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项林舒畅专利>正文

一种可底部进料的三口烧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5413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底部进料的三口烧瓶,包括三口烧瓶本体,所述三口烧瓶本体的顶侧等间距均匀固定安装有三个瓶口管,且瓶口管与三口烧瓶本体内部相连通,任意一个瓶口管的一侧内壁上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底端延伸至三口烧瓶本体内,且进料管的中间部位的竖截面为梯形,所述进料管内设有控流块,所述控流块的竖截面为梯形,所述进料管的顶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为中空结构,且第一滑杆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滑动安装在第一滑杆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三口烧瓶本体能够便于控制进料的流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A three-port flask with bottom feed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hree-port flask with bottom feeding, which comprises three flask bodies. The top side of the three flask bodies is evenly fixed with three flask orifice tubes at equal spacing, and the bottle orifice tube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side of the three flask bodies. A feeding tube is connected on one side of the inner wall of any one flask orifice tube,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feeding tube extends to the three flask bodies, and the feeding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side of the three flask bodies. The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middle part of the tube is trapezoidal, and the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flow control block is trapezoidal. The top side of the feeding tube is fixed with a first slide rod, which is hollow structure, and the first slide rod is sliding inside with a second slide rod. The bottom end of the second slide rod is fixed with a piston, and the piston is sliding inside the first slide rod. \u3002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The three-port flask body can easily control the flow rate of feed and meet the user's use nee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底部进料的三口烧瓶
本技术涉及三口烧瓶
,尤其涉及一种可底部进料的三口烧瓶。
技术介绍
三口烧瓶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玻璃仪器,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被广泛使用。但是在制备合成树脂等粘性液体时,需要中途加入反应物参与反应,然而普通三口烧瓶中途加料时无法将反应物直接加入到三口烧瓶底部从而导致温度差异而反应不完全达不到理想的反应程度,所以人们在三口烧瓶的瓶口处设有进料管,进料管插入三口烧瓶的底部,但是现有的一种可底部进料的三口烧瓶,不便于控制进料的流速,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底部进料的三口烧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底部进料的三口烧瓶,包括三口烧瓶本体,所述三口烧瓶本体的顶侧等间距均匀固定安装有三个瓶口管,且瓶口管与三口烧瓶本体内部相连通,任意一个瓶口管的一侧内壁上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底端延伸至三口烧瓶本体内,且进料管的中间部位的竖截面为梯形,所述进料管内设有控流块,所述控流块的竖截面为梯形;所述进料管的顶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为中空结构,且第一滑杆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滑动安装在第一滑杆内;所述第二滑杆的顶端延伸至进料管外,且焊接有L型挂杆,所述L型挂杆远离第二滑杆的一端位于进料管的一侧,且L型挂杆的顶侧连接有进气嘴,所述进气嘴的顶端滑动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与进气嘴相连通,且输气管远离进气嘴的一端延伸至瓶口管外并连接有充气筒,所述充气筒位于三口烧瓶本体的上方。优选的,所述第二滑杆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活塞上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与贯穿孔相连通。优选的,所述L型挂杆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贯穿孔和进气嘴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杆的两侧内壁上均焊接有挡块,所述第二滑杆的两侧均焊接有限位块,所述挡块位于限位块的上方。优选的,所述进气嘴的一侧连接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与进气嘴相适配。优选的,所述进料管的顶侧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两侧均为开口,所述L型挂杆的一端滑动安装在放置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三口烧瓶本体、瓶口管、进料管、控流块、第一滑杆、第二滑杆、活塞、L型挂杆、进气嘴、输气管和充气筒共同组建了一种可底部进料的三口烧瓶,利用三口烧瓶本体、瓶口管和进料管的配合使用,使得三口烧瓶本体能够从底部进料,利用控流块、第一滑杆、第二滑杆、活塞、L型挂杆、进气嘴、输气管和充气筒的配合使用,使得在加料时,通过充气筒向第一滑杆内充气,使得控流块在进料管内滑动,由于进料管的中间部位为梯形,使得控流块通过位置变化来控制进料管的管孔大小,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三口烧瓶本体能够便于控制进料的流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底部进料的三口烧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底部进料的三口烧瓶的进料管内部剖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底部进料的三口烧瓶的第一滑杆与第二滑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三口烧瓶本体、2瓶口管、3进料管、4控流块、5第一滑杆、6第二滑杆、7活塞、8L型挂杆、9进气嘴、10输气管、11充气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可底部进料的三口烧瓶,包括三口烧瓶本体1,三口烧瓶本体1的顶侧等间距均匀固定安装有三个瓶口管2,且瓶口管2与三口烧瓶本体1内部相连通,任意一个瓶口管2的一侧内壁上连接有进料管3,进料管3的底端延伸至三口烧瓶本体1内,且进料管3的中间部位的竖截面为梯形,进料管3内设有控流块4,控流块4的竖截面为梯形;进料管3的顶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5,第一滑杆5为中空结构,且第一滑杆5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滑杆6,第二滑杆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活塞7,活塞7滑动安装在第一滑杆5内;第二滑杆6的顶端延伸至进料管3外,且焊接有L型挂杆8,L型挂杆8远离第二滑杆6的一端位于进料管3的一侧,且L型挂杆8的顶侧连接有进气嘴9,进气嘴9的顶端滑动连接有输气管10,输气管10与进气嘴9相连通,且输气管10远离进气嘴9的一端延伸至瓶口管2外并连接有充气筒11,充气筒11位于三口烧瓶本体1的上方,通过三口烧瓶本体1、瓶口管2、进料管3、控流块4、第一滑杆5、第二滑杆6、活塞7、L型挂杆8、进气嘴9、输气管10和充气筒11共同组建了一种可底部进料的三口烧瓶,利用三口烧瓶本体1、瓶口管2和进料管3的配合使用,使得三口烧瓶本体1能够从底部进料,利用控流块4、第一滑杆5、第二滑杆6、活塞7、L型挂杆8、进气嘴9、输气管10和充气筒11的配合使用,使得在加料时,通过充气筒11向第一滑杆5内充气,使得控流块4在进料管3内滑动,由于进料管3的中间部位为梯形,使得控流块4通过位置变化来控制进料管3的管孔大小,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三口烧瓶本体1能够便于控制进料的流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本技术中,第二滑杆6上开设有贯穿孔,活塞7上开设有圆孔,圆孔与贯穿孔相连通,L型挂杆8上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与贯穿孔和进气嘴9相连通,第一滑杆5的两侧内壁上均焊接有挡块,第二滑杆6的两侧均焊接有限位块,挡块位于限位块的上方,进气嘴9的一侧连接有橡胶塞,橡胶塞与进气嘴9相适配,进料管3的顶侧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两侧均为开口,L型挂杆8的一端滑动安装在放置槽内,通过三口烧瓶本体1、瓶口管2、进料管3、控流块4、第一滑杆5、第二滑杆6、活塞7、L型挂杆8、进气嘴9、输气管10和充气筒11共同组建了一种可底部进料的三口烧瓶,利用三口烧瓶本体1、瓶口管2和进料管3的配合使用,使得三口烧瓶本体1能够从底部进料,利用控流块4、第一滑杆5、第二滑杆6、活塞7、L型挂杆8、进气嘴9、输气管10和充气筒11的配合使用,使得在加料时,通过充气筒11向第一滑杆5内充气,使得控流块4在进料管3内滑动,由于进料管3的中间部位为梯形,使得控流块4通过位置变化来控制进料管3的管孔大小,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三口烧瓶本体1能够便于控制进料的流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工作原理:在使用的时候,利用瓶口管2内安装有进料管3,进料管3直接延伸到瓶底,使得可直接从底部加料,通过充气筒11向第一滑杆5内充气,使得第一滑杆5内的气体,推动第一滑杆5在第二滑杆6上滑动,使得控流块4向下滑动,由于进料管3的中间部位竖截面为梯形,使得控流块4通过位置变化来控制进料管3的管孔大小,从而控制进料流速,当需要向上滑动时,可通过放掉第一滑杆5内的气体的量来控制向上滑动的多少,操作简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底部进料的三口烧瓶,包括三口烧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口烧瓶本体(1)的顶侧等间距均匀固定安装有三个瓶口管(2),且瓶口管(2)与三口烧瓶本体(1)内部相连通,任意一个瓶口管(2)的一侧内壁上连接有进料管(3),所述进料管(3)的底端延伸至三口烧瓶本体(1)内,且进料管(3)的中间部位的竖截面为梯形,所述进料管(3)内设有控流块(4),所述控流块(4)的竖截面为梯形;所述进料管(3)的顶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5),所述第一滑杆(5)为中空结构,且第一滑杆(5)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滑杆(6),所述第二滑杆(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活塞(7),所述活塞(7)滑动安装在第一滑杆(5)内;所述第二滑杆(6)的顶端延伸至进料管(3)外,且焊接有L型挂杆(8),所述L型挂杆(8)远离第二滑杆(6)的一端位于进料管(3)的一侧,且L型挂杆(8)的顶侧连接有进气嘴(9),所述进气嘴(9)的顶端滑动连接有输气管(10),所述输气管(10)与进气嘴(9)相连通,且输气管(10)远离进气嘴(9)的一端延伸至瓶口管(2)外并连接有充气筒(11),所述充气筒(11)位于三口烧瓶本体(1)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底部进料的三口烧瓶,包括三口烧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口烧瓶本体(1)的顶侧等间距均匀固定安装有三个瓶口管(2),且瓶口管(2)与三口烧瓶本体(1)内部相连通,任意一个瓶口管(2)的一侧内壁上连接有进料管(3),所述进料管(3)的底端延伸至三口烧瓶本体(1)内,且进料管(3)的中间部位的竖截面为梯形,所述进料管(3)内设有控流块(4),所述控流块(4)的竖截面为梯形;所述进料管(3)的顶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5),所述第一滑杆(5)为中空结构,且第一滑杆(5)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滑杆(6),所述第二滑杆(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活塞(7),所述活塞(7)滑动安装在第一滑杆(5)内;所述第二滑杆(6)的顶端延伸至进料管(3)外,且焊接有L型挂杆(8),所述L型挂杆(8)远离第二滑杆(6)的一端位于进料管(3)的一侧,且L型挂杆(8)的顶侧连接有进气嘴(9),所述进气嘴(9)的顶端滑动连接有输气管(10),所述输气管(10)与进气嘴(9)相连通,且输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林舒畅
申请(专利权)人:项林舒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