺锤体结构,横梁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横梁本体中段的纵向截面积大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纵向截面积;横梁本体通过第一连接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横梁本体通过第二连接端与和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用于与车架纵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首横梁的车辆。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首横梁采用纺锤体结构设计,具有集成度高、强度可靠、轻量化、易维修的特点。该首横梁十分适用于重型载货车辆,该首横梁在牵引过程中,受力均匀,不易损坏。

Head Beam and Vehicles with Head Bea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irst cross-beam, which comprises a cross-beam body, a first connector and a second connector. The cross-beam body is a spindle structure,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cross-beam body are the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ors respectively. The longitudinal cross-section area of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cross-beam body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ors; the cross-beam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or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ng end. The cross beam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onnecting member through the second connecting end,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member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member are used for connecting with the longitudinal beam of the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 vehicle with the first crossbeam.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integration, reliable strength, light weight and easy maintenance. The first crossbeam is very suitable for heavy-duty trucks. During the traction process, the force on the first crossbeam is uniform and it is not easy to be damag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首横梁及具有该首横梁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横向布置的车架构件
,其具体涉及一种首横梁,其还涉及一种包含该首横梁的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尤其是重型载货车辆在恶劣的行驶工况下行驶时,经常会陷入泥潭或出现故障。在应对这些突发状况的解决方案中,对车辆进行牵引无疑是最为常用、最为经济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即通过牵引装置牵引车辆摆脱泥潭,或者通过牵引装置牵引车辆至维修站。一般情况下,牵引装置会连接在车辆的首横梁上,这样方便在牵引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车辆的转向角度,以保证车身的稳定,从而能够尽快脱困。对于小型车而言,其自重较小,因此,小型车上安装现有技术中的首横梁则完全可以满足牵引的需要。但是当牵引重型载货车辆时,对于重型载货车的首横梁则有着更严苛的要求,原因在于,重型载货车辆本身自重重量大,加之可能满载,故而整车重量较大,在牵引过程中,重型载货车的首横梁会承受很大的力,这对首横梁的强度有一定要求,若采用传统的首横梁装配在重型载货汽车上,则首横梁很可能因为牵引力过大而断裂,也可能由于受力不均而弯曲或断裂。首横梁的损坏或断裂直接影响车辆的有效使用时间,同时更换传统的首横梁的配件成本和维修的时间成本很高。因此传统的首横梁显然不适用于装配在重型载货车辆上。另外,为了加强首横梁的强度,若将单纯加厚的传统的首横梁装配在重型载货车辆,那么无疑会造成首横梁的自身重量增加,不仅增加了整车油耗,还影响整车的设计布局。因此,设计一种集成度高、强度可靠、轻量化、易维修的首横梁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鉴于上述缺陷,本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本技术具体提出一种首横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横梁本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横梁本体为纺锤体结构,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横梁本体中段的纵向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纵向截面积;所述横梁本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横梁本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与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车架纵梁连接。较佳地,所述横梁本体呈内部中空的管状。较佳地,所述横梁本体为多棱纺锤体结构,所述横梁本体的外轮廓在沿自身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条加强棱。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一体式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一体式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呈扇形外扩结构。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掌部设置有第一减重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掌部设置有第二减重孔。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最外侧还设有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最外侧还设有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和所述第二装配部用于与车辆的保险杠连接。较佳地,所述横梁本体中段上设有牵引装置安装部。较佳地,所述横梁本体中段上设有本体减重孔。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车架纵梁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吸能盒,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吸能盒与所述车架纵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车架纵梁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吸能盒,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吸能盒与所述车架纵梁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上所述一种首横梁。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首横梁,该首横梁采用纺锤体结构设计,还能够在横梁本体上设置减重孔,因此该首横梁具有集成度高、强度可靠、轻量化、易维修的特点。十分适用于重型载货车辆,该首横梁在牵引过程中,受力均匀,不易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首横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首横梁的装配图。附图标记:首横梁1、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本体减重孔5、牵引装置安装孔6、保险杠8、加强棱9、横梁本体中段11、第一连接端12、第二连接端13、第一装配部21、第一减重孔22、第二减重孔23、第二装配部31、第一纵梁50和第二纵梁6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首横梁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一种首横梁1,其包括横梁本体、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横梁本体为纺锤体结构,横梁本体的两端分别是第一连接端12和第二连接端13,横梁本体中段11的纵向截面积大于第一连接端12和第二连接端13的纵向截面积。横梁本体通过第一连接端12与第一连接件2连接,横梁本体通过第二连接端13与和第二连接件3连接。横梁本体为纺锤体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纺锤体设计,能够使首横梁的受力更加均匀,不容易受大牵引力的影响而变得扭曲或断裂。优选地,横梁本体呈内部中空的管状,横梁本体内部中空有利于进一步减轻自身重量。优选地,横梁本体为多棱纺锤体结构。横梁本体的外轮廓在沿自身长度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首横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横梁本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横梁本体为纺锤体结构,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横梁本体中段的纵向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纵向截面积;所述横梁本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横梁本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与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车架纵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首横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横梁本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横梁本体为纺锤体结构,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横梁本体中段的纵向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纵向截面积;所述横梁本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横梁本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与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车架纵梁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呈内部中空的管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为多棱纺锤体结构,所述横梁本体的外轮廓在沿自身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条加强棱。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一体式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一体式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呈扇形外扩结构。5.如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云杰李涛方慧平陈二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