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orming die, a forming device, a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 forming body. The forming die (10) of the invention has a main die (13), a main die (13) has a flat main die forming surface (151) corresponding to the flat part of the cover member and a first and second bending main die forming surface (162 and 163) corresponding to the bending part. The main die (13) has an inner die (15) with a flat part. The main die forming surface (151) and the external die (16) have a receptacle concave (164) capable of accommodating the inner die (15) and at least one part of the outer edge of the receptacle (164) has the main die forming surface (162, 163)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bending parts, and the glass bead (17), which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die (15) and the receptacle (164), and is deformed by pres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形模、成形装置、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及成形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形模、成形装置、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及成形体。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使收容在具有辅助模及主模的成形模内的玻璃原料加热软化而进行冲压,来制造玻璃制的冲压成形体的方法正在被研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由辅助模(上模)及主模(下模)的各成形面形成的间隙以随着从成形面的内侧朝向外侧而变宽的方式形成的结构。【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97830号【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结构中,将成形前的平板状的玻璃原料载置于主模的成形面周缘,在玻璃原料从主模的成形面浮起的状态下开始冲压,因此在玻璃原料因加热而软化时,应成为平坦部的中央部因自重而向下方挠曲。在该状态下使辅助模下降而对玻璃原料进行冲压时,在玻璃原料中的平坦部与弯曲部的交界可能会产生褶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成形体难以产生褶皱的成形模、成形装置、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及抑制了褶皱的产生的成形体。【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成形模用于通过对平板状的成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形模,用于通过对平板状的成形原料进行成形而得到板状的成形体,所述成形体具有第一区域及在该第一区域的外缘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第二区域,且所述第二区域的曲率半径比所述第一区域的曲率半径小,所述成形模的特征在于,所述成形模具备主模,该主模具有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形状的第一区域主模成形面及与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形状的第二区域主模成形面,所述主模具备:内模,具有所述第一区域主模成形面;外模,具有能够收容所述内模的收容凹部,并在所述收容凹部的外缘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所述第二区域主模成形面;及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内模及所述收容凹部的底面之间,伴随着所述内模与所述外模的相对移动而被按压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09 JP 2017-2164591.一种成形模,用于通过对平板状的成形原料进行成形而得到板状的成形体,所述成形体具有第一区域及在该第一区域的外缘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第二区域,且所述第二区域的曲率半径比所述第一区域的曲率半径小,所述成形模的特征在于,所述成形模具备主模,该主模具有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形状的第一区域主模成形面及与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形状的第二区域主模成形面,所述主模具备:内模,具有所述第一区域主模成形面;外模,具有能够收容所述内模的收容凹部,并在所述收容凹部的外缘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所述第二区域主模成形面;及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内模及所述收容凹部的底面之间,伴随着所述内模与所述外模的相对移动而被按压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模,其中,所述成形模还具有辅助模,该辅助模具备与所述成形体的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形状的第一区域辅助模成形面及第二区域辅助模成形面,所述成形是冲压成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形模,其中,所述辅助模是上模,所述主模是下模。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模,其中,在所述收容凹部的底面设置有对所述缓冲件进行定位的缓冲件定位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形模,其中,所述缓冲件定位部具备:内侧定位凹部,凹陷成能够收容所述缓冲件的一部分;及外侧定位凹部,设置在所述内侧定位凹部的周缘,以比该内侧定位凹部浅的方式凹陷。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模,其中,所述成形体的第一区域在俯视下为多边形形状,所述缓冲件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各角部对应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模,其中,在所述收容凹部设置有在所述内模与所述外模的相对移动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模,其中,所述内模的位于与所述第一区域主模成形面相反的一侧的缓冲件按压面为平面状,所述缓冲件为球状。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模,其中,所述缓冲件通过加压而塑性变形。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模,其中,所述缓冲件为玻璃制。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形模,其中,所述成形原料为玻璃制,在所述成形原料的缓冷点处,所述成形原料的平衡粘性η(Pa·s)与所述缓冲件的平衡粘性η0(Pa·s)的比率的对数log10(η/η0)为1以上且5以下。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模,其中,所述缓冲件的热传导系数为0.1W/(m·K)以上且1.5W/(m·K)以下。13.一种成形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模;及加压部,以将构成所述成形模的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士恭基,金杉谕,尾关正雄,
申请(专利权)人:AG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