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有效降低汽车轮胎噪音的胎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57412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效降低汽车轮胎噪音的胎罩,包括胎罩主体、吸音条、卡槽、卡接头、防滑槽、粘接剂和吸音棉,所述胎罩主体内部设置有若干条吸音条,所述吸音条包括基层、顶层、吸音层、凹槽、吸音孔和海绵噪音进入第一腔体内,通过海绵、第一波浪层和第二波浪层的设置,海绵将噪音弱化,第一波浪层和第二波浪层能够对扩散的噪音多角度多向化吸收,削弱噪音,剩余的噪音穿过第二通孔进入第二腔体内,通过凸条和隔音棉的配合,使得隔音棉呈波纹起伏状,有利于增大表面积,进而能够增大对噪音的吸收,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轮胎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噪音能够被最大化地进行消除,从而提高驾驶人员或乘车人员的声学舒适性。

An Effective Noise Reduction Matrix for Automobile Tir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ire cov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oise of automobile tires, including the main body of the tire cover, sound-absorbing strip, chuck, chuck joint, anti-skid groove, adhesive and sound-absorbing cotton. Several sound-absorbing strips are arranged inside the main body of the tire cover. The sound-absorbing strips include base, top layer, sound-absorbing layer, groove, sound-absorbing hole and sponge noise entering the first chamber through sponge and first wave layer. With the setting of the second wave layer, the sponge weakens the noise. The first wave layer and the second wave layer can absorb the diffused noise from multiple angles and directions, and weaken the noise. The remaining noise passes through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into the second chamber.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onvex bar and the sound-proof cotton, the sound-proof cotton is corrugated and undulate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ncrease the surface area and thus to increase the absorption of noise. By setting the above structure, the friction noise between the tire and the ground can be eliminated to the greatest extent, thus improving the acoustic comfort of the driver or passe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效降低汽车轮胎噪音的胎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轮胎
,具体为一种有效降低汽车轮胎噪音的胎罩。
技术介绍
轮胎噪音大部分都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花纹间隙内部的空气挤压与外部空气形成的一种噪音,然后在粗糙的路面行驶时,胎体和花纹部分由于震动而引起的胎噪和路面带来的噪音,这种噪音由汽车构件传递至车身内部,从而影响驾驶人员和乘车人员的声学舒适性,同时,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易将地面碎石子或泥水带起飞溅,对车身底部造成损伤,另外,行驶过程中若地面上存在铁钉等金属物,易对轮胎造成刺穿,增加了行车的危险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有效降低汽车轮胎噪音的胎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降低汽车轮胎噪音的胎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效降低汽车轮胎噪音的胎罩,包括胎罩主体、吸音条、卡槽、卡接头、挡泥板、粘接剂、吸音棉、防刺穿机构和轴承,所述胎罩主体内部设置有若干条吸音条,所述吸音条包括基层、顶层、第一通孔、连接条、隔音条、第二通孔、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凸条、隔音棉、第一波浪层、第二波浪层、第三通孔、第一弹性杆、第二弹性杆、吸音层、凹槽、吸音孔和海绵,所述基层上侧设置有顶层,且顶层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顶层下端两侧均通过连接条与基层上端连接,所述连接条中部设置有隔音条,且隔音条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隔音条上侧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隔音条下侧设置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下端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表面设置有隔音棉,所述第一腔体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一波浪层和第二波浪层,且第一波浪层和第二波浪层表面均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波浪层和第二波浪层分别通过第一弹性杆和第二弹性杆与第一腔体上下两壁连接,所述第一腔体内部填充有海绵,所述顶层上端设置有吸音层,所述吸音层表面均匀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下端开设有吸音孔,且吸音孔与第一通孔对应,所述吸音条一侧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吸音条远离卡槽一端设置有卡接头,且卡接头和卡槽插接,所述胎罩主体下端两侧内壁均安装有挡泥板,所述挡泥板下部设置有防刺穿机构,所述防刺穿机构包括U型槽、韧性板、固定框、磁铁、齿条、壳体、齿轮、转轴和手轮,所述U型槽内部滑动连接有韧性板,所述韧性板下端一侧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部设置有磁铁,所述韧性板背面中央设置有齿条,所述挡泥板下部后端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齿轮,且齿轮一端贯穿挡泥板与齿条啮合连接,所述齿轮通过转轴与壳体内壁转动连接,且转轴一端延伸至壳体外部设置有手轮。进一步的,所述吸音条与胎罩主体内壁通过粘接剂粘接。进一步的,所述吸音孔内壁为锯齿状,且吸音孔内壁设置有吸音棉。进一步的,所述卡槽和卡接头数量均为三个,且卡接头和卡槽为配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与壳体连接处设置有轴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噪音进入第一腔体内,通过海绵、第一波浪层和第二波浪层的设置,海绵将噪音弱化,第一波浪层和第二波浪层能够对扩散的噪音多角度多向化吸收,削弱噪音,剩余的噪音穿过第二通孔进入第二腔体内,通过凸条和隔音棉的配合,使得隔音棉呈波纹起伏状,有利于增大表面积,进而能够增大对噪音的吸收,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轮胎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噪音能够被最大化进行消除,从而提高驾驶人员或乘车人员的声学舒适性;2.噪音吸收时,通过凹槽喇叭状开口设置,使得噪音更易捕捉,吸音孔锯齿状内壁和吸音棉的配合,使得噪音在穿过时被初步吸收削弱;3.通过挡泥板的设置能够将飞溅的石子或泥水阻挡,有效的避免对车身底部造成伤害;4.通过防刺穿机构的设置,根据路面状况,通过转动手轮带动转轴转动,使得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进而韧性板沿U型槽上下滑动,适当的调节磁铁与地面的距离,通过这种结构的设置,使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将位于轮胎前方的铁钉等金属物被吸附,有效的避免轮胎扎破的现象,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粘接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波浪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图3的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磁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胎罩主体;2、吸音条;3、基层;4、顶层;5、第一通孔;6、连接条;7、隔音条;8、第二通孔;9、第一腔体;10、第二腔体;11、凸条;12、隔音棉;13、第一波浪层;14、第二波浪层;15、第三通孔;16、第一弹性杆;17、第二弹性杆;18、吸音层;19、凹槽;20、吸音孔;21、卡槽;22、卡接头;23、挡泥板;24、粘接剂;25、吸音棉;26、海绵;27、防刺穿机构;28、U型槽;29、韧性板;30、固定框;31、磁铁;32、齿条;33、壳体;34、齿轮;35、转轴;36、手轮;37、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有效降低汽车轮胎噪音的胎罩,包括胎罩主体1、吸音条2、卡槽21、卡接头22、挡泥板23、粘接剂24、吸音棉25、防刺穿机构27和轴承37,胎罩主体1下端两侧内壁均安装有挡泥板23,便于起到阻挡泥水飞溅的作用,胎罩主体1内部设置有若干条吸音条2,吸音条2与胎罩主体1内壁通过粘接剂24粘接,便于将吸音条2固定于胎罩主体1内壁,吸音条2包括基层3、顶层4、第一通孔5、连接条6、隔音条7、第二通孔8、第一腔体9、第二腔体10、凸条11、隔音棉12、第一波浪层13、第二波浪层14、第三通孔15、第一弹性杆16、第二弹性杆17、吸音层18、凹槽19、吸音孔20和海绵26,基层3上侧设置有顶层4,且顶层4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一通孔5,顶层4下端两侧均通过连接条6与基层3上端连接,连接条6中部设置有隔音条7,且隔音条7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二通孔8,隔音条7上侧设置有第一腔体9,隔音条7下侧设置有第二腔体10,第二腔体10下端设置有凸条11,凸条11表面设置有隔音棉12,第一腔体9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一波浪层13和第二波浪层14,且第一波浪层13和第二波浪层14表面均开设有第三通孔15,第一波浪层13和第二波浪层14分别通过第一弹性杆16和第二弹性杆17与第一腔体9上下两壁连接,第一腔体9内部填充有海绵26,顶层4上端设置有吸音层18,吸音层18表面均匀开设有凹槽19,凹槽19下端开设有吸音孔20,且吸音孔20与第一通孔5对应,吸音孔20内壁为锯齿状,且吸音孔20内壁设置有吸音棉25,便于对噪音进一步吸收,吸音条2一侧端开设有卡槽21,吸音条2远离卡槽21一端设置有卡接头22,且卡接头22和卡槽21插接,卡槽21和卡接头22数量均为三个,且卡接头22和卡槽21为配合连接,便于将多个吸音条2绕胎罩主体1内壁弧形连接,通过间配合接方式,使得吸音条2之间连接紧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效降低汽车轮胎噪音的胎罩,包括胎罩主体(1)、吸音条(2)、卡槽(21)、卡接头(22)、挡泥板(23)、粘接剂(24)、吸音棉(25)、防刺穿机构(27)和轴承(37),其特征在于:所述胎罩主体(1)内部设置有若干条吸音条(2),所述吸音条(2)包括基层(3)、顶层(4)、第一通孔(5)、连接条(6)、隔音条(7)、第二通孔(8)、第一腔体(9)、第二腔体(10)、凸条(11)、隔音棉(12)、第一波浪层(13)、第二波浪层(14)、第三通孔(15)、第一弹性杆(16)、第二弹性杆(17)、吸音层(18)、凹槽(19)、吸音孔(20)和海绵(26),所述基层(3)上侧设置有顶层(4),且顶层(4)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顶层(4)下端两侧均通过连接条(6)与基层(3)上端连接,所述连接条(6)中部设置有隔音条(7),且隔音条(7)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二通孔(8),所述隔音条(7)上侧设置有第一腔体(9),所述隔音条(7)下侧设置有第二腔体(10),所述第二腔体(10)下端设置有凸条(11),所述凸条(11)表面设置有隔音棉(12),所述第一腔体(9)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一波浪层(13)和第二波浪层(14),且第一波浪层(13)和第二波浪层(14)表面均开设有第三通孔(15),所述第一波浪层(13)和第二波浪层(14)分别通过第一弹性杆(16)和第二弹性杆(17)与第一腔体(9)上下两壁连接,所述第一腔体(9)内部填充有海绵(26),所述顶层(4)上端设置有吸音层(18),所述吸音层(18)表面均匀开设有凹槽(19),所述凹槽(19)下端开设有吸音孔(20),且吸音孔(20)与第一通孔(5)对应,所述吸音条(2)一侧端开设有卡槽(21),所述吸音条(2)远离卡槽(21)一端设置有卡接头(22),且卡接头(22)和卡槽(21)插接,所述胎罩主体(1)下端两侧内壁均安装有挡泥板(23),所述挡泥板(23)下部设置有防刺穿机构(27),所述防刺穿机构(27)包括U型槽(28)、韧性板(29)、固定框(30)、磁铁(31)、齿条(32)、壳体(33)、齿轮(34)、转轴(35)和手轮(36),所述U型槽(28)内部滑动连接有韧性板(29),所述韧性板(29)下端一侧设置有固定框(30),所述固定框(30)内部设置有磁铁(31),所述韧性板(29)背面中央设置有齿条(32),所述挡泥板(23)下部后端设置有壳体(33),所述壳体(33)内部设置有齿轮(34),且齿轮(34)一端贯穿挡泥板(23)与齿条(32)啮合连接,所述齿轮(34)通过转轴(35)与壳体(33)内壁转动连接,且转轴(35)一端延伸至壳体(33)外部设置有手轮(3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效降低汽车轮胎噪音的胎罩,包括胎罩主体(1)、吸音条(2)、卡槽(21)、卡接头(22)、挡泥板(23)、粘接剂(24)、吸音棉(25)、防刺穿机构(27)和轴承(37),其特征在于:所述胎罩主体(1)内部设置有若干条吸音条(2),所述吸音条(2)包括基层(3)、顶层(4)、第一通孔(5)、连接条(6)、隔音条(7)、第二通孔(8)、第一腔体(9)、第二腔体(10)、凸条(11)、隔音棉(12)、第一波浪层(13)、第二波浪层(14)、第三通孔(15)、第一弹性杆(16)、第二弹性杆(17)、吸音层(18)、凹槽(19)、吸音孔(20)和海绵(26),所述基层(3)上侧设置有顶层(4),且顶层(4)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顶层(4)下端两侧均通过连接条(6)与基层(3)上端连接,所述连接条(6)中部设置有隔音条(7),且隔音条(7)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二通孔(8),所述隔音条(7)上侧设置有第一腔体(9),所述隔音条(7)下侧设置有第二腔体(10),所述第二腔体(10)下端设置有凸条(11),所述凸条(11)表面设置有隔音棉(12),所述第一腔体(9)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一波浪层(13)和第二波浪层(14),且第一波浪层(13)和第二波浪层(14)表面均开设有第三通孔(15),所述第一波浪层(13)和第二波浪层(14)分别通过第一弹性杆(16)和第二弹性杆(17)与第一腔体(9)上下两壁连接,所述第一腔体(9)内部填充有海绵(26),所述顶层(4)上端设置有吸音层(18),所述吸音层(18)表面均匀开设有凹槽(19),所述凹槽(19)下端开设有吸音孔(20),且吸音孔(20)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中明李怡张志飞贺岩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