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144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固定装置及汽车,涉及机械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用于固定动力电池包的螺母焊接在车架上导致的螺母无法更换,超期使用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该固定装置包括螺栓、齿轮螺母、锁止机构和用于固定锁止机构的基座,其中,基座固定在车架上,且基座包括用于支撑齿轮螺母的支撑部,以及用于拆卸齿轮螺母的换件部,支撑部与换件部相互连通,锁止机构用于锁止装配在支撑部上的齿轮螺母,螺栓与锁止的齿轮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动力电池包。该汽车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的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装置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机械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其中,电动汽车的储能系统,例如: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而目前,电动汽车的电池的充电时间通常都比较长,续航里程相对较短,这成为制约电动汽车普及的主要因素。在现有电池技术难以取得较大突破的前提下,更换电池包成为了解决电动汽车续航问题的主要途径。即,当电动汽车的电池电量不足时,可以在换电站直接更换一个充满电的电池包,从而延长续驶里程。众所周知,电动汽车的电池包体积大、重量大,只有将其牢固的安装在车架上才能保证汽车的行车安全;现有技术常采用的安装固定方式包括如下两种,第一种为销轴锁具式安装机构,此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安装高效的特点,但是当车辆在极端碰撞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电池包与车架分离的风险,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第二种为螺栓紧固式结构,将螺母焊接在车架上,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实现电池包壳体与车架的固定安装,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焊接螺母的使用寿命有限(通常为10次),当更换电池包的次数超出螺母的使用寿命后,将会影响其固定的效果,进而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及汽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用于固定动力电池包的螺母焊接在车架上导致的螺母无法更换,超期使用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动力电池包,包括螺栓、齿轮螺母、锁止机构和用于固定所述锁止机构的基座,所述基座固定在车架上,所述基座包括用于支撑所述齿轮螺母的支撑部,以及用于拆卸所述齿轮螺母的换件部,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换件部相互连通,所述锁止机构用于锁止装配在支撑部上的齿轮螺母,所述螺栓与锁止的齿轮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所述动力电池包。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换件部均为槽结构,且所述支撑部的槽底设有圆形开口,所述换件部的槽底设有方形开口,所述圆形开口的口径大于所述螺栓的栓柱直径且小于所述齿轮螺母的轮廓外径,所述方形开口的口径大于所述齿轮螺母的轮廓外径。较佳地,所述齿轮螺母包括内螺纹螺母和与所述内螺纹螺母同轴且一体成型的外齿轮。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镜像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两侧的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所述第一锁止部用于在所述齿轮螺母逆时针旋转时,与所述外齿轮咬合锁止所述齿轮螺母,所述第二锁止部用于在所述齿轮螺母顺时针旋转时,与所述外齿轮咬合锁止所述齿轮螺母。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止部包括第一棘齿总成,第一限位柱和第一锁子块,所述第二锁止部包括第二棘齿总成,第二限位柱和第二锁子块,所述第一锁子块同所述第二锁子块对称固定在所述支撑部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柱同所述第二限位柱对称固定在所述支撑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至所述支撑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锁子块/第二锁子块至所述支撑部的距离;所述第一棘齿总成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柱上,所述第一锁子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棘齿总成的转动范围,所述第二棘齿总成套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柱上,所述第二锁子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棘齿总成的转动范围,当所述齿轮螺母逆时针旋转时通过所述第一棘齿总成锁止,当所述齿轮螺母顺时针旋转时通过所述第二棘齿总成锁止。优选地,所述第一棘齿总成/第二棘齿总成包括一体成型的棘齿和旋转体,所述旋转体的一侧开设有转动限位凹槽,所述旋转体的中心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与所述限位孔套接,所述第一锁子块/第二锁子块与所述转动限位凹槽配合作用以限制所述旋转体的转动范围。较佳地,所述棘齿与所述外齿轮的轮齿匹配咬合,所述旋转体与所述棘齿的端面呈逐步缩减趋势。可选地,所述旋转体的底部设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用于驱使所述旋转体回归预定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一锁子块/第二锁子块包括固定体以及设在所述固定体一端的凸柱,所述凸柱处于所述转动限位凹槽中,使得所述旋转体只能够在所述转动限位凹槽的区域范围内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固定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固定装置中,由螺栓、齿轮螺母、锁止机构和基座组成,其中,锁止机构固定在基座上,基座固定在车架上,进而可实现锁止机构与车架的相对固定,由于基座上设有底部开口的支撑部和换件部,且支撑部和换件部相互连通,这样在安装动力电池包的过程中,可将螺母通过换件部的底部开口送入换件部中,然后平移至支撑部预定位置由支撑部托住齿轮螺母,并使用锁止机构对齿轮螺母锁止防止其转动,完成齿轮螺母的装配,又由于装配的齿轮螺母在支撑部和锁止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只能够平移移动而不能够旋转转动,因此齿轮螺母在受到螺栓的旋转力作用下可实现相对固定的功能,在齿轮螺母受到机械手的水平力作用下可实现水平移位的功能,这样在装配螺栓的过程中,通过将螺栓的栓体依次穿过动力电池包壳体和换件部的底部开口,并平移至支撑部的对应位置与齿轮螺母螺纹连接,紧固后即可实现对动力电池包的固定,而当需要更换螺母时,逆序上述过程将齿轮螺母拆下更换重装即可,可见,采用上述结构的固定装置不仅能够实现与现有技术中螺母焊接在车架上同样的固定的效果,而且还能够实现螺母和/或螺栓的自由拆卸,进而可便捷的对超期使用的螺母和/或螺栓进行更换。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动力电池包固定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固定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一中固定装置的装配立体图;图2为图1中固定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固定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图1中第一棘齿总成和第二棘齿总成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第一锁子块和第二锁子块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基座,2-齿轮螺母;3-锁止机构,4-螺栓;11-支撑部,12-换件部;21-内螺纹螺母,22-外齿轮;31-第一锁止部,32-第二锁止部;311-第一锁子块,312-第一限位柱;313-第一棘齿总成,321-第二锁子块;322-第二限位柱,323-第二棘齿总成;331-凸柱,341-固定体;333-棘齿,334-旋转体;3341-限位孔,3342-转动限位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动力电池包,包括螺栓4、齿轮螺母2、锁止机构3和用于固定锁止机构3的基座1,基座1固定在车架上,基座1包括用于支撑齿轮螺母2的支撑部11,以及用于拆卸齿轮螺母2的换件部12,且支撑部11与换件部12相互连通,锁止机构3用于锁止装配在支撑部11上的齿轮螺母2,螺栓4与锁止的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栓、齿轮螺母、锁止机构和用于固定所述锁止机构的基座,所述基座固定在车架上,所述基座包括用于支撑所述齿轮螺母的支撑部,以及用于拆卸所述齿轮螺母的换件部,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换件部相互连通,所述锁止机构用于锁止装配在支撑部上的齿轮螺母,所述螺栓与锁止的齿轮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所述动力电池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栓、齿轮螺母、锁止机构和用于固定所述锁止机构的基座,所述基座固定在车架上,所述基座包括用于支撑所述齿轮螺母的支撑部,以及用于拆卸所述齿轮螺母的换件部,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换件部相互连通,所述锁止机构用于锁止装配在支撑部上的齿轮螺母,所述螺栓与锁止的齿轮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所述动力电池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换件部均为槽结构,且所述支撑部的槽底设有圆形开口,所述换件部的槽底设有方形开口,所述圆形开口的口径大于所述螺栓的栓柱直径且小于所述齿轮螺母的轮廓外径,所述方形开口的口径大于所述齿轮螺母的轮廓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螺母包括内螺纹螺母和与所述内螺纹螺母同轴且一体成型的外齿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镜像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两侧的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所述第一锁止部用于在所述齿轮螺母逆时针旋转时,与所述外齿轮咬合锁止所述齿轮螺母,所述第二锁止部用于在所述齿轮螺母顺时针旋转时,与所述外齿轮咬合锁止所述齿轮螺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部包括第一棘齿总成,第一限位柱和第一锁子块,所述第二锁止部包括第二棘齿总成,第二限位柱和第二锁子块,所述第一锁子块同所述第二锁子块对称固定在所述支撑部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柱同所述第二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勇倪婧李里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