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板组装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569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压板组装线,包括滚筒传输线,滚筒传输线上设有供现有人员组装的加工操作台;滚筒传输线外侧并排设有回流传输线,滚筒传输线、回流传输线共同的首尾两端设有用于转运托盘的第一平移模组和第二平移模组;第二平移模组外侧设有将成品放置到成品放置区的第二吊臂;第一平移模组外侧设有将待组装产品的治具放置到滚筒传输线上的第一吊臂;滚筒传输线外侧设置有可移动的治具放置小车;滚筒传输线外侧设置有放置零部件上料架。通过滚筒传输线和平移模组,实现了托板的循环利用,用两个吊臂进行产品和治具的搬运,减轻了劳动强度,治具放置在治具放置小车上移动,便于治具的重复利用,提高了搬运的便利性。

Hydraulic Plate Assembly L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il pressure plate assembly line, which comprises a drum transmission line with a processing operation table for existing personnel to assemble; a backflow transmission line is arranged side by side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drum transmission line; a first translation module and a second translation module for a transfer pallet are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drum transmission line and the backflow transmission line; and a second translation module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second translation module. The finished product is placed in the second boom of the finished product placement area; the first translation module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boom to place the fixture of the product to be assembled on the drum transmission line; the movable fixture placement trolley is arrang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drum transmission line; and the spare parts loading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drum transmission line. Through the drum transmission line and the translation module, the recycling of pallets is realized. Two booms are used to carry products and fixtures, which reduces the labor intensity. The fixtures are placed in the fixture placement trolley to move, facilitating the reuse of fixtures and improving the convenience of hand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压板组装线
本技术涉及装配生产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油压板的组装线。
技术介绍
目前,流水线进行油压板组装时,一般采用滚筒传输线来输送托盘,并将待加工品固定在相应的治具上,治具放置在托盘上,托盘随着滚筒输送线移动。在滚筒输送线上设置有加工操作台对待加工品进行局部组装,进而获得油压板的成品。在这过程中治具、托盘会堆积在滚筒输送线的末端,需要人工定期对其搬运,耗时耗力。同时油压板的重量大,用于放置油压板的治具的重量大,现场人员在搬运上述物品时费时,且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压板组装线,解决组装过程中治具、托盘、成品搬运不便的问题。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压板组装线,包括滚筒传输线,所述滚筒传输线上设置有供现有人员组装的加工操作台;所述滚筒传输线外侧并排设置有回流传输线,所述滚筒传输线、回流传输线共同的首尾两端设置有用于转运托盘的第一平移模组和第二平移模组;所述第二平移模组外侧设置有将成品放置到成品放置区的第二吊臂;所述第一平移模组外侧设置有将待组装产品的治具放置到滚筒传输线上的第一吊臂;所述滚筒传输线外侧还设置有可移动的治具放置小车;所述滚筒传输线外侧还设置有放置零部件上料架。本技术在原有的滚筒传输线的基础上增加了用于托板回流的滚筒传输线和平移模组,实现了托板的循环利用。并用两个吊臂进行产品和治具的搬运,减轻了劳动强度,上述治具用完后放置在治具放置小车上,将治具放置小车推动至第一吊臂处进行治具的重复利用,提高了搬运的便利性。进一步来说,所述上料架设置在回流传输线上,其包括带滚轮的上料支架,所述上料支架上设置有将装有物料的盒体从上料侧传输至取料侧的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的取料端设置有能够检测人手穿过的第一传感器、其上料端设置有检测盒体的第二传感器。盒体依靠重力在上料架上移动,方便现场人工拿取盒体,并通过相应的传感器来检测其上盒体上放置,能有效避免上料架上缺货或盒体过多的问题。进一步来说,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于所述上料支架上的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倾斜放置在上料支架内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间隔设置有滚轴。倾斜放置的滑动组件便于盒体的滑动。进一步来说,所述加工操作台设置在翻转治具上,所述翻转治具与滚筒传输线固定相连。通过翻转治具来改变加工操作台的操作位置,便于现场人员对产品的不同部为进行组装加工。进一步来说,所述翻转治具包括翻转支架,并通过轴承座安装在翻转支撑架上;所述翻转支撑架上设置有驱动翻转支架摆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翻转支架上设置有第二电机及与第二电机相连的齿轮箱,所述齿轮箱的输出轴垂直向上,并与加工操作台固定相连。上述翻转治具将加工操作台水平旋转、上下圆周摆动,调整加工操作台的任意位置。进一步来说,第一平移模组与第二平移模组的结构相同,包括平移底座,所述平移底座上设置有水平移动机构,所述水平移动机构上设置有皮带输送机。用皮带输送机来接收滚筒传输线、回流传输线上的托盘,并通过改变皮带输送机的位置来将托盘交替放置在两条传输线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上料架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翻转治具放置在滚筒传输线上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翻转治具放置在滚筒传输线上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平移模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参见附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油压板组装线,包括滚筒传输线1、回流传输线2,上述滚筒传输线1、回流传输线2并排放置,并在滚筒传输线1、回流传输线2共同的首尾两端设置有第一平移模组6和第二平移模组7,第一平移模组6用于将回流传输线2上的空托盘转移至滚筒传输线1上,第二平移模组7用于将滚筒传输线1上的空托盘转移至回流传输线2上。在第二平移模组7外侧设置有第二吊臂4,用于将组装好的成品从托盘上取出并将其放置到对应的成品放置区8。在第一平移模组6外侧设置有第一吊臂5,用于将装有待组装产品的治具放置到滚筒传输线1的加工工位上进行组装。上述提到的治具是可以重复利用的,为此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可移动的治具放置小车,经相应的吊臂来放置治具。本实施例中的滚筒传输线1上设置有六个翻转治具9,每个翻转治具9外侧所在的回流传输线2上均设置有上料架3,用于提供所需的零部件。翻转治具9上设置有加工操作台,用于现场人员组装。如图4所示,上料架3包括带滚轮的上料支架31,上料支架31上设置有将装有物料的盒体从上料侧传输至取料侧的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的取料端设置有能够检测人手穿过的第一传感器35、其上料端设置有检测盒体的第二传感器34,当第二传感器34感应到盒体时则后续的盒体停止上料。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于所述上料支架31上的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倾斜放置在上料支架31内的支撑架32,所述支撑架32内间隔设置有滚轴33,盒体受自身重力朝低点移动。如图5、图6所示,翻转治具9放置在滚筒传输线1上,包括翻转支架91,在翻转支架91的两端设置有短轴,且该短轴安装在轴承座92上,所述轴承座92安装在翻转支撑架93上,该翻转支撑架93的下端固定安装在滚筒传输线1上。在翻转支撑架93上设置有第一电机94,所述第一电机94通过联轴器与一侧的短轴相连,从而驱动翻转支架91翻转动作。为了限定翻转支架91的翻转交底,可在翻转支撑架93上设置有相应的传感器。在翻转支架91上设置有第二电机95及与第二电机95相连的齿轮箱96,所述齿轮箱96的输出轴垂直向上,并与加工操作台97固定相连,实现加工操作台97的旋转操作。其中为了操作方便,翻转治具9有独立的电控柜98进行控制,即电控柜98分别与翻转治具9上的传感器、执行器(电机、控制气缸的电磁阀等)相连,并在翻转治具9一侧所在的滚筒传输线1上设置有控制按钮,用于现场人员手动控制翻转治具9的运行。为了方便现场人员查看工作量,在加工操作台97一侧设置有与电控柜98相连的显示屏99。如图7所示,第一平移模组6包括平移底座61,所述平移底座61上设置有水平移动机构,上述水平移动机构为与第三电机62相连的滚珠丝杠组件,所述滚珠丝杠组件的滑块上设置有皮带输送机63,使得皮带输送机63能够进行水平方向移动。为了保持其水平运行稳定,在平移底座61上设置有滑轨65,皮带输送机63的底部设置有与滑轨相适配的滑块。本实施例中的皮带输送机63的驱动电机64固定在皮带输送机63壳体的外侧。第二平移模组7的结构与第一平移模组6的结构完全相同,故不在本实施例中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油压板组装线采用MES系统进行总控,使产线对产品种类、产能状况、时间、班次、扭矩参数、压力测试等关键参数进行自动存储,提供可追溯性。MES系统即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简称MES)是美国AMR公司(AdvancedManufacturingResearch,Inc.)在90年代初提出的,旨在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压板组装线,包括滚筒传输线,所述滚筒传输线上设置有供现有人员组装的加工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传输线外侧并排设置有回流传输线,所述滚筒传输线、回流传输线共同的首尾两端设置有用于转运托盘的第一平移模组和第二平移模组;所述第二平移模组外侧设置有将成品放置到成品放置区的第二吊臂;所述第一平移模组外侧设置有将待组装产品的治具放置到滚筒传输线上的第一吊臂;所述滚筒传输线外侧还设置有可移动的治具放置小车;所述滚筒传输线外侧还设置有放置零部件上料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压板组装线,包括滚筒传输线,所述滚筒传输线上设置有供现有人员组装的加工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传输线外侧并排设置有回流传输线,所述滚筒传输线、回流传输线共同的首尾两端设置有用于转运托盘的第一平移模组和第二平移模组;所述第二平移模组外侧设置有将成品放置到成品放置区的第二吊臂;所述第一平移模组外侧设置有将待组装产品的治具放置到滚筒传输线上的第一吊臂;所述滚筒传输线外侧还设置有可移动的治具放置小车;所述滚筒传输线外侧还设置有放置零部件上料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板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架设置在回流传输线上,其包括带滚轮的上料支架,所述上料支架上设置有将装有物料的盒体从上料侧传输至取料侧的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的取料端设置有能够检测人手穿过的第一传感器、其上料端设置有检测盒体的第二传感器。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留侯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思驼众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