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饲养点蜂缘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123407 阅读:3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7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昆虫的人工饲养领域,具体公开了豆科植物在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人工饲养上的应用,以及一种人工饲养点蜂缘蝽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以豇豆为饲料饲养点蜂缘蝽的成虫和若虫。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点蜂缘蝽卵的孵化率高,若虫存活率高,单雌产卵量高,且所得点蜂缘蝽若虫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好,保证了生物试验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其次,豇豆营养价值高,可以满足点蜂缘蝽各世代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且材料易得,成本低,易于四季保存;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将卵、若虫和成虫分开饲养,避免了若虫或成虫刺吸卵,降低自相残杀的发生率,有效提高卵的孵化率,同时增大成虫的交配空间和雌虫的产卵空间,适于进行大规模饲养。

A Method of Artificial Feeding Point Bug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rtificial rearing of insects, and specifically discloses the application of leguminous plants in the artificial rearing of Riptortus pedestris, and a method of artificial rearing of Riptortus pedestris. The method mainly feeds adults and nymphs of Riptortus pedestris with cowpea as feed.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has high hatching rate, high nymph survival rate, high single female oviposition rate, good consistency and stability of nymphs obtained, and ensures the reli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biological tests; secondly, cowpea has high nutritional value, can meet the nutritional needs of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each generation of the nymph, and the material is easy to obtain, the cost is low, and the hair is easy to preserve in four seasons; The method of raising eggs, nymphs and adults separately avoids nymphs or adults sucking eggs,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self-killing,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hatching rate of eggs, and enlarges the mating space of adults and the oviposition space of females. It is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r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饲养点蜂缘蝽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昆虫的人工饲养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人工饲养点蜂缘蝽的方法。
技术介绍
点蜂缘蝽(学名:Riptortuspedestris;别名:白条蜂缘蝽或豆缘蝽象)属半翅目缘蝽科。点蜂缘蝽寄主植物范围广,主要为害蚕豆、豌豆、菜豆、绿豆、大豆、豇豆和毛蔓豆等豆科植物,亦为害水稻、麦类、高粱、玉米、红薯、棉花、甘蔗、丝瓜等;点蜂缘蝽成虫和若虫在花木开花结实时刺吸汁液,往往群集为害,致使蕾、花凋落,果荚不实或形成瘪粒,严重时全株枯死,危害严重。因此,亟需研究防治点蜂缘蝽的方法。在点蜂缘蝽防治研究中需要大量的虫源作为试验用虫。经检索,没有发现人工饲养点蜂缘蝽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豆科植物在点蜂缘蝽人工饲养上的用途。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饲养点蜂缘蝽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豆科植物在点蜂缘蝽(Riptortuspedestris)人工饲养上的应用。上述应用中所述的豆科植物是指蚕豆、豌豆、菜豆、绿豆、大豆、豇豆或毛蔓豆等。所述的豆科植物优选为豇豆。上述应用中所述的点蜂缘蝽属于半翅目缘蝽科昆虫。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人工饲养点蜂缘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用水将不带虫的新鲜豇豆表皮清洗干净,自然晾干,然后在紫外灯下照射2~4h进行表面消毒;(2)将点蜂缘蝽成虫置于养虫笼中进行繁殖,同时投放步骤(1)所述的新鲜豇豆;所述成虫饲养10~15天开始产卵;(3)收集步骤(2)中所得的卵,并置于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进行孵化,直至孵化成若虫;(4)将步骤(3)中刚孵化的若虫转移至养虫笼中进行饲养,并同时投放步骤(1)中所述的新鲜豇豆,直至成虫。上述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豇豆是指作为蔬菜食用的豇豆,可从市场上购买。上述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水可以是自来水。上述方法步骤(1)中所述清洗的时间为3~5min。上述方法步骤(2)中所述点蜂缘蝽成虫的雌雄比例为1~1.5:1。上述方法步骤(2)所述的养虫笼中,所述成虫的密度为1000~1500头/m3。上述方法步骤(2)中,相对于100个所述成虫,豇豆的投放量为:投放次数为1次/2~4天,单次投放量为500~1500g。上述方法步骤(2)中所述繁殖的条件为:温度为20~28℃,湿度为50~80%,光照为14~18L:10~6D。其中所述温度优选为24~26℃。上述方法步骤(2)或(4)中所述的养虫笼可于市场上购买。所述的养虫笼可以为正方形,如规格可以为长350mm、宽350mm、高350mm。上述方法步骤(3)所述的培养皿中,所述卵的密度为5000~10000头/m2。上述方法步骤(3)中所述孵化的条件为:温度为20~28℃,湿度为50~80%,光照为14~18L:10~6D。其中所述温度优选为24~26℃。上述方法步骤(3)中所述孵化的时间为5~10天。上述方法步骤(4)所述的养虫笼中,所述若虫的密度为3000~5000头/m3。上述方法步骤(4)中,相对于100头若虫,豇豆的投放量为:投放次数1次/2~4天,单次投放量为300~800g。上述方法步骤(4)中所述饲养的条件为:温度为20~28℃,湿度为50~80%,光照为14~18L:10~6D。其中所述温度优选为24~26℃。上述方法步骤(4)中所述饲养的时间为37~44天。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方法繁殖点蜂缘蝽的效果好,如卵的孵化率高,可达92.30%;若虫存活率高,可达91.23%;单雌产卵量高,可达40.15粒;其次,本专利技术方法所得的点蜂缘蝽若虫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好,相应地提高了生物试验的可信度和可靠性。(2)本专利技术方法中作为饲料的豇豆富含蛋白质和胡萝卜素,营养价值高,可以满足点蜂缘蝽若虫的生长发育所需,也可以保证成虫交配时营养的持续供给,即可以满足点蜂缘蝽各世代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提高了点蜂缘蝽繁殖的效率和质量。(3)本专利技术方法根据点蜂缘蝽的生活习性,将卵、若虫和成虫分开饲养,避免了若虫或成虫刺吸卵,有效提高卵的孵化率,同时增大成虫的交配空间和雌虫的产卵空间,有效降低自相残杀的发生率,进而提高了点蜂缘蝽的饲养成功率。(4)本专利技术方法中作为点蜂缘蝽饲料的豇豆材料易得,易于四季保存,且在使用前不需要切块、蒸煮等处理,方法简单实用,适于进行大规模饲养。(5)本专利技术方法简单,对环境的要求低,且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低,饲养成本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以下实施例中的试验用虫:点蜂缘蝽采集于河北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试验地大豆田内,该大豆田整个生产过程中未使用过任何化学农药。实施例1以豇豆为饲料人工饲养点蜂缘蝽试验按照如下方法进行:(1)饲料预处理:从市场上购买刚采摘的新鲜豇豆,用自来水将不带虫的新鲜豇豆表皮清洗干净,清洗时间为4分钟;然后自然晾干至表皮干燥,再在紫外灯下照射2h进行表面消毒。(2)将步骤(1)所述新鲜豇豆700g投入到长、宽、高均为350mm的正方形养虫笼(于市场购买)内,然后将点蜂缘蝽雌雄成虫各50头置于养虫笼中繁殖,在温度为24℃,光照条件为14L:10D,相对湿度为60%的养虫室内进行饲养;其中每隔2天投放一次豇豆,每次投放700g。(3)步骤(2)中成虫饲养13d后开始产卵,收集卵,及时将卵置于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进行孵化,在直径为90mm、高为20mm的培养皿中共接入点蜂缘蝽卵100头,然后在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60%、光照条件为14L:10D的条件下进行饲养5-10天。共设置10个重复;每天观察各培养皿里卵的孵化情况。(4)将步骤(3)中刚孵化的若虫及时取出,将同一天孵化的若虫放入同一个长、宽、高均为350mm的养虫笼内,每个养虫笼共放入100头若虫,同时向养虫笼内投放步骤(1)所述的新鲜豇豆,然后在温度为24℃,光照条件为14L:10D,相对湿度为60%的养虫室内饲养40d。其中单次投放豇豆500g,每隔3d更换一次豇豆;(5)每天观察若虫长翅变为成虫的情况,及时将成虫取出并放入长、宽、高均为350mm的养虫笼中,每个养虫笼养虫放入100头成虫,同时向养虫笼内投放步骤(1)所述的新鲜豇豆,在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60%、光照条件为14L:10D的养虫室内进行饲养;其中每次投放豇豆700g,每隔3d更换一次豇豆;记录成虫的数量。(6)将新长成的雌雄成虫每对为一组,设20组,分别在长、宽、高均为200mm的正方形养虫笼内进行单独饲养,养虫笼内装有步骤(1)所述的新鲜豇豆,在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60%、光照条件为14L:10D的养虫室内进行饲养;其中每次投放豇豆100g,每隔3d更换一次豇豆,观察记录每头雌虫的产卵数量,计算单雌平均产卵数量。(8)取新产的卵100头,每组5头,分成20组,分别放至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内,在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60%、光照条件为14L:10D的养虫室内进行孵化,每天观察卵的孵化情况,并及时记录孵化时间的数量,并将孵化的若虫转移至装有新鲜豇豆5g的10mL离心管中,每管1头单独饲养,每隔3d更换一次豇豆,每天观察若虫的蜕皮情况,记录每次若虫的蜕皮时间、龄期等,直至成虫。按下面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孵化率和存活率(平均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豆科植物在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人工饲养上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豆科植物在点蜂缘蝽(Riptortuspedestris)人工饲养上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豆科植物是指蚕豆、豌豆、菜豆、绿豆、大豆、豇豆或毛蔓豆。3.一种人工饲养点蜂缘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用水将不带虫的新鲜豇豆表皮清洗干净,自然晾干,然后在紫外灯下照射2~4h进行表面消毒;(2)将点蜂缘蝽成虫置于养虫笼中进行繁殖,同时投放步骤(1)所述的新鲜豇豆;所述成虫饲养10~15天开始产卵;(3)收集步骤(2)中所得的卵,并置于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进行孵化,直至孵化成若虫;(4)将步骤(3)中刚孵化的若虫转移至养虫笼中进行饲养,并同时投放步骤(1)中所述的新鲜豇豆,直至成虫。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2)、(3)或(4)中所述繁殖或饲养的条件为:温度为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健曹伟平杜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