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肢体周径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5015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肢体周径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杆,沿支撑杆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脚底接触板,沿支撑杆长度方向开设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内设有可移动的支撑架,在支撑架的一侧并沿其高度方向开设多个方孔,在方孔内穿插有连接杆,在连接杆上套设有可移动的测量装置,测量装置包括套设在连接杆上结构相同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在第一套筒的下端面设有与肢体相应部位接触的基准台,在基准台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并沿其高度方向开设第二凹槽,在第二凹槽内设有可沿其高度方向移动的长凸台,在其中一个长凸台上套设有可移动的套环,在套环上安装有卷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避免了每个人测量时存在的主观判断的差异。

A device for measuring limb circumferen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circumference of limbs,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rod, a foot contact plate at one en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support rod, a first groov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support rod, a movable support frame in the first groove, a plurality of square holes on one side of the support frame and along its height direction, a connecting rod is inserted in the square hole, and a connector rod is sleeved on the connecting rod. A mobile measuring device consists of a first sleeve and a second sleeve with the same structure on the connecting rod, a reference platform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sleeve which contacts the corresponding parts of the limbs, a second groove at the end of the reference platform away from the connecting rod and along its height direction, and a long convex platform within the second groove which can move along its height direction, in which a long convex platform is arranged. The table is equipped with a movable ring, and a tape measure is installed on the ring.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and the work efficiency is high, which avoids the difference of subjective judgment existing in each person's measur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肢体周径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具体是指一种肢体周径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骨折、人工关节置换、颈脊髓损伤、或其他原因卧床的患者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骨折患者肢上下肢在手术前后均会有不同程度的肿胀,通过对肿胀的测量来精确地计算肢体周径的变化,起到动态观察肿胀增加或消退的目的,可为上、下肢创伤程度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客观依据。便于制定下一步检查或治疗方案。在医院里,目前采用的测量方法是医护人员用软尺在肿胀处围绕一圈测其周长并记录数据,但不同的医护人员测量的手法不一,基准点不同,记录的数据具有主观性,不够准确,对后续的治疗或判断产生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肢体周径测量装置,设有基准点,测量更准确,该装置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肢体周径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杆,在支撑杆远离腿部的一侧标有刻度,沿支撑杆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脚底接触板,沿支撑杆长度方向开设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内设有可移动的支撑架,在支撑架的一侧并沿其高度方向开设多个方孔,在方孔内穿插有连接杆,在连接杆上套设有可移动的测量装置,测量装置包括套设在连接杆上结构相同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在第一套筒的下端面设有与腿部肿胀处相接触的基准台,在基准台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并沿其高度方向开设第二凹槽,在第二凹槽内设有可沿其高度方向移动的长凸台,在其中一个长凸台上套设有可移动的套环,在套环上安装有卷尺。这样,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设计的一种肢体周径测量装置,不同的医护人员进行测量时,设置的刻度能够便于医护人员迅速定位到每次测量的位置,测量更精确,设置的脚底接触板辅助支撑,设置可移动的支撑架便于医护人员选择测量的位置,移动方便,设置的基准台便于医护人员在测量时有基准点,测量更准确,设置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均可滑动,根据患者腿部的粗细程度滑动套筒,设置的长凸台可沿第二凹槽的高度方向移动,辅助进行基准点的固定,设置的卷尺用来测量腿部肿胀处的周长,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前述的肢体周径测量装置,沿支撑杆长度方向的一端开设圆孔,在圆孔内设有转轴,脚底接触板套设在转轴上,并通过螺母固定,脚底接触板可旋转使用,更加灵活的测量患者的左下肢或者是右下肢。前述的肢体周径测量装置,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分别通过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固定在连接杆上,在使用时固定牢靠,加强使用的安全性。前述的肢体周径测量装置,支撑架通过第三螺钉固定在第一凹槽内,且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均采用T型槽结构,在滑动的同时也起到固定的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计的肢体周径测量装置,不同的医护人员进行测量时,设置的刻度能够便于医护人员更快捷方便地找到每次测量的位置,测量更准确,设置的脚底接触板辅助支撑,设置可移动的支撑架便于医护人员选择测量的位置,移动方便,设置的基准台便于医护人员在测量时有基准点,测量更准确,设置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均可滑动,根据患者腿部的粗细程度滑动套筒,设置的长凸台可沿第二凹槽的高度方向移动,辅助进行基准点的固定,设置的卷尺用来测量腿部肿胀处的周长,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设置的脚底接触板套设在转轴上,并通过螺母固定,脚底接触板可旋转使用,更加灵活的测量患者的左下肢或者是右下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支撑杆,2-第一凹槽,3-支撑架,4-方孔,5-连接杆,6-第一套筒,7-第二套筒,8-基准台,9-第二凹槽,10-长凸台,11-螺母,12-套环,13-卷尺,14-脚底接触板,15-转轴,16-第一螺钉,17-第二螺钉,18-第三螺钉,19-刻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肢体周径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杆1,在支撑杆1远离腿部的一侧标有刻度19,不同的医护人员进行测量时,设置的刻度能够便于医护人员找到每次测量的位置,测量更准确,沿支撑杆1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脚底接触板14,辅助支撑,沿支撑杆1长度方向开设第一凹槽2,在第一凹槽2内设有可移动的支撑架3,在支撑架3的一侧并沿其高度方向开设五个方孔4,在方孔4内穿插有连接杆5,在连接杆5上套设有可移动的测量装置,测量装置包括套设在连接杆5上结构相同的第一套筒6和第二套筒7,在第一套筒6的下端面设有与腿部肿胀处相接触的基准台8,在基准台8远离连接杆5的一端并沿其高度方向开设第二凹槽9,在第二凹槽9内设有可沿其高度方向移动的长凸台10,辅助进行基准点的固定,便于后续的测量,在其中一个长凸台10上套设有可移动的套环12,在套环12上安装有卷尺13;沿支撑杆1长度方向的一端开设圆孔,在圆孔内设有转轴15,脚底接触板14套设在转轴15上,并通过螺母11固定,通过旋转脚底接触板,即可分别测量患者的左腿或者右腿的肿胀处,方便快捷,第一套筒6和第二套筒7分别通过第一螺钉16和第二螺钉17固定在连接杆5上,支撑架3通过第三螺钉18固定在第一凹槽2内,且第一凹槽2、第二凹槽9均采用T型槽结构,滑动的同时辅助固定,使用安全性高。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将患者的腿部放直,脚底与脚底接触板接触,根据记录的刻度,找到每次测量的位置,调节连接杆的高度,调节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位置并固定牢靠,适当调节长凸台的高度以及套环的位置,使用卷尺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本实施例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左右腿测量转换方便,测量比较准确,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肢体周径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杆(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杆(1)远离腿部的一侧标有刻度(19),沿所述支撑杆(1)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脚底接触板(14),沿所述支撑杆(1)长度方向开设第一凹槽(2),在所述第一凹槽(2)内设有可移动的支撑架(3),在所述支撑架(3)的一侧并沿其高度方向开设多个方孔(4),在所述方孔(4)内穿插有连接杆(5),在所述连接杆(5)上套设有可移动的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套设在连接杆(5)上结构相同的第一套筒(6)和第二套筒(7),在所述第一套筒(6)的下端面设有与腿部肿胀处相接触的基准台(8),在所述基准台(8)远离连接杆(5)的一端并沿其高度方向开设第二凹槽(9),在所述第二凹槽(9)内设有可沿其高度方向移动的长凸台(10),在其中一个长凸台(10)上套设有可移动的套环(12),在套环(12)上安装有卷尺(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肢体周径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杆(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杆(1)远离腿部的一侧标有刻度(19),沿所述支撑杆(1)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脚底接触板(14),沿所述支撑杆(1)长度方向开设第一凹槽(2),在所述第一凹槽(2)内设有可移动的支撑架(3),在所述支撑架(3)的一侧并沿其高度方向开设多个方孔(4),在所述方孔(4)内穿插有连接杆(5),在所述连接杆(5)上套设有可移动的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套设在连接杆(5)上结构相同的第一套筒(6)和第二套筒(7),在所述第一套筒(6)的下端面设有与腿部肿胀处相接触的基准台(8),在所述基准台(8)远离连接杆(5)的一端并沿其高度方向开设第二凹槽(9),在所述第二凹槽(9)内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