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调节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109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调节池,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所述污水调节池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设置有横管及竖管,从横管两侧进水可保证进水量,同时竖管底部设置有喷头,喷头可有效减缓污水流速,防止溢流,喷头与格栅间距2‑3cm,水流下流距离短,溅出的可能性小,喷头可有效减缓污水流速,防止溢流,同时进水时可从曝气管进气,污水流速缓慢则增加了污水与气体混合的时间,保证混合充分,方便后续处理。

A Sewage Regulating Poo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ewage regulating pool, which belongs to a sewage treatment equipment. The sewage regulating pool is provided with an inlet pip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horizontal pipe and a vertical pipe. The water inflow from both sides of the horizontal pipe can ensure the water inflow. At the same time, the bottom of the vertical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sprinkler head, which can effectively slow down the sewage flow rate and prevent overflow.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prinkler head and the grid is 2 3 cm, the downflow distance of the water is short, and the possibility of splashing out. The sprinkler can effectively slow down the flow rate of sewage and prevent overflow.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take air from the aeration pipe when it enters the water. The slow flow rate of sewage increases the mixing time of sewage and gas, which ensures the full mixing and facilitates the follow-up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调节池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调节池。
技术介绍
目前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水质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完善污水处理工艺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污水调节池主要用于提供对污水处理负荷的缓冲能力,防止处理系统负荷的急剧变化;减少进入处理系统污水流量的波动,调节池可用作调节水量,缓冲生产线的排水峰量,为后续处理操作提供稳定的运行条件,现有的污水调节池一般结构较为简单,调节池内部一般设置有挡流板,挡流板可延缓污水流速,起到缓冲作用,但是作用有限,不能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还存在流速过大发生溢流的风险,调节池应为污水提供足够停留时间,满足好氧微生物需要的氧量以及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目前常规的调节池并不能达到完全充分,现有调节池的性能并不能满足污水处理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调节池,所述污水调节池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设置有横管及竖管,从横管两侧进水可保证进水量,同时竖管底部设置有喷头,喷头可有效减缓污水流速,防止溢流,喷头与格栅间距2-3cm,水流下流距离短,溅出的可能性较小,喷头可有效减缓污水流速,防止溢流,同时进水时可从曝气管进气,污水流速缓慢则增加了污水与气体混合的时间,保证混合充分,方便后续处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是技术是通过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污水调节池主要包括池体、进水管、格栅、出渣管、曝气管、曝气口、出水管,所述池体为方形体,进水管与池体连通,格栅设置在池体内部,出渣管设置在池体右侧,曝气管设置在池体内部,位于格栅下方,曝气口设置在曝气管上,出水管设置在池体右侧,所述进水管由横管、竖管、喷头组成,所述横管与竖管垂直连通,喷头设置在竖管底部。所述横管从池体左侧延至池体左侧,横管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格栅与池体内壁斜45°设置。所述喷头与格栅间距2-3cm。所述曝气管上设置有至少六个曝气口。所述出渣管设置在格栅上方,出水管设置在格栅下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所述污水调节池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设置有横管及竖管,从横管两侧进水可保证进水量,同时竖管底部设置有喷头,喷头可有效减缓污水流速,防止溢流,喷头与格栅间距2-3cm,水流下流距离短,溅出的可能性较小,喷头可有效减缓污水流速,防止溢流,同时进水时可从曝气管进气,污水流速缓慢则增加了污水与气体混合的时间,保证混合充分,方便后续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池体、2-进水管、3-横管、4-竖管、5-喷头、6-格栅、7-出渣管、8-曝气管、9-曝气口、10-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晰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具体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的污水调节池主要包括池体1、进水管2、格栅6、出渣管7、曝气管8、曝气口9、出水管10,所述池体1为方形体,进水管2与池体1连通,格栅6设置在池体1内部,格栅6与池体1内壁斜45°设置,出渣管7设置在池体1右侧,出渣管7设置在格栅6上方,曝气管8设置在池体1内部,位于格栅6下方,曝气口9设置在曝气管8上,曝气管8上设置有至少六个曝气口9,出水管10设置在池体1右侧,出水管10设置在格栅6下方,所述进水管2由横管3、竖管4、喷头5组成,所述横管3与竖管4垂直连通,横管3从池体1左侧延至池体1左侧,横管3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进水口,喷头5设置在竖管4底部,喷头5与格栅6间距2-3cm。所述污水调节池设置有进水管2,进水管2设置有横管3及竖管4,从横管3两侧进水可保证进水量,同时竖管4底部设置有喷头5,喷头可5有效减缓污水流速,防止溢流,喷头5与格栅6间距2-3cm,水流下流距离短,溅出的可能性较小,喷头5可有效减缓污水流速,防止溢流,格栅6与池体1内壁斜45°设置,格栅6斜向设置也能为下流的污水提供缓冲,进水时可从曝气管8进气,曝气管8上设置有至少六个曝气口9,可保证进气量,污水流速缓慢则增加了污水与气体混合的时间,保证混合充分,方便后续处理。在使用本技术进行污水处理时,从进水管2进水,污水通过喷头5流出,经格栅6处理,进水的同时从曝气管8进气,下流的污水可与气体混合,从出水管10处流出进入下一步处理流程,从出渣管7处收集残留的固体废物。所述污水调节池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设置有横管及竖管,从横管两侧进水可保证进水量,同时竖管底部设置有喷头,喷头可有效减缓污水流速,防止溢流,喷头与格栅间距2-3cm,水流下流距离短,溅出的可能性较小,喷头可有效减缓污水流速,防止溢流,同时进水时可从曝气管进气,污水流速缓慢则增加了污水与气体混合的时间,保证混合充分,方便后续处理。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调节池主要包括池体、进水管、格栅、出渣管、曝气管、曝气口、出水管,所述池体为方形体,进水管与池体连通,格栅设置在池体内部,出渣管设置在池体右侧,曝气管设置在池体内部,位于格栅下方,曝气口设置在曝气管上,出水管设置在池体右侧,所述进水管由横管、竖管、喷头组成,所述横管与竖管垂直连通,喷头设置在竖管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调节池主要包括池体、进水管、格栅、出渣管、曝气管、曝气口、出水管,所述池体为方形体,进水管与池体连通,格栅设置在池体内部,出渣管设置在池体右侧,曝气管设置在池体内部,位于格栅下方,曝气口设置在曝气管上,出水管设置在池体右侧,所述进水管由横管、竖管、喷头组成,所述横管与竖管垂直连通,喷头设置在竖管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污水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云武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斯迈尔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