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型人工全肩关节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2572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7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肿瘤型人工全肩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该假体包括外臼杯、臼杯底衬、肱骨小头、限制卡环、肱骨上段缺损假体和髓针,臼杯底衬、肱骨小头和限制卡环依次放入外臼杯内形成可活动的球窝关节;肱骨上段缺损假体的近端与肱骨小头锥接,髓针与肱骨上段缺损假体的远端锥接,髓针用于与残存肱骨髓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限制性球窝关节为蓝本,其近端通过外臼杯与肩胛骨关节盂固定,远端通过髓针固定于残存肱骨髓腔,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恢复肱骨的肢体长度,而且还完全恢复了肩关节的连续性;同时,通过限制性的球窝关节提供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度,可避免采用非限制性关节导致的肩关节假体脱位问题。

A Tumor-type Total Shoulder Prosthesi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umorous artificial total shoulder joint prosthesi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prosthesis comprises an external cup, a bottom lining of the cup, a humeral head, a restriction clasp, a proximal humeral head defect prosthesis and a medullary needle, and the bottom lining of the cup, a small humeral head and a restriction clasp are placed into the external cup in turn to form a movable spherical fossa joint. The needle is coned to the distal end of the prothesis for upper humeral defect, and the medullary needle is used to connect to the remnant humeral marrow cavity. The utility model takes the restricted spherical fossa joint as the base, and its proximal end is fixed with the glenoid of the scapula through the external cup, and the distal end is fixed in the residual humeral marrow cavity through the medullary needle. Therefore,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restore the limb length of the humerus, but also completely restore the continuity of the shoulder joint; at the same time, the mobility of the shoulder joint in all directions is provided by the restricted spherical fossa joint. It can avoid the dislocation of shoulder joint caused by unrestricted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肿瘤型人工全肩关节假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肩关节假体,具体是关于一种采用生物方法固定于肩胛骨的肿瘤型人工全肩关节假体。
技术介绍
肱骨上段是骨原发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而肿瘤骨瘤段切除术是外科治疗肱骨上段原发恶性肿瘤的常规术式。肿瘤骨瘤段切除术后,有必要对患者的上肢肢体长度和肩关节连续性进行重建。近年来,肱骨上段假体已经成为重建肱骨上段缺损的主要方法。该方法通过将长度与肱骨近端缺损长度近似的肱骨上段假体固定于残存肱骨髓腔,从而恢复上肢的肢体长度。理论上,将肩袖、肩关节囊和其他肩关节周围肌肉起点缝合于肱骨上段假体周围能够部分恢复肩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度。但是为了保证正常的外科边界,手术当中经常需要大范围切除肱骨周围的正常肩关节囊及肌肉韧带。这就导致肱骨上段假体周围缺少可以缝合的腱性结构,即使勉强缝合也很难形成稳定的肩关节。而且由于肱骨上段假体与肩胛骨没有直接机械连接,患者术后经常会出现的肩关节不稳和肩关节脱位,严重影响了肩关节远期功能。现有的人工全肩关节假体采用限制性或半限制性球窝关节恢复肩关节活动度,其近端一般通过螺钉固定于肩胛骨关节盂,远端通过金属柄固定于肱骨髓腔内。利用该类假体的设计理念开发新型肿瘤型人工肩关节假体有可能解决肩关节连续性中断的问题。但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假体与关节盂的结合强度,有必要改良假体与肩胛骨关节盂接触的表面结构的骨长入特性,避免肱骨上段缺损及软组织覆盖薄弱导致的远期假体松动和螺钉断裂;同时,有必要对肱骨上段假体与全肩关节假体的结合方式进行进一步设计开发。金属3D打印技术是一种可以快速成型三维结构的技术,最近已经逐步应用于医疗器械的制造。应用金属3D打印技术不仅可以得到与患者CT数据相吻合的人工关节假体,而且能够一次性在假体表面成型多孔网状结构,有利于假体与宿主骨的紧密贴合和骨长入,特别适合应用于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的快速制造和假体表面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生物方法固定于肩胛骨的肿瘤型人工全肩关节假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肿瘤型人工全肩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该假体包括:外臼杯(1),所述外臼杯(1)类似碗状结构,其底部用于与肩胛骨关节盂连接;臼杯底衬(2),所述臼杯底衬(2)呈与所述外臼杯(1)内腔相配合的半球壳状;肱骨小头(4),所述肱骨小头(4)呈与所述臼杯底衬(3)内腔相配合的半球状;限制卡环(3),所述臼杯底衬(2)、肱骨小头(4)和限制卡环(3)依次放入所述外臼杯(1)内形成可活动的球窝关节;肱骨上段缺损假体(5),所述肱骨上段缺损假体(5)的近端与所述肱骨小头(4)锥接;髓针(6),所述髓针(6)与所述肱骨上段缺损假体(5)的远端锥接,所述髓针(6)用于与残存肱骨髓腔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臼杯(1)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而成,所述外臼杯(1)与所述肩胛骨关节盂的接触界面为3D打印成型的多孔网状界面(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臼杯(1)与所述肩胛骨关节盂的接触界面上开设有若干个钉孔(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臼杯(1)与肩胛骨关节盂接触界面的曲面弧度和所述外臼杯(1)的朝向根据正常人群的肩关节解剖和CT重建数据确定.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肱骨上段缺损假体(5)包括必选的肱骨上段基本缺损段(51)和可选的肱骨上段延长段(52),所述肱骨上段延长段(52)的近端与所述肱骨上段基本缺损段(51)锥接,远端与所述髓针(6)锥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臼杯底衬(2)和所述限制卡环(3)均为超高交联聚乙烯材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臼杯(1)、肱骨小头(4)、肱骨上段缺损假体(5)和髓针(6)均为Ti6Al4V金属材质。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以限制性球窝关节为蓝本,其近端通过外臼杯与肩胛骨关节盂固定,远端通过髓针固定于残存肱骨髓腔,因此本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恢复肱骨的肢体长度,而且还完全恢复了肩关节的连续性;同时,通过限制性的球窝关节提供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度,可避免采用非限制性关节导致的肩关节假体脱位问题。2、本技术与肩胛骨直接连接的外臼杯采用3D打印技术快速成型,且其与肩胛骨关节盂的接触界面有多孔网状结构,这样以独有的生物方式固定肩胛骨与外臼杯,有助于肩胛骨-假体界面的骨长入,能够预防骨吸收导致的假体松动和螺钉断裂现象发生,巧妙的解决了单纯肱骨上段假体置换术后肩关节不稳和脱位的问题。3、本技术的肱骨上段缺损假体为组配式设计,可以满足不同肱骨上段缺损长度的肩关节重建需求。本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肱骨上段肿瘤切除术后肩关节重建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球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外臼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术后的使用状态图。图中附图标记:1为外臼杯;2为臼杯底衬;3为限制卡环;4为肱骨小头;5为肱骨上段缺损假体;51为肱骨上段基本缺损段;52为肱骨上段延长段;6为髓针;7为多孔网状界面;8为髓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肿瘤型人工全肩关节假体包括外臼杯1、臼杯底衬2、限制卡环3、肱骨小头4、肱骨上段缺损假体5和髓针6。其中,外臼杯1类似碗状结构,其底部用于与肩胛骨关节盂连接。臼杯底衬2呈与外臼杯1内腔相配合的半球壳状,肱骨小头4呈与臼杯底衬2内腔相配合的半球状,臼杯底衬2、肱骨小头4和限制卡环3依次放入外臼杯1内形成可活动的球窝关节。肱骨上段缺损假体5的近端与肱骨小头4锥接,远端与髓针6锥接,髓针6用于与残存肱骨髓腔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外臼杯1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而成,外臼杯1与肩胛骨关节盂的接触界面为3D打印成型的多孔网状界面7,有利于肩胛骨骨长入和远期牢固固定。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外臼杯1与肩胛骨关节盂的接触界面上开设有若干个钉孔8,这样可以通过穿行外臼杯内侧钉孔的螺钉将其固定于肩胛骨关节盂上(如图4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外臼杯1与肩胛骨关节盂接触界面的曲面弧度和外臼杯1的朝向根据正常人群的肩关节解剖和CT重建数据确定。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肱骨上段缺损假体5包括必选的肱骨上段基本缺损段51和可选的肱骨上段延长段52,肱骨上段延长段52的近端与肱骨上段基本缺损段51锥接,远端与髓针6锥接,这样可以根据患者肱骨上段的缺损长度不同,选择不同长度的肱骨上段延长段52,可以满足不同肱骨上段缺损长度的肩关节重建需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臼杯底衬2和限制卡环3均为超高交联聚乙烯材质,外臼杯1、肱骨小头4、肱骨上段缺损假体5和髓针6均为Ti6Al4V金属材质。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肿瘤型人工全肩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该假体包括:外臼杯(1),所述外臼杯(1)类似碗状结构,其底部用于与肩胛骨关节盂连接;臼杯底衬(2),所述臼杯底衬(2)呈与所述外臼杯(1)内腔相配合的半球壳状;肱骨小头(4),所述肱骨小头(4)呈与所述臼杯底衬(2)内腔相配合的半球状;限制卡环(3),所述臼杯底衬(2)、肱骨小头(4)和限制卡环(3)依次放入所述外臼杯(1)内形成可活动的球窝关节;肱骨上段缺损假体(5),所述肱骨上段缺损假体(5)的近端与所述肱骨小头(4)锥接;髓针(6),所述髓针(6)与所述肱骨上段缺损假体(5)的远端锥接,所述髓针(6)用于与残存肱骨髓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肿瘤型人工全肩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该假体包括:外臼杯(1),所述外臼杯(1)类似碗状结构,其底部用于与肩胛骨关节盂连接;臼杯底衬(2),所述臼杯底衬(2)呈与所述外臼杯(1)内腔相配合的半球壳状;肱骨小头(4),所述肱骨小头(4)呈与所述臼杯底衬(2)内腔相配合的半球状;限制卡环(3),所述臼杯底衬(2)、肱骨小头(4)和限制卡环(3)依次放入所述外臼杯(1)内形成可活动的球窝关节;肱骨上段缺损假体(5),所述肱骨上段缺损假体(5)的近端与所述肱骨小头(4)锥接;髓针(6),所述髓针(6)与所述肱骨上段缺损假体(5)的远端锥接,所述髓针(6)用于与残存肱骨髓腔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型人工全肩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臼杯(1)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而成,所述外臼杯(1)与所述肩胛骨关节盂的接触界面为3D打印成型的多孔网状界面(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肿瘤型人工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