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信息的多年检测桩号数据关联集成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11577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基于GPS信息的多年检测桩号数据关联集成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按照预设方向在路线的道路景观图像中顺序选取至少两个控制点,相邻两个控制点之间具有预设间距;确定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初始关联桩号;从排序第一的控制点与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每一第一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中,确定第一最小距离,相邻两个第一检测点之间的步长为第一预设步长,第一预设范围的下限为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初始关联桩号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差,第一预设范围的上限为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初始关联桩号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和;确定第一最小距离对应的第一检测点的检测桩号为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最终关联桩号。适用于处理多年检测桩号的关联,可提升关联速率和关联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GPS信息的多年检测桩号数据关联集成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养护
,尤其涉及基于GPS信息的多年检测桩号数据关联集成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公路工程通常采用桩号来定位,某一点桩号是指沿路线走向,路线起点至该点的距离。为便于管理,公路沿线一般设置里程牌标识路边桩号以表示当前位置。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为保证良好的服务水平,需定期对公路技术状况进行检测(主要指标检测频率为1年1次)。网级公路技术状况检测主要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检测过程中,一般采取距离自动化测量方法,即通过计算检测设备的行驶距离作为检测桩号来定位位置。由于车辆行驶轨迹、车辆轮胎气压及检测人员操作等原因,同一位置每年的检测桩号均不一致;同时,公路沿线设置的路边桩号本身也存在误差,因此,同一位置不同年份的检测桩号与路边桩号通常都存在一定偏差,偏差一般在几十米到几公里之间。由于养护管理需求的增长,随着检测数据逐年积累,公路管理部门开始关注同一位置公路技术状况的逐年变化趋势,这需要对同一位置的多年检测路况数据进行关联。但由于同一位置每年的检测桩号均不同,且与路边桩号有一定偏差,简单的以各年检测桩号为基准去关联多年路况数据并不可行,需要先将每年的检测桩号关联对齐,确保关联的检测桩号是同一地理位置,在此基础上,才可再关联多年路况数据。为解决多年检测桩号关联对齐的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是以自动化检测过程中采集的道路景观图像为基础,以人工方式观察道路上的控制点(桥隧起终点、标志标牌、大型建筑物等),将同一控制点处各年检测桩号手动对应在一起,形成多年检测桩号的关联对应关系,确保不同年份关联的检测桩号对应同一位置。由于采用人工观察道路景观图像的方法,工作效率较低;且仅凭人工观察的方式难以在道路景观图像中准确定位同一个地理位置,因此关联的各年检测桩号所代表的地理位置仍然存在一定偏差,准确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基于GPS信息的多年检测桩号数据关联集成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桩号的关联方法效率低且准确度不高的问题。第一方面,提供基于GPS信息的多年检测桩号数据关联集成方法,包括:按照预设方向在路线的道路景观图像中顺序选取至少两个控制点,其中,相邻两个所述控制点之间具有预设间距;确定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初始关联桩号;从所述排序第一的控制点与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每一第一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中,确定第一最小距离,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检测点之间的步长为第一预设步长,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下限为所述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初始关联桩号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差,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上限为所述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初始关联桩号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和;确定所述第一最小距离对应的所述第一检测点的检测桩号为所述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最终关联桩号。第二方面,提供基于GPS信息的多年检测桩号数据关联集成系统,包括:选取模块,用于按照预设方向在路线的道路景观图像中顺序选取至少两个控制点,其中,相邻两个所述控制点之间具有预设间距;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初始关联桩号;第二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排序第一的控制点与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每一第一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中,确定第一最小距离,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检测点之间的步长为第一预设步长,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下限为所述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初始关联桩号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差,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上限为所述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初始关联桩号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和;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最小距离对应的所述第一检测点的检测桩号为所述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最终关联桩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特别适用于处理多年检测桩号的关联问题,可大幅提升关联速率和关联准确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检测桩号的关联方法的流程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检测桩号的关联方法的流程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检测桩号的关联系统的结构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道路景观图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检测桩号的关联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检测桩号是指根据检测设备的行驶距离而获得的桩号序列数据。一般的,某点(或者某一位置)的检测桩号为路线的起点的检测桩号与该点(或者该位置)距路线的起点的距离的和。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步骤S101:按照预设方向在路线的道路景观图像中顺序选取至少两个控制点。具体的,可通过现有的检测设备定期检测相应路线。应当理解的是,该检测设备是按照预设方向检测相应路线,因此,得到的控制点也可以按照预设方向排序。其中,相邻两个控制点之间具有预设间距。该预设间距可根据实际需求及过往经验确定。选取控制点的方式一般采用人工选取。控制点一般选为里程牌、桥梁起终点等有明显标志物的位置。图4示出了一种道路景观图像。步骤S102:确定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初始关联桩号。具体的,该步骤包括如下的过程:(1)从排序第一的控制点与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每一第二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中,确定第二最小距离。其中,相邻两个第二检测点之间的步长为第二预设步长。具体的,通过在第二预设范围内,按照第二预设步长遍历,得到第二检测点。当第一次进行确定第二最小距离的步骤时,第二预设步长为预设步长数组中的排序第一的步长。其中,预设步长数组为根据经验预先确定的一组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数组。例如,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预设步长数组为[10km,5km,2.5km,1.25km,0.625km,0.315km,0.155km,0.08km,0.04km,0.02km,0.01km,0.005km],第二预设步长用Step1表示,则Step1=10km。第二预设范围的下限为路线的起点的检测桩号,以Ls表示。对于路线的起点位置,一般都会规定一个明确的桩号,通常以该桩号作为起点的检测桩号。第二预设范围的上限为路线的终点的检测桩号,以Le表示。该路线的终点的检测桩号一般通过起点检测桩号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的和得到。该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可通过现有方法计算得到。例如,通过距离传感器采集的检测设备的轮胎的转动次数以及轮胎的周长等参数综合计算得到。那么,第二预设范围为[Ls,Le]。应当理解的是,此种情况下,第一个第二检测点为Ls。当第n次进行确定第二最小距离的步骤时,第二预设步长选自预设步长数组中的步长,且选取的步长的序号为n,其中,n≥2。第二预设步长用Stepn表示。例如,对于预设步长数组[10km,5km,2.5km,1.25km,0.625km,0.315km,0.155km,0.08km,0.04km,0.02km,0.01km,0.005km],第二次确定第二最小距离时,第二预设步长Step2=5km;第三次确定第二最小距离时,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GPS信息的多年检测桩号数据关联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预设方向在路线的道路景观图像中顺序选取至少两个控制点,其中,相邻两个所述控制点之间具有预设间距;确定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初始关联桩号;从所述排序第一的控制点与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每一第一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中,确定第一最小距离,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检测点之间的步长为第一预设步长,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下限为所述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初始关联桩号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差,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上限为所述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初始关联桩号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和;确定所述第一最小距离对应的所述第一检测点的检测桩号为所述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最终关联桩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GPS信息的多年检测桩号数据关联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预设方向在路线的道路景观图像中顺序选取至少两个控制点,其中,相邻两个所述控制点之间具有预设间距;确定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初始关联桩号;从所述排序第一的控制点与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每一第一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中,确定第一最小距离,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检测点之间的步长为第一预设步长,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下限为所述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初始关联桩号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差,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上限为所述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初始关联桩号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和;确定所述第一最小距离对应的所述第一检测点的检测桩号为所述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最终关联桩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初始关联桩号的步骤,包括:从所述排序第一的控制点与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每一第二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中,确定第二最小距离,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检测点之间的步长为第二预设步长;若所述第二最小距离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重复进行所述确定所述第二最小距离的步骤;若所述第二最小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二最小距离对应的所述第二检测点的检测桩号为所述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初始关联桩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次进行所述确定第二最小距离的步骤时,所述第二预设步长为预设步长数组中的排序第一的步长;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的下限为所述路线的起点的检测桩号,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的上限为所述路线的终点的检测桩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n次进行所述确定第二最小距离的步骤时,所述第二预设步长选自所述预设步长数组中的步长,且选取的所述步长的序号为n,其中,n≥2;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的下限为基础桩号与第三预设步长的差,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的上限为基础桩号与所述第三预设步长的和,其中,所述基础桩号为前一次进行所述确定第二最小距离的步骤时,确定的所述第二最小距离对应的所述第二检测点的检测桩号,所述第三预设步长选自所述预设步长数组中的步长,且选取的所述步长的序号为n-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最小距离对应的所述第一检测点的检测桩号为所述排序第一的控制点的最终关联桩号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控制点的标准桩号;按照所述控制点的排序,获取当前控制点与前一控制点的标准桩号的差值;将所述前一控制点的最终关联桩号与所述标准桩号的差值的和作为所述当前控制点的初始关联桩号;若所述当前控制点的初始关联桩号对应的第三检测点与所述当前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从所述当前控制点与第三预设范围内的每一第四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中,确定第三最小距离;确定所述第三最小距离对应的所述第四检测点的检测桩号为所述当前控制点的最终关联桩号;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四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成利李丽苹潘宗俊张晨张海班孝义杜庚崔会谦车霄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公高科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