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用研磨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6152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用研磨体,包括背板和摩擦体;所述背板上设置了连接件;所述背板通过所述连接件嵌入所述摩擦体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其所在的所述背板的平面的夹角为55~65°,所述第二连接件与其所在的所述背板的平面的夹角为30~35°;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朝向是反向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朝向和车轮行驶方向一致;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布在所述背板的边角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一连接件到所述摩擦体的车轮接触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到所述摩擦体的车轮接触面的最小垂直距离。

A Grinding Body for Rail Trans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brasive body for rail transit, including a back plate and a friction body; the back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piece; the back plate is embedded in the friction body through the connecting piece; the connecting piece comprises at least one first connecting piece and at least one second connecting piece; the angle between the first connecting piece and the plane of the back plate where the first connecting piece is located is 55-65 degrees, and the said connecting piece comprises at least one first connecting piece and at least one second connecting piece. The angle between the two connectors and the plane of the back plate is 30-35 degree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first connector and the second connector is reverse; the orientation of the first connector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wheel; the second connector is distributed at the corner position of the back plate; the first connector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back plate; and the first connector reaches the friction. The minimum vertical distance of the wheel contact surface of the body is smaller than the minimum vertical distance of the wheel contact surface of the second connector to the friction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用研磨体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用车轮踏面的清扫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研磨体。
技术介绍
随着列车不断向高速发展,对列车制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制动装置的形状和构造也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工作可靠、耐磨性好以及综合性能优良等。高速动车踏面清扫器起着清扫踏面,修正车轮踏面形状,消除轮轨之间的高频振动,抑制车轮转动噪音,提高车轮和轨道间粘着力,缩短制动距离,保证高速动车组制动安全、平稳、舒适;同时,在高速动车组转向架上使用踏面清扫装置,能够及时消除车轮表面的疲劳裂纹,防止车轮表面出现剥离现象,从而消除裂纹扩散的潜在危险。目前,高速列车上大量应用了踏面清扫器,以清扫车轮表面沾染的油污或泥沙,保证车轮与轨道的紧密接触(修正车轮踏面的形状),进而保障制动的及时和准确(增加车轮和轨道之间的粘着力)。高速列车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高速动车组用踏面清扫装置需求量的上升,而且踏面清扫装置属易损易耗件;因此,对于轨道交通用组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风险的管控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现有条件下,踏面清扫装置需根据磨耗情况及标准的更换管理流程下进行定期更换,而且踏面清扫装置的研磨体也会有预留的磨耗距离,从而避免踏面清扫装置的连接组件对车轮造成的过度磨损;但在极端或异常情况下(不可测的异常路况、国外使用不可控因素、以及研磨子突发质量异常等),发生研磨体磨耗超过磨耗下限,致使出现车轮踏面与钢背锚固结构直接接触的异常情况时,现有技术的锚固结构由于锚固钢体接触车轮不均衡,会异常迅速地磨损昂贵的特种材料车轮。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用研磨体,采用均匀接触踏面的锚固方案,能大大地缓解这种危害,从而降低损失,同时也使得在异常情形下的列车应急处理更加安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用研磨体,包括背板(1)和摩擦体(2);所述背板(1)上设置了连接件(3);所述背板(1)通过所述连接件(3)嵌入摩擦体(2)中;所述连接件(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31)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32);所述第一连接件(31)与其所在的所述背板(1)的平面的夹角为55~65°,所述第二连接件(32)与其所在的所述背板(1)的平面的夹角为30~35°;所述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的朝向是反向的,所述第一连接件(31)的朝向和车轮行驶方向一致;所述第二连接件(32)分布在所述背板(1)的边角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件(31)设置在所述背板(1)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一连接件(31)到所述摩擦体(2)的车轮接触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2)到所述摩擦体(2)的车轮接触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对于如前所述的轨道交通用研磨体,所述第一连接件(31)包括第一连接件(311)、第一连接件(312)和第一连接件(313);所述第二连接件(32)包括第二连接件(321)、第二连接件(322)、第二连接件(323)和第二连接件(324);当将所述背板(1)垂直于水平面放置且需让所述第一连接件(312)位于所有连接件位置的最上方且所述第一连接件(312)垂直于水平面时,所述第一连接件(311)的顶部平面到所述第一连接件(312)的底部平面的垂直距离范围设置在-2±1mm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311)的底部平面到所述第一连接件(313)的顶部平面的垂直距离范围设置在-2±1mm之间。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对于如前所述的轨道交通用研磨体,所述第一连接件(312)的中心和第一连接件(313)的中心的连线平行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23)的中心和第二连接件(324)的中心的连线;所述第一连接件(312)的中心和第一连接件(313)的中心的连线平行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23)的中心和第二连接件(324)的中心的连线;所述第一连接件(311)的中心、第一连接件(312)的中心和第一连接件(313)的中心,分别到背板(1)的校正点的距离都是相同的;所述背板(1)的校正点,是指在所述轨道交通用研磨体安装到轨道交通车辆后,位于轨道交通车辆的车轮轴心的正上方的背板(1)上的一点,且所述背板(1)的校正点和所述车轮轴心的连线,垂直于水平线。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对于如前所述的轨道交通用研磨体,所述第一连接件(311)、第一连接件(312)和第一连接件(313)在所述背板(1)的中心区域呈正三角排列。本技术的有效效果:本技术通过改变连接件的形状和结构,使研磨体的背板与摩擦体连接更加牢靠,避免研磨体在高强度冲击和高应力情况下出现摩擦体与背板的脱离;在极端或异常情况下(不可测的异常路况、国外使用不可控因素、以及研磨子突发质量异常等),当摩擦体被磨损到第一连接件的位置时,第一连接件的设置减少了传统连接件对轨道车轮踏面的过量损耗,且减少了车轮表面出现的剥离现象,增强了轨道车轮的使用性能。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角度设置使得摩擦体制备过程中,摩擦体的质地更加均匀,与背板的锚固更加稳固,不容易从背板上脱落,可耐受更高的机械强度;同时,也使得在极端或异常情况下(不可测的异常路况、国外使用不可控因素、以及研磨子突发质量异常等)的列车应急处理更加安全。附图说明参照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1显示一种轨道交通用研磨体(摩擦体2为透视结构);图2.一种轨道交通用研磨体的背板;图3.一种轨道交通用研磨体的背板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从一开始应理解,虽然下文示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但所公开系统和方法可使用当前已知或尚不存在的任何数量的技术实施。本公开应决不限于下文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附图和技术,而是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连同其等同物的全部范围内做出修改。以下的术语简要定义应在整个本申请内适用:术语“包括”意指包含但不限于并且应以其在本专利上下文中通常使用的方式来解释;短语“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和类似短语通常意指在该短语后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被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并且可被包括在本技术的多个实施例中(重要的是,这样的短语不必指代相同的实施例);如果说明书将某物描述为“示例性的”或“实例”,则应理解指代非排他性实例;如由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术语“约”或“大约”或类似术语在与数字使用时可意指特定数字,或替代性地接近该特定数字的范围;并且如果说明书陈述组件或特征“可以”、“能够“、“可能”、“应该”、“将要”、“优选地”、“可选地”、“可能地”、“通常”、“可选地”、“例如”、“时常”或“也许”(或者其它这样的语言)被包括或具有一特性,则所述特定组件或特征不需要被包括或具有所述特性。这样的组件或特征可选地被包括在一些实施例中,或者其可被排除在外。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描述仅仅列举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决不意图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例如,在本技术的一个附图或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可以与在一个或更多其它附图或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相结合。此外,为了便于描述各个材料层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本文中使用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用研磨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1)和摩擦体(2);所述背板(1)上设置了连接件(3);所述背板(1)通过所述连接件(3)嵌入所述摩擦体(2)中;所述连接件(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31)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32);所述第一连接件(31)与其所在的所述背板(1)的平面的夹角为55~65°,所述第二连接件(32)与其所在的所述背板(1)的平面的夹角为30~35°;所述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的朝向是反向的,所述第一连接件(31)的朝向和车轮行驶方向一致;所述第二连接件(32)分布在所述背板(1)的边角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件(31)设置在所述背板(1)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一连接件(31)到所述摩擦体(2)的车轮接触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2)到所述摩擦体(2)的车轮接触面的最小垂直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21 CN 20182154745741.一种轨道交通用研磨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1)和摩擦体(2);所述背板(1)上设置了连接件(3);所述背板(1)通过所述连接件(3)嵌入所述摩擦体(2)中;所述连接件(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31)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32);所述第一连接件(31)与其所在的所述背板(1)的平面的夹角为55~65°,所述第二连接件(32)与其所在的所述背板(1)的平面的夹角为30~35°;所述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的朝向是反向的,所述第一连接件(31)的朝向和车轮行驶方向一致;所述第二连接件(32)分布在所述背板(1)的边角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件(31)设置在所述背板(1)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一连接件(31)到所述摩擦体(2)的车轮接触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2)到所述摩擦体(2)的车轮接触面的最小垂直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研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1)包括第一连接件A(311)、第一连接件B(312)和第一连接件C(313);所述第二连接件(32)包括第二连接件a(321)、第二连接件b(322)、第二连接件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嫣妍郑大
申请(专利权)人:度特斯大连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