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降噪的新型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104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风降噪的新型轿厢,包括轿厢本体及设置在轿厢本体上的进风口、出风口,通过进风口及出风口布置有通风软管,通风软管通过密封件安装在轿厢的隔音层上,密封件包括设置在隔音层底部的固定座,及设置在隔音层上部装配槽内的抵止件及弹性箍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密封件具有的第一抵触部和第二抵触部具有双重抵触结构,密封效果更佳,进一步,第一抵触部在风压作用下发生形变,通过密封软体挤压第二抵触部更紧密贴合在通风软管上,密封效果非常好,可即便阻绝异味、粉尘从进风口及出风口的缝隙处进入轿厢。

A New Type of Cabin with Ventilation and Noise Re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w type of car with ventilation and noise reduction, including the car body and the air inlet and air outlet arranged on the car body. A ventilation hose is arranged through the air inlet and air outlet. The ventilation hose is installed on the sound insulation layer of the car through a seal, and the seal includes a fixed seat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ound insulation layer and a countermeasure arranged in the assembly groove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sound insulation layer. And elastic hoop. The first contact part and the second contact part of the sealing part of the utility model have double contact structure, and the sealing effect is better. Furthermore, the first contact part is deformed under the action of wind pressure, and the second contact part is more closely attached to the ventilation hose by extruding the sealing software. The sealing effect is very good, even if the odor and dust are blocked from the gap between the air inlet and the air outlet. Enter the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降噪的新型轿厢
本技术属于电梯轿厢
,尤其是涉及一种通风降噪的新型轿厢。
技术介绍
电梯轿厢在井道内运行时,井道内的空气被压缩,同时轿厢与井道之间的缝隙处的气流由于流动面积减少,气流相对于轿厢的速度会突然增加,因此会产生较大的风阻,这些风阻除了对轿厢运动产生阻力,还会产生从轿厢的各种缝隙中进入,除了产生风阻噪声,还会把井道内的异味和粉尘带入,直接影响轿厢内的空气质量和乘坐体验。轿厢的通风内循环系统是改进轿厢内部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布置进气管路时,现有的进气管路与轿厢隔层直接有微小间隙,这些间隙在空气高速冲击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通风降噪的新型轿厢,以改善轿厢的通风内循环系统中存在的漏风间隙和空气噪音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通风降噪的新型轿厢,包括轿厢本体及设置在轿厢本体上的进风口、出风口,通过进风口及出风口布置有通风软管,通风软管通过密封件安装在轿厢的隔音层上,密封件包括设置在隔音层底部的固定座,及设置在隔音层上部装配槽内的抵止件及弹性箍圈;固定座上设置有固定穿孔,通风软管穿过固定穿孔而被限定在固定座上;抵止件包括金属骨架及包覆金属骨架外侧的密封胶层,抵止件包括第一抵触部、第二抵触部、底座及斜架,底座贴合设置在隔音层的装配槽内,底座外端与斜架连接,斜架底部外端与弹性箍圈抵压接触,斜架顶部与第一抵触部连接,第一抵触部与底座平行设置,第一抵触部端部设置有第一密封部,第一密封部与通风软管表面接触,底座内端与第二抵触部连接,第二抵触部端部设置有第二密封部,第二密封部与通风软管表面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抵触部在外界压力下可向下发生形变。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抵触部、第二抵触部、底座及斜架之间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填充有填充软体,第一抵触部向下形变挤压填充软体,填充软体形变挤压第二抵触部挤压通风软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部为密封胶层的一部分,第一密封部具有圆弧状的凸起贴合面,该凸起贴合面贴合在通风软管表面;第二密封部为密封胶层的一部分,第二密封部具有圆弧状的凸起贴合面,该凸起贴合面贴合在通风软管表面。进一步的,弹性箍圈设置在装配槽外部的第二装配环槽内,弹性箍圈为硬橡胶环,弹性箍圈高度高于密封层上表面,在抵触件受到软管压力向外位移时,弹性箍圈提供反方向的压力保证抵触件不动并紧紧压住通风软管。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通风降噪的新型轿厢具有以下优势:通过在进风口及出风口的软管处加装密封件增强轿厢的密封性及减轻风阻噪音,由于设置的密封件具有的第一抵触部和第二抵触部具有双重抵触结构,密封效果更佳,进一步,第一抵触部在风压作用下发生形变,通过密封软体挤压第二抵触部更紧密贴合在通风软管上,密封效果非常好,可即便阻绝异味、粉尘从进风口及出风口的缝隙处进入轿厢。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牢固等优点。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通风降噪的新型轿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通风软管;11-隔音层;12-固定座;13-第一抵触部;14-密封胶层;15-填充软体;16-第一密封部;17-第二抵触部;18-弹性箍圈;19-第二密封部;20-斜架;21-底座。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本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电梯轿厢在井道内运行时,井道内的空气被压缩,同时轿厢与井道之间的缝隙处的气流由于流动面积减少,气流相对于轿厢的速度会突然增加,因此会产生较大的风阻,这些风阻除了对轿厢运动产生阻力,还会产生从轿厢的各种缝隙中进入,除了产生风阻噪声,还会把井道内的异味和粉尘带入,直接影响轿厢内的空气质量和乘坐体验,轿厢的通风内循环系统是改进轿厢内部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布置进气管路时,现有的进气管路与轿厢隔层直接有微小间隙,这些间隙在空气高速冲击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风降噪的新型轿厢,包括轿厢本体及设置在轿厢本体上的进风口、出风口,通过进风口及出风口布置有通风软管10,通风软管10通过密封件安装在轿厢的隔音层11上,密封件包括设置在隔音层11底部的固定座12,及设置在隔音层11上部装配槽内的抵止件及弹性箍圈18;固定座12上设置有固定穿孔,通风软管10穿过固定穿孔而被限定在固定座12上;抵止件包括金属骨架及包覆金属骨架外侧的密封胶层14,抵止件包括第一抵触部13、第二抵触部17、底座21及斜架20,底座21贴合设置在隔音层11的装配槽内,底座21外端与斜架20连接,斜架20底部外端与弹性箍圈18抵压接触,斜架20顶部与第一抵触部13连接,第一抵触部13与底座21平行设置,第一抵触部13端部设置有第一密封部16,第一密封部16与通风软管10表面接触,底座21内端与第二抵触部17连接,第二抵触部17端部设置有第二密封部19,第二密封部19与通风软管10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密封部16为密封胶层14的一部分,第一密封部16具有圆弧状的凸起贴合面,该凸起贴合面贴合在通风软管10表面;第二密封部19为密封胶层14的一部分,第二密封部19具有圆弧状的凸起贴合面,该凸起贴合面贴合在通风软管10表面;第一抵触部13在外界压力下可向下发生形变,第一抵触部13、第二抵触部17、底座21及斜架20之间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填充有填充软体15,第一抵触部13向下形变挤压填充软体15,填充软体形变挤压第二抵触部17挤压通风软管10。该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在进风口及出风口的软管处加装密封件增强轿厢的密封性及减轻风阻噪音,由于设置的密封件具有的第一抵触部13和第二抵触部17具有双重抵触结构,密封效果更佳,进一步,第一抵触部13在风压作用下发生形变,通过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降噪的新型轿厢,包括轿厢本体及设置在轿厢本体上的进风口、出风口,通过进风口及出风口布置有通风软管,其特征在于:通风软管通过密封件安装在轿厢的隔音层上,密封件包括设置在隔音层底部的固定座,及设置在隔音层上部装配槽内的抵止件及弹性箍圈;固定座上设置有固定穿孔,通风软管穿过固定穿孔而被限定在固定座上;抵止件包括金属骨架及包覆金属骨架外侧的密封胶层,抵止件包括第一抵触部、第二抵触部、底座及斜架,底座贴合设置在隔音层的装配槽内,底座外端与斜架连接,斜架底部外端与弹性箍圈抵压接触,斜架顶部与第一抵触部连接,第一抵触部与底座平行设置,第一抵触部端部设置有第一密封部,第一密封部与通风软管表面接触,底座内端与第二抵触部连接,第二抵触部端部设置有第二密封部,第二密封部与通风软管表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降噪的新型轿厢,包括轿厢本体及设置在轿厢本体上的进风口、出风口,通过进风口及出风口布置有通风软管,其特征在于:通风软管通过密封件安装在轿厢的隔音层上,密封件包括设置在隔音层底部的固定座,及设置在隔音层上部装配槽内的抵止件及弹性箍圈;固定座上设置有固定穿孔,通风软管穿过固定穿孔而被限定在固定座上;抵止件包括金属骨架及包覆金属骨架外侧的密封胶层,抵止件包括第一抵触部、第二抵触部、底座及斜架,底座贴合设置在隔音层的装配槽内,底座外端与斜架连接,斜架底部外端与弹性箍圈抵压接触,斜架顶部与第一抵触部连接,第一抵触部与底座平行设置,第一抵触部端部设置有第一密封部,第一密封部与通风软管表面接触,底座内端与第二抵触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利吕定坤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奥瑞克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